肺内孤立结节的高分辨CT征象诊断价值

2017-04-12 02:00杨守红
今日健康 2016年7期
关键词:诊断效果

【摘 要】 目的:研究分析高分辨CT征象诊断在肺内孤立结节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所接收的经病理诊断为肺内孤立结节的44库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采用常规CT诊断)和观察组22例(采取高分辨CT诊断),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22(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81.81%),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分辨CT征象诊断在肺内孤立结节临床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高分辨CT能够将肺内孤立结节的形态特征较为清晰的显现出来,能够有效的避免以及减少肺内孤立结节的临床误诊及漏诊率。

【关键词】 肺内孤立结节 诊断效果 高分辨CT诊断

肺内孤立结节是肺癌的早期影像学征象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容易转化为肺癌[1],应在早期进行及时的诊断防治,为了寻求较好的肺内孤立结节疾病临床诊断方式,帮助患者在早期就得到及时的诊治,进行有效的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此次研究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所接收的经病理诊断为肺内孤立结节的44库患者,将其分為两组分别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检查诊断,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所接收的经病理诊断为肺内孤立结节的44库患者,肺内孤立结节表现主要为:恶性14例、良性30例,其中,毛刺征良性6例、恶性4例,空泡征 /支气管良性4例、恶性2例,分叶征良性恶性4例、良性12例,血管集束征恶性2例、良性8例,胸膜凹陷征恶性2例,良性1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共为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在34-76岁,平均年龄为(51.02±9.52)岁;观察组共为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在36-78岁,平均年龄为(53.12±9.87)岁。经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CT进行诊断;观察组患者采取高分辨CT诊断,具体的诊断方式为:以西门子CT,SIEMENS型号SOMATOM Perspective诊断:机架孔径直径: 70厘米,仰角+/- 30度。机架转速100rpm,单圈旋转时间:600毫秒,空间分辨率0.8 x 0.5mm[2]。

1.3 观察指标

根据肺内孤立结节的临床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判定,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22(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81.81%),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于表1。

3 讨论

近年来肺内孤立结节的发病率不断的呈现上升趋势发展,已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方面产生了一定影响,如果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治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由于肺内孤立结节疾病的病症特性不具明显性容易在临床诊断中出现误诊和漏诊,给临床诊断工作造成一定困难,故此寻求较好的肺内孤立结节临床诊断方式,帮助患者在早期就进行正确的诊断,从而进行有效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就显得极为重要[3]。

经此次研究选取我院所接收的44例肺内孤立结节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诊断,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研究分析高分辨CT征象诊断在肺内孤立结节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22(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81.81%),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此研究显示结果可进一步说明,高分辨CT对于肺内孤立结节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4]。在高分辨CT扫描下可以将病患疾病周围组织、形态等情况较为清晰的显示出来,可以较为直观的看到患者的病变现象,在高分辨CT扫描检测下不仅能够发现肺内孤立结节的各种症状也可以较为准确的对病患得患处进行定位,能够使得肺内孤立结节病患在初步诊断时就以高分辨CT扫描检测进行正确的诊断,并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有效的防控以及治疗,从而提升肺内孤立结节疾病在临床上的诊断率避免误诊和漏诊现象发生,有利于帮助肺内孤立结节患者有效的改善预后,且高分辨CT影像检测的检测方法比较简单、快捷具有高效的准确率创伤性小安全性较高,是临床中肺内孤立结节病患诊断的重要辅助检测方式[5]。

综上所述,高分辨CT能够将肺内孤立结节的形态特征较为清晰的显现出来,在肺内孤立结节临床诊断中效果较佳,能够有效快速的帮助肺内孤立结节患者进行临床确诊,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普及运用。

参考文献

[1]周奕富. 150例肺内孤立结节/肿块的X线平片分析[J]. 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05:1028-1029.

[2]王艳丽.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联合诊断性CT对肺内孤立结节的诊断价值研究[D].山东大学,2013.

[3]李辉,姜春霞,宁培刚,阚晓静,陈翠云,武明辉,冯敢生. 肺内孤立结节的高分辨CT征象诊断价值[J].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06:872-875.

[4]张超,韦菊临. 肺内孤立结节周边结构CT征象对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初步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08:879-881+884.

[5]叶风平,许兵,孙高峰. 高分辨CT征象对肺内孤立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J]. 海军医学杂志,2015,06:517-519.

作者简介:杨守红(1981-09) 男 白族 本科 住院医师 主要从事放射科工作

猜你喜欢
诊断效果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肝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效果分析
子宫内膜癌低场MRI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应用研究
阴道超声在妇科急腹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探究类风湿关节炎相关实验室指标的诊断性能评价
鼻咽癌的CT与MRI的诊断效果对比
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对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效果分析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核磁共振诊断价值
CT、MRI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胃镜活检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临床病理诊断分析
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在胎儿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