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金晶
【摘 要】 产后出血,是导致孕妇死亡的四大主要原因之一。为了预防孕妇产后的出血,降低孕妇的死亡率,本文将探讨孕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和產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并给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 孕妇 产后出血 原因 影响因素
1 孕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1.1 子宫收缩乏力
子宫收缩乏力可以说是孕妇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常见的因素有:①全身因素:常常由于分娩知识的缺乏,害怕和恐惧分娩,怕疼痛等原因致使产妇精神过度紧张,对分娩产生恐惧,加之有的孕妇本来体质虚弱,或有的孕妇本来就有一些慢性全身性的疾病等。②产科因素:分娩时产程的延长使产妇的体力过多的消耗;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等疾病、宫腔的感染等都可引起子宫肌层的水肿和渗血,最后影响到子宫的收缩功能。
1.2 软产道裂伤
孕妇在怀孕的时候,软产道的血管非常的脆弱,在生产的过程中,容易导致挤破软产道上的血管,从而导致软产道撕裂,造成大出血。当撕裂后的伤口扩大到阴道上部宫颈和子宫的时候就很难止住出血,产生软产道裂伤有以下几个原因:
(1)急产:当孕妇生产孩子的过程中,由于孕妇用力过于猛烈,阴道部位还未完全的扩张,胎儿在分娩出的那一刻会造成非常严重的软产道撕裂,从而引发出血。
(2)巨大胎儿:在生产前对于腹内胎儿的体积大小没有准确的预估,孕妇可能在还未切开会阴出,就进行分娩,从而造成软产道裂伤。
(3)会阴本身的弹性及伸展性差:孕妇本身的会阴发育较差、弹性也比较差,在分娩新生儿的过程中,会阴体不能充分的扩张,缺乏弹性,从而导致会阴撕裂损伤。
(4)血肿形成:产妇的软产道损坏若牵连到血管,然而产道的黏膜和皮肤并未受损,或者在缝合伤口后没有完全止住血,这样的情况下,就容易形成血肿。虽然外出血可能不会太多,但是血肿内出血是非常严重的,可能导致出血过多而休克。
1.3 胎盘异常因素
(1)胎盘滞留:一般情况下,只要是影响到胎盘正常分离出孕妇体内的因素都会导致胎盘的残留或者滞留。胎盘如果没有完全的分离出孕妇体内,或者完全移入一般不会发生出血这种情况。只有在仅仅移除了部分胎盘,剩余部分滞留在宫腔内,影响到了子宫的收缩功能,导致子宫血窦不能封闭从而引发出血。如果有胎盘小叶或者是副胎盘残留在体内,同样会导致出血。
(2)胎盘粘连: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产妇在分娩的时候更多的选择人工剖腹产,因为是剖腹产,胎盘粘连及植入的情况也增多,这也会影响到正常胎盘的剥离。
(3)胎盘嵌顿:当孕妇的子宫收缩性差,胎盘较大不容易剥离。膀胱过于充盈会压迫到子宫下段,使胎盘不能排出,胎盘嵌顿,从而堵塞宫颈,血液淤留在宫腔之中,而导致隐性出血,有的时候也可能是大量的外出血。
1.4 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功能障碍凝血因子缺少或者是功能异常所导致的一种出血性疾病。产妇的阴道一直持续的流血,血流不止,可以根据孕妇的血小板计数等凝血功能检测可作出诊断,或者询问病者是否有遗传性的凝血功能障碍。
2 孕妇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
2.1 产前预防护理措施
(1)在孕妇分娩之前,要做好产前的护理准备。首先要了解孕妇对于一些药物的过敏情况;其次,要了解孕妇的家族病史;最后,要了解孕妇胎儿的大小、方位和盆骨的情况。经过这些精确地了解后,才能制定出合理的分娩计划,让孕妇顺利的进行分娩,避免分娩后的大出血。
(2)由于国家的政策,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孕妇也都是独生女,他们对分娩知识的缺乏,听到过分娩的很多负面情况,从而害怕和恐惧分娩,害怕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或者出血,时间一长,恐惧与悲观的心情越来越多,导致孕妇得产前抑郁,这样下去,会使孕妇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最后就有可能导致产后出血。所以,在孕妇产前护理的过程中,一定要照顾到孕妇的情绪,为孕妇提供积极的健康的分娩思想。这样,孕妇在好的心情下,还会有好的身体,为分娩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 。
2.2 产时预防护理措施
(1)为孕妇做好心理建设,培养孕妇与医生和助产人员的关系,最好建立成朋友的那种关系,而不是医生和病患的那种关系。只有这样,在孕妇分娩时,孕妇才会消除紧张等不良情绪造成的子宫乏力,降低难产的风险。
(2)医院应该为孕妇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待产环境,并告诉孕妇饮食的健康和良好的有利于分娩。
(3)科学的管理产程。孕妇在入院之前要进行全方位的身体检查,检查产道、胎儿和产力三者的关系,紧密的观察产程,提高判断产妇意外生成的能力,以便辅助医生及时纠正。接产时,助产人员及主治医生应该正确的保护好会阴,在宫口还没有完全打开时,不必做分娩助产手术,以避免软产道的破裂。
(4)孕妇在胎盘分娩出后,要及时的检查胎盘是否完整无缺,对于有过流产的患者更应该注意,防止胎盘残留,仔细的检查软产道,查看软产道是否有裂伤。对于可能出现产后出血的产妇要做好预防,并做好输血准备。
2.3 产后预防护理措施
(1)时刻关注产妇宫缩的情况。因为产后出血一般是在两个小时后为高发期,所以,护理人员应该时刻观察产妇的子宫软硬度,膀胱是否会充盈。并且还要观察产妇阴道的流血量。
(2)时刻关注产妇的生命体征变化。产妇生产后比较疲劳,在睡眠的过程中甚至会忽视自己的出血情况,所以护理人员要时常观察产妇的血压、脉搏和阴道出血量。一般产妇产后24小时生命体征良好,就可以将产妇送回病房。
3 总结
产后出血一般发生在孕妇生产后两个小时或两个小时到未来24小时之间,这两个时间是孕妇产后出血的高发时段。孕妇出血量较大,容易引起休克、感染、贫血等症状,严重的话会危害到生命健康。本文重在分析了孕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并为如何预防孕妇产后出血提出了有效地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赵相娟,张梅娜,张涛,贲崴,郑建华. 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J].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2,02:108-111.
[2]饶克宇. 351例产后出血临床分析及严重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的建立[D].大连医科大学,2014.
[3]戴秋兰.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D].福建医科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