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

2017-04-12 23:04洪曄娟
澳门月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記者環境社會

洪曄娟

提到區錦新,在澳門應該無人不知,這位立法會議員是出了名的執著和犀利、果斷敢言,窮追不捨找政府的“麻煩”,批評政府起來更是毫不手軟,社會各界對這位“麻煩”議員的評價也大不相同,有市民說他最“叻”於反對政府,也有市民對他卻大加讚揚,那麼,真實的區錦新究竟是什麼樣的呢?本期政經風雲,將帶領讀者走近這位立法會議員區錦新,還原一個最真實的他。

監督政府 毫不懈怠

與區錦新的訪問地點約在了他在立法會的一個小小辦公室中,一推開門,便被滿屋子的書香氣息所吸引,三面牆的書架擺满各種各樣的書籍,僅有的一張辦公桌上也放了一撂撂的工作文檔……

採訪一開始,記者便開門見山問區錦新議員是如何走上從政之路的?他聞言頗為感歎,早在1981年,當時他是教書佬一名,工作之餘同一批年青知識份子開辦一些時事沙龍,80年代澳門的大學生非常少,往往惺惺相惜,因為年青更是無所畏懼,通過時事沙龍談天論地,享受自由思想上的碰撞。直到1987年中葡談判事件時,令他們明白在這個大時代之下,紙上談兵是無用的,從而激發了親身參與社會發展運動的熱情。基於這樣的時代背景,才有了1992年吳國昌進入立法會,創下在議會中為民發聲的先河。隨後1993年,區錦新在大家的推舉下亦踏上了立法會這條從政之路,這一路走來就是24年。

當記者問他多年來,印象中有何最深刻的事情?區錦新開心地說:“儘管監督政府的能力有限,但在這個過程中,印象深刻的事情非常多,例如當年政府推行免費教育,就有一份我們付出的努力。”原來,澳門在簽署中葡聯合聲明的時期,是從來沒有人會提議免費教育的,儘管當時區議員已組織不少社會行動,例如街頭簽名、諮詢等方式,但一直與政府難以達成協議,至1995年,澳葡政府開始妥協,同意推行7年的免費教育,隨後更是在1997年正式推行10年的免費教育。然而,90年代的澳門正經歷著去工業化的轉變,隨著工廠的陸續撤出,社會經濟低迷,回歸後博彩業的開放,經濟開始轉型,這令到區錦新等人意識到,免費教育維持在初中是不夠的,未來的澳門需要更多的人才,因此2003年開始全力要求政府將免費教育延續至高中,不過政府以擔心澳門成為高福利社會為由拒絕,面對政府的反對立場,區錦新等人卻鍥而不捨,他們通過街頭解說、簽名、立法會諮詢、辯論等方式,據理力爭,很快他們的努力並沒有白費,最終促使了特區政府推行一條龍15年的免費教育。區議員不忘補充說:15年免費教育為特區政府贏來讚譽,連中央領導都一再稱讚澳門走在了教育的前端……令每一個澳門人都深感自豪和驕傲。儘管這一埸推動免費教育的長期戰役大獲成功,但區錦新從來不敢對人流露半點居功自傲的心跡,而是甘心退居幕後,繼續著下一個目標。

堅守信念 不遺餘力

想一想都明白立法會的工作談何容易,更難的是要監督政府,為市民發聲,一路走來,來自各方的壓力如山,那麼,對區錦新而言,使得他不懈努力的動力和信念又是什麼呢?區錦新告訴記者,回歸前,社會各界對政府監督的力量比較弱,幾乎沒有一絲反對的聲音,鑑於此,令他更明確進入立法會的目的,就是要形成一個監督政府的力量。他坦言由澳葡政府過渡到特區政府,這股監督的力量一直延續至今,未來也將繼續延續下去。

“我作為土生土長的澳門人,對澳門既有歸屬感也有責任感,我成長於澳門,我的子孫後代也在澳門,何來不熱愛澳門這個家呢!見到我們這個家仍有一些不公平不正義的事情,怎麼可能無動於衷呢?反而因為一些不公平不正義的事情,更令我希望澳門成為公平、開放、平等、正義的社會,這種責任感和信念是我工作源源不斷的動力。”區錦新真誠說道,“一個社會的進步可能要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很多事情並不是短時間能改變的。我和吳國昌一直以來都明白很多事情靠爭取也未必行得通,這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契機,但在我們看來,只要有人去做,無論成效多少,總會讓所有澳門人看到,有人在做這些事情,以後也會有第二代、第三代人來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努力,這樣澳門才會進步。”

區錦新表示,欣慰地看到澳門已經在進步當中,正在逐步向更為公平、自由的方向轉變。為此,他特別與記者分享了一個例子,以前廉政公署的馮文莊曾說過“捉老鼠很重要,環境清潔更重要”,這是指抓捕貪污犯之外,更要注意杜絕滋生貪腐的溫床。在歐文龍貪污案發生之後,區錦新和他的團隊就一直在思考,為什麼會出現高級官員貪污的情況?認為歐文龍案件涉及公共工程批復和土地供給兩方面,因此,他們鍥而不捨推動“三大戰役”,一是修改土地法,減少因土地批復不完善導致的利益輸送問題;二是修改城規法,避免開發商出現偷樑換柱、偷換設計的情況;三是完善預算綱要法,杜絕濫用公帑造就“大白象”工程。這“三大戰役”逐一得到落實,足以證明澳門正在變得更好、更強。

工作家庭 兩不耽誤

一直以來,外界普遍認為澳門佔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與中央的和諧關係更是讓澳門經濟騰飛,一派和諧,對此,區錦新又是如何看待的呢?“澳門有澳門的特殊性,與中央關係和諧的優勢是存在的,這並不是因為‘一國兩制落實的結果,而是由於澳門在過去的發展過程中,離不開中央的幫助和扶持,因此摩擦更少……”

在區錦新看來,中央給了澳門足夠的發展空間,但也因此,澳門如今缺乏一定的自理能力,特區政府未來更應該要自立,內部事情內部解決,但遇到與中央有關的事情,需去與中央協商,例如2006年有關中央批復的填海工程,他與吳國昌就去信中央,表示支持中央批復澳門填海工程,但希望中央在批復時申明立場,是為了解決澳門居民的居住問題,改善生活環境。確實,“一國兩制”之下的澳門,有更為寬鬆的發展環境,儘管澳門政治環境簡單,政治氛圍並不濃烈,遠落後於香港、臺灣,但本澳居民的公民意識正在悄然地覺醒。

區錦新身兼議員和夜校老師兩職,同樣是一位丈夫、三個女兒的父親,當記者問及多年來如何平衡工作與家庭生活的關係時,區錦新頗為自豪說:“我從來沒有缺席過三個女兒的成長和與妻子的陪伴,家庭是我很重要的部分。幸運的是我的妻子和女兒們都認可我的理念、我的工作,並給予了我很大的支持。”多年來,區錦新除了日常的立法會工作、接待市民、值班外,鮮少參與外界的社會活動和社交應酬,那是因為他將工作以外的時間全部投入到家庭生活中,自言認真地在履行著對家庭的責任和義務,這份用心、貼心難能可貴。

在採訪的最後,區錦新也對年輕人提出了自己的期許,他認為如今澳門的經濟環境大好,年輕人幾乎不用吃苦,對本身的條件和生活環境都非常滿意,這也導致了澳門當下的年輕人缺乏理想和激情。區錦新希望年輕人能充滿朝氣、熱情,能更多地去關注和參與社會事務,共同建造美好的澳門社會。別看區錦新如今也近六十歲,但他仍然充滿著對未來重重美好的理想和遠大的抱負,在歲月的打磨中,堅守著自己的一顆初心,那作為年輕人,又有什麼藉口不努力呢?

猜你喜欢
記者環境社會
为什么耳朵进水后听不到声音?
小记者齐聚焦
良好的环境’”等十五则
COMPLAINER’S CALAMITY
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