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方仪
寒假来临。这个寒假于我而言,本是可以有、也可以无的。高三,我已无暇去憧憬它的丰富多彩,唯有追忆历年寒假曾有的味道,聊以陪伴我成年之前的最后一个寒假。
之前的寒假,确实是婀娜多姿的。追忆我的寒假,犹如翻开我的书。
寒假就是我的语文书。孝、悌、忠等传统文化就在我度假的乡下小镇。你看!驼背龚奶奶的腰似乎挺直了,瘸腿许奶奶的脚好像不跛了,瞎子沈婆婆的眼仿佛闪着光,一向稳重的外婆做起事来犹如一阵风,因为她们孝顺的儿女回家了。你瞧!老妈和她的老哥姐们就有说不完的话,谈工作、聊生活、出主意、诺帮扶,一大家人苦乐融融。你听!爸爸打来了祝福电话,知道他和他的战友们仍坚守在公安局的值班岗位上。在外婆家附近逛逛,可以品味东林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的佛家文化。去奶奶居住的大山走走,可以体验摆手舞、“撒叶儿嗬”等土家文化。更不必说随处可见的祭祖仙、贴春联、舞龙灯、耍狮子等民俗文化。
寒假就是我的数学书。寒假里,各个单位都在汇总工作业绩,清点不足之处,测算来年可实现的工作目标。做生意的忙着计算一年下来赚了多少,解着明年应当投入多少的方程。打工的盘点手中的钞票,减去要为家人添置的行头所需,扣除预留孩子的学费,就得出明年尚需努力的结果。读书的根据期末考试的分数,计算取得进步的名次,却未能算出下学期应当努力的方向。大人们要用孩子人数和平均金额计算压岁钱,就明白负担真的不轻松。孩子们爱用压岁钱总数除以十二个月,才发现“小日子”并不宽裕。好一个数学寒假!
寒假就是我的外语书。春节期间,我会跟着大人串亲会友。地域的跨度让人们各有方言。饶叔叔的黄冈调、杨爷爷的四川腔、盛哥哥的九江口音、赵姐姐的吴侬软语,都让我听得云里雾里,却也学得饶有兴致。你看,操着普通话、会点武汉腔的我是不是又结识了新语言呢!
寒假就是我的历史书。过年也是祭祀祖宗的时节,所以我年年都会温习老爸和老妈的家族历史。老爸祖上世躬耕,所以他吃苦耐劳。老妈祖上常富贵,所以她宠辱不惊。总会去四祖寺、五祖寺转转,看看天下禅林,探寻佛教中国化历程。还会去鄱阳湖畔走走,欣赏浩渺烟波,追忆朱元璋大战陈友谅的激烈。也会去烈士墓地,点上几柱清香,警醒不忘和平幸福的来之不易。
寒假就是我的地理书。跨省探亲,是坐汽车还是乘高铁,或者是自驾,规划线路自然属于地理范疇。出去旅行一圈更知地理无处不在。到“匡庐奇秀甲天下”的庐山,知道它经过“吕梁运动”和“燕山运动”的洗礼。到“酷似东海龙宫”的龙宫洞,知道它是始于古生代寒武纪时期的喀斯特溶洞。到“中国千古奇音第一山”的石钟山,知道它其实是两座下部有洞穴的石灰岩山。
寒假还是我的体育书、音乐书、美术书……
尽管几本书似乎难以概括,但请让书陪伴我成年前的最后一个寒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