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国
在上海深化高校招生改革方案已经开始实施的大背景下,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在“树德修能”校训的引领下,以课程建设、教师队伍与学校治理团队建设作为学校进一步发展、改革的着力点与突破口,进一步构建更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分层分类的课程体系,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有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培育学生的创新素养。
践行校训的基础核心课程
体育健身类课程 基于“健康第一”的理念,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从2010年开始,就进行了体育课程改革,即每一位学生都有一项自己选择的体育运动项目,每周都有一次纳入课表的80分钟的大课作为保障,毕业时都会获得一张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的等级证书。这项实验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支持和倡导下,在体育特级教师徐阿根老校长的指导下,形成了《新中高级中学体育专项化改革方案》,并在全市进行了试点推广。同时,反映学校体育专项化改革成果之一的“羽毛球专项化课程教材”,也即将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语言类课程 语言是人类文明传承的载体,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首先,学校教育学生,语言是打开民族大门的一把钥匙,一个人必须热爱并认真学习祖国的语言。其次,学校开设了英语、德语、韩语、法语等语言课程。然后,学校积极搭建各种社团,为学生营造“大语言”的学习环境。以文学社、辩论社、诗社、书画社、广播社与演讲社等10多个社团为学习载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逐步认识到“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言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的大语言观。最后,通过校内外竞赛、展示以及国内外考察交流等形式,动态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数学类课程 学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分层分类指导,具体做法如下。一是编制数学校本作业,强调共同基础训练的思维要求及其分层分类学习。二是建立学生数学学习团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自我数学实验研究,如数学建模等。三是定期开展数学小论坛活动,积极为有数学天分的学生创设参加国内外数学竞赛的条件。
打造践行“树德修能”的教师队伍
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师队伍发展的领导力 学校设立新中教师发展办公室,确立目标,制订规划,加强过程管理,及时考核评价。持之以恒地开展高效能家常课研究,精心编制了新中校本作业,为教师搭建一个学习课标、研究学生、互相取长补短的平台。同时,设计若干个学校、教研组和教师个人的市、区、校级教学研究课题,探究高效能课堂建设的理论基础,实施绩效工资方案,建立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奖励制度和评价教学质量的考核机制。
引进“活水”,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师梯队 利用新中的条件优势,特别是有利于年轻教师快速发展的优势,吸引一批基础扎实、高学历、潜力大、愿意投身教育事业的年轻才俊,充实到学校的教师队伍中。
搭设平台,打造教师发展的核心团队 面对新的教育改革要求,面对学校的新一轮发展,面对一个个极具个性特点的学生,学生打造教师核心团队。学校通过梳理,组建目标任务团队,制订策略,搭设平台,争取用3~5年的时间,使教师队伍建设初见成效。
加强学习,建设学校治理团队
从“学校管理”走向“学校治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政府治理”的概念,明确提出了“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的要求。“治理”和“管理”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反映出的理念却有根本的区别。管理是从上到下的层次递进的模式,是对学校各层面的命令控制,管理的特征主体是单一、一元的。治理的主体是多元的,学校由校长室、党总支、工会、教代会、团委与学生会等几个主体组成,如何规范主体的职能,更好发挥每一个主体的作用,是实现学校良好治理的关键。
学校治理团队的文化自觉与自信 由学校“管理”到学校“治理”,离不开“理”,即学校文化价值的取向,或者说学校师生员工在学校特有的文化价值的熏染下,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出的自觉判断与下意识行为。具体讲,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是校长负责制。其次,党总支在做好党、工、团工作的同时,主要承担着学校发展的监督与保障职责,保证和推动学校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再次,教师承担着践行学校“树德修能”校训的重大责任。既要言传,还要身教。最后,工会与教代会是教职工的群众组织,要团结全体教职工,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审核学校的重大事项、学校发展规划、学校章程等。
学校发展蓝图是检验学校治理水平的试金石 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要求学校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具备现代的思想、观念与手段,必须要有对未来创新人才教育负责的使命感,具备把握与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的开阔视野。汇聚各方面的认识与思考,结合学校的基础目标,找出学校发展的新生长点,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兴趣点,找到教师成长发展的切入点,顶层设计,勾勒出学校未来教育创新发展的新蓝图。这既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检验学校治理团队水平的试金石。
“树德修能”是学校办学的一个整体目标要求,对于育人来说,是一个目标要求下的两个方面,两者不可偏废。但是,树德是前提,是核心。小胜凭智,大胜靠德。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以此为训,重在自强,并昭示来者,以慰前人。
(作者单位: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