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英语是高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现今国内外英语教学研究的热门主题,其主旨是围绕着如何提高学生的大学英语成绩,涵盖了听、说、读、写、译等应用技能。然而,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地方高校当中,大学英语考试四、六级考试的过级成绩并不理想。大部分学生对考试中占有35%的听力部分力不从心。因此,本文主要以社会构建主义为理论基础,对投入学习理论中的协作式学习进行分析,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研究中提出相应的课堂应用模式。
【关键词】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协作式学习 大学英语 听力
社会建构主义在建构主义基础上认为学习是一个文化参与过程,学习者只有借助一定的文化知识支持来参与某一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活动,才能内化有关的知识。投入学习理论是由美国教育技术专家凯斯利等人进行的教育实践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强调学习者与他人的交互交流的学习理论。而协作式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是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基础的延伸,也是主要强调在教学中,学生以分组的小组形式参与,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或任务,在一定的互动心理机制下使自己和他人成果最大化而协作互助的行为。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和助学者之间为了达到该组学习目标,以互助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协作学习强调学习者的创造性、自主性和互动性。随着大学英语外语教学改革的推进和外语教学信息化的逐步推行,协作式学习策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学生相互合作,相互批判,求异存同。无论是团队协作能力,还是求异思维,批判思维都得到了充分地锻炼,协作式学习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也能够保证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锻炼其团队协作能力、求异与批判思维,培养和发展学生使用外语作为交际工具的能力,对于其将来适应社会,成为新世纪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非专业本科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开展协作学习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对其应对四、六级考试更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协作学习的概念及基本要素
1.协作式学习的概念。协作式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是指学生以小组或团队为单位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小组成员的协同工作是实现班级学习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协作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进行共享,在学习者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合作、互相帮助、共享信息和资源并共同承担学习责任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模式。在协作式学习模式中,个体之间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期达到小组学习目标,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在协作式学习中,个人学习的成功与他人学习的成功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与个别化学习相比,学生学习中的协作活动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求同存异的包容能力,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形成学生之间良好的健康情感。英语协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语言技能的发展,更有益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素质,对于其将来适应社会,成为新世纪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非专业本科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开展协作学习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对其应对四六级考试更有着积极的作用。
2.协作式学习的基本要素。
(1)协作小组。小组是协作学习模式的基本组成部分,成员通常按照成绩划分。根据大学英语教学需要,和本校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一般的协作小组由4人组成。小组划分方式的不同,将直接影响到协作学习的效果。
(2)成员。成员是指分派到各协作小组中的学习者。协作学习成员不限于学生,也可以是由网络扮演的学习伙伴。一般情况下,小组成员自由组合,原则上每组有一位组长,组长由教师指定。小组的成员每学期都要根据其前阶段的表现进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协作式学习的理论基础—社会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认为学习者知识的获取,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社会文化的背景下的情境,通过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和必要的学习资料,以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也就是说英语学习并非是一个“孤立”的个人行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习者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之间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培养创新思维与协作精神,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在这样的群体中进行协商和辩论。基于这样的观点,该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提倡教师创造情境,设计教学任务,引导学生相互合作、积极探索,在已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通过学习者的相互协作,并对学习资料的搜索与分析探究等资源信息共享,提出问题、提出设想和进行验证,发现规律以及对某些学习成果的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同时强调组织学习者运用语言和文字向他人进行表述,让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从而实现意义建构的最终目标,对学习内容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从建构主义理论我们可以看出,其主张是让学生建构他们自己的世界观、生活理念、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因此构建主义教学应该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利用辅助性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实现此种教学方式主要通过细节描述的方法、协作式学习、情景式学习和争论式学习,因此协作式学习是建立在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之上,并是其实现教學目标的一种具体方法。
三、协作式学习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英语听力水平的培养以及大学英语听力方法的改进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且在大学英语测试中占很大比例,但目前学生的英语听力成绩并不理想,因此笔者将侧重把协作式学习应用到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认为应抓好以下几项:
1.建立协作式学习小组。在大学英语大班中,一般由80-120个学生组成,因此可将其划分为10-12个小组,每组为8-10成员。组员应尽可能将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特质、不同背景的人集结在一组,这样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开阔学生眼界,实现互补互助,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种效果是其它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组长可以通过竞选的方式先行选拔出富有热情、凝聚力与公平公正的学生担任,落选者和其余志愿者可单独形成替补组,监督这任组长的工作情况和下届轮换上岗,依此类推。任期可由教师自行决定。
2.分配协作学习任务。在分配任务时,教师要讲清活动程序,选好听力任务,然后分给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遇到问题,通过各种途径,如可以向组员或教师请教,或者查阅工具书等获取相关的信息,而且各小组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协作完成。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为根据学生的真实状况选择与上课内容相关的任务,并根据学生的心理情况,能被学生所接受。如选择一些歌曲或者电视电影片段或用茶话会、音乐会等形式,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仅巩固已学知识,而且还可以锻炼听力和口语。
3.听力与口语结合训练。在学习外语过程中听与说是学生应具备的不可或缺的两种基本能力,将听力与口语训练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而且还能增强其口语表达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在协作性学习中,当学生完成听力训练后,对于里面出现比较难得单词、句子以及出现的一些修饰方法和语法等由教师进行講解,然后每个小组根据现实的环境选取各自感兴趣的部分开展各个活动如讨论、演讲及辩论等,使学生在一起分工学习时,能够扩大和刺激他们自己以及其他小组成员学习,通过讨论和辩护自己的观点,学生形成更成熟理性全面的理解。使用这种方式,既可以锻炼口语,又可以考查学生对听力材料的掌握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及语言表达水平。
4.评估与奖励。在大班英语教学中,由于大班教学的局限性和英语学习的特殊性以及教师精力有限,如果由教师直接全部批改作业练习,既加重了教师的负担,也很难保证批改的质量,甚至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一个合理公正的评估体系和激励措施对于成功协作性学习就显得尤其重要。一般通过口头表扬、物质奖励如奖励英语报刊杂志书籍等学习资料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结束语
开展协作式学习不仅能全面促进学生对英语听力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根据教师布置的学习内容,通过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料查阅等相应的自学手段筛选所需资料,自发地了解所需背景知识,并与小组成员进行社会交流,共同学习,取长补短,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责任感,而且还能锻炼其团队协作能力、求同存异和批判思维。在今后的教学中若能将协作式学习模式与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结合,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望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的以学生为中心、积极主动地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Kearsley,G.&;Shneiderman,B.Engagement Theory:A Framework for Technology-Based Teaching and Learning[J].Educational Technology,1998:05.
[2]Dillenbourg,P.(1999).What do you mean by collaborative learning?.In P.Dillenbourg(Ed)Collaborative-learning:Cognitive and Computational Approaches(pp.1-19).Oxford:Elsevier
[3]Vygotsky,L.S.(1978).Mind in Society: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p76.
[4]Roberts,T.S.(2003).Online collaborative learning:Theory and practice.Hershey.PA:Information Science Publishing.
[5]Richardson,V.(2003).Constructivist pedagogy.Teachers College Record,105(9):1623-1640.
[6]齐婉丽.基于Moodle的大学英语公共课协作学习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09.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凯里学院院级规划课题(课题编号:S1523)”协作式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理论与应用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申姝婧(1986-),女,贵州凯里人,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法和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