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提升大学英语育人功能探析

2017-04-12 20:07刘璐
校园英语·下旬 2017年3期
关键词:合力大学英语育人

刘璐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教育合力尚未形成。大学英语因其课程的必修性、教师队伍的年轻化、授课内容的特殊性等特点,可以成为,也必须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发挥育人功能。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英语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课上、课外相结合,与线上、线下相结合,拓宽师生交流渠道,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典型宣传,真正使思政教育融入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形成全员育人合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英语 新媒体 育人 合力

一、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不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促进全面发展。200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大学生目前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导致“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发挥高校的育人功能,是一项意义重大的使命。然而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思政教育阵地孱弱。目前高校的思政教育多依赖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党课、团课等思政理论课,过分重视第一课堂而忽略第二课堂、舆论宣传、家庭和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导致教育资源力量分散,无法有效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

2.思政教育手段单一。第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为理论教育,缺少实践环节;第二,对于课本知识的传授,多数教师采用照本宣科和满堂灌,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第三,思政教育理论课多为大班教学,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实际操作难,效果并不理想,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积极性不高,主动性较差。

3.思政教育内容乏味。第一,思政教育内容多为初中、高中就已经学过的政治或哲学理论,缺乏与时俱进;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无法为不同阶段大学生所面临的不同的思想困境答疑解惑;第三,教育過程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内容枯燥乏味,脱离学生实际,难以在大学生中产生共鸣。

4.思政教育队伍落后。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般依靠于高校学团干部、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工作,但这支队伍数量有限,往往有几千名学生的学院,但仅有几名到十几名老师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片面地把“教书”与“育人”割裂开来,没有及时调动其他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同时这支队伍平时要承担繁杂的行政工作,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改进思政教育方法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思政教育的工作范围和工作效果也大打折扣。

二、大学英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和对外合作交流的深入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英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高等教育中,英语已成为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由于其自身特点,大学英语必然要发挥育人功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1.大学英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必要性。

(1)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提到,“广大教师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因此,包括大学英语教师在内的每一名教师都要承担起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重要职责,这是新时期国家和社会赋予教师的重大责任和神圣使命。

(2)必修的课程性质。随着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英语在对外交流与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因此大学英语已成为各大高校的必修课程,教学时间一般长达两到三年,受众人群广,对学生的影响较大。

(3)特殊的课程内容。多数大学英语课程内容都围绕着英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背景展开,其中不少涉及了社会体制、国家形态、思想观念、文化习俗、宗教礼仪等各方面,体现出了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大学时代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没有对大学生进行及时地引导和教育,他们很容易在英语学习中受到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而崇洋媚外,是非不辨,在思想上引起冲击和波动。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必然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及时引导学生客观了解西方国家的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帮助学生自觉抵制腐朽落后思想。

2.大学英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可行性。

(1)师资队伍的年轻化。大学英语教师多为中青年教师,他们思想开放,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愿意倾听和理解学生的心声和困惑,更容易深入学生,得到学生的信赖。

(2)教学目标的统一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大学生全面发展成才为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大学英语作为一门课程,既有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的知识目标,更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包括自主学习、跨文化交际、沟通交流、团结协作等能力,以及人文素养、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意识等素质。因此,大学英语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有统一性,都是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成长道路上更全面更完善地发展。

三、新媒体的概念和特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以不可阻挡之势而来。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独特的优势:

1.丰富性。新媒体的丰富性主要体现在内容上。以当下非常热门的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为例,平台上的内容十分丰富,大到国内外大事、领导人出访会晤、国家政策的颁布实施,小到旅游美食、健康休闲、民生民情,点点滴滴,涵盖广泛。

2.即时性。新媒体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快捷迅速地传播发生在千里之外的新闻大事,畅通了信息来源渠道,提升了信息传播速度,使普通群众不用走出家门便可了解国内外大事。

3.互动性。传统媒体一般为信息到受众的单向传播模式,而新媒体改变了这种模式,通过网络、手机等平台增加了信息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交流沟通。

4.复合性。新媒体可以将文字、图片、声频、音频等各种形式信息进行整合,使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更能吸引受众的兴趣。

5.大众化。新媒体不是小众的、保守的,而是面向广大普通群众的开放的媒介,主要体现在使用人群范围之广。

6.个性化。新媒体可以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兴趣、使用习惯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使内容的吸引力和针对性更强,受众的自主选择度更高。

四、利用新媒体提升大学英语育人功能的途径探索

学英语可借助新媒体的优势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学习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加强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提升育人功能。本文将以新媒体特点为基础,通过“线上+线下”“课内+课外”两结合,着力从“引新、更新、创新、践新”四“新”一体,对大学英语育人途径进行探索和分析。

1.引新:拓宽师生交流渠道,交知心朋友。目前,师生一般通过课上教与学进行交流互动,课外交流十分有限,互动形式较为单一,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随着科技的发展,微博、微信、QQ、博客等新媒体平台已家喻户晓,得到了师生的广泛使用。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即时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将新媒体引入到师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搭建大学英语教学微博群、微信群、QQ群等,在平台上开展学习讨论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可以借助新媒体的评论和反馈功能,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为其提供学习和生活上的建议,将以往说教式的思政教育转变为朋友式的沟通,帮助学生尽快走出学习、生活、心理上的困境,实现以课下的新媒体互动带动课上的学习交流。

2.更新:豐富教学内容,整合育人资源。第一,新媒体可以使教育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新媒体能够容纳多种形式的信息,教师可以将教育内容以新闻、图片、音频、视频、动漫、电影等多元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全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使以往枯燥无聊的思政教育更容易贴近学生实际。第二,新媒体可以使教育资源更加多样。新媒体具有丰富性的特点,资源海量多元。因此,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进行思政教育不再单纯依赖教材挖掘德育因素而进行,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加强思政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整合,包括各类网站、搜索引擎、网络出版物、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慕课)等资源平台。比如,在讲授西方的个人主义精神时,教师不仅要讲解个人主义的根源、现实生活中的表现等,更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新媒体上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学生自学、小组合作、自我展示等方式将中国倡导的集体主义精神与之对比,加深学生对集体主义精神内涵、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理解,增强大学生对中国道路、中国文化的信心。

3.创新:改革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师生面对面交流为主要手段,导致学生的主动性不高,独立学习能力差。新媒体时代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诸多限制,给大学英语课堂带来多元化选择,比如翻转课堂、微课等。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与传统模式相反,指的是“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收听讲座、在线答题、信息检索、团队合作等方式课下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上变成了师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微课主要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较简短的教学活动,既可以由教师制作,又可以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合作完成。这些新颖的教学模式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导权交给学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信息检索能力,引导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学生可以利用新媒体,根据自身兴趣和需求进行个性化学习,对自身的知识基础、学习进度有进一步了解。

4.践新:引领第二课堂 加强典型宣传。大学英语育人功能的发挥不仅是在课上,更可以在课外,即“第二课堂”。在第二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将第二课堂活动与德育因素相结合,比如在讲述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时,可以举办相关英语微电影、微视频活动,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在讲解西方经典戏剧时,可以中西结合,将《梁祝》《白蛇传》《牛郎织女》《西游记》《红楼梦》等中国经典搬上舞台,帮助学生更强烈地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关于时政热点,不妨在微博、微信上来一场线上英语辩论赛,在提升英语水平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国内外大事,学会理性爱国。同时,教师要利用新媒体进行典型宣传,及时对品学兼优的优秀学子和校友进行报道推送,进一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激励更多学生见贤思齐,奋发向上。

参考文献:

[1]胡晓宇,苗凤波.大学英语课堂成为思政教育阵地的可行性分析[J].科技教育,2015,(36):51-52.

[2]高琳琳,葛忠强,刘岩.中外合作办学视阈下大学英语与思想政治教育[J].科教视野,2014,(3):25-26.

[3]杨光,邓燕.大学英语教书育人探讨[J].九江师专学报,2004, (2):85-87.

[4]王蒙蒙.浅谈英语课堂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运用[J].校园英语旬刊,2014(32):56-56.

[5]范新.新媒体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创新中的应用研究[J].船舶职业教育,2015,3(5):31-34.

*本文系青岛农业大学2016年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的研究成果,课题全称:青岛农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S1619),作者为课题负责人。

猜你喜欢
合力大学英语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合力套纸杯
合力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