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石门:摆脱“极贫”信心足

2017-04-12 18:35邸凌
当代贵州 2017年9期
关键词:海龙爱华种地

邸凌

石门乡干部正齐心协力、满怀激情地投身到脱贫大业之中。他们的所言所行,让石门乡的百姓看到了战胜贫困的希望。

2月6日至8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第三次来到石门乡蹲点调研,打响全省脱贫攻坚春季攻势“第一枪”。陈敏尔到此蹲点调研,为石门乡干部群众奋力脱贫带来了思路、信心。当前,石门乡干部群众正总结经验、干字当头,激情满怀地向着幸福生活进发。

曾是“世外”非“桃源”

石门乡地处威宁自治县西北部,与县城相距140公里。

“这里只能称‘世外,不能叫‘桃源。” 2011年,初到此地,张海龙如此评价石门乡。

张海龙是石门乡脱贫攻坚指挥部前线工作队队员。2011年,石门乡全乡仅一条崎岖的通乡路,缺乏自来水、供电不稳定、通讯条件差、教育医疗差,山头与山腰零零散散坐落着茅草房。

与张海龙有相同感触的,是石门乡女姑村党支部书记马旭。因为边远贫穷,当地村民只能刀耕火种,靠种植玉米、马铃薯等为生。

“即使有多余的粮食,村民都只会拿来喂牲口。”马旭说,由于交通不便,农户不能把多余的粮食运出去出售,根本谈不上有经济收入,无法摆脱贫困状态。

2015年以来,石门乡脱贫攻坚进展迅猛。如今,已率先在全县实现村村通油路,即将实现组组通公路,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正在形成。自来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相继成型,教育医疗大幅改善,基本消除了茅草房,寨子不再杂乱无章,五大产业基地初具雏形。

石门乡,正在奋力迈过“极贫”这道坎,在脱贫攻坚战役中不断取得新胜利。

干部齐心战贫困

石门乡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体现在蜕变后的崭新外貌,更有干部干事创业的高涨士气。

“白天走村入户,核查项目资金落实情况,晚上整理材料,开会研究精准帮扶措施。”张海龙说,从大年初二到现在,自己一直持续着这样的工作状态,“虽然很苦很累,但贫困户有了获得感,我们就有成就感”。

按规定,像张海龙这样选派到石门乡前线工作队的队员,每月在乡里工作至少20天。“事实上,我们的队员基本都每月要在乡里呆上27天以上。”张海龙说,看着乡干部们没日没夜地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工作队的队员们都深受感染。比如石门乡党委书记马仲华,今年春节,他带头在石门乡值班,很少休息。

乡党委宣传委员虎尊凡说,此前,“不少乡干部上班可以用随性来形容,几点来几点走都没个定数,更别说亲自到贫困户家中开展工作了。现在,干部齐心战贫困,大家都使足了力气。”

石门乡建立干部工作考核机制,改變过去吃“大锅饭”的状况,改变“过去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让苦干者优先,让有为者有位。

群众心中有打算

规划已经制定,目标已经明确。现在的石门乡干部正齐心协力、满怀激情地投身到脱贫大业之中。他们的所言所行,让石门乡的百姓看到了战胜贫困的希望。

“如果没有脱贫攻坚好政策,可能一辈子都过穷困生活。”在石门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45岁的村民王爱华感慨良多。

王爱华家是贫困户,家中5口人都没有经济来源,只能靠种地勉强维持生活。

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王爱华不仅住上了新房,还在乡政府帮助下开了间小卖铺,日子越来越滋润。

“现在的生活和外面相比还有差距,仍需要努力。”王爱华说,平时只要有空,都会找扶贫干部聊聊如何发展产业,一旦有合适的项目,就会和儿子学习有关材料和政策。

“听说中水镇到石门乡的高等级公路预计明年修好,我还想让儿子去跑跑运输。”对于未来,王爱华充满了期待。

“以前除了种地还是种地,从没想过要发展其他产业。”民主村村民杨昌贤说,两年前,自己只求“吃了上顿有下顿”,现在各方面的条件都有了明显改善,自己也希望通过产业致富,让日子越过越好。

(责任编辑/顾海凇)

猜你喜欢
海龙爱华种地
种地钓鱼
野花
第一次拔牙
奇妙的“中华海龙”
神奇的光
海龙与海马
海龙卷是什么
如何让种地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