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广印+姜书建
作为“秦巴山区连片扶贫重点县”的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共有贫困人口20776户62086人。该县找准贫困底子,以精准扶贫为轴线,建立县处级领导带头分包、县直部门定点扶贫、党员干部帮户帮扶、制定贫困户结对帮扶卡等机制,围绕该县玉雕、苗木花卉、林果等特色产业多,吸收劳动力多的特点,采取转移就业、产业扶持、易地搬迁等措施,以自主创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等为载体,利用“企业(合作社)+农户+金融”的扶贫模式,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各项工作全面深入开展。
近日,记者一行走进镇平县老庄镇凉水泉村、石佛镇赵湾村、于都街道办刘家岗村,实地聆听了镇平脱贫攻坚一线的感人故事。
凉水泉村:多措并举夯实脱贫致富路
“我现在啥也不用干,不出家门,每年就可以收入1万元左右。光伏发电每年俺家能分红3000多元,入股养牛每年还能分红5000元……”70多岁的凉水泉村六组村民许根贵扳着指头,兴奋地一笔笔给记者算着账。许根贵出车祸后身体比较虚弱,妻子也不幸患了偏瘫,卧病在床,更不幸的是儿子是精神病患者,只有上五年级的孙女是健康的,日子过得非常艰难。在扶贫干部和村干部的帮助下,许跟贵家参加了这两个扶贫帮助项目,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
“不只是许根贵家可以脱贫过上好日子,全村的贫困户也都会脱贫奔小康。”凉水泉村党支部书记李国银向记者介绍,该村位于老庄镇杏花山南麓,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和贫困村,群众居住分散,生产条件落后。全村共有325户1265人,其中贫困群众69户211人。
根据村中荒坡面积大、光照资源充足的优势,在省市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投资180万元,建成了220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站一座,年收入30万元左右,为44户贫困户年均增收3000多元。
老庄镇扶贫办负责人孔德真告诉记者,凉水泉村以产业脱贫为抓手,通过“合作社+农户”形式,采取贫困户小额贷款入股的方式进行分红,带动贫困户发展肉牛饲养,使贫困户年均收益5000元以上。同时,该村还依托荒山宜林面积大,适宜发展特色种养及林木经济的独特优势,建立了红岭窝生态农业基地,吸纳7名贫困群众务工,人均年收入7200~18000元,实现了一人务工、全家脱贫。另外,该村的103户易地搬迁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今年底能够建成入住。
“我们依靠凉水泉村‘两委班子,协同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驻凉水泉村第一书记和南阳鸭河口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驻村工作队采取各种脱贫措施,积极培育贫困户的‘造血功能。目前,该村各项扶贫工作正在稳步有序推进。”展望未来,南阳市政府驻该村工作队队长周德文坚定地告诉记者,凉水泉村不仅能够提前脱贫,而且很快将成为一个人人羡慕的社会主义美丽新农村。
赵湾村:羊肚菌点亮扶贫之灯
一阵阵欢笑声从新建的石佛寺镇赵湾菌种场传出,记者一踏进赵湾村,就陶醉在这幸福的欢声笑语和甜酸的菌香之中。
“俺以后再也不用为挣不来钱发愁了,这菌种场离俺家很近,在这里干活既能挣钱还能照顾家,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该村十四组的村民姜秀平一边忙着往菌种袋里装菌种,一边笑嘻嘻告诉记者。
和姜秀平在一起干活的五六个妇女告诉记者,他们和姜秀平家一样都是贫困户,也都是村里安排他们来打工的。
“这是村里与南阳淯龙菌业科技公司联合开展的一个产业扶贫项目,目前这家公司已无偿为该村10个贫困户各建立羊肚菌大棚一座,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南阳市公安局駐该村第一书记陈海东告诉记者,大棚由联合帮扶单位投资,种植技术由专家负责,如若亏本由政府兜底,贫困户只管收钱。他还向记者介绍,他们下一步计划把菌种厂扩大到能供应500个大棚种植的规模,这样既可帮贫困户脱贫,也可让全体村民致富奔小康。
结合赵湾村实际,驻村工作队引进的羊肚菌产业扶贫项目成了村里脱贫致富的抓手和龙头,同时他们积极协调县扶贫部门和财政部门,先后为贫困家庭争取户增收、小额贷款、教育扶贫和大病医疗救治等扶贫政策。现在他们按照一户一策的扶贫方案,因人因户制定了脱贫计划,稳步完成脱贫任务。
“入村公路、赵河河堤治理、中型自来水厂、村文化广场、全村垃圾和污水管网建设,以及村容村貌全面美化改造等‘美丽乡村项目也正在实施中。”谈到村中美好的未来,赵红军充满信心地说,在不久的将来,赵湾村将变成一座美丽的现代化乡村。
刘家岗村:修路兴业奔小康
置身在玉都街道办刘家岗村刚刚修好的蜿蜒曲折的标准水泥路上,看着村民们用大车小车把花生、玉米以及新鲜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运进县城,记者深深地感受到村民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实。
“我们刘家岗村距离县城不算远,是一个山区村,但交通成了村民脱贫致富的绊脚石。”该村村支书肖振德告诉记者,修通村中的道路,帮助村民把农副产品运出去,一直是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努力的目标。第一期工程一条3800余米的道路已经修通,第二期工程一条40000余米的水泥路马上就要完工。现在骑电车进城仅需半个小时,村民随时可以把新鲜蔬菜等农产品送到城里销售。
“如今,我们和城里人一样用上了自来水,只要一拧水龙头,水就哗哗流出来了,这水吃着甜丝丝的,原来的水又咸又涩。”在该村宕子沟组贫困户尚中兴家采访时,他非常感激地说,驻队干部和村里帮助他们争取到人畜饮水项目,为他们打了一座深水井,还把水龙头架到了他们的家里,解决了他们十几年的吃水难问题。
村里的贫困户还纷纷对记者说,为了帮助大家脱贫致富,驻村干部和村里为10户贫困户协调20万元小额贷款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先后为3名贫困大学生争取了金秋助学及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并不时为他们送去了米面油、衣被等生活用品……
“如何结合该村距县城近的地理优势进行扶贫攻坚,是我们和村‘两委一直考虑的问题。经过深入调研,我们已制定了一个‘兴林果、强旅游的脱贫发展思路。”85后驻村第一书记郑刚在谈起美好远景时信心百倍地说,他们计划依托村内现有的天桥岭300亩薄皮核桃基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村民以山坡地参股,扩大林果种植规模,打造出集经济、旅游观光为一体的2000亩特色林果园;同时依托该村公主湖景区,引导村民发展农家宾馆和特色农庄,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