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村:有故事,有記憶,才有真澳門

2017-04-12 18:19卜樂
澳门月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民眾產業市場

卜樂

這幾年,文創作為一個熱點詞彙已經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大眾視野了,澳門也是在這六、七年裡開始興起一股熱潮,相對於以前大家都聚焦在文化、創意、藝術這些專有詞彙上,這些年文創成為新的寵兒,究竟澳門文創這個BB仔應該如何健康快樂成長呢?

建村之中的文創嘗試

傳統認知上,藝術就是一種高雅的門類,其生存空間較窄,有時說不定藝術工作者一日三餐都成了好大的困難,而文創則是將文化變成了一個產業,預示著有更大的市場、更多的受眾,未來也將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們現在推廣的“文創村”其實兼顧了“藝術”與“文創”兩種方向,照顧了不同人士的需求,一方面,將文化產品變現,發展文創產業,使得文創工作者可以將興趣與收益有效結合,另一方面也是努力培養澳門居民對美的認知,提升對藝文的接受程度。在起步階段,我們嘗試提升產品內容的趣味度和文化內涵,一步一步令到普通民眾可以接納,開始思考與學習,特別像文創村這種模式,市民或者遊客來到此處,原本可能是要來購買一個皮具、包包,但是因為場地的原因就會順便一起觀賞一下書法、油畫、國畫展覽,在這個過程中,民眾就潛移默化地受到其他的熏陶。對於澳門而言,時下的生活需求不是停留在溫飽層面,整體經濟飛速的發展,帶來了精神、藝文市場的新需求,也需要藉此來提高澳門的整體質素。今天世界的整體潮流趨勢是文化創意,過去的攝影師是個別人擁有的身份,如今一台智能手機,一個PS軟體,就能讓每一個人化身攝影Designer,從構圖到後期的呈現都能設計出一張張充滿美感的圖片,同樣今天人人可以利用網絡直播、自拍成為主持人、成為歌手,因為現代科技的便利化使得傳播更加快速,也使得文化創意的形態日新月異,因此我們看到了澳門文創未來的發展前景,通過成立一個個“文創村”,從沙梨頭、黑沙環到髪夾灣、水坑尾,我們用“村”喚起澳門人的記憶,也在探索澳門文創發展之路。

從六、七年前,文創村在工業大廈內誕生,到如今第六間文創村籌備之中以及逐漸走入商場,不枯燥的文創越來越被大眾接受與喜歡。當然這也是一個篳路藍縷的艱辛開拓過程,七年前,澳門其實都很少地段選擇,在租金、人工高企的現實面前,只能在老舊的工業大廈內進行小小的選擇,建村,搭建平臺聚集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來進行文化創意與創作。當然,很多人對“村”的概念感到很好奇,覺得這與都市化發展的潮流相比,似乎有些突兀。其實“村”是澳門的核心價值,代表著澳門過往從一個小漁村發展至此的過程,以一種“樸素”、“懷舊”、“充滿故事”的神秘來吸引世人。在這村中,澳門人簡單、直接、和諧、互助的精神世代傳承,因此在這個紛繁複雜的年代裡,我們希望找回“村”的記憶,尋回“村”的精神,讓村從一個名詞變成一個“形容詞”,一種文化印記。

當然,建“村”,以“村”來展現澳門的文創形態並不是一條容易前行的路,沒有前人可以借鑒,只能邊做邊摸索,從過去擔任社工積累的經驗到夫妻二人的探索,一路走來“堅持”這個詞看似容易,個中心酸自己才知。而“村”不是單一化與專業化的象徵,我們吸引不同類型的文創者進入此,也許他不是大師,但是他用一種獨特的形態傳播出一種文化的意境並形成市場,這就是我們想要的,這就是“村”這個平臺希望聚集的一班人,“多元”才是村中的特色,從服裝、飲食、舞蹈、拍戲、包包甚至到一個筆記簿都是貼近地氣,走入人心的。

多元之中的故事探索

當然不是所有的文創者都能在商海浮沉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商業行為在市場化時代必不可少,所以這必然要求文創者在推出好的文化作品之時,還要懂得市場運作模式,但要使得每一個文創者都嫻熟商業模式想必很難,因此村就同時需要承擔商業模式的大的引導與管理,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文創產業化、產業文創化”的雙向需求。比如,龍鬚糖是我們這代澳門人幼時的共同記憶,做龍鬚糖的老伯即將退休,那我們就去動員他的兒子將龍鬚糖發揚光大,我們從品牌、運營上幫助他,讓澳門人找回自己的集體回憶,這其中有每一個人的故事,千家萬戶匯聚在一起就是共同的“澳門故事”。又比如有個普通的美甲師,因為她能夠在指甲上繪畫出自己獨特的作品,能夠充滿人文與在地情懷,這就是一種“心機”,一種用心,同樣值得鼓勵。再比如,在西方文化中很容易被接受的“小丑”,在我們東方文化中一度被輕視,幼時不用功讀書都會被家長嚇唬說:“不認真,長大就去做小丑”。但其實“小丑”是一個給人帶來快樂的身份,通過扭氣球等動作,讓大家輕鬆一笑,在這種繁忙的都市中有難得的壓力放鬆,又何嘗不是一種向善向上的文化體現,因此我們也找到這樣的案例,來做一種特殊的文化推廣。

信心之下的溫暖前行

當然,文化能夠在用心之間找到,文創能夠在理念之下完成,但是商業的運作不是輕易能夠成功,畢竟成功的銷售不僅仰賴於作品本身,也要考慮民眾、消費者的審美接受程度與生活美學的體驗之感,這必然是一個長期磨合的道路。

同樣,文創整體的成效與收益也要長期來看,很多民眾會有些不理解,認為對文創產業投入了這麼多,但是其回饋卻非常微薄。以比喻來說,澳門文創現階段就是一個小朋友,社會、政府來助養文創,小朋友現在開始能夠自己吃飯而不用家長拿湯勺來喂,但是社會不會要一個小朋友、未成年著急出來社會做事,養家糊口,所以同理之下,文創還需要一段時間的成長,現階段不能以單一成果輸出為產業發展的唯一標準,因為未來他將可能茁壯成長一個陽光少年與青年,貢獻自己對社會的一份力量。當然文創面對社會的質疑與不理解,也需要積極去接觸,給自己信心,給他人信心,讓澳門社會能夠用關懷、理解、呵護與期待的方式來要推進文創的前行。

因為要知道,文創是對整體社會充滿益處,一來可以提升居民的生活質素,讓生活美學走入民眾生活。二來,特別是對於年輕人而言,文創給了他們更多的選擇,不用再糾結於要不要去賭場做一份自己毫不喜歡但是有較豐厚薪水拿的工作,能夠在各種取捨之間平衡,文創給了年輕人更多出路,又何樂而不為?過去,我在做社工期間,遇到的很多困惑青年,為什麼走到了社會的邊緣,往往在於他們所掌握的選擇不多,在那樣的情境下很容易誤入歧途。

三來,文創是潮流趨勢,澳門品牌的形成要靠澳門人自己多多努力。現在其實我們的本土品牌還是太少,本土的故事也很少被人演繹,因此要做的努力還有很多,未來的空間依舊廣闊。當臺灣文創先行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文創是大趨勢,也是小溫馨之時,我們雖然落後別人二、三十年,但我們懷抱信心,加速前行,一樣可以演繹出不一樣的“澳門情懷”,未来全民文創,文創一樣能夠惠及全民。

猜你喜欢
民眾產業市場
市场观察(1)
市场观察(2)
市场观察(1)
市场观察(2)
時寒冰 第五次產業大轉移將為中國未來30年帶來巨變
樊綱 要用創新的精神來看待健康產業
胡釋之 市場理念成為共識 政府才能放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