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J
“怎么可以讓小汽车开得更快啊?”小D经过认真的思考后,就用更大的力气推汽车。
不知道你们和我是否一样,一提到“科学”,就觉得遥不可及,更不要说像小D这样才2岁的孩子。但“科学”在美国幼儿教育里,却是非常必要的一个元素。
老师告诉我,婴幼儿的早期科学,不是为了培养科学家,而是培养科学思维;学龄前的孩子接触科学,不是为了让他们学到这些“高难度”的知识,而是让他们从小开始就可以像科学家那样思考和解决问题。很多科学思维,比如学会观察、学会提问、收集整理信息、提出假设、学会验证等等,其实都很重要的学习能力。
看看、摸摸、闻闻
现在大家对于感官刺激、感官游戏都已经很了解了,但玩感官游戏有一个关键点必须掌握,那就是需要用语言帮助孩子表达她正在进行的感受。
平时,多引导孩子观察,当孩子发现一些不同时,鼓励孩子描述出来,一开始可以用提问句来引导孩子使用自己的感官(触觉、听觉、嗅觉、视觉、味觉)观察和表达。
摸到不一样材质的玩具时,可以问,“这个摸起来怎么样?”甚至可以拿两个差异很大的做对比;
去公园见到一朵花,停下来看一下闻一下,也可以问,“这朵花闻起来如何?”小D一开始并不懂“闻”这个概念,我就会夸张演示深吸一口气地闻,这其实就是在教她“如何观察”。
比较和归类
比较大小、轻重、多少,把相同和不同的区分归类,这些是最基础的早期科学思维能力(当然也是孩子的认知能力)。其实也是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多提问培养的。
整理玩具时,“我们把所有的积木放这里,把所有的汽车放那里”,这就是归类;
吃点心给了小饼干,我有时故意会拿出一块大的,一块小的,然后问,“你要大的饼干还是小的饼干?”这就是比较。
这样的思维训练是随时随地可以发生的,并不是每次都要正襟危坐才能教孩子。“比较和归类”是第一步观察的提升,只有先学会观察,才能懂得比较和归类。
提问和预测
除了鼓励孩子提问外,也可以引导孩子进行预测。
比如,小D幼儿园玩的“浮起来沉下去”游戏,老师就会问,“当我把木块放进水里会怎么样?”据老师说,大部分2岁多的孩子是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但我们需要开始培养这个能力的意识。也许最终,还是由我们来告诉孩子答案,但多做这一步,就是在引发孩子进行思考,而不是一味地被灌输。
我现在在家也开始实践了,比如小D一直热衷玩小汽车,我最近就开始问她,“怎么可以让小汽车开得更快啊?”她经过认真的思考后就用更大的力气推汽车(以小朋友的思维看来,其实这也正确)。而这之后,我就顺水推舟和她做了一个关于“重力”的科学小实验——把汽车从高处滑下。
在引导孩子预测时,我们也需要有意识地使用一些猜测词汇,“我认为、也许、我猜测是、这可能是”等等。这不仅在帮助孩子扩大词汇量,也是在帮助她今后成为一个思路清晰、表达流畅的人。
在这之前,小D的幼儿园开展了不少科学小实验。谈到科学实验,我第一反应就是用试管啊仪器啊什么的,马上就有畏难情绪了。其实学龄前的好多科学实验,都特别简单亲民,也不需要太多工具。
幼儿园老师特地和我强调,科学实验从1岁就可以开始,不在于内容本身,而是让孩子学会“怎么学”,在玩的过程中引导孩子观察、比较、提问预测,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是关键的。
听听看,猜猜看
听觉也是观察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小D有段时间很喜欢各种扭扭蛋,家里收集了不少这样的空壳。在老师的启发下,我就在每个扭扭蛋里装一些不同的东西。
我每个装好后,不着急合起来,而是和小D一起看一下每个里面的东西,让她合起来,然后摇一下,听一下声音。我会帮助描述,“这是瓶盖,瓶盖一摇是咔咔咔地响”。这就是我上面提到的思维能力第一步:观察和描述,如果你家孩子3岁以上了,也可以让他自己描述出这个声音来。
全部合上后,我们就会随机拿一个出来,我摇一下,让小D猜测,“这里面是什么啊?” 不管她的答案是否正确,我都会追问,“小D为什么觉得这里面是铃铛啊?”
她一开始其实回答不上这个问题的,我就会提示她,“铃铛发什么声音啊?铃铃铃!我们再摇一下,听一下是不是铃铃铃。哇,果然是铃铃铃,我们打开看看对不对。”
这个过程就是在引导孩子提问和预测,而我的引导也是在教孩子如何更好地预测。
轮到我猜的时候,我会拿一个小D猜对的扭蛋再玩一次(比如铃铛),故意猜错,“妈妈猜这里面是钮扣”。常常,小D就会指正我,这时我就会顺势问她,“啊,不对吗?那小D觉得这里面是什么?”
当她回答后,我就会继续追问,“为什么呢?小D怎么觉得是铃铛?”你看,这样的提问,又是进一步引导孩子如何表达信息来支持自己的推测。
是不是特别简单?但这就是一个科学实验,小D通过观察进行猜测,再从自己之前的知识来论证,然后我们一起去测试猜测是否准确。这就是我开头说的,“像科学家那样思考”。
聪明的你一定猜到我为什么要在两个扭蛋里放同样的东西了吧?对的,为了发展第二个科学思维:比较和归类。游戏本身其实很简单,但会玩才是最重要的。
传统教育总是倾向于“学到什么”,于是,我们就把孩子局限了,“这么小,哪懂什么重力啊”。但我们却忽略了“怎么学”,学会如何思考,学会对于“未知”的东西抱有好奇和求知欲,这才是关键。
“鸡蛋从外面打破,就是餐桌上的食物,从里面打破,就是鲜活的生命”。真正的教育从来都不是填塞和灌输,而是从内激发和唤醒。从小接触科学的孩子,她的求知欲会被唤醒,会更加敏感地去观察感知她生活的世界,保持无限的热情去自发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