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校外教育研究的热点主题与前沿趋势

2017-04-11 08:53张欣鑫
山东高等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新世纪青少年研究

戴 妍,张欣鑫

(陕西师范大学 民族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校外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以外的时空里学生所受的影响和教育活动,是由专门的校外教育机构开展的,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多样化教育活动。[1]校外教育作为社会进步与教育革新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育体系的内容,完善了教育体系的实体与理论建构,也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贡献了力量。我国的校外教育可追溯到1946年宋庆龄设置的上海第一儿童阅览室,随后我国的校外教育大量借鉴了前苏联的社会教育模式,[2]155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带有我国特有的教育特色。尤其新世纪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校外教育如雨后春笋逐渐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采用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方法对新世纪以来我国校外教育研究热点领域与前沿主题进行深度把握与全面剖析,以期对今后校外教育发展转型、与学校教育融合与对接提供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引。

一、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资料来源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由于“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相对于著作、会议资料和课题研究资料来说,对待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前沿问题的把握更加连续、敏锐和直接”,[3]所以文献类型定位于期刊论文,选用高级检索工具,以“校外教育”为主题、时间跨度设定为2000-2016年进行精准匹配检索,共获得相关期刊论文1572篇,为了保证资料的相关性与精准性,剔除了大量广告、活动通知、以及与研究主题无关的信息后,最终获得有效论文数为928篇。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的Citespace是一种对相关学科或者相关研究主题下研究过程以及研究前沿通过关键词聚类和突现词探测的方法绘制出可视化知识图谱,以探寻研究领域知识演化路径、展现研究热点、预测研究主题发展前沿的文献计量分析软件。

(三)数据处理

本研究以928篇有效期刊文献为研究对象。首先,将928条有效文献以“refworks”格式输出,重新保存为UTF-8格式,同时以“download_***.txt”格式重命名,作为数据可视化处理的前提。其次,通过Citespace5.1.R2.SE.5.23.2017自带的转换工具把研究样本题录进行数据格式转换成ISI文献格式。最后,把转换好的文献格式导入Citespace软件通过主题词共现分析,探索校外教育研究的热点,通过主题词共现分析中突现词的演变,追踪校外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

二、我国校外教育研究的热点分析

通过Citespace软件对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反映出新世纪以来我国校外教育所关注的热点主题,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新世纪以来校外教育所关注的领域,把握校外教育发展的趋势,捕捉校外教育与时代发展的契合点。

(一)年发文量总体趋势分析

图1 2000-2016年我国校外教育文章数量总体趋势分布图

依据所筛选的有效期刊论文,通过可视化分析软件,以发文量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绘制出2000-2016年我国校外教育的论文发表数量趋势分布图(图1)。从整体态势上来看,新世纪以来我国校外教育相关研究论文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具体来看,2006年发文数量急剧增加,在其后缓慢上升中出现了“驼峰型”的升降阶段,即在2012年与2014年,校外教育研究的发文数量达到了峰值,且为2000-2016年间的最高峰值,2013年发文量却较前后两年则呈明显下降趋势。近两年来,虽然校外教育相关的文章发表量趋于减缓,但就总体来说,新世纪以来以校外教育为主题的发文量呈平缓上升的态势。究其缘由,校外教育相关主题的研究和发展更多受到政策导向的影响,如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2011年和2014年教育部分别发布了《关于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和《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国家彩票公益金资助校外活动场所建设项目统一设置标志牌》的通知,其目的在于大力推进青少年校外教育,以促进青少年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二)高频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分析

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看,可以从文献的关键词共被引网络和中心性、频度等来分析某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主要方向。[4]为了实现研究目标,在Citespace中进行相应参数设置,将时间跨度设置为“2000年-2016年”,时间分割(Time Slicing)跨度设置为4,即每四年对其关键词做一次分割;在文本处理(Text Processing)功能栏中的术语来源(Term Source)默认选择“题目(Title)”、“摘要(Abstract)”、“作者关键词(Author Keywords)”和“ID增补关键词(Keywords Plus)”。由于知网中的文献没有参考引用文献部分,因而不能做引文共被引分析,只能做关键词的共现分析,因此在节点类型(Node Types)中仅选择“术语(term)”和“关键词(keywords)”,阈值默认设置为50,即对每四年时间分割中占前50的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最后在网络功能剪裁区选择最小生成树算法(MST),得到节点数为195、连线数为234、密度为0.0124的校外教育知识图谱如图2所示。

图2 2000-2016年校外教育高频关键词知识图谱

在图2校外教育高频关键词知识图谱中,关键词出现的频次用圆圈来表示,圆圈的大小与出现的频次呈正比关系,也就是说文献中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高,圆圈节点就越大。节点圈内的颜色及其深浅度代表了关键词出现的时段,圆圈节点之间的连线体现了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线条越粗则表明它们之间共现的程度越强。不同时间段对应着不同的颜色,从冷色调到暖色调的过渡表明时间的不断推进,线条的颜色与表示时间的颜色一一对应,不同颜色的线条表示该线条上的节点第一次出现共现的时间。此外,关键词字体的大小与其中心度也呈正比关系,字体越大说明此关键词的中心性程度越高,在图2中“校外教育”字体最大,表明在所有关键词中“校外教育”的中心性最强。为了更好地说明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将Citespace中生成的关键词的词频、中心性数据导出,得到2000-2016年我国校外教育高频关键词出现较高的前15个关键词、中心性分布表(表1)。从图2和表1我们可以得出新世纪以来我国校外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

表1 我国校外教育研究领域的高频关键词频次、中心性分布

续表

为了保证对校外教育研究热点进行精准把握,结合图2、表1以及CNKI校外教育研究主题聚类可以看出:校外教育的主要对象是青少年学生,主要内容体现在道德教育和艺术教育两个方面,主要作用在于提升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施场所主要是少年宫等。

(三)校外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

从图2、表1和上文的分析中对出现高频关键词如“校外教育”、“校外教育机构”、“少年宫”、“思想道德建设”、“素质教育”等进行归纳与总结,通过聚类可以得出新世纪以来校外教育研究热点领域主要集中在校内外教育资源衔接、校外教育功能发挥、校外教育途径探索和校外教育场所建设等方面。

1.校内外教育资源衔接

由表1可知,“校外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出现频次最高的词汇,且在图2中二者间的连线较粗,说明二者之间的关联及共现程度较高。关于校外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关系的讨论,一直以来都呈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持校外教育补充论的学者认为,校外教育属于非正规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的补充;[5]256校外教育独立论者认为,“校外教育活动具有相对独立的教育价值,不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拓展和深化,而是除必修课、选修课之外的又一类有独立价值的‘课程’。”[6]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主辅关系,而是一种并列互补、互动的关系,两者共同构成现代基础教育的整体结构。”[7]22006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的意见》,指出“积极促进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的有效衔接,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的工作机制”。[8]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主要是课程、教师、活动等资源的对接,且二者的对象均是青少年与未成年人,在教育对象和目的上都具有一致性,校外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衔接与互补应该是建立在促进人的发展、解决人的成长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的合作,[9]以达到教育过程中“一羽两翼”的效果。

(1)校内外教育课程资源对接

“教育内容”作为知识图谱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是校内外教育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核心部分,而教育内容主要以课程为依托,校内外教育课程资源的对接是校内外教育资源对接的首要环节。如何加强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课程资源的对接是新世纪以来校外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学校课程更多注重于知识的传授与习得,而校外教育更加侧重于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加快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对接进程,促进校内外课程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有利于实现校内外优质资源的共享,能够实现校内外教育的优势互补,促进校内外教育的协同发展与并进。

(2)校内外教育师资资源整合

教育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完成的实践活动,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传授、启发与引导者的重要角色,也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但长期以来,校内外教育的隔离不仅造成了课程资源的浪费也造成了优质师资力量的浪费。新世纪以来,校外教育研究者们不断推进校内外教师的积极交流与良性互动,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建立了“名师工作室”、“校外教师教研组”等校内外教师交流合作、学习提高的平台。师资力量的互动交流为校内外优质资源的整合提供了动力,它有效打破了校内外教育间长期存在壁垒,从师资方面实现了校内外教育关系的“破冰”,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提高与发展。

(3)校内外教育活动资源衔接

如图2所示,“活动课程”作为校外教育知识图谱中的重要节点,表明了“活动”在校外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校外教育中各型各色的活动是其自诞生以来就具有的独特优势与亮点,活动是进行校外教育最重要的形式与途径。如何促进校内外活动资源的衔接?目前得到研究者们认可的方式与途径就是发挥校外教育对校内教育的帮扶和指导作用,校外教育利用其丰富的经验帮助学校开展特色活动,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发展,形成具有主体性实践特质的校外教育活动体系,呈现出校外教育自己在当代青少年发展中的独特价值。只有这样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才有可能真正实现高品质的衔接。[10]

2.校外教育功能发挥

毋庸置疑,青少年校外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青少年学生素质教育的强大推手和有效途径。近年来,在其社会各界大力倡导和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校外教育承担着对青少年和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美育和实践创新教育的艰巨任务。

(1)校外教育的德育功能

从知识图谱和高频关键词分布图中可以看出,“道德教育”是新世纪以来我国校外教育研究中不可避免的话题,“思想道德建设”、“生态道德教育”和“中小学德育工作”等关键词也表明校外教育具有对学生思想道德进行教育的作用与功能。2000年2月1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特别是思想品德教育、纪律法制教育,校内校外、课内课外都要抓紧,一点放松不得”。[11]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和形成不仅要依靠学校教育,校外教育也是促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校外教育具有众多的教育功能,而德育功能是其最重要也是最具特色的功能。校外教育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寓教于情境的特色,能够打破传统学校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的形式,让学生在趣味十足的活动和真实的情境中接受良好的道德熏陶,进而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如何更好地发挥校外教育的德育功能,让思想道德教育自然地融入校外教育活动当中是目前研究的主要热点问题。

(2)校外教育的美育功能

“艺术教育”是知识图谱中出现的高频关键词之一,由此说明校外教育在青少年美育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中通常重视智育和德育而常常忽视美育,校外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很好地承担着对广大未成年人进行美育教育的重任。校外教育机构,如少年宫通过教授学生绘画、乐器、书法,举办画展、音乐会、服装展、科技展和各种接触大自然等活动,培养学生认识、欣赏、发现和创造艺术美、科技美和自然美的能力,不断提升青少年学生的美学素养,提高审美能力和对美好事物的情绪体验并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

(3)校外教育的创新功能

学校教育由于受各方面的限制,对青少年学生所进行的是一种共性的知识性的教育,从而忽视了其他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以及作为教育主体的个性化需求。对校外教育创新教育功能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一是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品质的培养;二是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独特性,重视学生的个性品质的发展。[12]校外教育在尊重和发展学生个性化的基础上,摆脱课堂的局限,通过各类讲座、展览、汇报、参观和实践活动,不断潜移默化地巩固和强化校内知识,拓展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在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校外教育途径探索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推动下,终身教育理念获得了全球高度认同。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要调动多方面的教育因素,校外教育无疑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终身教育的理念指导下,通过多元的校外教育途径,结合学校教育及其他形式的教育,共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以及社会教育都是进行校外教育的重要途径,且在知识图谱和高频关键词分布图中都有所体现。

(1)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作为青少年儿童在学校之外接受熏陶与教育的主要方式,一直以来都是校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和校外教育的教育对象均是青少年学生,都是有目的有意识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途径。家庭教育与校外教育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包含,构成了校外教育的统一体,家庭教育作为校外教育的起点,贯穿于青少年学生的一生。对家庭教育的研究热点问题主要集中于如何更好地发挥家庭教育在校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学生的学习与终身教育提供支持。

(2)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社区组织对校外教育的指导作用最为直接、最为得力。[13]校外教育向社区拓展和延伸是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和教育改革的必然结果,在可视化分析中,“社区教育”也是对青少年进行校外教育的最主要的途径。对社区教育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如何开发和利用丰富潜在的社区资源对青少年进行社区教育;二是如何借鉴他国社区教育的宝贵经验,在我国大面积推进和发展社区教育,借助社区的独特优势发挥其教育功能。社区教育不仅是校外教育最为重要和宝贵的实践基地,还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理想途径之一,但就我国当前的情况来看,社区教育的建设、开发和管理都还未能成体系。研究社区教育主要目的在于发挥社区教育对校外教育的补充作用,将成年人和未成年人都纳入社区学习当中,实现其在推进终身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3)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教育是指以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狭义的社会教育是指“由政府、社会团体或个人所设立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社会全体成员所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14]若从教育实施的空间上来划分,社会教育也是校外教育的一种形式与途径,但是从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上来说,社会教育的范围要比校外教育大的多,校外教育所包含的各种内容都囊括于社会教育之中。社会作为一种特殊的“学校”,其对公民所产生的教育作用又发生在常规学校之外,社会对人们所产生的影响不但深远而且持久。因此,在终身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的当今,社会教育与校外教育发挥整体与部分的教育功效,对青少年乃至公民接受终身教育都大有裨益。

4.校外教育场所建设

校外教育机构是实行校外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青少年学生进行创新实践的主要阵地。在2000-2016年校外教育高频关键词知识图谱中可以看出“青少年宫”、“图书馆”、“博物馆”等都是青少年接受校外教育的重要场所与机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课外、校外活动,加强中小学校外活动场所建设。”[15]

(1)少年宫是校外教育的主要场所

新世纪以来,为了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中央及各地方都十分重视青少年儿童的成长与发展,青少年宫作为青少年学生在校外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也颇获关注。在对校外教育相关文献的可视化知识图谱中可以看出“青少年宫”是进行校外教育的主要场所,与其他校外教育机构有所不同的是,少年宫是带有公益性的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少年宫这一特殊的性质决定了它是面向广大少年儿童,以普及性活动为主的校外教育机构。对少年宫的研究问题主要集中在少年宫的课程建设与育人功能和途径等方面,这一点与学校教育的研究有相似之处。

(2)其他不同类型青少年活动场所定位

校外教育场所的类型包括“综合性的校外教育机构,如青少年宫、少年之家;专门性的校外教育机构,如儿童图书馆、少年报社、少年科学技术指导站、儿童剧院、儿童公园、儿童运动场(或游戏场)以及各种成年人的社会文化教育设施等等”。[16]46按照场所的主要功能、用途及在城市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可分为以技能培训为主要功能的青少年校外教育培训基地,以德育教育为主要功能的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如各类少儿野营基地、少儿生活体验中心等。对纷繁芜杂的校外教育场所进行功能定位能使它们更加高效地发挥自身的教育功能。

三、我国校外教育研究的前沿分析

研究前沿一般是指科学研究中最先进、最新、最有发展潜力的研究主题或研究领域。[17]通过Citespace软件的突现词(Burstness)分析功能,共获得2000-2016年我国校外教育研究的前5个突现词分别是青少年学生、家庭教育、思想道德建设、生态道德建设和中国儿童中心(图3),通过对这些突现词的跨度和突现率进行分析,可分别获得新世纪以来我国校外教育的渐弱研究前沿、渐强研究前沿和最新研究前沿。

图3 2000-2016年我国校外教育研究突现词

(一)渐弱型前沿分析

渐弱型研究前沿指的是在高突现率关键词的时间线上,突现率随时间的推移呈逐渐下降趋势的关键词。从图3可以看出,“青少年学生”的突现率较低且起止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可将其认定为我国校外教育研究的渐弱型研究前沿。青少年学生作为校外教育的教育对象,在新世纪之初是学者们相继研究的前沿问题,其原因在于2000年至2003年国家颁布了一系列诸如青少年减负、青少年校外工作的政策与意见,但随着校外教育的不断发展,“青少年学生”这一问题的研究前沿性逐渐减弱,并在2003年不再成为研究的前沿问题。因此,“青少年学生”是新世纪以来我国校外教育研究的渐弱型前沿。

(二)渐强型前沿分析

渐强型关键词是与渐弱型关键词截然相反的概念。在校外教育突现词图中可以看出,“家庭教育”的突现率为3.1427,起止时间为2002年和2007年,这说明“家庭教育”是新世纪以来我国校外教育研究的渐强型前沿。家庭教育作为校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家庭教育服务体系得以建构,而且全国各地也兴起了各类家庭教育培训班。虽然家庭教育自2002年至2007年间的发展有所波动,但总体上来说,仍属于渐强型前沿。

(三)最新研究前沿分析

根据突现词的突现率和起始时间,可以将“生态道德教育”和“中国儿童中心”作为新世纪以来我国校外教育的最新研究前沿,二者的突现率分别是3.8111和3.6347,起始时间均为2014年。中国儿童中心隶属于中华妇女联合会,是集科学研究、兴趣培养、公共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校外教育机构,也是全国少年儿童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校外教育工作者的交流平台和先进教育理念的实践基地。中国儿童中心于2009年全面开展少年儿童生态道德教育项目,旨在“通过丰富的儿童自然教育和环境保护实践与研究,引导儿童亲近自然、向自然学习,促进儿童综合能力及健康人格的发展。”[18]此外,生态道德教育顺应时代发展与要求,不仅限于基础教育对象,还不断地向高等教育对象扩展,并且在2013年之后一直呈显著上升的趋势,因而属于最新研究前沿。

四、我国校外教育研究的问题与展望

通过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所生成的新世纪以来校外教育研究知识图谱以及高频关键词分布图,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出新世纪以来我国校外教育研究所关注的热点领域与前沿主题。此外,对高频词及其共现网络关系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较为全面地把握校外教育研究的发展与趋势。但对新世纪以来我国校外教育研究的发展需要辩证地看待,在基于知识图谱分析的基础之上,既要看到其研究中的亮点,又要看到其不足之处并做出科学合理的展望。

第一,从研究视角来看,新世纪以来我国校外教育的研究视角较为多样化,力求立足于不同的角度对校外教育展开探索与研究。在知识图谱所呈现的节点和相关的研究文献中,学者们尝试从课程、教学、学生、活动、场所和途径等多元的视角来考察校外教育并提出发展的意见和改进的措施。但就目前所收集的文献和知识图谱中来看,当前有关校外教育研究视角还较为有限,大多都是针对于校外教育中各个要素的分析,对于校外教育背后的政策分析和话语分析还存在着大量空白,希在今后的研究中研究视角更加多元化。

第二,从研究内容来看,校外教育的研究内容从校外教育的主体、客体、途径和场所等各方面做了大量的相关研究,较为全面地对校外教育进行了分析与解读,研究的广度上应给予肯定,但是对于校外教育研究内容的深度挖掘和研究还不够透彻,如对于校外教育新形式的探索以及校内外教育深度融合的研究还较少。对校外教育研究内容的深度剖析有利于在把握校外教育本质的基础上更好地发展校外教育。

第三,从研究主体来看,校外教育的研究主体主要是教育专家、学者以及少年宫的教师,研究主体较为单一。虽然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各省市甚至乡村都建设了许多少年宫对学生进行校外教育,但是校外教育不能够仅仅局限在少年宫内,校外教育包含着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与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忠诚合作伙伴,因而校内外教师、家长、社区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对校外教育感兴趣的人都应当加入校外教育研究的行列中来,都可以成为校外教育的研究者,不断为校外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智慧与活力。

第四,从治理理念来看,在我国全面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背景下,校外教育的研究主要停留在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管理和社会资源利用等方面,其目的主要在于大力推进校外教育,以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但是,当下校外教育也存在很多乱象,严重玷污了校外教育的良好形象,背离了校外教育的初衷,这是需要我们加以重视和认真对待的。在今后的研究中务必加强校外教育治理研究,支持和规范校外教育,构建校外教育综合治理框架体系,最终形成校外教育的良性治理格局,促进校外教育绿色、生态和持续发展。

第五,从研究借鉴上来看,我国的校外教育大体上借鉴了前苏联的社会教育模式,主要是在校外利用各种机关和团体对于儿童、青少年或成人所实施的多种多样的教养和教育工作,在教育场所和方法上也多有模仿,在发展过程中也难以摆脱其固有的模型。虽然新世纪以来有关校外教育的比较研究有增多的趋势,但是借鉴的内容主要是其校外教育的活动经验,对于校外教育研究和展开的方法借鉴较为缺乏,例如美国、日本等国家善于利用量化的研究方式对本国的校外教育进行现状调查、测量并提出具有针对性意见的“实然研究”,而我国对校外教育的研究大多是基于理论层面的“应然研究”。希在今后研究中不但要注重经验和研究方法的借鉴,还要注重批判地继承,为我所用。

总之,通过共现关键词知识图谱的呈现和分析,我们全面地、清晰地了解并掌握了新世纪以来我国校外教育研究现状与趋势。校外教育更多的是一种自然之教、生活之教、无言之教、默会之教,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校内外教育的有机衔接与有效合作,为广大青少年儿童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也为21世纪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侯怀银,雷月荣.“校外教育”解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7,(5).

[2]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百年中国儿童[M].北京:新世纪出版社,2000.

[3]潘黎,王素.近十年来中国教育研究热点主线的计量研究——基于八种CSSCI教育学期刊文献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的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6).

[4]陈维军.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的比较研究[J].情报科学,2001,(19).

[5]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6]刘晓红.我国校外教育发展思路探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9,(19).

[7]蔡颖,周放,韩静.校内外教育有效衔接的策略与实施[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

[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llssj/moe_183/tnull_14534.html.

[9]康丽颖.校内外合作互补:我国校外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J].中国德育,2012,(2).

[10]袁润德.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衔接:可能与可行[J].教育发展研究,2016,(20).

[11]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EB/OL].http://www.moe.gov.cn/jyb_sjzl/moe_177/tnull_2476.html.

[12]康颖莉,校外教育的概念和理念[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3).

[13]关颖.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教育研究,2001,(6).

[14]侯怀银,张宏波.“社会教育解读”[J].教育学报,2007,(4).

[1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16]陈桂生.教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17]陈仕吉.科学研究前沿探测方法综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9,(9).

[18]赵洪波.阿尔山儿童生态示范营:发掘儿童的“亲自然力”[N].光明日报,2015-9-27.

猜你喜欢
新世纪青少年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青少年发明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2020《新世纪智能·新高考》全新改版了,快来订阅吧!
2020《新世纪智能·新高考》全新改版了,快来订阅吧!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新高考》更名为《新世纪智能》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