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科普宣教探索实践:以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2017-04-11 15:50张鹏莉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7年4期
关键词:沙家浜科普公园

张鹏莉

(常熟市林业站,江苏 常熟 215500)

湿地公园科普宣教探索实践:以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张鹏莉

(常熟市林业站,江苏 常熟 215500)

湿地公园作为一种新兴而独特的公园类型,兼具生态保护、科普宣教、休闲游览等功能。科普宣教作为湿地公园的一个重要功能愈加受到重视。以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科普宣教开展情况为例,从宣教设施建设、宣教活动策划、宣教队伍建设、宣教群体拓展等方面进行探索与研究,以期为我国同类型湿地公园开展科普宣教提供参考。

湿地公园;宣教设施;宣教活动;宣教队伍;受众群体

湿地公园因其资源的特殊性而拥有独特的功能,不仅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而且同时具有生态保护、科普教育、休闲游览等功能,其中,科普宣教功能是湿地公园的一项重要功能(崔丽娟等, 2009)。科普宣教及展示不仅是传播湿地知识、弘扬湿地文化的主要载体,而且是推动湿地生态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但在众多湿地公园科普宣教中,宣教标识设计千篇一律,宣教方式单调雷同,同质化、模式化现象仍较为突出。本文以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为例,从科普宣教活动策划、宣教队伍建设、宣教群体拓展等方面进行探索与研究,以期为我国湿地公园科普宣教的持续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1 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概况

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长江下游,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常熟市境内,是长江与太湖之间水网过渡区的重要生态节点,湿地公园总面积为414 hm2,主要湿地类型包括沼泽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人工湿地。沙家浜湿地公园始建于1989年,2013年正式获批国家湿地公园。多年来,沙家浜湿地公园始终按照“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积极开展各项湿地资源保护工作,经过多年的保护,湿地生物种群、数量均得到了大幅提高。据统计,区域内共有鸟类105种,水生沼生植物93种,鱼类49种,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湿地生物资源,这也为湿地公园开展科普宣教活动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素材。

2 湿地公园科普宣教体系概况

2.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不断完善湿地科普宣教设施设备,建立了占地约16.7万m2的湿地科普园,观鸟屋、观鸟栈道、湿地科普馆、湿地自然学校等科普活动场所也逐步建成,并设置了以湿地鸟类、植物等标识标牌为主的导览系统,且这些标识标牌都设置了二维码,方便游客通过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知识,并设计了双语解说词,创新性地设立了昆虫旅馆,进一步丰富科普宣教活动内容。另外,设立了6处水质监测点和观鸟路线,定期开展湿地资源调查与水样检测,并配备了观鸟望远镜、相机、空气质量检测仪等专业生态探索设施设备,便于各项科研监测与宣教活动的开展。

2.2 强化宣教队伍建设

加强湿地科普宣教队伍建设,成立了以讲解员为核心的湿地宣教部,并引入志愿者积极参与湿地科普宣教工作。从2013 年始,沙家浜湿地公园相继组织工作人员参加由苏州市湿地站与台湾、香港等地团队合作开展的生态讲解员培训,从最基础的观鸟、识别动植物到活动的策划,帮助湿地公园实现导游团队向生态讲解员队伍的转变。当参训学员参加满40 学时的专业培训,通过考核,并且参与各种湿地自然教育活动不少于80 小时即可获得初级生态讲解员证书(范竟成等,2017)。除参加上级湿地主管部门组织的统一培训外,沙家浜湿地公园也积极加强与相关环境教育机构的合作,2017年与台湾环境友善种子合作开展为期一年的湿地自然学校发展概念设计与共识建立项目,该项目作为一种陪伴式解说系统培训,旨在通过培训,引导学员思考如何依据湿地自身资源特点,组织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解说系统,从而强化品牌建设,更好地服务游客。同时,选派工作人员到国内同类型湿地公园参加短期培训。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多种方式,提高工作人员湿地管理水平与专业技能,初步建立起属于湿地公园自身的讲解员团队。

2.3 积极开展合作交流

先后承办了关渡自然公园湿地综合管理培训班、常熟市湿地保护管理培训班、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管理培训班、第十届国际湿地大会考察接待等具有影响力的交流活动。WWF、台湾师范大学环境教育研究所、南京大学等国内外知名湿地与环境教育专家亲临沙家浜湿地公园,通过湿地研讨,与专家近距离交流,为湿地公园科普宣教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理念和广阔的思路。

2.4 组织开展湿地科普宣教活动

充分利用每年的世界湿地日、爱鸟周、沙家浜湿地文化节、沙家浜生态科普宣传月等节日向公众推出系列主题活动,如体验湿地观鸟,观看生态湿地电影展播,免费领取湿地科普图书、自然手作体验活动等,湿地宣教与湿地文化进行有机结合,向游客展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沙家浜湿地公园。尤其是2016年沙家浜湿地自然学校正式投入使用,为湿地公园开展科普宣教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依据沙家浜湿地独有的芦荡特色,设置了一批特色科普宣教课程,如湿地观鸟、水生植物调查、湿地采捞、DIY搭建鸟巢、制作环保袋等、开展互动游戏,并由专业生态讲解员进行全程解说。2016年开展科普宣教活动达25次,活动参与人数约1 500人。由于沙家浜湿地公园在科普宣教方面表现出色,加之湿地鸟类生物多样性、水环境质量两方面也较为突出,在2016年度苏州市级以上湿地公园星级综合评定中,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荣获第一名。

3 湿地科普宣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传统宣教设施宣教效果不佳

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科普宣教设施多样,但传统的宣教设施,如动植物标本、宣传展板等设计缺乏趣味互动性,尤其是湿地动植物解说牌仅注明科属种、拉丁名以及几句枯燥的学术性解释,内容较为枯燥单调,导致游客缺乏兴趣。电子屏宣传平台、视频播放室使用频率也相对较低,且学习方式较为被动,所以依靠传统宣教设施的科普宣教效果有待提升。

3.2 宣教力量较为薄弱

湿地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涵盖面广,专业性强,对人才要求高,所以湿地生态讲解员需要一定时间的专业培训才可上岗。沙家浜湿地工作人员对公园景点等如数家珍,通过基础培训对沙家浜湿地资源分布等也有所掌握,但由于湿地相关专业背景知识较为薄弱,对于湿地植物、鸟类、微生物特性等了解不够透彻,所以在活动设计方面较为单一,不能很好地与游客互动。没有建立一支良好稳定的科普宣教队伍,阻碍湿地公园科普宣教的可持续发展。

3.3 宣教活动创新性有待提升

目前,沙家浜湿地公园科普宣教活动处于摸索阶段,在强化学习与不断实践中,虽然开展了系列活动,受众群体也在逐渐扩大,社会反响较好。但在活动课程设计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创新,需要与沙家浜湿地资源,如芦荡湿地特色、历史文化、江南水乡文化等资源进行巧妙结合,同时,结合沙家浜湿地公园的发展历程,重点做好湿地水质水体保护与恢复宣教,并针对公园与社区居民之间的复合共荣关系进行科普宣教。另外,目前公园科普宣教受众群体主要是亲子家庭,且由于活动场所以及设施设备、专业人员等因素限制,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生态效益尚未体现(耿满等, 2015)。

4 湿地科普宣教建议

4.1 注重传统宣教设施设计

湿地公园在规划与设计宣教设施之初要综合考虑宣教内容、宣教标识、受众群体三方面。其中,宣教标识作为宣教内容的载体,直接影响受众人群的感受,要从游客体验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宣教受众的特点,使其能更好地为游客服务。宣教内容应结合人群差异设计,为参观者留下较深印象(刘璐,2015)。湿地公园一般包括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合理利用区、宣教展示区等,宣教区应融入其他区域中,结合不同功能区特性设定针对性的宣教内容。除考虑内容以及标识标牌的系统性,还应结合公园空间角度予以规划,诸如在确定宣教标识牌的高度以及安装位置之前,应对公园环境、道路布局、游客群体等进行调研分析,以便更好地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既起到科普宣教作用,又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

4.2 加强湿地专业人员的引进与培养

积极加强与湿地有关的国际组织以及非政府组织、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区的合作与交流,邀请国内外湿地专家到公园开展短期访问,努力吸收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同时,加强与高校等科研机构合作,逐步引进湿地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并注重公园自身队伍的培养,定期选派人员到国内外同类型湿地公园进行短期培训,通过多种方式为湿地科普宣教工作的开展储备丰富的人才资源。

4.3 结合湿地公园自身特色开展主题活动

由于湿地的特殊性,如何设计科学合理、特点鲜明、吸引力强的宣教展示系统,是当前我国各类湿地公园发展的难点(任利霞等,2015)。当前,国外湿地公园科普宣教系统较为完善,多采用新奇的活动设计引导游人感知湿地、了解湿地。在摸清湿地资源家底的基础上,基于沙家浜湿地资源特色,对各类资源包括动植物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等进行梳理整合,以湿地资源为载体,以游客为中心,以湿地体验为手段,策划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主题活动,吸引游客参与。

4.4 基于不同群体策划针对性的宣教活动

针对不同的受众对象筹划不同的活动,受众群体主要包括老年群体、学生群体、亲子家庭、企业群体、周边居民。①老年群体:根据老年群体休闲养生的需求,在宣教中应注重强调湿地对健康重要性的解说,并设置适合老年朋友的体验活动;②学生群体:根据学生群体求知欲强的特点,可以与学校合作,将湿地设立为常态化生态教育基地,作为第二课堂开展形式多样的宣教活动;③亲子家庭:依据不同年龄儿童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难易不同的亲子共学课程,宣讲的形式以生态科普图片和视频为主,结合少量的文字,内容力求浅显易懂,并通过趣味性较强的湿地体验活动,建立儿童生态保护意识(任利霞等, 2015)。④企业员工:根据企业的需求,结合员工意愿,设置不同类型的企划课程,在减缓压力、增强团队凝聚力的同时,向游客传播生态保护意识。⑤湿地公园周边的社区居民:一个湿地公园能否良好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园周边居民的支持与参与力度。社区发展与湿地保护应秉承相互协调、和谐共处的原则,加强对社区居民的宣教,逐步转变居民生活生产方式,通过共同参与湿地公园管理,达到双赢的目的。

同时,由于湿地的独特属性,湿地公园可以针对不同季节筹划不同形式的主题活动,这不但是一种重要的宣教手段,也是缓解旅游淡旺季游客人数的方法。通过上述方式,满足不同受众需求,在起到良好宣教效果的同时,获得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但新球等, 2011)。

致谢:调研中得到了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宣教人员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崔丽娟, 张曼胤, 李伟, 等. 2009. 国家湿地公园管理评估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31(5):102-107

但新球, 冯银, 但维宇, 等. 2011. 湿地公园宣教与展示设计:系统构架与技术措施[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30(3):36-40

范竟成,朱铮宇,张铭连,等. 2017. 苏州湿地公园自然教育发展实践和探索[J]. 湿地科学与管理,13(1):14-17

耿满, 蔡芳, 付元祥, 等. 2015.乌溪江国家湿地公园科普宣教体系的构建[J].林业调查规划,40(3):91-94

刘璐. 2015. 湿地公园宣教标识系统设计[D]. 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学位论文

任利霞, 朱颖. 2015. 湿地公园科普宣教规划方法探讨:以苏州阳澄湖半岛湿地公园为例[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 28(2):48-53

Practices of Science Edu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in Wetland Park:A Case Study of Shajiabang National Wetland Park

ZHANG Peng-Li
(Changshu City Forestry Station, Changshu 215500)

Wetland park has the functions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science edu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and recreation,tourism as a new and unique park type. Among them, science and education popularization as an important function of Wetland Park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a case study of science edu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in Shajiabang National Wetland Park. Discussions were made on construction of dissemination and education facilities, planning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activities, team building for science edu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interest groups of science educ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a basis for science edu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in other similar Wetland Parks in China.

Wetland park; Dissemination and education facilities; Science education activites; Science team; The audience

10.3969/j.issn.1673-3290.2017.04.05

2017-05-19

张鹏莉,林业工程师,农学硕士,主要从事湿地管理与保护等相关研究。E-mail:1033913624@qq.com

猜你喜欢
沙家浜科普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沙家浜、蕈油面:传承常熟精神与文化
Shajiabang: 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沙家浜:风景如画的天堂水乡
科普达人养成记
在公园里玩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亲亲沙家浜
最后一棵“青松”忠魂永驻沙家浜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