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

2017-04-11 13:21王耀文
山西财税 2017年10期
关键词:经费支出预算编制财务人员

□王耀文

浅析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

□王耀文

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是指事业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它可以实时监督和检查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并对其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还可以对事业单位的经济运行进行有效的保护,提高事业管理水平和效益。但是,事业单位有关财务的案件时有发生,给单位和社会都带来严重的损害,因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深入分析当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经常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形成对财务的有效管理,推进财务管理现代化进程,推动事业单位良性发展。

一、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内控意识相对薄弱

一是一些事业单位对内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领导层对内控知识了解较少,多数单位领导只关心单位有多少钱,花钱方不方便,对财务工作不重视,没有起到好的示范和领导作用。二是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低下,整体素质较差,很难发挥监督作用,许多内控措施因而流于形式。财务人员很少参与单位业务和重要决策,对单位业务的运作和结果均不了解,造成收入不透明和支出不合理,该收的收不回来,该支的支不出去,或随意扩大开支范围,无法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与监督,财务最终只起到了被动“记账”和“付款”的作用。三是有人把内部控制看成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办理日常业务时胡支乱花,最后将一堆票据扔给财务去“善后”,不能有效发挥财务的管理和监督作用。

(二)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许多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一是原始凭证管理不规范,原始凭证规定的内容填写不全,如凭证数量与工作记录不符、领导签字不齐全;购买实物时凭证只有经手人和领导签字,没有验收人签字;自制原始凭证格式和内容不规范等。二是原始凭证审核不仔细,有的事业单位领导不熟悉财务相关政策细则,却“一支笔”审签,财务人员不愿找后账得罪人,人为忽略了对原始凭证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完整性的监督。三是会计记账凭证对经济业务的描述不清楚,会计科目使用混乱。有的单位将往来科目使用无限扩大,将部分资金的收入、支出在账外或在往来账中列收列支,使资金游离于预算控制之外,既违法掩盖了收入,又在年终将收入支出对冲不转“结余”,使单位财务状况得不到完整反映。四是财务人员工作交接不规范,往往由于工作交接不力而影响会计信息的连续性、或者使有些问题责任不清。

(三)预算控制薄弱,经费支出控制不严

一是岗位职责混乱,分工不合理,账目不清楚。《会计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以及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但有些事业单位会计出纳由一人兼任,财务印鉴也由一人保管,严重违反了《会计法》,不但容易造成工作中的差

一是预算编制不合理,预算编制只注重项目金额,许多项目早已完成但为了单位不减收,项目一直在列,有的预算外资金未完全纳入预算编制范围,有的预算编制不细,年中追加预算过多,有的仅凭“经验”、“估计”或申请经费的要求填列一组数据,导致项目预算编制不合理。二是预算执行不力,预算执行中,项目资金用途被随意变更、调剂,超预算支出没有相应的制约措施,这些都造成了预算的可有可无,影响了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削弱了预算的权威性和约束性。三是事业单位经费支出缺乏严格的控制标准,或者说有标准也执行不严,多数只要相关审批人员签字,会计人员就予实报实销,如招待费、交通费等支出严重超标,致使项目经费经常被挤占、挪用,降低了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四是有些事业单位经费支出所附发票不规范,存在不合规发票和白条收据入账情况,还有的购货发票只写办公用品而无商品名称,也不附明细等等,其所反映业务的真实性令人置疑。

(四)岗位设置不合理,内控制度不完善

错,而且为职业犯罪提供了有利条件。二是内部控制业务流程过于简单或不够严谨,且更多地停留在文字编写环节,忽视了制度的执行。实际工作中往往有章不循、违章不究,使制度执行力大打折扣。三是缺乏必要的监督,许多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只包含了风险防控点、流程图,却没有建立规范的内审制度,如何进行内审,审后怎么处理,也都没有明确规定。

二、不断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

(一)增强财务内控意识

良好的内控意识是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健全和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一是要强化单位负责人的责任主体意识,《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中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因而首先要强化对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相关领导在内控知识方面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其对财务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使其能够主动健全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营造良好的内控意识和内控环境。二是要加强对全体人员尤其是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会计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执行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做到不但要精通会计业务,熟悉会计法律法规,而且要打破会计工作局限,与单位业务和管理工作相接轨,在成为会计专家的同时,还要成为管理方面的专家,为财务内部控制的执行做好知识储备。

(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管理

一是要组织全体人员尤其是财务人员认真学习《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熟悉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及各项规定,要加强对财务人员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培训教育,采取组织技术比武等方式增强规范意识,不断提高岗位操作技能,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二是要鼓励会计人员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要充分认识会计基础工作不仅仅是一个操作流程,更是一种知识的积累,是业务水平提高的表现,只有不断学习,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知识,才能减少错误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完整。三是要抓好各项财务规章制度的集体学习和贯彻落实工作,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如资金管理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等报销制度经常会有更新或完善,要将这些制度及时传达到每一个工作人员,制度要让人人都熟悉,人人都自觉遵守,规范工作的同时也可减轻财务人员负担。四是要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督,可以通过内部自查、交叉检查、外部审计检查等多渠道检查不断完善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三)强化预算控制,规范经费支出

一是要完善预算编制制度。事业单位要不断细化预算编制,从工作实际出发,兼顾财力及可操作性,量入为出,加强预算编制的调查论证,运用历史数据进行充分测算,合理预计收入,并在此基础上对项目进行考核打分,切实优化项目支出,逐步实现预算编制科学化。二是要强化预算执行分析。要严格按年初预算安排支出,定期对执行情况进行分析,确保项目支出合规,进度合理,保障项目资金安全,项目能够顺利完成。三是要建立绩效评价与考核制度。通过对预算各个阶段、各个环节进行综合分析和绩效评价,查找预算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加以改进,并指导下年度预算工作。通过对预算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监控,逐步强化预算控制效果。四是要规范经费支出的审批、报销制度。正常经费支出应在领导签批前增设财务审核岗,重大项目支出由集体研究决定。财务人员要严格按制度把关,拒绝不规范支出。为避免财务人员遭受打击报复,可考虑由主管部门对所属事业单位进行财务集中核算。

(四)优化岗位设置,完善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建设

一是要以会计法律法规为依据,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如岗位责任制度、收支审批制度、凭证审查制度、现金管理制度、银行存款管理制度、印章管理制度、预借款管理制度、报销票据管理制度、差旅会议培训费管理制度、预算编制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等等,同时结合单位实际建立一些可行的控制标准,如“三公”经费节支率等。二是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细化财务各岗位职责,既要让财务人员能够发挥主动性,又要堵塞漏洞,确保财务控制效果。三是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通过对财务内部控制的审计,主要发现内控体系是否健全合规,是否相互制约,有无漏洞及内控效果如何,从而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促进单位改善财务管理,提高财务工作水平和效率。

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核心和关键,只有充分保证事业各项资金安全、高效运营,才能提升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效率,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单位:山西省会计服务中心

责任编辑:赵 姝

猜你喜欢
经费支出预算编制财务人员
中国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的公平性研究
——基于Gini 系数和Theil 指数的测算
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外派财务人员绩效考核与绩效激励
论高校经费支出绩效评价的工具理性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
中央“三公”经费5年减35.9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