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冬花
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田冬花
十八大以来,为推动科技创新,中共中央国务院多次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意见,山西省政府也多次就加快我省创新体系建设提出若干意见。与各项政策同时进行的是科技投入的大幅增长,从国家到地方的科研经费在推进科学研究、提高科研能力上提供了资金保障。但同时我国科研经费在管理使用上也存在各种乱象,助长了一些科研人员的不正之风。在科研行业,预算缺乏科学性、科研资源无法共享、科研成果不能有效推广等等,严重制约了科研事业的发展。针对科研经费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效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的途径,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在大部分科研单位中,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监督几乎都在课题负责人手中,课题负责人是行业专业专家,但是对于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却没有更多经验,再加上科研单位追求科研项目数量,不重视科研经费管理,导致科研经费使用效率较低。例如大量开支差旅费、会议费等巧立名目用以报销,设备重复采购、设备私有不能共享等现象时有发生,而财务只是检查票据的合法合规性,无法对科研业务的有用性和使用效益进行审核,为科研经费的随意开支提供了空间。
课题是科研单位评聘职称的重要依据,所以很多科研人员为了多争取课题,找门路、走关系,有的甚至以相同的研究内容多方申报课题,而主管部门很少有覆盖全国的审核查重系统,造成科研经费的重复投入。此外,很多国家级和省部级的课题对申报人员职称高低有限制,因此课题大多集中在少数高级职称人员手中,一般科研人员参与度不高,使大量基层一线科研人员的研究无处施展,这对推动基层科学研究和创新有一定的障碍。
一是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不够科学。由于编制科研经费预算的人多是课题负责人,大多缺乏科研经费管理的知识和技能,认为预算编制只是申报课题的一个环节,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加之没有足够的调研和实际测算,使得预算编制内容不够全面精准,而单位管理部门对课题负责人编制的预算也仅仅是签字盖章,很少审核其经费预算是否科学,导致科研活动的成本失实。二是预算执行不严谨。大多科研经费都是前慢后紧,支出随意性大,预算编制时没有的项目,在实际科研活动中又出现,支出与实际不符,失去了预算应有的严肃性。
据统计,科研经费60%都用在差旅、开会上,再除去结题验收占去百分之十几,只有不到30%真正用在科学研究上。有的甚至说不清钱花在哪里,到最后结题时突击花钱、突击结题的不在少数。出现这种情况,有多方面原因,一是监管意识不强,审计频率偏低,审计存在滞后性;二是职能分工导致科研经费审计侧重点不同,使部分经费处于监管的真空状态。如部分课题结余资金由于没有制度约束,造成大量结余资金闲置沉淀或随意使用,不能发挥科研经费应有的效益。
很多科研单位都将重点放在争取经费的环节上,经费获得后,至于经费如何使用则关注不够。目前很多科研单位的科研经费大多是在本单位现有的财务管理系统中运行,没有专门的软件平台来对课题经费进行管理,再加上科研单位财务人员不足,没有专门的财务人员负责科研经费的管理,面对日益增多的科研经费,无法进行精细化管理和成本核算,使得科研经费绩效评估无法开展。
针对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制定切合科研经费管理的制度,保障科研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一是要明确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课题负责人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的权限和职责;二是加大科研人员特别是课题负责人的财经法规培训力度,充实科研人员的财会知识和法律知识,从源头杜绝科研经费滥用现象;三是建立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明确开支范围、审批程序和权限,实行事前预算评估、事中经费监督、事后审计的全程管理。
一是针对科研课题种类较多,科研项目设置较为分散,没有有效的信息共享和查重机制,科研人员重复申请同一课题的现象,国家层面应该统筹各个部门的科研立项信息,实现信息共享,提高科研课题立项评审的透明度,避免重复申请和重复立项。二是针对课题多集中在少数专家手中,而具有创新思维及实用精神的年轻人则很少能申请到课题的状况,立项单位和科研承担单位应该摒弃那种唯学历和职称的门槛思想,鼓励新人开展原创性科研课题,提高科研的创新性和成果的实用性。
科研经费的预算工作包括预算的编制、审核、执行、分析、评价等环节。借鉴国外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的先进经验,有专门的财务人员负责科研经费预算工作,为科研人员提供专业化一条龙服务,使科研人员可以将大部分精力用在科学研究上。一是科学合理编制预算。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可以保证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和严格执行。预算不仅要明确科研经费的使用比例、科研进度和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而且还需认真分析科研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组织专人定期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核,使科研经费获得最大效益。因此,课题负责人必须充分了解项目经费的使用范围,提高预算的精准性;科学确定科研项目中各项的支出比例,保证经费使用合理合规;建立科学的审核机制,各部门各司其职,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对预算进行严格审核,从而实现科研经费的事前控制。二是谨慎严格执行预算。预算编制只是保证科研经费合理使用的前提,严格的预算执行才是保证科研经费合理使用的关键。因此,单位要建立独立的科研经费管理平台,及时更新科研经费的支出明细和结余情况,使课题负责人和相关部门可以及时了解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同时要严格预算调整,财务人员及课题负责人应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控制预算科目调整比例限制,保证经费使用的合理性。
有效的监督是保证科研经费合理使用的有力保障。一是立项单位应该制定和完善相关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定期对科研承担单位的科研经费进行抽查,及时发现和解决经费使用中的各种问题;二是科研单位要加强单位内部监督,财务部门应该配合单位纪检部门全程跟踪经费的使用情况,定期进行检查,使经费审批报销手续合法,账目核算准确,保证科研经费花在科学研究上;三是各科研单位应该完善科研经费公示制度,及时对科研项目申报情况、经费预算和使用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
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仅影响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也会影响科研工作的实质开展。因此只有完善科研经费管理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才能避免科研经费的滥用,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使科研经费真正发挥起为科研服务的作用,为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做出应有的贡献。一是要完善共享机制,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很多科研单位在科研项目和科研固定资产上都存在重复申请和购置现象,使有限的科研经费难以发挥较大的社会效益。而国外的科研项目和科研仪器在信息共享平台上都可以查到,管理也更加规范、科学,可以有效避免使用不同渠道的资金申请同样的课题或购买同样的仪器,科研人员可以在该平台上申请仪器共享,同时也能使仪器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因此建立有效的科研资源共享机制势在必行。二是完善科研项目考评机制,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科研项目不仅有其经济效益,也有社会效益。因此在科研项目考评中应该对科研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全面考评。在科研项目研究中,按照合理时段对预算执行情况、经费使用情况、取得间断性成果进行审核和评价;在科研项目结束后,及时完成科研项目的验收工作,并且积极做好科研成果的评价和转化工作,使科研成果可以及时得到最大的推广和应用。对经费使用优、成果多的科研项目应及时给予相应奖励,对科研经费管理混乱者要予以批评、罚款,暂停申报新的科研项目等,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
作者单位:山西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郑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