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洪涛
读《诗经》札记
郝洪涛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首。
《诗经》 札记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首。先秦称《诗》《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
《诗经》中有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节令歌、颂歌等,内容丰富,主题深刻,是周王朝由盛而衰的形象反映,被誉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一)揭示阶级矛盾
周朝是奴隶社会和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初期,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式微》直诉劳役之怨。《墙有茨》无情地揭露统治者荒淫无耻的丑恶面目。《相鼠》把老鼠与统治者相比,老鼠尚且“有皮”“有齿”“有体”,而统治者“无仪”“无止”“无礼”,诅咒他们“不死何为”“不死何俟”“胡不遄死”?《伐檀》指斥统治者不耕不稼,不狩不猎,却粮满仓兽满院。《硕鼠》中,把剥削者比作又大又肥的老鼠,他们贪婪成性,不顾劳动者死活。因此,劳动者发誓要离开他们,“逝将去女,迁彼乐土”,到没有剥削的理想王国。《黄鸟》是哀悼为秦穆公殉葬的“三良”(指良臣奄息、仲行、针虎三人)的诗篇,揭露殉葬制度的残暴和灭绝人性。《七月》描绘了奴隶被压迫被剥削的图景。他们终年劳苦,“无衣无褐,何以卒岁?”而统治者不劳而获、过着优裕的生活。《鸱鸮》借助寓言,道出被压迫者的呻吟。《小旻》《巧言》直接讽刺周幽王昏庸。《苕之华》悲愤地写出饥民之哀。阶级矛盾必然导致阶级斗争、引起社会变革。这些诗章,既揭示了阶级矛盾,也寄托了劳动者对自由、平等的渴望!
(二)控诉战乱带来的苦难
“春秋无义战。”[1]各诸侯国互相攻伐,争夺霸主,战乱频仍,繁重的兵役徭役使百姓苦不堪言。《击鼓》是长期征战而不得归家的士兵咏唱的思乡之歌,表达了入伍、出征、思归、逃散的全过程。《北风》是离乱之吟,“莫赤匪狐,莫黑匪乌”揭露了到处都是黑暗统治。《伯兮》写妻子思念远征丈夫,无心梳洗,相思成疾。《君子于役》写妻子在黄昏时望眼欲穿,盼望丈夫归来。《兔爰》写自己不堪忍受战乱的祸害,希望能长睡不醒。《陡岵》以对话形式写征夫思念家中亲人。《鸨羽》写一男子长年在外服役,田园荒芜,父母衣食无着,发出“父母何怙”“父母何食”的哀叹!《隰有苌楚》写遭遇祸乱时心中的痛苦。《何草不黄》写征夫苦于行役的怨恨。《采薇》写士兵服役归来的伤感之情。这些诗歌,通过对战争的控诉,表达了憎恶战争、渴望和平、渴望社会安定的强烈愿望!
(三)咏唱人间亲情
我国自古重视亲情,讲究团结、和睦、友善,《诗经》就是明证。《蓼莪》悼念父母,深情地回忆养育之恩,“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生我劳瘁”“欲报之德,昊天岡极”。《凯风》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卷耳》写妻子怀念远行丈夫。《绿衣》写丈夫思念亡妻。《葛生》写妻子悼念亡夫,发誓死后同穴,“百岁之后,归于其室。”《常棣》写兄弟友爱、手足情深,“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兄弟既翕,和乐且湛”。《伐木》写宴请亲朋故旧。《白驹》写留客惜别。《燕燕》是送别诗。古人珍重友情,讲待客之道。人间亲情,也是传统美德。
(四)歌颂爱情婚姻
爱情和婚姻是诗歌的永恒主题,古今中外概莫例外。《诗经》中此类诗所占比重最大,且极富情采。《关睢》写男子追求“窈窕淑女”的焦急与痛苦心情。《汉广》是樵夫的恋歌。《野有死麕》是猎手的恋歌。《采葛》《桑中》《出其东门》《蒹葭》《月出》《宛丘》《泽陂》等都是男子的恋歌。《摽有梅》《狡童》《子衿》则是女子的热烈情歌。《野有蔓草》《溱洧》《木瓜》写恋爱中的男女互诉衷肠。《东门之杨》写男女失约的惆怅。《桃夭》恭贺新娘出嫁。《绸缪》写新婚之夜的喜悦。《女曰鸡鸣》写夫妻恩爱、家庭和谐。《风雨》写夫妻久别重逢的无限喜悦。《氓》是痴情女子与氓恋爱、结婚、受虐、遗弃的悲剧。《谷风》是遭到遗弃的怨妇之吟。《将仲子》写旧礼教束缚下婚姻不自由。这些诗篇,大胆直白,情真意切,刻骨铭心,表达了对自由、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
(五)反映周部族发展兴盛
《大明》《绵》《生民》《公刘》都是周部族史诗,概述从周始祖到武王灭商的历史,记述了周人迁陡、后稷创立农业等重大事件,强调以德兴国。《皇矣》是周部族的开国史诗,写太王、太伯、王季、文王的功绩,突出赞美文王。《下泉》怀念周初的强盛与安定。《文王》歌颂周文王建立周邦的功绩,“周虽曰邦,其命维新”。《清庙》歌颂周文王光耀四方,延续后世,“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这些为先王歌功颂德的诗篇,反映了人们对德政的赞许,对安定生活的热爱。
《诗经》还有许多方面的内容。《无衣》是军中战歌,《出车》写出征凯旋,都是爱国主义诗篇。《园有桃》是忧国之吟。《黍离》有感国家兴亡。《竹竿》《河广》《匪风》写乡思乡愁。《小星》《北山》写下层官吏的艰苦。《鸿雁》写救济流民,是最早的民政工作。《无羊》是一幅牧归图。《芣莒》是一首优美的劳动者之歌。《诗经》提到的植物计有135种,也是珍贵的历史科技资料。
《诗经》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诗经》从各个方面描写了我国周朝数百年间的现实生活,真实、生动、深刻,如画卷,如音乐,丰富多彩,感人至深。尤其是直接记录了战争的苦难,剥削的残酷,统治者的腐朽,人民的痛苦,揭示了社会的基本矛盾。不仅有文学价值,还有史料价值,也有文化教育价值。
(二)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赋就是铺陈。比是类比。兴是启发、发端。朱熹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2]这三种手法,在《诗经》中交互使用。《大雅》和《颂》用赋较多,《国风》和《小雅》用比兴较多。《文王》通篇用赋,摆事实,讲道理,理正情深。《七月》用赋,铺叙写成,侧重白描,自然生动,记述了农奴一年的劳动过程。《蜉蝣》以对比手法,喻人生苦短,应当惜阴。《硕鼠》把剥削者比作又肥又大的老鼠,比喻贴切精当。《采薇》以采薇起兴,诉征战之苦。《蒹葭》以芦苇起兴,写思慕的人不可得。《桃夭》以桃起兴,衬托新娘的美丽和成婚之喜悦。《蓼莪》赋比兴交替使用,前后呼应,回环往复,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三)运用多种修辞手段
诗歌运用多种修辞手段,《诗经》为首创。重复回环,一唱三叹,使用的频率最高。《芣莒》《木瓜》《蟋蟀》《山有枢》《绸缪》《风雨》《野有蔓草》等,重叠反复,既加深了印象,抒发了情感,还有节奏之美。《桑中》设问,自问自答,唱出了欢快热烈的情歌。《伐檀》以反问痛斥剥削者不劳而获。《鸨羽》连续反问,控拆徭役之苦。《溱洧》既有设问,又有反问,把青年男女上巳游春、互诉心曲的场景表现得活泼有趣。《摽有梅》层层递进,表现采梅女子追求爱情的急切心情。《采葛》用夸张手法,说一日不见如三月、三秋、三岁,乃情至之语。《小旻》连用比喻,用十二个排比句诉说六项劳逸不均,倾诉小吏痛苦,期盼公平。灵活运用修辞,使诗歌波澜起伏,有了激情,有了张力!
(四)语言精炼精辟
《诗经》诗句多为四言,也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等,而四言占90%以上。诗句来自民间,又经锤炼,非常简练,也很精辟。如:“窈窕淑女”“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肤如凝脂”“夙夜在公”“夙兴夜寐”“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风雨凄凄”“风雨潇潇”“风雨如晦”“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小心翼翼”“天作之合”“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不可救药”“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绰绰有裕”“高高在上”“高山仰止”“进退维谷”“巧言如簧”“万寿无疆”“信誓旦旦”“穆如清风”等等,其中很多已成名言、成语。还有由《诗经》原句只调整个别字得来的成语,如:“哀鸿遍野”“爱莫能助”“白驹空谷”“暴虎冯河”“必恭必敬”“丹凤朝阳”“耳提面命”“风雨飘摇”“鹤鸣九皋”“明哲保身”“鹊巢鸠占”“寿比南山”“未雨绸缪”“天高地厚”“惩前毖后”等等。这些词句至今还在广泛使用,显示了《诗经》诗句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诗经》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首先是文学方面。《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中华诗词的光辉起点。楚辞继承了爱国忧愤的传统。汉乐府继承了缘事而发的特点。曹操、嵇康、陶渊明等的四言诗,后世箴、铭、诵、表等文体的四言句式和辞赋、骈文以四六句式为基本句式,都可以追溯到《诗经》。而乐礼、爱情、战争、燕飨、史诗、颂歌等题材一直传承至今。现实主义精神更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曹操《短歌行》中直接引用《鹿鸣》前四句,阮籍《咏怀诗》之七十一,引用《蜉蝣》之典故。杜甫《月夜》脱胎于《卷耳》。杜甫《石壕吏》《兵车行》《新婚别》,白居易《卖炭翁》等,是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的经典之作。我读《桃夭》,想起唐代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句;读《凯风》,想起唐代孟郊《游子吟》及当代流行歌曲《母亲》和《妈妈的羊皮袄》;读《绿衣》,想起宋代苏轼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读《汉广》,想起当代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读《伯兮》中“首如飞蓬”句,自然会联想到魏徐干的“君行殊不返,我师为谁容”,唐·雍裕之的“自君之出矣,宝镜为谁明”,宋·李清照的“起来慵自梳头”等句。这就是传承。
其次,是政治、哲学方面。这一点多被忽视。我国封建社会一直把《诗经》当作政治教科书来解读,作为儒家经典。孔子整理《诗经》,教弟子学习《诗经》,大力宣传《诗经》,给《诗经》以极高评价。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3]“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4]“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5]“温柔敦厚,诗教也”[6]“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7]显然,孔子不但强调学习《诗经》,而且主张学以致用。《诗经》有政治、经济、文化、道德观念,儒家积极倡导学习。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在说理论证时,多引用《诗经》。宋代朱熹《诗集传》就是对《诗经》的注解和诠释。孔子的仁学思想、孟子的民本思想,《诗经》是其源头之一。这方面的研究还显不足。《诗经》中的一些名句,毛泽东、朱德、董必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文章、诗词、谈话中多次引用。习近平同志在文章、讲话中几次引用《诗经》,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给人以思想启迪、精神激荡。
《诗经》对世界文化也有深远的影响。从历史看,同时代能与《诗经》相提并论的只有古埃及的《亡灵书》、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亡灵书》是宗教性诗文集,反映了古埃及人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及征服自然的愿望。《汉谟拉比法典》是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律汇编,其序言和结语语言丰富、词藻华丽,是对国王的赞美诗。《荷马史诗》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是他根据民间流传的短歌编写而成,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社会图景。《诗经》也是世界文化之瑰宝,曾被翻译为多国文字,日本、朝鲜、越南、法国、德国、英国、俄国都有译本,广泛流传。
今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迫切需要加强政策支持,着力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阅读、研究《诗经》,对当代诗歌创作、继承传统美德、路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1]《孟子·尽心下》。
[2]朱熹《诗集传》卷一注。
[3]《论语·为政第二》。
[4]《论语·阳货第十七》。
[5]《论语·泰伯第八》。
[6]《礼记·经解》。
[7]《论语·子路第十三》。
[8]《人民日报》2017年1月26日第06版。
I222.2
A
1007-9106(2017)07-016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