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耶律楚材家族文学研究述评

2017-04-11 12:29罗海燕赵
社科纵横 2017年7期
关键词:耶律楚材家族文学

罗海燕赵 静

(1.天津社会科学院天津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天津 300191;2.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 河北 廊坊 065000)

·文学研究·

21世纪以来耶律楚材家族文学研究述评

罗海燕1赵 静2

(1.天津社会科学院天津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天津 300191;2.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 河北 廊坊 065000)

21世纪以来,耶律楚材家族文学研究在摆脱历史研究与政治研究束缚后,获得了进一步的拓展与深化,具体体现为:研究范围逐步扩展;研究程度逐步加深;将耶律楚材研究与其家族研究有机结合成为新的热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行更为系统的研究。

21世纪 耶律楚材 家族文学 研究述评

引言

在中国辽金元文学史上,耶律楚材家族的创作是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耶律楚材与其父耶律履及其子耶律铸,不仅是整个契丹文学中的巅峰人物,同时也是元代文坛举足轻重的诗文大家。耶律楚材家族是辽太祖长子东丹王耶律倍的后裔。耶律楚材曾在诗中自道家族渊源,为“东丹王八叶孙”。清人周春尝在《增辽诗话》中“耶律履”条案语:“耶律氏、萧氏及渤海大氏,其后嗣繁衍入金、元登显仕者,指不胜屈。就其政事、文学著称,莫如东丹房,天殆以报让国之潜德也!”[1](P172)由之也可见出这一家族文学创作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自元代起,学者就对耶律楚材家族的诗词、古文以及散曲等多有评论。而现代学术意义上的耶律楚材家族文学研究则始于20世纪20年代。截止到目前,有关耶律楚材及其家族的研究,已历经百年。百年来,耶律楚材家族文学研究先后摆脱了历史研究与政治研究的束缚,在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后逐渐回归到文学本位,并在21世纪的十余年来获得了更进一步的拓展与深化。李修生与查洪德主编《辽金元文学研究》,曾以专节形式,对整个20世纪中耶律楚材家族文学研究状况进行了总结。[2]十余年过去了,耶律楚材家族文学研究又取得了新的进展,这需要我们对21世纪以来耶律楚材家族文学研究历程再次加以梳理、考察和估衡,以推动这一研究继续向前。

21世纪以来,耶律楚材家族文学研究,一方面保持前20研究的泛化态势;同时,专精类研究也大量出现。并且,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所超越。具体体现为:一是研究范围逐步扩展,从以前多关注生平思想与诗文,拓展到研究易学思想、音乐成就等方面;二是研究程度逐步加深,并且由原来的以单篇论文逐步发展为出现了许多研究生学位论文;三是将耶律楚材研究与其家族研究有机结合,成为新的热点。就研究内容而言,主要集中于思想、诗文与家族整体研究等三个方面。

一、思想倾向研究

儒、释、道三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对历代文人思想观念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教在发展过程中互相影响,不断交融,至唐宋,逐步趋向三教合流。关于耶律楚材家族的思想与儒释道的关系,研究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论述,其结果不尽相同,甚至存在相互抵牾之处。或以为以儒学思想为主,或主张以佛教思想为主,也有人从三教合一的角度,加以释解。

21世纪伊始,感于耶律楚材思想哲学与文学创作的关系有待更深层的发掘,么书仪撰《面对佛道二教的耶律楚材》(《文学评论》2000年第2期),探讨了耶律楚材与儒佛道三教的人事史实与思想矛盾,指出“在耶律楚材的观念和内心情感上,入世的儒家信条一直是他最主要的精神支柱,而佛家的出世思想,只是他遇到无法排解的矛盾和遭到挫折以后的精神安慰。”而对道教的态度,么书仪则认为,耶律楚材“一步步走上对现存道教的反对立场,最终确立了与全真教的敌对态度”。强琛《略论金末元初的三教关系——以万松行秀、耶律楚材和丘处机为例》(《长江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也持相同观点,认为耶律楚材虽出入儒佛,“但究其根本则是站在儒家本位来接纳佛教的。而对于道教,其站在儒佛之立场,在现实利益前则是排斥的。”朋·乌恩《耶律楚材儒释道观评析》(《内蒙古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则不同,其认为耶律楚材“在理论上却渺视儒学、推崇佛教学说”,形成了重佛轻儒意识。并且,对道教则持否定态度。张勇《论湛然居士的和谐佛教观》(《民族文学研究》2009年第2期)与李春尧《耶律楚材哲学思想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等,认同朋·乌恩之说。尤其是后者,提出耶律楚材坚持佛教本位,“他的‘三教合一’思想以佛教信仰为基石,以居士佛教的包容胸怀兼收儒道,以大乘佛教的济世精神入世修行。”与上述学者观点不尽相同,刘晓提出耶律楚材乃是佛教兼容儒道。不过,同时又指出,耶律楚材“从维护禅宗的角度出发,他对理学、糠禅、全真等,都曾进行过猛烈攻击。”[3](P238-239)

与耶律楚材不同,其父耶律履在易学方面有着精深修养,不仅通六经、百家之书,而且“尤邃于《易》、《太玄》,至于阴阳方技之说,历象推步之术,无不洞究。”承继了家学渊源,故耶律楚材在易学方面颇有造诣。对此,王冉冉《耶律楚材与易学》(《周易研究》2012年第2期)专门探讨了“《周易》与耶律氏家学渊源”,并分析了“易学与耶律楚材行状”,而且阐释了“易学与耶律楚材的思想特点”,最后提出:“不论是其作品中随处可见的易学文化因素,抑或耶律楚材对《周易》意象或理念的信手拈来,乃至借助基于《周易》诠释体系的术数、占卜、历算等手段对当时政治所施加的影响,易学已然成为耶律楚材人生的一部分。”杨秀礼《耶律楚材老学观探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第A2期)则就耶律楚材的老学观展开研究,认为:“耶律楚材将老子作为圣人加以推崇,借鉴‘老子’的个人修行与治国理论,但将‘老子’之传的道教诸派则视作老氏之邪加以排斥,展示了他排道教而尊道家的态度。”

相对于父辈与父辈,耶律铸既不专宗老庄,也不笃信佛教,而是周旋于释道之间。武怀军《耶律铸的辞赋创作与元初的三教思想》(《中州学刊》2001年第2期)结合他的辞赋创作,提出耶律铸前期儒家思想比较浓厚,后期则以释道思想为主。究其原因,这种三教混杂交错,既是元初社会文化风气的产物,也与其家学有一定的渊源。陈得芝等人则更加明确道出:“在宗教信仰方面,在宗教信仰方面,他不似乃父笃信佛教,而是周旋于释道之间,甚至慕道者,好求仙,信扶乩,自号‘独醉道者’,‘独醉痴仙’。”[4](P950)

二、诗文创作研究

就诗文研究(包括辞赋与词曲)来说,以耶律楚材文学研究为最多,耶律铸次之,而关于耶律履者最少。这与三人诗文文献留存的多少有着直接关系。耶律楚材《湛然居士文集》留存较为完整,而耶律铸的诗文集却已早佚,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六卷本《双溪醉隐集》。李军《论耶律铸和他的<双溪醉隐集>》(《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第2期)与张培锋《<湛然居士文集>中耶律楚材晚期作品考》(《史学集刊》2005年第4期)都是对文学文献进行考察与辨析。前者针对四库传抄本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遗漏或错简的问题,而对现存《双溪醉隐集》进行梳理;后者则经过考察后认为,学术界公认的“公元一二三六年以后耶律楚材的诗文今已不存”的说法不正确。

围绕耶律楚材诗文的各个方面,研究者从不同视角加以考察和研究,因此形成不同的意见和看法,这无疑丰富了人们对耶律楚材的认知。

耶律楚材诗作多记述和描绘包括西域在内的古代丝绸之路的地理风物与人情,成为他创作的一大特色。因此,不少人对此展开研究,如:宋晓云《边声四起唱大风——耶律楚材与元代丝绸之路文学》(《新疆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对耶律楚材扈从西征、居河中多年所创作的反映丝绸之路的文学进行研究,其结合耶律楚材丝绸之路文学的自然现象、风土民情及生产生活等方面,高度评价了耶律楚材在丝绸之路文学发展的重要贡献。霍彤彤《不妨终老在天涯——耶律楚材风土诗的价值》(《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则以风土诗作为鉴赏西域诗的视角,论述了耶律楚材风土诗的价值,指出“他的风土诗形象地描写了西域的民族风情,不但改变了元代以前西域诗凄楚之情,而且也影响了后代西域诗的创作。”朱秋德《耶律楚材西域边塞诗内涵浅析》(《石河子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主要对耶律楚材边塞诗展现出的“‘华夷一统’、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热爱大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的深厚精神内涵”进行研究,认为耶律楚材诗歌对西域的军旅生活、山川景色、民俗风情多所了解,并将其形诸笔墨,对边塞诗歌的继承及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对于耶律楚材的诗学思想与影响,王少华《论耶律楚材诗歌中的“华夷一统”思想》(《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认为,耶律楚材“提出了‘华夷一统’的大中华民族的概念,这不仅在当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需要勇气和智慧,而且对大中华民族概念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也有着极大的意义。”而赵桂君《耶律楚材诗歌中的儒学思想探析》(《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进一步指出,耶律楚材的诗歌“表达了以儒治国的政治理想和华夷一统的民族观念,抒发了‘斯文将丧’的深切忧虑,充分体现了耶律楚材的儒学思想。”其中,李润平《元代契丹诗人耶律铸征战诗的思想价值》(《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专门分析了耶律铸征战诗的思想价值,认为其征战诗从思想内容上看,有对战争场面描绘,对元军气势的渲染,对大元天子功德的赞美,还有对大元帝国辽阔疆域和人才济济的歌颂,以及对江山统一壮志豪情的抒发。这是“对蒙古国时期和元代初期统一战争、平叛战争的艺术记录,具有较强的历史认识价值”。

耶律楚材等人在诗作方面,不仅仰慕唐代白居易,同时也亲近晋代陶渊明,并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诗歌特色。贾秀云《耶律楚材家族与白居易诗歌在辽金的传播》(《晋阳学刊》2010年第5期)就认为,“耶律家族的独特地位和他们对白居易的仰慕成为白诗在北方传播的重要源泉。”而傅秋爽《耶律楚材诗中的陶渊明情结》(《民族文学研究》2015年第2期)则指出耶律楚材将陶渊明引为“知己”,他的“亲陶之作几乎继承了陶诗创新主题全部内容:归隐主题一以贯之,饮酒主题偶尔为之,安贫乐道的内容随处可见,对生老病死富贵功名更有着深刻审视与沉思”。

除此之外,不少研究生学位论文选择以耶律楚材等人的诗文作为研究对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耶律楚材家族文学研究的繁盛。如:孙玉锋《耶律楚材及其诗歌简论》(西北大学2004年硕士学位论文),对耶律楚材诗歌分门别类进行研究,主要分为“禅家与禅诗论”“儒家及儒诗论”“道家论”“西域边塞诗论”四部分,并从艺术特色角度对耶律楚材诗歌的艺术特色进行了论析,概括出“简易自然”、“纯古典雅”“清新雄奇”三大艺术特色。胡蓉《元代少数民族诗人耶律楚材、萨都剌诗歌用韵研究》(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从阴声韵部、阳声韵部及入声韵部以及特殊问题进行了用韵分析和研究,并列出了《耶律楚材近体诗韵简表》。王颖《耶律楚材西域诗研究》(河北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从题材内容、思想倾向、艺术风格三方面对耶律楚材西域诗加以考察。其中题材内容方面,主要从诗人的军旅生活、西域山川景色、西域少数民族风情、西域少数民族经济的史料价值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而思想倾向方面,则主要从儒、佛、道三个角度分别予以揭示。徐雅婷《耶律楚材西域诗研究》(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则从地理风光、民俗风情、赠友思乡、人生感叹四个方面,对耶律楚材西域诗进行研究。孙伟《耶律楚材的多元文化身份与诗歌创作》(内蒙古民族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则是探讨了耶律楚材的多元文化身份与其诗歌创作的关系,并揭示了耶律楚材诗歌的艺术价值和文学史意义。

散文研究方面,20世纪百年耶律楚材家族散文创作研究相对薄弱,学界对其散文的评价往往寥寥数语。进入21世纪后相关研究开始增多。杨镰《元诗史》评论道:“《湛然居士集》中的文章大多是应用文。就文学意味而言,显然不如诗歌。”[5](P248)魏崇武《论耶律楚材的散文创作》(《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第1期)对耶律楚材散文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研究,经过统计研究,他得出:耶律楚材“散文则以与佛教相关的内容为主要题材。《全元文》收耶律楚材现存散文85篇,其中主要内容与佛教相关的有72篇,约占85%。”我们可以就此看出耶律楚材的散文作品深受其佛教信仰的影响。之后,周秀坤《耶律楚材散文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学位论文)也对耶律楚材散文进行研究,评价了耶律楚材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还将耶律楚材诗歌和散文进行比较研究,并总结出三个共同点:一是诗文中都有浓郁的宗教色彩;二是诗文推崇儒学,关注时政;三是歌颂西域风貌、民族风情诗文艺术风格相近。还指出耶律楚材诗歌和散文存有两大不同:诗歌浪漫、重个人抒情,散文写实、重文化价值;而诗歌的艺术风格较散文更加多样化。

三、家族整体研究

家族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现象之一。不过,从历史来看,汉人家族较多,家族文学亦较兴盛。而在北方游牧族群中,家族则较为少见,能形成文学家族者更是寥寥。游牧族群中之特出者,当属耶律楚材家族。21世纪以来,对耶律家族的研究开始增多。

新世纪之初,刘达科《金元耶律氏文学世家探论》(《民族文学研究》2003年第2期)专门指出,金元时期的耶律氏贵族文学是辽代耶律倍一系的皇族文学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继续和升华,其延绵四代,反映了契丹族后裔文学的水平和成就。该文还对耶律楚材家族文学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耶律楚材、耶律铸的汉语言文字作品标志契丹族文学发展的巅峰。而究其文学史意义,在于这一文学世家的形成充分显示了北方民族文化的边缘活力和各民族文化交融为中华文学带来的生机,体现了对主体文化的认同、鲜明的民族个性、与古代中华总体文化的发展走向相一致等特征。之后,李晓峰等人编《契丹艺术史》一书更以专节“耶律楚材家族的文学创作”,作了更为具体的研究。近五六年来,相关研究更是不断涌现。其中较有代表性者,白显鹏与于东新《论金代契丹族耶律履父子词》(《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年第5期),以耶律履、耶律楚材父子的词作为论述对象,提出:“他们的出现,为金代词人队伍的构成增添了新鲜血液;而且他们的词文学作品,将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清雄雅健、质实贞刚与汉文化的蕴藉多情有机融合在一起,为中国词文学史增添了奇异的审美要素。”相对而言,耶律铸研究较少,但是在20世纪末耶律铸夫妇合葬墓被发现后,随之出现了多篇与之相关的家族考证性研究。如:刘晓《耶律铸夫妇墓志札记》(《暨南史学》2004年第3辑)结合耶律铸墓志及其妻奇渥温氏的墓志,对耶律铸的家族成员进行考察。孙勐《北京出土耶律铸墓志及其世系、家族成员考略》(《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2年第3期)感于耶律铸墓志作为了解、研究耶律铸本人、家庭和家族世系的重要史料,却长期以来一直未受到学界重视,故结合现存史料,对耶律铸及其家族世系、相关成员等问题加以考释和探讨。

随着相关文献史料的发现,耶律楚材家族文学也成为了研究学位论文的研究对象。张海云《蒙元时期耶律楚材家族研究》(南京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就是其中之一,其对耶律楚材的家族重要成员的仕宦、婚姻及交游进行考证并作了对比,进而探讨了耶律楚材家族的政治倾向及民族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出现了多篇有关耶律楚材家族文学的博士学位论文,这对当前和以后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其中,贾秀云《辽金元时期耶律楚材家族的文学文化研究》(安徽师范大学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对耶律倍、耶律履、耶律楚材、耶律铸都进行了论述,指出:耶律家族的重要人物都积极进行文学及艺术创作,他们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情志,书写自己的理想,使得他们与中原士大夫有了志趣情感上的共鸣,在这样的共鸣中,耶律家族被中原士大夫们广泛接受。并评价道:他们的创作与中原文化有着难以割断的血脉关系,又以崭新的面目出现在辽金元文坛上,他们对北方民族文学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在我国文学史上也占有着一席之地。”而和谈的《耶律楚材家族及其文学研究》(西北大学2013博士学位论文)则涉及家族文学的更多方面,包括如:耶律楚材家族的世系、族属、前代汉语文学创作、教育、家风、尴尬处境与心态;耶律楚材家族文学作品存佚情况及内容;律楚材家族在西域、秦地、青藏、巴蜀等地的活动及文学创作;耶律履、耶律楚材、耶律铸、耶律希逸等祖孙四代的个案研究。此外,近三年来和谈又围绕此题目集中发表了数十篇单篇论文,这也使相关研究更加深入。①

结语

既经对耶律楚材家族文学研究进行梳理,可知相关研究方兴未艾。而在未来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一是,目前耶律楚材家族研究多是从不同方面分而述之,故可以对结合家族成员生平、作品、思想及其它相关方面作一全面、深入的研究。二是,对耶律楚材家族某些方面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挖掘出耶律楚材家族的家学渊源,并结合当时的交游情况、社会背景、历史现状、文化背景对家族文学创作进一步深入拓展。三是,对耶律楚材及其家族的研究,有待形成一支研究方向稳定的队伍,以推动少数民族文学进一步发展。此外,通过律楚材家族文学研究,可以揭示草原文化对汉族文化的接受,及他们对国家发展所做的贡献,这也要求我们有必要对耶律家族进行系统深入研究,以进一步推进学术的发展。

就整体而言,可以预见,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展,耶律楚材及其家族文学研究一定会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这也必将促进少数民族文学得到进一步发展。我们希望有更多的耶律楚材家族研究项目、研究成果涌现,以更好促进辽金文学的研究,并以中华文化多民族文化交融为背景,推进这一时期多民族文学的交融与演进的研究。

注释:

①其包括《论辽代耶律倍家族的汉语文学创作》(《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元代丞相耶律铸生于北庭考》(《新疆地方志》2012年第3期)、《略论耶律楚材父子的青藏诗》(《西藏研究》2013年第6期)、《耶律楚材在西域的交游及诗文创作》(2014年首届中国西部文学与地域文化国际高端论坛会议论文)、《耶律楚材家族边塞与赠别思归作品分析》(《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论耶律楚材家族的家风》(《史志学刊》2014年第3期)、《耶律楚材在西域的交游及诗文创作》(《新疆社科论坛》2014年第3期)、《论耶律楚材家族文学的艺术特色》(《现代语文》2014年第3期)、《<金史>阙载耶律履使宋事迹考补》(《内蒙古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耶律楚材与岑参西域诗之“异”摭谈》(《古典文学知识》2014年第5期)、《<双溪醉隐集>误收耶律履<送张寿甫尚书出尹河南>考辨》(《文献》2014年第6期)、《契丹人耶律铸在巴蜀的文化活动考论》(《中华文化论坛》2014年第6期)、《论耶律楚材家族的儒学教育及对儒学的贡献》(《宁夏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耶律楚材姓名辨正》(《兰台世界》2014年第9期)、《耶律铸的乐府诗创作》(《民族文学研究》2015年第2期)、《耶律楚材为中书令诸问题之探讨》(《新疆大学学报》2015年第6期)、《耶律楚材家族多语学习与翻译之史料考述》(《兰台世界》2015年第10期)、《耶律楚材家族艺术教育与创作之史料考述》(《兰台世界》2015年第11期)、《契丹与西域诸部关系之史料考述》(《兰台世界》2015年第12期)、《耶律履作品存佚情况考辨》(《兰台世界》2015年第12期)、《耶律楚材家族多语学习与翻译之史料考述》(《兰台世界》2015年第28期)、《耶律楚材家族艺术教育与创作之史料考述》(《兰台世界》2015年第33期)、《耶律履作品存佚情况考辨》(《兰台世界》2015年第34期)、《契丹与西域诸部关系之史料考述》(《兰台世界》2015年第36期)、《论辽代契丹作家汉语创作的特色》(《新疆大学学报》2016年第3期)、《论耶律履对陶渊明和苏轼的接受》(《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耶律铸<大尾羊赋>和<麆沆>的史料价值》(《兰台世界》2016年第10期)等。

[1]蒋祖怡,张涤云整理.全辽诗话[M].长沙:岳麓书社,1992.

[2]李修生,查洪德.辽金元文学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

[3]刘晓.耶律楚材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陈得芝主编.中国通史 中古时代 元时期 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5]杨镰.元诗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I206.2

A

1007-9106(2017)07-0145-05

*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史(1949-2009)”之子课题“新中国少数民族古代文学研究史(1949-2009)”(项目编号:13&ZD121)的研究成果之一。

罗海燕(1982—),男,文学博士,天津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天津文化与文学;赵静(1980—),女,文学博士,廊坊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耶律楚材家族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HK家族崛起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小偷家族》
皿字家族
“不识抬举”的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为中书令诸问题之探讨
耶律楚材的“不识抬举”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