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政府研究室
潍坊市委、市政府将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作为重大机遇、重大责任和重大挑战,以新旧动能转换为抓手,通过全方位、宽幅度、各领域的动能转换,强产业、名文化、增活力、提品质,加快建设产业强市、文化名市、活力城市、品质城市,推动了全市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
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是以“四新”促“四化”实现“四提”,这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高度契合,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山东版本。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关键在于发展实体经济,做大做强做优产业。潍坊市委、市政府从2012年开始,就举全市之力推进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市县两级都成立专门机构,制定专项方案,出台专项政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强做大新兴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有效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2016年,全市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8.6∶46.4∶45,三产占比5年提高了10.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33.1%,5年提高了7.6个百分点。一是高端诊断引领产业转型。实行“敲开核桃、一业一策”,聘请安永、德勤、毕马威等国际著名咨询机构对全市机械装备、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22个产业逐一诊断,逐一制定转型升级方案,引领指导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做强做优。二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互联网+”行动,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新理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机械装备、汽车制造、石化盐化、纺织服装、食品加工、造纸包装等产业向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变。通过改造升级,不少传统产业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使“老树发新芽”“老树嫁新枝”,加速向产业中高端迈进。北汽福田诸城汽车厂建设了M4(中轻卡第四代产品)超级卡车工厂,通过实施智能化改造,使企业运营成本降低30%、生产效率提高50%、能源利用率提高30%,带动全产业链新增产值200亿元。三是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通过在前沿技术领域寻求突破,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成果,抢占战略制高点,重点培育了虚拟现实、工业机器人、智能农机、智能停车、生物基新材料等新产业、新业态。工业机器人产量年均增长40%以上,自动变速器产量年均增长80%以上,生物基新材料产量年均增长40%以上,盛瑞传动、天瑞重工、迈赫机器人等一批行业“小巨人”茁壮成长。歌尔集团从2013年开始布局虚拟现实领域,目前已申请相关技术专利百余项,占据了全球领导地位,2016年虚拟现实产品出货量占全球中高端市场70%份额,正在规划建设虚拟现实产业基地。四是推进产业融合发展。顺应跨界融合化趋势,全面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三产跨界融合、“四化”同步发展,促进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供应链贯通,全面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围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售后等价值链关键环节,引导企业推广系统集成与总承包、定制化服务、供应链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创新设计、融资租赁服务、服务外包、信息增值服务等八大服务型制造模式,推动企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拓展了产品价值空间和市场空间。雷沃重工建立了云服务系统,为客户提供故障自动预警、设备保养提醒、车辆维修等一揽子服务,并将机械作业信息适时通报给机主,实现了由单纯制造向制造服务化的转型,该系统已成为农业部发布全国三夏生产数据的重要信息来源。
新旧动能转换不仅是经济领域的事情,还是社会领域的事情,尤其是在文化领域大有潜力可为。潍坊市委、市政府坚持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统筹整合全市文化资源,积极开展综合开发利用工作,实施了文明提升、文化惠民、文化产业培育、文化传承发展和文化品牌打造五大工程,创新文化领域供给,让文化产业发展跟上了市场需求,有效激发了文化产业发展新动能。2016年潍坊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235.85亿元,占GDP比重4.20%。今年以来,潍坊市启动实施了首届潍坊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十大特色板块支撑,线上线下联动消费,市县乡村协同推进,先后举办了“情动鸢都”演出、“潍坊元素”文创设计大赛、“书香潍坊”全民阅读等特色活动, 带动直接文化消费1500多万元,间接拉动社会消费1亿多元,实现全民共同参与,共享文化资源,共品文化盛宴。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和优质便捷的服务,满足了群众对文化的新需求,更重要的是让文化企业、文艺院团等了解到哪些文化产品和服务群众愿意买单,哪些群众不愿意接受,敦促相关方面去调整、完善,进一步改变了文化内容提供方的观念,加速了潍坊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青州市现有画廊860余家,书画从业人员5.5万人,书画年均交易额100亿元。今年,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画学会、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主办的翰墨青州·2017中国书画年会在中国中晨(青州)国际文化艺术小镇成功举办,展出书画类作品3万余幅,紫砂及其他艺术品近万件,达成销售意向17亿元,现场交易额2.06亿元。
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必须通过改革的办法、开放的办法、创新的办法,全面破除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种障碍,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创业活力。一是深入推进改革,破除影响新动能生成的体制机制障碍。大力优化政务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降低企业的时间成本,释放市场活力。近年来,潍坊市共取消、下放审批事项207项,占原审批数量的39.5%;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市县两级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打造了“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的政务服务环境。积极营造低成本的发展环境,出台降低企业成本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80条政策,连续两年开展“711”降成本专项行动,围绕企业制度性交易、税费负担、融资、用工、电力、物流和用地等七大领域开展降成本工作,仅2016年为企业降低成本160多亿元。二是深度实施开放,为激发新动能拓展外部空间。深度实施国际化战略,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突出“六个领域”“六个重点”“三大布局”,全面落实国际化四年行动计划,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新动能激发和旧动能改造提供新市场、新空间。全力扩大国际合作,引导企业开展国际并购、资产重组、合作研发和品牌交流,加快了企业国际化进程。截至目前,有32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潍坊,2016年实施海外股权并购33起,建成海外研发中心12个、海外工业园10个,境外投资增长58.9%。潍柴先后完成对法国博杜安、意大利法拉帝、德国凯傲和林德液压、美国德马克和PSI等企业的战略重组,特别是林德液压项目落地后,彻底改变了我国高端液压核心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实现了“引擎”和“液压”的融合,研发出全球领先的液压动力总成系统,通过一系列海外并购,企业整体研发效率提升25%,研发成本降低30%。康洁环卫公司巴基斯坦卡拉奇城市环卫项目,每年工程额10亿元,成为全国环卫行业走出去的第一家企业。三是推动科技创新,全面催生发展新动能。突出核心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高端人才引进培育等措施,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新动能的催生作用。2016年,全市财政性科技支出达到16.3亿元,同比增长20.6%,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6%。歌尔股份研发布局全球,在美国、日本、韩国、瑞典、北京、深圳等地分别设立了研发中心,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始终保持在6%以上;潍柴动力仅建设内燃机可靠性国家实验室就投入11亿元,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在5%左右。盛瑞传动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在9%左右,以“十年磨一剑”之功,研制出世界第一款前置前驱8挡自动变速器,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通过政府搭建、企业创建、政校合办、校企联合等模式,搭建了一批高端创新平台。目前,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1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4家。潍坊(美国)硅谷高科技孵化器、3D打印暨先进制造、蓝色硅谷等一批创新平台建成投用。突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出台了鼓励支持全民创业的意见,制定28条促进全民创新创业的政策,5年来全市实现城乡就业114.65万人,占全省的10%。建成各类创业孵化器和创客空间153个。2016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注册资本分别增长47.2%和54.8%,各类市场主体达到64.8万户,居全省第2位。
在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潍坊市委、市政府坚持陆海并重、区域协同、产城融合,注重做好规划对接、政策协同、产业协作工作,做到了区域统筹、城乡统筹、陆海统筹。一方面,大力实施区域发展战略。针对各区域不同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各具特色的新旧动能转换工作。2013年,潍坊市委、市政府确立了“海城河”全域统筹发展战略,突破滨海、提升市区、开发两河,进一步提升区域协调、陆海统筹、产城一体发展水平。2016年底,全市涉海经济规模突破4000亿元,形成了绿色化工、海工装备、港口物流等特色产业;中心城区完成投资近900亿元,产业发展层次、城市功能品质、创新发展能力、城市发展活力“四个提升”成效显著;两河开发开工建设“十大工程”,区域生态绿化、沿河绿化、湿地建设24.9万亩,流域生态治理、南部山区保护开发取得阶段成果。另一方面,统筹推进县城、小城镇、农村社区三个层级发展。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思路,突出特色产业,全面增强县域、小城镇和农村社区发展能力。实施县域经济上档升级行动,寿光、诸城、青州、高密4个县市入围全国“百强县”。开展小城镇创新发展示范行动,2个省级示范镇进入全省10强,羊口镇被评为中国特色小镇和省级新生小城市试点,16个镇入选全国重点镇。开展“155”农村社区提升专项行动,对663个农村社区进行了全面提升。通过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了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全域服务功能、基础设施和宜居品质,全面提升了品质城市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