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心”的内涵、意义与坚守
——基于心理学的视角

2017-04-11 09:56王洪春张建琴刘兰星刘小亮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动机初心个体

王洪春, 张建琴, 刘兰星, 刘小亮

(中共上饶市委党校, 江西 上饶 334000)

论“初心”的内涵、意义与坚守
——基于心理学的视角

王洪春, 张建琴, 刘兰星, 刘小亮

(中共上饶市委党校, 江西 上饶 334000)

初心源起于佛教文献,其本义是指自我牺牲、普渡众生的奉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引入中共中央文献之后,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政治学解读,但内涵不一、分歧较大。要厘清初心这一概念的内涵,打通佛学与政治学的通道,须借助心理学理论对初心进行分析。基于心理学视角,个体的初心与其动机、理想、良知和底线等概念的内涵存在交集、可以借鉴。据此可知,初心是一组观念,是一种积极的力量,它是帮助个体在面临各种诱惑或挫折时,仍然坚持按照既定方向做出选择并持续行动的思想性力量。可以说不忘初心,个体才能避免各种焦虑,才能拥有成功、幸福和价值。因此,需要借助心理学的诸多专业方法,如心理分析疗法、认知转变疗法、行为矫正疗法和意义顿悟法等等,以帮助社会个体及党政干部寻找并坚守初心。

初心;心理学视角;内涵;意义;坚守初心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主旨是“不忘初心,继续前进”。[1]“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一全新的提法,不但迅速得到了党员干部的思想认同和热切回应,而且也“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刷屏’热词”。[2]“初心”作为我党领导人第一次在重要讲话中使用的概念,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和各种各样的解读。

很显然,从最早使用“初心”的语境中看,它应该是个禅学或者佛学的概念。现在我们将初心引入政治学语境中,其概念的内涵、其对社会个体的意义,以及个体如何通过恰当的途径发掘、树立和坚守初心等问题就值得探讨了。而要探讨“初心”的内涵、意义及坚守之法,打通禅学与政治学的科学通道,完全可以借助心理学方法及理论。所以,基于心理学的视角,先行厘清个体初心的内涵、意义及坚守,就为党员领导干部准确理解、深刻把握和努力践行“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讲话精神打下坚实的科学理论支撑。

一、“初心”一词的概念辨析

(一)“初心”概念的源起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七有云:“三世一切诸如来,靡不护念初发心。”该经卷第十九又进一步说:“如菩萨初心,不与后心俱。”[3]这是初心最早的文献出处。以此为基础,逐渐为历代高僧加以阐释,故“不忘初心”出自《华严经》的说法就流传开来,并锤炼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名句。

何谓“初心”,从佛家来讲,初心就是初发心,也可以叫做真如、元神、心、赤子之心等等。什么是“初发心”呢?曾有慧月法师这样解读:“它是我们踏入佛门之始,心中秉持的那颗当仁不让的成佛利生之心,那份最真诚质朴的求法向道之愿。在佛门中,最看重的就是这份初心。在纷扰变化的世界中,发心最真实;一切发心中,菩提心最稳固;相续的菩提心中,初发之心最珍贵。只要有了它,我们就能开始成佛之路,也只有怀着这份初心,我们才能成为真正同心同愿的人,一起穿越生死。”[3]

依据佛学对初心概念的阐释,可以发现,向佛之人在他遁入空门之始,都有一个动机——即发心。发心多种多样,有自私自利的,也有求法向道的,有自存自保的,也有成佛利生的。在诸多发心中,菩提心最稳固;在菩提心中又有一个初发之心,即初心。由此可见,初心是菩提心的核心和精髓,初心才是一种崇高的“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至此,我们可以下结论说,初心是一种自我牺牲、普渡众生的奉献精神!这才是佛家所谓初心的本意。也是我们进一步理解初心的源头。

(二)“初心”的政治学解读

习近平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1]并且从八个方面指出我们党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毫无疑问,这段话是我们对“初心”及“不忘初心”进行政治学阐释的依据。

在此基础上,许多人尝试对“初心”做出更为具体、概括性的解释。如谢春涛认为,“‘初心’就是中国共产党人自建党之初就树立的奋斗精神和赤子之心”。[2]朱高亮提出,“从哲学角度看,‘初心’是一种本真意识”[4],它可进一步具体解释为使命担当、党的意识、底线思维和高线追求等意识。而雍容波在探讨初心是什么时,得出“初心就是共产主义信仰,初心就是人民”的结论。[5]

而更多的是对“不忘初心”的解读。如刘汉俊较为全面地概括了不忘初心的四种涵义,即牢记历史、坚守政治灵魂、敢于担当和不忘人民。鹿心社也要求江西各级党员干部不忘这三方面的初心,即理想信念、党的宗旨和奋斗精神。[6]郭为桂主张,如果“从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两个层面看,不忘初心,就是不忘党为什么出发、不忘党走过的过去、不忘党成功奥秘、不忘党的本质属性”。[7]李君如的观点与此相同,他将“不忘初心”解读为不要忘记我们党从诞生以来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教训。[8]

综合上述解释或解读,可以清楚地发现,他们的分析层次与视角不外乎两个,一是宏观层次,即我党的视角;二是微观层次,即党员干部的视角。然而,如果仅仅从这样两个视角去理解一个概念,有可能不够全面,更难以让更多的普通群众产生共鸣和认同。所以,我认为,还需要将其分析层次和视角加以拓展,才能在更为普遍的意义上被理解、被接受和被传播。这就是从心理学视角对普通社会个体“初心”的概念加以分析。

(三)初心的心理学剖析

1.初心是一种动机,是人们行动的推力

任何人行动之前都有着一个动机,而且动机越是明确、强烈,其行动越是持久,方向性也越强。反之,如果人们行动缺乏或者忘了最初的动机,就容易被外界的障碍所阻或者被利益所诱,逐渐偏离预定轨道!恰如于丹《庄子心得·不忘初心》中所描述的那个“忘记了往墙上挂画的人”一样。

心理学理论认为,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部动力。它为个体的“行为、思维和情感提供目的,从而使行为充满活力,持久而且有目标引导。”[9]367初心,显然也是一种内部动力,可能有思想方面的,也可能有情感方面的,但都转化为个体持续行动的推力。初心也同样为个体的行动、思维和情感等方面提供方向指引、目标引导。从这两个方面说,初心与动机的内涵是一致的。

但二者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动机从性质上看,有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之分。而且生理性动机往往源自于人的本能欲望,所以有低级甚至不良动机之称。初心,在其本来的佛学概念中就界定了它的崇高性,所以,它只能特指那些高尚的动机,类似于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提出的个体的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是“一种最难、也是层次最高的需要,他是一种发展个体全部潜力的动机。”[9]369

因此,可以说,初心是一种动机,但却是一种高尚的动机,蕴含有积极性的成分,它为个体的行动、思维和情感等提供了持续的、有方向性的内部动力。

2.初心是一种目标激励,是崇高的理想

如果说动机是追寻行动的源头,回答了“为什么出发”的第一个问题,即揭示了我们行动的出发点。那么把初心与理想联结起来,则是回答“为什么出发”的第二个问题,即预示了我们的行动在未来将要达到的目标和终点。

美国心理学家埃德温·洛克认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使人们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能实现目标。以此观点为核心,他提出了“目标设定理论”。根据该理论,理想目标是个体某项行动的目的,更是引起行为的最直接的动机,设置合适的目标会使人产生想达到该目标的成就需要,因而对人具有强烈的激励作用。[10]毫无疑问,如果一个人或组织没有理想目标或轻易放弃最初的崇高理想或远大目标,就容易半途而废,难以成就一番事业!

从这个意义上说,初心等同于理想,当然是崇高的理想目标。它宛如一个诱人的果实,在不远处激励个体奋力前行。

3.初心是一种认知,是对社会现实的良知

仅从动机和理想这两个角度去理解初心,仍然偏向狭隘。因为这二者仅仅源自于对个体内在世界的分析,是基于个人需要而必须加以注意和重视的主观思想。人,固然不能忘记自己内在的东西,也不能忽略自身之外的世界。所以,蕴含了崇高涵义的主观产物、又是作为个体内在的一种思想,初心还有着更为广泛的内涵——那就是对外在客观世界的认知。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缺乏这方面的认知,个体无法取得长足的进步和有价值的成就。

例如,官僚主义者显然是忘记了初心的,他们忘记初心有种种表现,但综观其实质来看,主要是对现实缺乏清醒的认识和判断,进而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毛泽东形容官僚主义者是“高高在上,养尊处优,闭目塞听,脱离群众。”[11]周恩来概括了官僚主义者的二十种表现,其中也多指他们对社会、对群众、对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判断,如“高高在上,孤陋寡闻,……这是脱离领导,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狂妄自大,骄傲自满;主观片面,粗枝大叶;……不顾实际,胡乱指挥。这是强迫命令式的官僚主义。”[11]等等。官僚主义者之所以面目可憎,就在于他们脱离现实、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缺乏良知。

有些领导干部之所以变成官僚主义者,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不归路,并非他们缺乏清晰的动机,更不是他们没有奋斗目标或理想,而是随着权力的增加和地位的提升,变得日益狂妄:对周边世界缺乏清晰的认识与判断,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尤其是干群关系)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自己是人民的主宰、是万能的“救世主”,忘记了个体是一个卑微的存在,忘记了群众的支持和组织的信任才是他成就的保障。所以,良知也是每一个人在人生旅途中不能忘却的初心。

4.初心是一种个性品质,是个体对道德准则的坚守

有了良知,固然为初心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底蕴,不至于在奋斗的旅程中迷失在现实中分不清真假,但是,那也只是智力高超、能力超群的一种表现。现实中,我们看到,有很多对世界有清醒认识的人才,或能力超群之人杰,但是却在最后吞下失败的苦果,如我国三国时期的吕布就是一例。吕布虽然勇冠三军,而且善于见风使舵,却最终在白门楼被杀,都充分表明,初心作为成功的核心要素,还必须包含另一个要素——即底线。

古人有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12]“才”是才能、智商和知识的概括,而“德”是品德、情商和道德底线的概括,所以,这句话实际上高度概括了良知与底线的辩证关系。北宋政治家司马光说,“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12]也进一步指明了道德底线的重要性。

当代中国,不难看到,前“腐”后继的官员不在少数,并非他们对党中央的反腐决心认识不清,也非他们对当前的反腐形势判断不明,而是因为他们仍然抱有侥幸心理,仍然缺乏足够的底线意识和道德自律观念,有的甚至对法律规则都心存轻视,情不自禁地将“权大于法”的错误观念死守不放。

因此,底线之于初心,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四)初心与不忘初心的内涵

在给初心下定义之前,有一个名词需要我们加以重视,那就是“初衷”。《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初衷的解释是:“原本的心意;最初的想法。”从字面上看,初心与初衷的确可以互换,甚至在日常使用中,一般人下意识地将二者混为一谈。但是,《现代汉语词典》对初心的解释是:“(1)本意;(2)佛教语,指初发心愿学习佛法者。”二者虽然有交集,但又是有明显的区别的。初衷意指个体最初的想法或心意,并不一定包含高尚的内涵,而初心虽然也指人的本意,却因为融入了佛教的悲天悯人之情怀而变得崇高。

基于上述分析,要准确理解初心,可以这样对其做出概括:所谓初心,其实是一组观念,更是一种积极的力量。它是能帮助人在面临各种诱惑或挫折时,仍然坚持按照既定方向做出选择并持续行动的思想性力量。它不同于人的本能冲动,也不等于低级欲望,更有别于邪恶思想。

而不忘初心,就意味着一个人在立身处世及行事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四有”,即有动机、有方向、有良知、有底线。具体来说,我们每一个体要想不忘初心,就至少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个体的生存保障和自由幸福。这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奋斗的基本动机,终其一生都不能完全舍弃。

第二,个体必须在对社会和自身有清醒认知的基础上,确定清晰的人生目标与规划:不可太高、也不可太低,否则要么沦为空想,要么对人生缺乏激励作用。

第三,个体必须遵从并坚守立身行事的法律底线和道德原则,否则就可能招致失败或者难以取得较大的成就。

二、“初心”的意义

(一)忘记初心的后果:焦虑成了一种“社会病”

忘记甚至丧失初心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除了失败之外,对于我们个人的日常生活又有哪些影响?最为明显和广泛的影响莫过于焦虑了。

曾有报道称,“中国进入全民焦虑时代”,“在信息化的今天,无论穷富,无论官员还是平民,似乎都展现出了焦虑。”而且“当这种负面情绪状态蔓延至全社会,促使‘焦虑’成为社会情绪时,就已超越心理学范畴,成为难以回避的社会问题。”[13]所以,有学者指出,“焦虑是一种‘社会病’”。[14]而一些调查也的确支持了这一结论。2013年,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就“当前中国人为何焦虑?焦虑程度几何”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报告显示:80.1%的受访者经常使用“烦躁”、“压力山大”、“郁闷”、“纠结”来表达心情,74.5%的受访者认为身边70%以上的人会不定期出现焦虑状况;而88.9%的受访者同意“全民焦虑症”已成当下中国的社会病。最后,该调查报告得出与焦虑有关的结论主要有三点:一是认为“全民焦虑”是当下中国的一种社会病基本成共识;二是当下中国人焦虑度比较高;三是中国人的集体焦虑问题多,且焦虑面广。[15]

所谓“焦虑”,心理学的解释是,个体的自我实现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不适感且无法指出具体原因的一种症状。焦虑的表现多种多样,这不是我们探讨的主题,揭示焦虑与初心之间的因果关系才是重点。从初心的丧失到焦虑的频发有着这样的逻辑链接:

首先,丧失初心的人往往动机不明、目标不清。他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想得到什么,泛泛地感觉到什么都想要、又什么都可以不要。于是,做任何事情都缺乏兴趣和动力,对任何工作都认为是一种负担。

其次,在这种状态下,为了寻找获得感或者满足感,他不是去注意自己的绝对需求是否得到了满足,而是不断地和周围的人比较,尤其是和那些更优越的人比较,结果相对剥夺感越来越强烈,失衡感在与他人的比较中不断地被强化。

最后,浮现在忘记初心者心头的感受就是对于现状的极其不满和无端的抱怨。他迫切希望快速地改变现状或者得到更多,在面临一定的工作压力的时候,认为这些工作对于名利的获得并无明显或直接的功效,于是在工作中不是感受到挑战困难的乐趣,而是无休止的愤懑和压抑感。自然,焦虑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进而频繁地出现。

据此,可以从焦虑这一现代社会病上,折射出初心对于社会个体的重要意义。

(二)拥有初心,才能拥有成功、幸福和价值

与丧失初心者相反,始终抱有初心的人必定是成功的,因为他拥有明确的行为动机和清晰的奋斗目标。理想目标对于个人成功的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古往今来的先贤哲人无不谆谆告诫我们,努力前行、追求成功之前,必须树立清晰的目标。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16]国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也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失去前进的力量。”[17]此外,不忘初心者因为有良知,他会把自己的理想目标建立在扎实的现实基础之上,不会好高骛远、不会妄自菲薄。更重要的是,不忘初心者有底线、有道德,因而他的成功不是投机取巧、更不是损人利己,所以必然会得到更多的助力,会更容易获得成功。

始终拥有初心的人也是幸福的。丧失初心者会引发焦虑等消极情绪和心理障碍,而不忘初心者则在内心充溢着积极向上的情感:因为有了动机,他每天都有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因而他是充实的、热情的;因为有了崇高目标,他不会因为一时的得失而怨天尤人,不会因为眼前的障碍而止步不前,在目标实现之后必然充满了自尊、自豪;因为有了良知,他不会因为暂时的成功而狂妄自大,不会心存一夜暴富或一夜成名的功利心态,因而急功近利所带来的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与他无缘;因为有了道德的底线,他更不会为了名利而胆大妄为、违法乱纪。因而,种种消极、阴暗、卑劣的行为自然无法在他身上表现,随之而来的心态也是健康、幸福的。

始终拥有初心的人是能创造巨大社会价值的人。佛教所看重和倡导的初心是自我牺牲、普渡众生的奉献精神,拥有这一初心的人,毫无疑问在始终致力于实现“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愿,因而他的付出将为凡人带来超脱沉沦之苦的光明,这是一种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是个体社会价值的最高境界。同理可见,一个普通的社会个体能够始终坚守初心,就能够始终有明确而高尚的行为动机、崇高而远大的理想目标、清晰而明智的社会良知和坚持并固守的道德底线。那么,他的奋斗目标和最后的成就必然超越个人狭隘的自我价值,而始终致力于实现有益于他人和世界的社会价值。

三、寻找并坚守我们的“初心”

初心是一组观念,是一种积极的力量,它内在地包含了动机、目标、良知和底线。而这些潜藏在个体言行之后的主观思想并不是总能被意识到的,在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世界和事件面前,又容易被迷失的,甚至在诱惑和挫折面前容易被遮蔽、压抑和抛弃的。所以,需要个体不断地去寻找,进而去坚守的。

如何寻找并坚守?重复学习与观念强化是社会集体帮助个人发现并记起初心的一种有效方法,我党也历来强调通过教育和学习来强化党员干部的为民服务的初心。基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这仅仅是行为主义学派主张的一种方法,虽然卓有成效,但是远远不够!我们有必要借助更多、更有效的方法帮助社会个体寻找初心、坚守初心。

(一)自我剖析,以心理分析法去找寻潜藏的行为动机

每个人都基于他的早期童年经验和近期经验而形成了“一种持久的、独特的想法、情绪和行为”,[9]413这就是人格。在诸多人格理论中,突出强调个体早期经验在人格结构和发展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假设,其代表人物即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9]414的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对于人类行为的动机,“弗洛伊德的观点也是一种本能论”。[18]131他认为,所有行为都是有动机的,其中生本能尤其是性本能构成了“人类生活的主要动机”。[19]408进而,在多年临床实践的基础上,他提出,每一种行为都有它内在的、无意识的动机,可以通过分析人的思维、联想、梦、失误及其他行为因素等而揭示出来。这就是心理分析法,也叫精神分析法。

个体在成长过程中被现实的种种诱惑或障碍而蒙蔽的动机,在弗洛伊德看来,也许仅仅是生本能的冲动或满足,但是“性欲望并不像弗洛伊德认为的那样是人格背后的普遍驱力”,[9]418个体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和自我实现等需要其实是更为深刻的引导人的行为动机。[18]132所以,我们要挖掘的,不但包括类似于性本能之类的低级动机,更包括那些高尚的、自我实现的高级动机。前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些错误言行的产生根源,进而努力调整、纠偏;后者,则真正是我们的初心,可以帮助我们继续前行。

如何进行自我分析,挖掘自己高尚的、潜藏在无意识深处的行为动机?这是我们找寻初心的第一种方法。为此,我们可以借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通过以下四个步骤来展开:

一是认识自我。要清楚地认识到潜意识的本能欲望是个人行动中的巨大推力,尤其是对个体非理性行为的驱动力。同时,更要意识到,个体具有成长、发展、实现人的全部潜力的需要。这种需要往往为个体的理性行为提供了动力源泉。

二是发现自我。我们可以全面仔细地观察自己的言行,对照道德或法规标准等,发现其中不合理甚至非正常性,将这些言行记录下来。另外,更要仔细观察和记录自身积极、正面的言行,发现自身人格中的“超我”部分。

三是分析自我。尝试通过自由联想、对失误反思等方法深入挖掘早年的记忆和愿望,找到过去的童年经验与现在言行的逻辑联系。如果自己不能做到深入、准确的分析,还要向心理专家求助。一旦将深藏在潜意识里面的错误动机上升到意识层面,则要对其进行严肃的批判,进而发掘出高尚的动机。

四是升华自我。人的本能需要有其存在的价值,我们挖掘本能的目的不是将其消灭掉,而是要将巨大的心理潜能引导到正当的轨道上来,为本能欲望找到合理的、为社会所认可的出路。

(二)思维再造,以认知转变疗法来改变异常社会认知

美国心理学家亚伦·贝克认为,“心理问题是人们不合逻辑地思考自身、生存世界和未来的结果。”[9]522社会个体如果缺乏对人与社会的关系的正确认知和准确把握,很容易陷入心理障碍的泥潭而难以自拔,同理,如果缺乏对社会现实的良知,也必然会产生错误的认识,进而做出一些有悖于社会伦理道德甚至法律底线的异常行为。丧失初心之人如官僚主义者之所以脱离现实、主观片面,就是源于他对现实的错误认识;之所以脱离群众、高高在上,就是因为他对个人与群众关系的错误认知。

如果把类似于官僚主义者这样的言行看作是一种非正常的行为障碍,那么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社会适应不良的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其实也源自于“日常生活中的平常事件,如错误的学习,依据片面的或不正确的信息做出的错误推论”。[18]352亚伦·贝克认为,要改善心理障碍患者失调的情绪与行为,关键在于改变他们歪曲的认知。[18]352所以,如果要帮助人们拨开认知迷雾见“良知”——即初心,就可以借助亚伦·贝克的认知转变疗法,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来实现:

一是捕捉自动式思维。通常丧失初心者往往会陷入一种认知怪圈或者说一种僵化的思维模式而不自知,如过度概括、以偏概全,一些领导干部把村民看作刁民就是如此;或者两极化思维、非此即彼,总是以非黑既白的方式看待人或事件。这种认知怪圈在认知心理学家看来就是一种自动式思维,他们认为,自动式思维是一种介于外部事件与个体对事件的不良反应之间的那些想法,表现为个体对自己、对周围世界、对社会事件和对未来的消极、错误的评价。[18]352要捕捉这些隐藏很深的自动式思维,就是建议我们在事件和行为反应之间发现“第三者”——即事件之后、行动之前的想法或观念。

二是识别不合理认知。自动式思维虽然是狭隘的、甚至有些是错误的,但由于它们是个人最直接的社会经验,是个体刻骨铭心的经历和记忆,是个体自认为正确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沉淀,所以即使捕捉到了它们,有些人也可能不认为是错误的。这时,就需要认真记录整个事件、想法和行为,以及类似的情境与问题,然后归纳出这些自动式思维的一般规律,找出共性,为下一步对其进行检验和批判打好基础。

三是进行真实性检验。在上述两个步骤之后,需要运用严格的方法学原则,设计一种严格的测验以检查和批判自动式思维和不合理认知的真实性、狭隘性和谬误性。这是一个思维蜕变的过程,是以新的观念批判和替代旧的观念的过程,因而是一个缓慢、困难而痛苦的过程,但却是整个认知转变疗法的中心环节。对于一些缺乏心理学基础的人而言,需要借助心理学专业人士的帮助才能完成。

(三)警示体验,以行为矫正疗法来强化个体行为自律

“行为主义理论认定行为是后天习得,并且认为一个习得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在被它的结果所强化。所以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施加奖励;如果要消除某种行为,就得设法给予惩罚。”[20]112心理疗法的诸多方法中,依据行为主义理论所创立的行为治疗法或者行为矫正疗法,是在实践中被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虽然该疗法是关注个体的外在行为表现,似乎与个体的初心关系不大,但显而易见的是,个体外显的行为与其背后的动机和认知是对立统一的矛盾集合体,它们之间的互动影响是时刻进行着的。另外,心理学中也一直强调人的身心是一体的,个体内在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会影响外在的行为动作乃至躯体健康,反过来,个体外在行为的改变也必然影响内在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更不用说躯体健康对一个人主观心理的巨大影响了。所以,依据行为主义理论,采取行为矫正疗法,倒果为因,从纠正个体的外在行为入手来促使他调整思想认识、寻找人的初心,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一种方法。

不必说一些个体的不良习惯和嗜好,如吸烟、酗酒和赌博等行为可以借助这种方法加以矫正,单就一些贪污腐败分子的行为而言,他们的一些违纪违法的行为同样可以借助行为矫正法来加以改变。事实上,这些腐败分子在东窗事发之前,就已经多多少少表现出种种非正常的行为特征了,比如追求物质享受、迷恋金钱权位的行为表现,或者面对服务对象时横挑鼻子竖挑眼,动不动就是骂人、罚款,甚至“索、拿、卡、要”的言行表现。还有的领导干部喜欢“出门前呼后拥,开车好开‘霸王车’,不遵章守纪。有的独断专行,专权擅权,研究问题搞‘一言堂’,提拔干部搞‘近亲繁殖’,推动工作靠‘家长制’,不按组织程序办事”[21]等等。当诸如此类的言行表现成为一种习惯而无人去纠正时,势必蒙蔽行为者的心智,离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越来越远,最终滑向违纪违法、腐化堕落的深渊。所以,针对这些非正常行为,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矫正措施,帮助个体获得直接体验,或者给予正负强化,就可以有效地强化他们的行为自律,进而逐渐调整思想认知,发现被蒙蔽的初心。基本思路是在各种警示教育和体验基地,设置以下方法来帮助他们反思和调整自身言行:

一是借助示范法,以文字图片和视频播放等方式,既要让党员干部从正面人物身上感受榜样的力量,又要从反面人物身上获得恐惧体验。也就是阳性强化和阴性强化的交替使用。事实上,当前纪委建立的廉政教育基地已经部分地开展了这项工作。但是还远远不够。

二是采用模拟法,针对当前党政干部身上的常见不良行为,设立各种体验室,模拟现实场景,让其从各种角度体验到不良行为的后果,从而获得深刻的直接体验,促使他反思自己的行为。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可以再这方面进行尝试和创新。

三是运用暴露法,组织党员干部去亲身体验现实中的真实场景。既可以去一些先进地区学习观摩和体验优秀党政干部的事迹和作风,感受正能量,更要去组织他们去一些特殊场地,如监狱、牢房等,去体验失去自由的滋味。

(四)价值发现,以意义顿悟法去发现崇高的人生理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22]很显然,共产党员需要远大理想,才能在理想目标的指引下继续前进,但是理想不能脱离一个人的实际。那些不能立足现实而树立远大理想的人,最终要么是沦为空谈误国,要么是抛弃理想。所以,必须要基于个人的实际状况找寻理想——即发现初心。这实际上也是寻找人生价值的过程。

无独有偶,著名的美国临床心理学家维克多·埃米尔·弗兰克尔也指出,“人不应该寻求抽象的生命意义。每一个人在他的生活中都拥有需要完成的特定的事业和使命。”[23]111基于这一理念,他首创和发展出了一套方法——即意义疗法,来引导来访者寻找和发现生命的意义,树立明确的生活目标,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来面对和驾驭生活。其实,这就是帮助找不到人生目标、缺乏理想的人去找寻当下生活的价值和使命,去寻找他自己的初心。在弗兰克尔看来,“生命的意义总在变化着,但从未停止存在。”[23]113所以他提出三种途径来“发现生命的意义:(1)通过创造一种工作或做一件实事;(2)通过体验某件事或遇见某个人;(3)通过我们对于不可避免的痛苦的态度。”[23]113这就是意义顿悟法,即在工作或行动中、在体验真善美的事物中、在对一个人的爱中、在痛苦中发现意义和价值。

在弗兰克尔看来,人生具体的某一阶段甚至某一时刻的生命意义是独特的,但真正能够始终保持生活热情的人,他所认定的生命意义或者人生价值是恒定的。或者说,一个人如果能够秉持一种坚定的价值观,对自己人生的使命和价值有始终清晰的认识,那么他不会忘却奋斗目标、不会丧失初心,他会始终对生活、对工作抱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基于弗兰克尔的意义顿悟法,我们可以这样去发现自己的初心,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一是要感受自我,对于自己当下全部的主、客观存在予以充分的感受和体验。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4]这就表明,每一个社会成员必须尊重和认可当前的社会现实,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观照自身的生活环境,才能发现自己作为人的本质。

二是要接受自我,对于现在的一切予以接受,不作无谓的批判和否认。很多人的痛苦源泉不是客观环境的好坏,而是他主观认知的结果,尤其是在他总是以一种挑剔和批判甚至否认的态度去面对社会时,必然会陷入思想误区,找不到摆脱痛苦的途径。所以,接纳自我、接纳现实,才能体验生命的意义。

三是要自我选择,在仅有的自由空间中做出自己认为有意义、有价值的选择。法国思想家卢梭说,“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25]现实环境对人的束缚总是存在的,只不过有多与少、重与轻的区别。在有限的环境里我们总有选择的自由,这时就应当为自己选择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目标,从而支撑自己继续前进。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新华社,2016-07-01.

[2]谢春涛.“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何以成为刷屏热词[EB/OL].新华网,http://ex.cssn.cn/pl/pl_plpxb/201607/t20160711_3116435.shtml. 2016-07-11.

[3]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EB/OL].无量光明网,http://www.jingshu.org/huayanjing/59344.html.2016-06-29.

[4]朱高亮.夯实”不忘初心”的认识根基[N].人民日报-思想纵横,2016-08-21.

[5]雍容波.”初心”是什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6,(8).

[6]鹿心社.不忘初心好扬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16-08-11.

[7]郭为桂.中国共产党如何”不忘初心”[N].福建日报,2016-07-02.

[8]李君如.”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要从党的历史中汲取营养[J].前线,2016,(8).

[9]【美】约翰·W·桑特罗克.心理学导论[M]. 吴思为,等,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10]Locke E A Latham G P. Work Motivation And Satisfaction:Light At The End Of The Tunnel【J】. Psychology Science. 1990,(1):240-246.

[11]徐鸿武.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为官僚主义画像[EB/OL].学习时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dangshi.people.com.cn/n/2013/0729/c85037-22356924.html.2013-07-29.

[12]司马光.·周纪一·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资治通鉴:第一卷[M].北京:中华书局,2013.

[13]王丹阳,李颖,杨洋.中国进入全民焦虑时代:白领精英和底层蚁族最焦虑[N].广州日报,2012-02-22.

[14]杨雅彬.焦虑是一种”社会病”[J].健康大视野,2011,(21),(15).

[15]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当前中国人为何焦虑?焦虑程度几何?[EB/OL].人民论坛杂志——山东宣讲网,2013-03-19.http://sdxjw.dzwww.com/lvyj/dyts/201303/t20130319_8277444.htm.

[16]苏轼.晁错论[EB/OL].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view_72334.aspx.

[17]【俄】列夫·托尔斯泰.名人名言——列夫`托尔斯泰理想名言[EB/OL].新学网,http://www.newxue.com/mingyan/1256455761 3333.html.

[18]沙莲香.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9]【美】T.H. 黎黑.心理学史[M]. 李维,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0]郭念峰,主编.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1]董仚生.在全市改进干部作风、优化发展环境、狠抓工作落实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www.srxez.com/ReadNews.asp?NewsID=777. 2011-10-20.

[22]何毅亭.共产党员如何做到”不忘初心”[EB/OL].学习时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6/0613/c49150-28428673.html. 2016-06-13.

[23]【奥】维克多·埃米尔·弗兰克尔.追寻生命的意义[M]. 何忠强,杨凤池,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2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第2版),1995:60.

[25]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8.

(责任编辑:翟瑞青)

Discussion on the Connotation, Positive Significance and Retaining Way of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n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y——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y

WANG Hong-chun, ZHANG Jian-qin, LIU Lan-xing, LIU Xiao-liang

( Party School of Shangrao Committee of PPC, Shangrao 334000, China )

The meaning of the original intention which originated on Buddhist literature, refers to the Spirit of self sacrifice and salvation. When the original intention was introduced in central document of the CPC by XI Jin-ping, it was analyzed by many scholar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politics, but came to no agreement. To analyze the concept of the original intention and build a channel between Buddhism and politics, that will be necessary by the aid of Psycholo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y, the meaning of individual's original intention is similar to his motives, ideals, conscience and moral bottom line. So the original intention is a group of ideas, and a positively ideological power, which could help someone to adhere to his goal and keep on his continuous action in the face of temptation and frustration. Keeping on our original intention, we would avoid any kinds of anxiety, and have success, happiness and value. Therefore, in order to help social individuals and cadres to find and adhere to their original intention, we have to rely on many professional psychological methods, such as analysis of psychological therapy, cognitive therapy, behavior modification therapy, logotherapy and so on.

the original intention;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y; connotation; positive significance; retaining way of the original intention

2017-01-28

王洪春(1975-),男,江西上饶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领导干部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干部心理学;张建琴(1988-),女,江西上饶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及基层治理;刘兰星(1985-),女,江西上饶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领导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刘小亮(1986-),男,江西吉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社会学。

D261.4

A

1008-7605(2017)03-0037-08

猜你喜欢
动机初心个体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永远的初心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论“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不忘初心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动机不纯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