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西梅
(1.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济南 250103;2.山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济南 250014)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双重超越
邵西梅1,2
(1.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济南 250103;2.山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济南 2500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思想灵魂。它吸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并结合时代的特点和现实要求进行创新发展。同时,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扬弃,批判了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糟粕,继承发展其合理成分,是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超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统文化;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长期发展中孕育而成的国家和民族的思想内核、文化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思想灵魂。它吸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并结合时代的特点和现实要求进行创新发展。历史证明,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可以抛弃其历史传统文化重新开始。同时,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批判基础上产生的,是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超越。
毛泽东说:“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发展,必须扎根历史文化的土壤,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从数千年中华民族的经典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伟大的民族精神。
(一)中国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思想源泉
国家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富民强一直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诉求,“主之所以为功者,富强也。故国富兵强,则诸侯服其政,邻敌畏其威”(《管子·形势解》)。民主的价值理念是中国古代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荀子·哀公》)”,“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等价值理念,蕴含了民主思想的萌芽。中国古代虽然没有在体制层面出现现代意义的民主制,但是它在思想层面已是探讨已久的政治概念。文明,即社会进步发展的较高状态,传统文化中“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蕴含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内在关系。和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古代坚持崇尚“和合”精神,孔子主张“和为贵”,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老子强调“和”是万物生存的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价值理念,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一价值理念一直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所崇尚和追求。自由,在古代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内涵,注重将个人自由与他人、与自然有机统一。庄子主张人的自由实现应该以尊重自然、遵循规律为前提,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的思想。平等、公正的价值理念在古代也备受重视。孔子曾说:“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公,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 孔子也提出社会公平可以使百姓高兴的观点。“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论语·尧曰》)。传统文化在强调德治的同时,也蕴含着法治的思想。孟子提出“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孟子·离娄上》)。荀子提出要通过“法治”来完善和补充“礼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理念,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爱”。古人认为,修身立德是做人的根本。“自天子以至于庶民,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四书·大学》),“修己以敬,修已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河》)。在他们看来,修身是一种内在的道德实践,于个人、于国家都有重要意义。到宋代理学家把修身的标准发展为“天理”,即三达德(知仁勇)、四端(仁义礼智)、五常(仁义礼智信)等,包括重民本,讲仁爱,尚和合,求大同,守诚信,崇正义的思想。以上价值观念,无论对国家、社会和个人都有深刻的影响,犹如源头活水,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思想源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时代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在内容表达还是在本质规定方面,都超越了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思想基础,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非是传统文化的简单继承,而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为中华优秀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超越。
必须承认,传统文化及其价值观与小农经济相联系,是在对小农经济和封建政治关系的现实思考中形成的,以自然经济为物质基础,不可能产生出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追求,具有较强的封闭性和历史局限性。同时,传统文化在发展的同时也夹杂着“糟粕”的再生和流传,一些价值观念会与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产生矛盾和冲突,这有别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规定。照搬传统文化,无限扩大传统文化及其价值观的作用,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了解和积极践行造成不利影响,而是有扬弃的加之继承发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是以文化为支撑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条件,对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的道德规范,要有鉴别的吸收继承。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如何继承?扬弃哪些?如何发展?归根到底是由所处时代的实践任务和需要决定的。每一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文化都对以往时代的思想有所超越。在坚持原有的文化基础上,对所处的时代问题进行回答,最终形成关于所处时代问题的一个理论上的解答和阐释,是实现文化创新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汲取传统文化营养的基础上,要与时俱进,以中国国情为根基,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在实现新的群众诉求和时代诉求的实践中,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扬弃,使传统与现实结合,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意蕴。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爱国”。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永恒的主题,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与民族的生死存亡紧密相连。我们今天所提倡的“爱国”,绝不是中国传统爱国精神的简单继承,而是具有新的时代内涵。我们热爱的祖国是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一个不断走向开放,不断走向世界,不断走向繁荣昌盛的现代化国家。[2]
有学者认为,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力是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应该依赖于儒家文化,从儒家文化中寻找核心价值观发展的基因。依此理论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源泉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而是中国传统文化。这种观点和理论的实质是观念产生观念,而不是从实践中寻找观念产生的动力。现实的实践是产生一切思想文化的动力和源泉。思想文化则是社会经济政治的集中反映,一个时代的文化及价值观要关注和回答所处时代的问题,完成时代任务。若我们不顾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将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硬搬过来,则不是我们现实所需要的价值观,也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是古代文化的回归,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同时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形成既符合中国人语言表达方式,又回答中国社会问题和时代任务的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反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的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从历史发展性角度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批判基础上产生的,是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性超越。
(一)理性对待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
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资本主义国家中资产阶级维护其政治统治、规范民众行为的工具,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之上的意识形态。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志性口号和纲领性内容,是在早期西欧资本主义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今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提出了“自由、平等、民主、人权”。这一口号是资本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基本纲领,在人类发展历史上发挥了冲破禁锢,解放思想,鼓舞斗志,启蒙群众的重要作用,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理论成果。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否定封建主义价值观,否定宗法等级制度,具有先进性和合理性。如,“自由”相对于封建社会的“人身依附”是种进步;“平等”思想相比较封建时代森严的“等级”制度,也是一种进步;“民主”相比较过去的“专制”、“专权”,“人权”相比较过去的“皇权”、“特权”等都是一种思想的进步。我们要承认资本主义价值观的进步性和合理性,理性看待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发展到今天的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有近500年的历史。500年来,经过众多资产阶级政治家、哲学家们的不断凝练,经过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不断整合,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成熟。从英国的《权利法案》到法国的《人权宣言》,从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到新自由主义学者哈耶克,从自由主义政治学家约翰.洛克到当代美国政治学家弗兰西斯.福山都在论证“自由、平等、民主、人权”作为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现实可能性及作为人类价值的“普适性”。500年来,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发生变化,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从垄断资本主义商品垄断到资本垄断再到国际金融垄断,资产阶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强调和倡导的价值观重点有所不同,但是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本质没有变。在资产阶级统治的现实社会中呈现出价值绝对化、人性抽象化、阶级欺骗性、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极端个人主义等特征,暴露出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唯心性和虚伪性。
资本主义社会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之上,由资本主导。表面上看,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人生而平等,享有自由、民主和人权,实质上,在资本主义逻辑之下,工人只有出卖劳动力的自由,真正的自由、权力由富人和资本家享有。资本主义社会中,拜金主义价值观念日益昌盛,以金钱作为衡量一切价值的最高标准,扮演着支配一切的角色。恩格斯把金钱货币比喻为“可以任意变为任何随心所欲的东西的魔法手段,谁握有它,谁就统治了生产世界”。在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被认为是“人间的上帝”,资产阶级对金钱的欲望极其强烈,恩格斯曾说:“在资产阶级看来,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不是为了金钱而存在的,连他们本身也不例外,因为他们活着就是为了赚钱,除了快快发财,他们不知道还有别的幸福,除了金钱的损失,也不知道还有别的痛苦。”[3]资产阶级为了追求利润,获得金钱,不惜对工人采取各种残酷的剥削手段,“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4]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之间的一切关系变成了金钱关系,一切交往变成了赤裸裸的现金交易,“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5]资本主义社会中连同家庭关系、夫妻关系都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打上金钱的烙印。民众在名义上拥有平等民主权,但实质上这种表面平等被事实中的各种不平等所代替。真正拥有民主权利的是资本所有者,是富人,穷人是被排斥在民主之外的。西方公民最基本的选举权,常常被金钱、财团和黑势力等控制,变成了“有钱人的游戏”,变成了资产阶级玩弄民意的手段。有美国学者戏谑地指出:“只要在联邦大选委员会那里查一下筹集资金的账户,就可以在大选前知道结果。”[6]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扬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概括,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自觉。
社会主义社会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政治主张的社会形态。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广大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真正所有者,作为资本主义社会基础的私有制被彻底消灭,剥削阶级也不复存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敌对关系”,而是自由平等的社会公民。与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逻辑不同,社会主义社会重视广大人民的劳动,生产资料实行按劳分配,用劳动来衡量和判断一个人的价值及其大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任重而道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任务也较为艰巨。关键在于,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体现出社会主义社会比资本主义社会更大的优越性,让社会更加公正,让全体人民得到实惠,生活幸福。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中,我们倡导“富强”,我们的富强是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途径,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为手段,以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为目标,从而实现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民主”,既吸收了资本主义价值观中民主的合理因素,也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民主的精髓,民主的主体更加广泛,民主的内容更加务实。社会主义的民主不是少数人的民主,而是人民当家作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通过投票、选举等民主形式行使权力。在重大决策前,人民内部充分协商,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变成人民群众的行动自觉。民主不是用来摆设的装饰品,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的实际问题。这才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真谛。[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文明”,既包含了国家的文明,坚持正义,崇尚和平,不恃强凌弱,不欺软怕硬。同时,也包含了个人的文明,外讲礼,内求善,这样的个体精神状态集合成群体意识,从而形成国家的文明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自由”,但是不同于资本主义价值观中狭隘的抽象的具有阶级性的自由,社会主义社会的自由是全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政治上享有共同权利、让最广大人民群众享有的最广泛的自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平等”,体现在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交往的各方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条原则资本主义国家也提倡,社会主义国家也遵循。其中的差别在于,我国的各项法律法规是保障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法规是保障和维护少数资本家的利益。我国人民充分享受政治平等的权利,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产生不是由他们的财产多少决定产生,而是看他们对人民的贡献多少,看人民对他们的满意和认可程度决定。
除以上几个方面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倡导的“和谐”、“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观与资本主义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有不同的涵义。相比较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在社会主体还是内容内涵方面,更为广泛,更为深刻。资本主义社会在推动人类物质文明进步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践踏了人类的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理想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社会能提供比资本主义社会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创造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使人摆脱被异化的状态,为全社会成员提供公平的发展环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从而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中国历史发展的经验证明,只有坚定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通过全体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通过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在较量中逐渐突显其优越性。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0-93.
[2]房广顺.张宏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意蕴探析[J].理论探讨,2015,(1):30-33.
[3][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564,565-566.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829.
[6]孙伟平.从单纯“对着干”走向“创造性转化”—如何正确对待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J]. 南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5(1):44-48.
[7]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yuqing/2014-09/22/c_127014744.htm.
(责任编辑:孙书平)
On Dual Transcenden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SHAO Xi-mei
( 1.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Theory, Shandong Youth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2. School of Marxism,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250014, China )
Rooted in our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is the sou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caus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t absorb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is combined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and requirements for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Meanwhile, it is a sublation of the values of capitalism by criticizing the dregs of the capitalist core values, inheriting and developing its rational component. It is a core value for capitalism beyond.
socialist core value;traditional culture;core values of capitalism
2017-01-1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近年来“非毛化”错误思潮评析”(14AKS003)、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农业人口集聚与小城镇建设”(13CKSZ02)阶段性成果
邵西梅(1981-),女,讲师,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D2
A
1008-7605(2017)03-00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