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融合

2017-04-11 06:16安晓玲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责任感工匠精神

□安晓玲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88)

【教育教学研究】

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融合

□安晓玲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88)

高职院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阵地。培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是社会发展呼唤的产物,是国家强盛发展的需要。社会责任感是高职学生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的意识和境界。高职院校在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进程中,将工匠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相融合,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由“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成就无数德艺双馨的大国工匠和行家里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作出贡献。

工匠精神;社会责任感;高职学生;融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具备某一门独特手艺、技艺、工艺并把它作为谋生手段的“工匠”逐渐淡出了大众的视野。直到2016年两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1]总理向全社会发出了培育工匠精神的呼吁,一时间“工匠”以及“工匠精神”成为了广受热议的高频词汇,激起了多方的思考争议,让我们重新认识到“工匠精神”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非凡意义。

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已经是整个社会达成的共识和不争的事实,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占到了高等教育的55%以上。但是受到传统观念和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很多人把职业教育归类为“二等教育”的范畴,这种认识既制约了高职教育对当代工匠精神的传承,又忽视了高职教育对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更是切断了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融合。

一、 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内在契合性

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与社会责任感各自有着丰富的时代内涵,又高度统一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二者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有其必然性,具有内在契合性。

(一)工匠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时代内涵

中国古代的四民“士农工商”中的工的主要构成人员就是工匠,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源远流长的绵延数千年的中国历史长河中,的确有工匠精神的基因存在,曾经出现过鲁班式的大师级工匠,也存在着修造出故宫之类的世界奇观建筑的能工巧匠。

随着全社会普遍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已经不再单单是指工匠们对生产的产品精雕细琢、技艺精湛,它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属于职业精神的范畴,是从业人员的一种职业态度和精神理念,是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职业领域的表现,职业教育培育出的“工匠精神”除了富有“臻于至善、追求卓越”、“注重完美、追求极致”、“一丝不苟、严谨务实”和“持之以恒、专业敬业”的内涵外,更为重要的是承载着高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与承担社会责任的需要。因而,从广义上讲,工匠精神是一种担当,一方面是工匠们执着于对产品质量的追求,对自己生产的产品高度负责的态度;另一方面是执着于对国家社会的奉献,对自己服务的对象高度负责的态度。

社会责任感是个人基于对社会、国家、人民的高度热爱,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神圣使命,它是每个人在心理和感觉上实施对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 是一种高尚的精神风貌和人生情怀。

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既是一种内在活动的心理状态,更是一种外在体现的动态行为,是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凝练和升华出来的一种责任和担当。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主要具备三个方面的特质:坚持道德上正确的主张、坚持实践正义原则、愿为他人作出奉献和牺牲。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应该具备对国家、社会的民族意识,对爱情、亲情和友情的责任感,对自己的生活工作的责任感。

(二)工匠精神中蕴含着社会责任感

探索工匠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融合,必须从工匠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两个维度进行关联和分析。一方面要丰富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使之具有符合时代发展的社会责任感的内容,更容易被不同时期的高职学生所接受。另一方面,工匠精神的培育,也为高职院校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供更好的育人模式、社会实践以及德育教育拓展新思路。[2]

工匠精神充满了理想主义情怀,是完美、精细、坚守、执着、责任和担当的代名词,工匠精神中所蕴含的精益求精、对产品质量执着追求,对产品高度负责的态度,有利于提升高职学生的职场竞争力,增强高职学生对国家社会人民高度负责,乐于奉献的精神,促进全社会形成诚信敬业的社会责任感,促进整个社会风气的净化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2016年5月份上映的由吴天明执导的绝唱之作《百鸟朝凤》,讲述了技艺精湛的唢呐大师焦三爷在社会变革和时代变迁的环境下,用生命坚守没落的唢呐技艺,以身表法引领弟子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尽管金钱、名利、财富、时髦等不断冲击民族文化,但焦三爷和弟子游天鸣依然为传统技艺的继承和发扬光大努力、刻苦、奉献、坚守,这就是他们身上的“工匠精神”中折射出的社会责任感。

(三)工匠精神与社会责任感融合的必要性

在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上工匠精神的培育与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具有一致性,工匠精神中体现出的工匠们对职业的敬重源于对职业的责任感,对诚信的苛求源于对社会的责任感,敬业与诚信成为工匠精神与社会责任感融合的必然交集。

敬业:对职业的责任感。敬业是工匠精神的力量源泉,体现为感性上热爱自己的职业,理性上认同自己的职业价值,本质上是具有敬畏职业的职业责任感。他们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远远胜于热爱职业带给自己的经济效益和名誉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都提出了敬业这个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我国在全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也提出了培育工匠精神。高职院校教育学生把职业当成事业,把对工作的坚守自觉提高到社会责任感的高度,只有做到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算履行好了自己的社会责任。

诚信:对社会的责任感。克里斯托夫·金说,工匠精神基于诚信,一个不守诚信的社会不可能培育出工匠精神和民族品牌。工匠精神的核心是诚信,工匠精神之中,贯穿着真诚与守信,工匠精神所折射出的工匠们精益求精、完美极致,也是因为真诚与守信贯注于其中的品格与追求,以至于勤业、敬业、精业、乐业,诚信与工匠的追求相互融合渗透并达到一种崇高的境界。以诚信诠释的工匠精神,体现了工匠们对国家、社会、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体现了他们的奉献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诚信彰显社会责任。

二、 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与社会责任感融合的价值意蕴

工匠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有机融合、相互渗透、共同作用,对高职学生的培养提供现实可行的终极目标,对他们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具有培育工匠精神的道德支撑价值

工匠精神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崇高的精神境界具有持久的道德感召力。工匠们为了打造完美的产品,追求更高的品质,自觉通过借鉴前人的技术并加之自己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形成了以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和诚实守信的奉献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高尚道德情操。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经过艰苦的比赛,时隔12年中国女排再度夺冠,举国沸腾。这枚沉甸甸的金牌里蕴含着女排队员们精湛的技术和拼搏的精神,被誉为中国女排的“传奇教母”主教练郎平为其一生坚守的女排事业奉献了青春贡献了力量,这难道不是对排球界的工匠精神的最美诠释吗?

高职院校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在客观上要求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除了把高技能高技术传授给学生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担当意识,使学生意识到他们的身上承载着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才能响应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两会指出的;“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3]。因此,在这层意义上来说,社会责任感所蕴含的道德力量,能够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道德支撑。

(二)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具有培养社会责任感的精神动力价值

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中的奉献精神、敬业精神、诚实守信、追求极致集中概括了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过程中所需的精神动力。无论是对于产品的责任、自我的责任、他人的责任、国家的责任乃至社会的责任,都能够从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中找到依托。当代高职学生在信息资讯发达的环境下,在文化全球化的影响下,接收着多元文化的洗礼和熏陶,热衷于张扬自己的个性和思想。因此,对他们进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繁复的过程,不能靠填鸭式的强塞硬灌,单向被动式教育,这样的教育后果必然会导致空洞无力,甚至适得其反、事倍功半。因此必须为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寻求生动鲜活的载体。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可估量的,它能够使枯燥无味的说教变得生动充实、充满活力。因此,在这层意义上说,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能够为培养社会责任感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三)工匠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融合对于高职学生的培养具有终极目标价值

中国历史上游刃有余的庖丁、技艺精湛的鲁班、敬业奉献的郎平等等各行各业的工匠精神的传承者们在现实生活中都真实存在着,他们的事迹作为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事,将工匠精神作为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中的目标和方向,毫无疑问非常具有说服力和可行性。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旨在通过专业教育和价值引导,培养出敢于担当的、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在对他们开展专业教育和价值引导的过程中,现实可行、真实存在的目标的设立至关重要。没有目标就没有前进的方向,教育引导的结果注定是失败的;有了目标,但是目标看不到摸不着,没有现实可行性,使受教育者无法企及,难以超越,会给学生带来差距太大的压力,产生“难以做到”的心理暗示,就会无奈选择放弃对目标的追求和努力,教育的结果也难以见效。因此,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工匠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融合能够为高职学生的培养提供现实可行的终极目标。[4]

三、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与社会责任感融合的路径

高职院校应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具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统筹利用学校多种发扬工匠精神的载体和资源,如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实践、第二课堂的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做好课上课下的教育培养工作,不断内化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认同、引领社会责任示范,并外化为自己的行动从而培养出具有对产品精益求精、高度负责的社会责任感。

(一)在打造工匠精神的专业教学实践中渗透社会责任感

工匠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双重培养应该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贯彻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全过程。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将工匠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培养纳入到具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贯穿于课程设置、专业课程教育、实践教育、顶岗实习等环节,使得整个专业教育过程既符合传授技能之要求,也符合社会责任感培养之要求,使学生充分掌握有能力为国家社会服务的专业技能。一是要转变专业教师的固有观念。专业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专业课程既要培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又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不能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责任,也是专业教师的责任。增强专业教师在专业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渗透社会责任感内容的自觉性。二是专业教师要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课本教材中主动挖掘与社会责任感有关的内容和关联点,在专业课程中找寻探究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切入点。在专业课程中学习工匠精神,渗透社会责任感培养,使专业课程具有更强吸引力和生动性,更容易被高职学生所接受。

(二)在培育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弘扬社会责任感

高职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是校园,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一是高职院校要善于发挥第二课堂的文化育人功能,营造有利于工匠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形成发展并且融合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寓教于乐,通过文化软性教育的功能使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另外,第二课堂的校园文化活动大部分都是由高职学生自发组织开展的,以高职学生为参与主体,主客体都是学生本身,活动更加人性化、接地气,因此以此类活动的开展来培育工匠精神的宗旨和目的更容易被学生群体所接受,既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传播和弘扬了工匠精神。二是加大校园文化中工匠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宣传力度,统筹利用多种校内资源开展传播、弘扬工作。校园网、微博、微信平台、校园广播站、宣传栏、横幅、海报、电子屏幕等都可以作为有效宣传的平台和阵地,多渠道深入挖掘校园内工匠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结合的典型典范,对他们的先进事迹宣传报道,作为学生身边的榜样和前行的力量,引领学生的思想。

(三)在磨练工匠精神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传承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以自我认知为前提,以情感关怀为基础,通过社会实践来反映和加强,最终形成社会责任行为,三个环节缺一不可,其中社会实践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利用磨练工匠精神的社会实践活动对高职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的特质。一是高职院校具体专业可以组织学生去校企合作企业开展顶岗实习、专业实践活动。通过在企业中的参观、调查、实习、实践,力所能及为企业服务,既磨练了工匠精神,又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高职院校引导学生组织、成立专业社团,通过开展专业类的社团实践活动,利用工匠精神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培育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和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是一个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过程。工匠精神有助于更好地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弘扬工匠精神。解决好培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融合问题是关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也是贯彻落实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通过工匠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提升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培养德艺双馨的高职学生,使高职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5]

[1]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http://news.xinhuanet.com

[2]芮明珠.略论当代工匠精神与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J].学生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1):54-56.

[3]许润.浅谈当代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培育[J].科技创业月刊,2017(1):56-60.

[4]李新仓,余立秋.用雷锋精神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1):133-135.

[5]洪文秋.“内育外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以辽宁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谈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育[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153-154.

FusionofCraftsmanSpiritandSocialResponsibilityforHigherVocationalSchoolStudents

AN Xiao-ling
(NanjingVocationalInstituteofTransportTechnology,Nanjing211188,China)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the main position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qualified constructors and reliable successors of the socialist cause. The cultivation of the craftsman spirit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is the product called by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need of the developing the country.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is the consciousness and realm of the national feeling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completing fundamental task of strengthening morality education and cultivating peopl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uses the craftsman spirit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which can promote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our country, upgrade "made in China" to "high quality manufacturing," make thousands of craftsmen and experts with skills and morality and make great contribution to achieving two goals for one hundred year and the Chinese dream of Chinese national great rejuvenation.

craftsman spirit;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usion

2017-03-13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课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及培养创新研究——基于南京江宁大学城高校的研究”(D/2013/03/068)

安晓玲(1983-),女,山西五台人,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系讲师。

G642

A

1671-685X(2017)03-0105-04

(责任编辑:黄美珍)

猜你喜欢
责任感工匠精神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工匠风采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工匠神形
拿出精神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