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里铁桥:金沙江上第一桥

2017-04-11 05:50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
社会主义论坛 2017年9期
关键词:龙桥铁桥格里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

金龙桥亦称梓里铁桥,距今已有140多年历史,是万里长江现存最古老的桥梁,有“金沙江上第一桥”之誉。

远望铁桥,犹如金龙卧波,故名金龙桥。《重修梓里金龙桥碑记》称:“梓里金龙桥者,丽江入永之门户,滇蜀交通之孔道也。”2006年,梓里金龙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龙桥横跨云南省丽江市金沙江东西两岸,东岸属永胜县大安乡梓里村,西岸属古城区七河镇金安村,桥南不远处即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界。梓里早先名为“子里”,为永胜顺州子氏土司领地,后划归丽江木氏土司管辖,改名“梓里”。

据《永北直隶厅志》载:“金龙桥,在郡治西北一百五十里子里汛,西跨金沙江,计长二十八丈,宽九尺,系铁链十八条。光绪二年(1876年),现授贵州提督鹤阳蒋宗汉捐资创修。”

从此记载可知,此桥所在地点曾设有“子里汛”。方国瑜先生认为,汛塘制度是清代边疆巩固和山区开发的关键。绿营兵通过存城防守与汛塘分防,实现了对云南从城镇到乡村、从内地到边疆、从平坝到山区最为广泛的控制。云南大学秦树才教授认为:清代的绿营兵是在明代镇戍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明代所置哨戍即为清代汛塘制度中汛塘的前身。

另据《丽江府志稿》载:“金龙桥,在城东八十里古井里渡。光绪五年(1879年),郡绅总兵蒋宗汉创建,用铁链十六条,悬系两岸,宽八尺五寸,长二十六丈,上铺木板,旁护长栏,两头履以瓦屋。”此桥共用铁链18根,其中16根为承重,2根为护栏,每根由500多个铁环扣联而成。至于修桥时间,上述两志记载不同,应该是开工与竣工的不同时间。在这以前,金沙江上曾有建于隋代的一座铁桥——神川铁桥,位于今天丽江市玉龙县塔城乡境内,毁于唐代南诏时期。

自古以来,金沙江堪称天堑与屏障。据地方志记载,在建金龙桥之前,此地“冬春用双木槽,夏秋用溜筒”渡江,两岸交通殊为不易。至金龙桥建成,两岸交通状况得到较大改变。

梓里金龙桥西岸,今存4块碑刻,载明此桥系由鹤庆人蒋宗汉出资,毗邻的永胜、丽江、鹤庆三县民众出力建造。关于蒋宗汉捐资建桥,民间还流传着一个故事:清咸丰年间,蒋宗汉在鹤庆高氏土司家做长工,与高氏小姐相爱私奔。两人逃至金沙江边梓里渡口,船工则以拐带人口为名刁难,声称“渡男不渡女,渡女不渡男”。此刻追兵将至,蒋宗汉一急,大叫一声“渡女”,随即自己跳下大江,拼死游到对岸梓里,发誓如有出头之日,就要在此建一大桥。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难以考证,但在桥头所立碑中有一句话似可作为证据:“昔日蒋公发誓宏愿,造成斯桥。”时逢光绪元年(1875年),腾越总兵蒋宗汉因“马嘉理案”保护国人,遭贬谪居家乡鹤庆,或者回想往日之誓言,或有感于横断山路难行之痛楚,要行善造福于世,萌生了造桥之念。于是,光绪二年(1876年)冬十月,梓里金龙桥开工修建,费用几达十万,耗时至五年之久,工人死于是役者四十八人,其工程之艰难浩大,可想而知。《新纂云南通志》载,蒋宗汉“其后贵仕,乃出资造梓里桥江上,利便行旅,人们至今称德”。西岸桥头原有宗汉撰写对联:“金沙欣溯源,万里奔流,利普荆湘吴蜀;龙云喜际会,一元来复,交孚南北东西。”

梓里金龙桥修好后,天堑变通途,既便利两岸各族人民的往来,也成为“东香格里”茶马古道上的主要通道。香格里是清代至民国时期丽江的一个行政单位,“里”相当于现在的乡。美籍奥地利学者洛克有文写道:“香格里——南山里以北就是香格里。以此为名称命名的有两个里,即东香格里和西香格里。东香格里指扬子江(金沙江)沿岸地区,以梓里铁链桥为界。”据统计,在茶马古道运输繁忙时期,每天从金龙桥上走过的骡马,都在四五百匹以上,多时达千匹。梓里金龙桥,成为滇川藏的交通咽喉,素有“香格里拉之门”的赞誉。

值得一提的是,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丽江、永北、鹤庆三县绅民,在金龙桥头立有《御赐壮勤易名碑》,刻着光绪皇帝的诏书,表彰蒋宗汉事迹:“奉天承运,皇帝制曰:贵州提督蒋宗汉,由咸丰年间投效军营,转战云南、贵州、广西等处,剿平各匪,迭著战功,旋补贵州安义镇总兵,擢授贵州提督,整顿营伍,筹办边防,诸臻妥协。兹闻溘逝,轸惜殊深。蒋宗汉着照提督军营病故,例从优议恤;任内一切处分,悉不开复,加恩予谥。原籍及立功省份,准其建立专祠,并将战功事迹宣付史馆立传。伊子指分四川道员降补同知,蒋关龄着开复道员。寻赐祭葬,予谥壮勤。”

清光绪四年(1878年),云贵总督刘长佑向朝廷推荐蒋宗汉,称其“质直忠纯,沉雄厚重,为滇省将领之冠”,蒋被诏以副将衔发往四川补用。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蒋宗汉随杨玉科赴镇南关抗法,颇有战功,先后任贵州安义镇总兵、署理云南提督、贵州提督等职,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逝于贵州任上。光绪皇帝感其忠义报国,下旨称“兹闻溘逝,轸惜殊深”,钦命任内一切处分皆予取消,原籍和所战立功之省份准建专祠祭祀,赐予“壮勤”谥号,事迹入国史馆。

金龙桥曾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重建。这年农历正月初二中午,金龙桥突遭狂风,18根铁链断了16根。随后,丽江县官绅商议,推荐赖耀彩主持重修,历时一年竣工。《重修梓里金龙桥碑记》载:“此桥既成,复于桥北山麓为祠,以祀蒋公。往来行人瞻仰祠宇,莫不馨香祷祝,颂壮勤之功德焉,亦与斯桥为不朽矣!”碑中所记位于桥北山麓的蒋宗汉祠今已不存,仅遗五根方形石柱,其上有简短文字。

梓里金龙桥不仅是东香格里的交通要道,它在军事上也常成为兵家必争之要津。在滇西北历史上,每有战事,此桥成为决定胜负的砝码,此桥不止一次被拆又重修,史载:“每恃长江为要,此桥之旋修旋拆者非止一次”。1926年,维西镇守副使、丽江团练罗树昌,在永胜起兵反唐继尧,兵败退回,便以此桥为天堑死守。

1936年4月,贺龙、萧克率领红二、红六军团长征来到滇西,准备通过金龙桥渡江北上,得知守敌拆毁了金龙桥上木板,加之红军判断敌情认为从梓里渡口过江,会有腹背受敌的危险,才从宾川县直挺鹤庆县城,在今玉龙县石鼓一带渡江,顺利进入今天的香格里拉市,北上与中央红军会师。

时至1961年,金沙江上树底公路吊桥建成;1982年,丽永公路修通,金龙桥北6公里处建成一座水泥大桥,梓里金龙铁桥的交通咽喉地位才发生了转移,但仍然继续使用,而且作为国家级文物古迹,更加受到海内外人士关注。

2012年以来,随着金沙江中游梯级电站建设,梓里金龙桥处于龙开口电站水库正常蓄水位1301米淹没线以下。为保护这一重点文物,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担了金龙桥原址抬高复原项目。复原后的金龙桥,桥身抬高6米,长度增加至138.48米,宽度达3.2米,仍保留了18根铁链,又新增钢缆加固,使金龙桥更加稳固壮丽。两岸桥基之上建有对称桥亭,供行人歇息。桥中悬有蒋宗汉于1879年亲笔题写的“金龙桥”匾额。

梓里金龙桥位于新修丽攀高速公路左侧,是丽江“一体两翼”旅游布局中的东翼景点,北临金安桥电站库区,南连龙开口电站库区,东有大安梓里坡,西有十二栏杆坡,是怀古、登山、探险、漂流的胜地。随着金沙江旅游环线大开发,蒋宗汉“交孚南北东西”的祈愿即将实现。

猜你喜欢
龙桥铁桥格里
黑天鹅格里布
游依山寺
世界首座铁桥开始大修
铁桥
暾欲谷碑所見古突厥文詞彙“騰格里”()釋讀
拼音大比武
泸州龙桥成因考
铁桥仙
湖北恩黔高速龙桥特大桥合龙 预计2014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