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世钢
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助推全球可持续发展
2nd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Assembly promotes glob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文/张世钢
TOP 2 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关注绿色可持续发展
2016年5月23~28日,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在内罗毕召开,此次环境大会是继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巴黎协定》后,联合国召开的又一次以全球环境为议题的重大会议。大会以“落实《2030议程》中的环境目标”为主题,聚焦当今世界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以期通过各项决议,助推全球可持续发展。大会加强了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议题的各方对话,为全球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绘制了蓝图。会议围绕空气污染、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海洋环境保护、化学品和废物等关键环境议题展开商讨,同时还推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成果加速落实。
自2015年联合国环境署成为普惠制,环境署理事会升格为联合国环境大会,每两年举行一次,这是全球最重要的环境决策会议,负责解决一些当今最重要的环境问题。2016年5月,世界各国的环境部长及上千名代表齐聚内罗毕,参加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这是《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巴黎协定》之后的第一个重要环境会议。此次大会主题围绕《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落实,通过了25项重要决议和行动,在海洋垃圾、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空气污染、化学品和废物以及可持续消费和生产等问题上达成影响深远的决定。
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是联合国系统的主要任务,而此次联合国大会也充分印证了这一点。大会决议要求环境署加强现有伙伴关系,并启动新的伙伴关系,包括私营部门和公民社会。《巴黎协定》是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里程碑。联合国环境大会认为,联合国环境署应该加大对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的支持,从而更好地实施协定。
本届大会第10项决议中特别强调海洋和海,并通过了多项与海洋相关的决议,包括应对海洋塑料垃圾和塑料微粒,以及可持续珊瑚礁管理。要求联合国环境署对国际、区域和次区域的海洋战略计划有效性进行评估,并在下届大会上提交评估报告。
在第一届联合国环境大会的成果和联合国大会69/134决议的基础上,通过一项新决议,敦促成员国在国家层面上采取进一步措施,通过国际和地区合作,防止、打击和消除野生动植物及相关产品的供应、运输和需求,从而终止非法贸易。并强调关注自然资本和将生物多样性主流化,以加强自然资源的管理,并欢迎国家将自然资本的数据和信息纳入国家账户,并要求环境署加强多个生物多样性公约之间的合作和协同。
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在内罗毕召开 UnEP
本届大会通过了沙尘暴和化学品和废弃物管理的两项决议,突出了健康的环境对于人类健康的重要性。各国代表呼吁环境署针对化学品和废物管理出台相关政策;要求私营部门在化学品和废物管理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并要求各国在国家或地区层面确保废旧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另一个决议呼吁环境署建立全球沙尘暴观测和研究网络,解决沙尘暴带来的环境威胁,主要研究沙尘暴的防控和治理。沙尘暴极大地降低了空气质量——据悉,全球每年有70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
可持续消费和生产和食物浪费,在气候变化和资源使用以及消除饥饿等方面都与《2030年议程》和《巴黎协议》的实施休戚相关。针对这一方面的两个决议也得以通过,呼吁加大努力和合作,每年减少三分之一的粮食浪费。
武装冲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也是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讨论的重要话题。 在本届大会上还发布了一系列报告,探究空气污染、化学品、塑料垃圾、含铅涂料、人畜共患疾病和其他环境相关问题对人类健康构成的威胁。
(一)《健康星球,健康人类》联合国环境署、世界卫生组织、《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巴塞尔、鹿特丹和斯德哥尔摩公约》联合发布的这个报告,探究空气污染、化学品暴露、气候变化和其他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福祉带来的影响。报告指出,在2012年,大约1260万人由于环境原因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23%,其中空气污染,导致世界各地每年700万人死亡。其中,430万人死于室内空气污染,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妇女和儿童。报告还指出影响环境健康的因素,包括:生态系统破坏;气候变化;不平等;无规划的城市化;不健康和浪费的生活方式以及不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报告指出,行动起来,寻求改变,将带来巨大的健康和经济利益。
(二)《海洋塑料垃圾和塑料微粒:激发行动和政策指导的全球经验和研究》报告发现,在2014年,全球塑料产量超过3.11亿吨,比2013年增加了4%,由于固体废物管理不当,最终遗留在海洋中的垃圾在480—1270万吨之间。塑料微粒应特别引起人们的重视。海洋生物可以通过水直接摄入塑料微粒,或通过食物网间接摄入塑料微粒。塑料微粒可能造成海洋生物的免疫中毒反应、生殖中断、胚胎发育异常、内分泌紊乱、基因改变等。
(三)《2016全球法律限制铅涂料报告》发现,我们仍在消除铅涂料的道路上努力前进。2016年初,全球196个国家中70个国家(36%)发布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限制铅涂料条例。大部分国家出台了强制规定对铅涂料的使用进行控制,以确保执行效果。然而,只有17个国家要求对油漆含铅量进行测试和认证。
中国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出席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高级别会议并做主题发言 邓佳摄
(四)《UNEP前沿:2016新兴环境问题报告》指出,全球增加不少新兴人畜共患疾病病例,全球现在面临着流行性人畜共患疾病爆发、食源性人畜共患疾病增长以及常见人畜共患疾病在贫穷国家长期被人们忽视的危险。人们从未养过这么多动物,从前也没有那么多机会,让病原体通过生物环境和野生动物传染到家畜和人,从而导致人畜共患疾病的爆发,而如今一切都不同了。人类所有传染病中,大约60%是人畜共患病,占新发传染疾病的75%。
(五)《食物系统和自然资源》报告指出,如果世界想要对抗饥饿,更高效地使用自然资源并减少环境破坏,那么就迫切需要对全球食物体系进行一次大修整。报告呼吁将食物体系向“资源智能型”转变,以此来改变食物生长、收割、加工、贸易、运输、存储、售卖和消费的方式。报告认为“资源智能型”食物体系应遵守三项原则:低环境损害,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使用,以及各项资源的高效利用。
在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期间发布了一系列报告,揭示了各国在向低碳、资源节约型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实践。实现低碳经济,并非只有一条路可走,不同国家都在通过自己的方式进行经济和社会转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包括中国大力推行的“生态文明”;不丹的国民幸福总值(GNH);德国尝试构建的“循环经济”;哥斯达黎加的生态系统服务补偿(PES)和博茨瓦纳的自然资本核算(NCA)。
环境署出版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报告,探究了中国在推广“生态文明”理念中的探索。中国在“十三五”规划中已经承诺,到2020年,用水量将减少23%,能源消耗减少1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18%。报告表明,如果中国成功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到2020年,中国森林覆盖率将达到近四分之一, 每年地级市空气优良天数将超过80%。环境署执行主任阿奇姆.施泰纳和环保部长陈吉宁出席了本次报告发布会。
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发布了两份有关空气污染治理的评估报告:第一份报告是环境署的关于全球空气质量行动报告,名为《A ction on Air Quality》,报告对于全球在1998—2015年间的空气质量进行评估,重点关注十大改善空气质量的基本措施。报告鼓励全球各国多实施相关空气质量政策,同时列举了成功的例子让其他国家借鉴。第二份报告是环境署的《北京空气污染治理历程:1998-2013年》,评估了北京1998—2015年采取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重点对能源结构调整和燃煤源污染治理、机动车排放控制、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空气污染预警应急等领域的工作进行了评估。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本报告的主笔贺克斌教授解读报告内容及结论;北京市环保局李晓华副局长介绍2013年以来北京市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的新进展;联合国环境署名人合作伙伴、北京环保公益大使李晨发言,并发起支持大气污染治理的环保公益行动-“跑蓝环保公益计划”,欲关注和培养青少年的环保科技创意并发挥现在中国的网络公益平台的独特作用,采取创新的公益传播模式。在过去的15年间,北京市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年均浓度分别下降了78%、24%和4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年均浓度已能稳定达到现行中国国家标准,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年均浓度也已接近中国国家标准。尽管北京的空气污染控制项目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环境质量远非令人满意。”时任北京市环保局局长陈添此前表示。“我们将继续探索,寻找方法有效改善北京的环境。”
作者单位:联合国环境署驻华代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