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邦
里尔克说,垂老之人常忆童年。这与离得越远越思念,大抵相同。
大概又是一年高考季的时候,最近朋友圈里开始纷纷怀念高中。是在那里待久了,尽管出来可能会更舒服些,却仍然会被戳到心思。时日匆忙,不能回头的才最珍贵。
童年像我老家穿村而过的鱼鸟河,猛地一下,打个弯儿就不见了。偶尔早晨睡到十点迷迷糊糊的时候会觉得自己十二岁,没什么忧心愁事。日上三竿,筹谋中午吃点什么。
在下雨天的清晨也是这样,窗户没有关严,外面的风吹进来少许,带着雨后一点湿气,还有泥土味道,鸟鸣啾啾,隐约有蟋蟀叫。这是一场从十年前一直绵延到如今的雨。小时候回老家,还不用当天往返,事情没那么多,时间也没那么紧张。睡到自然醒,听见窗外说话声,爸妈和爷爷奶奶搬着小凳坐在院里喝茶。这一刻,生活笼罩了我:几里外的农田麦子抽芽,院墙里的石榴花被雨水打落,在屋檐下躲雨的猫探出头来伸一个懒腰,我觉得这一切都太美好。可当我真正想起它们的时候,觉得这只出现在我十五岁以前的生命里。
前两天,有同窗十年的同学问我,你说小时候和现在有什么不一样?又过了一会儿,他说还是不一样。小时候有人管的日子真好,不用天天想这个、那个,日子也长,作息都规律,一觉睡过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因为是小孩子,所以总有被原谅的理由;你说的话没人当真,永远是童言无忌。被相信前途远大,作业本上满满地排着小红花。没事儿的时候就想一想,以后要是选择了北大那清华那边怎么拒绝。因为简单而愚蠢,所以才是孩子,所以才是童年吧。
所以说,当我们提到童年的时候,我们在说些什么?
按照人类社会学的观点,社会只允许人们在幼儿时期留在父母身边。也就是说,你每长大一天,就离父母越远一点。直到最后,你也为人父母,小时候家庭给你的一切温暖和庇护,都得再给孩子们的童年。
或许我们贪恋被在意、被照顾的日子,留恋不用承担责任、生活还不复杂的时光。可是虽然觉得自己还没长大,却已经不得不离开了。于是只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给爸妈打一个电话,告诉他们虽然没有他们在身边,不过我的生活都很好,你们不要挂念。于是开始发现有了很多事情需要自己承担,再不会因为年幼无知而被宽容相待。
小学三年级的六一正好赶上周末,那大概是我还记得的唯一的儿童节。大发慈悲的妈妈决定暂时把我从珠心算练习和钢琴谱里解放半天,给换上新衣服带去公园玩。那天有点风,很多孩子在放风筝,三十多个风筝在天上荡着,偶尔有两根线缠在一起落下来,旁边的小孩就拍手欢呼,很有点幸灾乐祸的意思。
我打小不聪明,折腾了半个钟头都没把风筝放成功。中午穿着新衣服躺在夏天公园的草地上,眯着眼睛看高高的日头,妈妈拿出来在家里就准备好的饭,铺一块桌布,爸爸在远处拍照片。没有放起来风筝的沮丧一扫而空,我侧过身子看妈妈,她满脸都是温柔的神色。于是給她擦一擦汗,轻轻地央求,晚上不练琴了好不好。
这样的日子,以后是不能再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