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崇拜与石民俗文化探析

2017-04-11 14:55张翠晶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7年3期

石崇拜与石头信仰是一种十分原始且流行广泛的宗教习俗,它与祭祀神灵祖先与天地山川,民间求子,避邪祈福等都有一定渊源关系。本文对石崇拜的产生和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对古代石崇拜的遗俗进行了论述。“石崇拜”信仰习俗以祭天地山川的巨石崇拜、祭祖求育、避邪厌殃作用的石崇拜等多样的形态存在。

【关键词】石崇拜;石敢当;石民俗文化

自古以来,石与人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石文化在我国渊源流长,丰富多彩。我国石文化,从住石洞,用石器开始,到利用燧石取火以化腥臊,到利用石珠做项链,用石打磨乐器已有万余年的悠久历史。石头在原始信仰中被人类赋予灵性并加以膜拜,逐渐演变为一种民俗现象,至今各地留存有大量石崇拜的民俗体现和遗迹。

1 石崇拜的产生

“万物有灵论”是原始宗教思想发展的最初阶段。原始人类由于对各种自然力的敬畏与依赖,同神灵信仰观念相结合,便产生了自然崇拜。先民们以为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有生命,并具有神灵的属性,每一座大山,每一块灵石、怪石,包括使用的石头工具,都是一个个生命的精灵,受着神灵的支配。石崇拜同样也起源于人类对石的敬畏与依赖和神石、灵石信仰。处于自然崇拜中的人类很容易对石头产生神秘感,先依赖后崇尚,继而膜拜,逐渐形成根深蒂固的石头信仰和石头崇拜。

2 石崇拜的表现

对石头的崇拜是所有古老民族的一种普遍自然现象,范围广泛,历史悠久。从石器时代的各种打磨器具,到今天生活中常见的石磨、石臼等生活器具、泰山徂徕山一带的石屋民居及石敢当信仰,拜石祭谷,结婚拜石,乞子拜石等一系列信仰民俗,全国多地信奉“泰山神”,用“泰山石”避祸驱邪,均是石头崇拜与信仰的表现。从总体上看,“石崇拜”信仰习俗以非常多样的形态存在。

2.1 民族神话中的石崇拜

我国创世神话中,有许多石头信仰崇拜的体现,《山海经》 “精卫填海” 《西游记》孙悟空也由一块巨石所变,这些神话都源于原始信仰中的拜石之风。

2.2 祭天地山川的巨石崇拜

泰山后石坞磨山附近有“五女圈石”,岱阴西部有“羊栏坡石”,据考证这种石圈是五千年前的大型祭坛,是远古的一种文化遗存。在山东淄川王母山、荣成崖头集等地至今仍有原始人群创造的巨石文化遗址。尔苏人崇拜巨石,崇拜白石,这与其他藏区和羌族的石崇拜相似,大多数家庭的门上都有一块白石头,他们认为石头是灵物,能通神、鬼、人,能驱除邪祟,引来善福。石崇拜是一种具有世界性的原始文化现象。现今世界各地仍有许多巨石文化遗存: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岩石——澳大利亚乌鲁鲁巨石距今4至6亿年历史,周长9.4公里,高348米,通体红色,硕大无比,雄伟壮观,当地土著人视其为神灵,当做信仰的图腾顶礼膜拜;肯尼亚中部由19根石柱组成的石林;南美洲太平洋沿岸上矗立的巨石建筑;印加部落荒原上用巨石块垒砌的巨大石圈等等,都是人类巨石崇拜的表现。

2.3 生殖求育的石崇拜

石头作为具有生殖力的象征,是很多原始民族古老的文化信仰,以石头作为母体、父体,石头生人的观念在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朝鲜及日本文化中都大量存在。石祖,即把石头当作氏族的祖先。我国研究古文字的学者发现,祖字由“示”、“且”两字组成。“示”字是一大二小竖立的石壁、上面盖着两块石板,实际上是石头叠成的石桌,原始人视作祖先之所在而膜拜。郭沫若先生则释“且”字为男根之形象。这样,桌形石与石形的男性生殖器,就成了我们祖先的形象。由“示”字组成的字,如神、社、祝、祭、祀等,都象征着对祖先和神灵的祭祀,也都与先民的人类起源观和神石崇拜有关。在泰山压石求子现象普遍,游客常看到登山盘道沿途的诸多碑石和树枝上有一摞摞压得密实堆得很高的小石子,这是方圆百里的香客和妇女登山求子的行为,将一块石子搁在碑石上,或者压在树枝上,按照泰安方言,“石子”谐音“拾子”;“压枝”谐音“要子”。泰山民众信仰泰山老奶奶送子,泰山地区就是天上地狱人间三重界,是魂魄转生的地方,婴儿魂也来自泰山去之泰山,从泰山石子转生的孩子耐活命硬。

2.4 避邪厌殃作用的石崇拜

中国多地用石头来镇宅辟邪,或将石头埋在地下或插在地面或用石条石碑以镇妖邪。泰山石敢当是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镇宅辟邪之物,大江南北这一民间习俗有广泛的区域信仰,甚至在日本京都民族博物馆收藏有出土的石敢当。

我国羌族地区盛行白石崇拜,这是典型的古石器信仰的遗留。在藏族的一些地区也不乏其例,甚至把白石供奉到房顶上。在彝族阿细人的史诗里,保留了十月祭石的习俗。以上均为民俗学材料,就考古学资料来看,也不乏例证,我国各地考古墓葬,流行石头陪葬,石块或放于死者头部,或身体两侧或围成一圈,据分析,这些陪葬的石块极有可能是灵石,用来镇墓驱邪。四川巫山大溪文化遗址的部分墓葬也有石块随葬而且有大型石器。以上可以推断是原始人类石头崇拜与信仰的文化现象。

3 结论

对石头的崇拜是所有古老民族的一种普遍自然现象,它起源于人类对石的敬畏与依赖,存在历史久远、分布广泛、形态多样。有些民间俗信看起来带有某种迷信的成分,是不够科学的,却从原始崇拜发展而来,从不同层面反映着人们的心理寄托,他们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我们要历史的、现实的看待这些民俗现象,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要科学的分辨是非曲直,从科学与文化的深层次上对其进行分析鉴别。

参考文献

[1]李长禄,胡光.论三峡石文化[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6,22(01):26.

[2]仇保燕.藏族的石崇拜与敬奉倍至的经石艺术[J].华夏文化,2002(02):50.

[3]路宗元.文化泰山[M].泰安:泰安市新闻出版局,1996(08).

[4]劉不朽.石斧开辟的三峡石器时代和由神石信仰演进的三峡石文化[J].中国三峡建设,2002(08).

作者简介

张翠晶(1981-),女,山东省泰安市人。管理学硕士学位。现为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开发、文化旅游。

作者单位

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省秦皇岛市 066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