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上海市浦东新区农民培训工作经验与发展对策

2017-04-11 07:00李朝平
农民科技培训 2017年4期
关键词:浦东新区培育农民

李朝平

在刚过去的一年,浦东新区在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中排名第一,已经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华丽转身。这与浦东新区长期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业从业人员培训、注重打造现代农业人才队伍密切相关。

一、浦东新区农培工作基本情况

浦东新区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核心、兼顾其他从业人员,建立了完善的农民培训体系。近3年,区政府将职业农民培育列为实事项目。2013年以来,培训、认定了新型职业农民1705名,其中就读农业专业在职大专、本科的有290人。此外,每年开展农业单项技术普及培训约10000人次,开展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约500人,培训村干部400人,培训农培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120人,并利用网络资源积极开展农村远程教育。在构建农业人才队伍、培育农业经营主体、激发农民受训和务农动力等方面探索了一条实用有效的路子。

二、浦东新区农培工作主要做法

(一)完善培训体系建设

进一步加强体系建设,建立了培训工作长效机制。资金方面,区财政打包资金,镇级给予配套。队伍建设方面,通过培训、公开课、教案和课件评比、研讨会等举措,加强农培管理人员、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服务能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向基层延伸培训网络,目前已分区域、分产业建立48个田间教室和20个实训基地。鼓励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以各种形式参与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来,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面向产业、融入产业、服务产业。教学资源方面,从传统书面教材向图片化、可视化转变,并通过网络手段发布、便于移动端学习。目前已建立26门课程教材、5门课程视频教程。

(二)探索建立配套政策

政策扶持是推动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基本动力,是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的根本保障。只有真正配套具有含金量的扶持政策,才能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打造一支用得着、留得住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浦东新区在政策扶持上下了真功夫,建立起农业扶持、教育扶持、先进奖励等政策。如规定不同规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有相应比例的人员持有职业农民证书,评定示范合作社必须持有职业农民证书,职业农民可以申请国家职称评审,职业农民可以免费就读农业专业学历教育,等等。政策制定后尽快落地,农委新出台的支农惠农政策也向新型职业农民聚焦,持证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三)科学设计培训课程

每年初在全区开展农业从业人员调研,建立信息库,把握各产业从业人员规模、年龄、文化程度、培训情况等,为精准培训打下基础。培训项目开设前,进村入户宣传农民培训政策,提供培训菜单,让农民自由选择、自愿参与。根据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结合“一镇一品”“一村一品”,了解农民需求,合理设置培训专业。成立专家组对教学计划、内容、课件等进行审定。培训过程中多途径倾听学员声音,及时改进不足。以学员为核心,强调参与式、互动式、启发式教学,灵活教学方式,甚至直接把培训办在学员的生产经营基地,现场研判问题。

(四)积极开展理论研究

近几年先后开展浦东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浦东新区新型职业农民学习特点研究、新型职业农民继续教育路径研究、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等课题研究,提高了农培工作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推动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建立,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深化开展提供了思路支撑。多次开展“农民田间学校”模式教研活动,在全市率先开展农培教师说课大赛,推动教学改革。同时,结合工作考核要求,鼓励区、镇培训实施单位就培训项目设计、对象选择、教学方式方法、资源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应用性研究,促进培训工作深入开展。

(五)强化工作宣传汇报

定期向市农委、区政府汇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新进展、新情况。每月发布一期农培工作简报,向各级领导、有关单位汇报动态。每季度向区重大项目办公室详细报告工作推进情况。把宣传纳入农培工作考核评价指标,确定培训宣传联络员。通过电视台、报纸、网站、公众号等平台立体化宣传,促进了农培工作的开展。多角度挖掘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立业、拓业的典型事迹,如2016年与《东方城乡报》达成协议,对新型职业农民典型进行专版连载20期,进一步扩大影响。

三、浦东新区农培工作成效

(一)满足了各层次农业从业者的需求

项目设计上涵盖了各个层次的需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针对农业发展带头人,引导性培训针对面上农户,专业农民、职业技能培训针对农业生产骨干,农村远程教育针对广大农村居民。内容设计上,除了农业生产经营政策和技术,还设置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智能装备、休闲农业等课程,对从业者进行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对应农时季节、关键生产环节展开,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及时增加了授课内容,在帮助农民应对持续高温、解决突发病虫害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构建起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浦东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两新”同步、互相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引领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的健康发展,建立了一批小而美的家庭农场,在浦东新区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写下了重要的篇章。截至2015年底,浦东新区新型职业农民成立粮食及粮经型家庭农场387家,全区40%粮田实现由家庭农场经营。新型职业农民乔占领办了全区第一个家庭农场,他和父亲乔文龙,经过培育后坚定了发展都市农业的信心,生产上走特色生态之路,销售上通过微商拓宽渠道,其生产的特色蔬菜马兰头占到上海市场的60%。

(三)培育了浦东都市农业的未来

在浦东大地上,有一群高颜值、高学历的“农二代”,他们或从海外留学归国,或从金融、传媒、外企“跳槽”,走向浦东的农村地区。他们视野开阔,但是亟需农业创业和农业技术的指导。浦东新区把这部分群体作为新型职业农民重点对象,培育出了在浦东、乃至上海都小有名气的新农人,如上海人大代表、“扁豆姑娘”王黎娜,浦东新区十大杰出青年、“草莓姑娘”刘海燕,浦东新区人大代表、汇绿蛋品公司总经理顾澄勇,上海青年农场主协会筹备组组长、弘辉种业公司总经理庄军。

四、浦东新区农培工作发展建议

(一)珍惜发展机遇,打造农培品牌

浦东新区在上海率先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为培育工作在全市铺开积累了经验,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这对于浦东新区来讲,是寻求新突破、实现新跨越的契机。浦东新区必须把这项工作作为战略工程、作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来抓。坚持规范创新,建立浦东特色、垂范全国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以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政策为抓手,转变农民的学习心态,努力实现“过程型培训”向“战略型培养”转变,从“行政型管理”向“品牌型建设”转变,充分发挥农培工作在“三农”发展中的作用。

(二)精准把握需求,不断深化改革

随着浦东新区“三农”快速发展,农民居住社区化、务农职业化,正在形成“少数人种多数地”的局面。农民培训以前的一些方式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需求,必须把握科创中心建设、自贸区建设需要,全面调研、精准发力,培养新时代从业者。将农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促进各方形成合力。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农广校、农技推广机构、农业经济组织等优势资源,完善以农广校为主体的“一主多元”培训体系。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孵化基地,成立新型职业农民发展联合会等组织,搭建现代农业人才成长平台。完善农民培训评估机制,加强绩效考核。

(三)建立农业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现代农业的发展,从生产到经营,所涉及到的诸多环节都具有一定的技术性。浦东新区都市现代农业已经发展到新的层次,对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标准要求,而且规模化从事农业,需要运用土地、基础设施、农业社会化服务等社会资源,对農产品安全、环境保护等应肩负更多的责任,这就需要建立相应的农业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并建立相应的政策保障体系,提高管理的效率和发展的能力,确保从业者本身的利益。

猜你喜欢
浦东新区培育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浦东新区防台风避险人员转移安置的探讨
绿色技术在浦东新区世博配套道路工程建设中的运用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天津滨海新区国际化问题分析——兼与浦东新区和深圳的比较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