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强++黄昆++马永发
一、拓宽 “三农”人才源泉,为“三农”工作引进新动能
今年1月农业部出台“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超过2000万人的发展目标,将以提高农民、扶持农民、富裕农民为方向,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养职业农民为重点,通过培训提高一批、吸引发展一批、培育储备一批,加快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一)稳定现有从事农业的农民、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大学生农村创业者
阜宁县全面部署推进全县农村康居工程三年行动,大力度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档升级农村公路质量和里程;大力度实施基本农田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同时将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使得农村和城市都享受同样的质量;各项惠农富农强农政策稳步落实,使得现有农民队伍安心从事农业生产工作。
(二)将新生代农民工循序渐进地转化为新型职业农民,鼓励低收入农户家庭子女就读农业职业院校,扶持成为家庭农场主、专业大户
江蘇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与太仓市政府联合招生组建的“太仓班”首届毕业生与太仓市8个乡镇签订了太仓2016届农业委培生社区工作劳动合同书,全部走上工作岗位。“农业技术与管理班”(太仓班)由政府出全额学费,订单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现代农业专业人才,学生学成后统一调配到太仓市农村、合作农场和农业园区等一线岗位工作,培养合作农场负责人和村镇后备干部力量。
这种将职业农民的培养与农业职业教育的改革相结合的模式,有效地解决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脱节,农业类专业招生难、就业难,基层农村人才短缺等问题,为我国职业农民培养和农业高职院校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途径。
(三)鼓励高校毕业生、企业主、农业科技人员、留学归国人员等各类人才回乡下乡创业创新,将现代科技、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引入农村
江苏省对全省高校涉农专业应届毕业生开展新型职业农民专题培训,积极引导高校涉农毕业生投身现代农业,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时的指示精神,加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将从落实政策措施、拓宽就业渠道、强化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提供支持,鼓励和引导中小微企业吸纳毕业生,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城乡基层就业,统筹实施“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工程”、“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并结合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引导更多高校毕业生投身现代农业。
(四)将“乡村工匠”等专业人才纳入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范畴,丰富新型职业农民内涵
乡村工匠培养需要引入“双元制”教育理念,增设劳动技能课程,安排适应当地需要的劳动技能和技术教育,培育学员的职业兴趣,使得技能课程教育能够更好地贴近农村生产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课程设置上,适当增加乡土教材尤其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自编乡土教材,使得学生加深对农村、对家乡的热爱和了解,培养一批立志农村经济发展的人才。
二、加强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提升证书的“含金量”
认定管理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的基础和保障,只有通过认定,才能确定新型职业农民,才能扶持新型职业农民。
(一)要制定认定标准
各地应结合当地农业生产能力水平,根据农民从业年龄、能力、素质、经营规模、产出效益,分产业、分区域提出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条件,构建新型职业农民认定指标体系,制定认定标准。
(二)要实施动态管理
对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要建立信息档案库,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定期考核评估,建立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
(三)强化新型职业农民证书使用
一是要与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创建及农业项目申报有机结合起来,作为创建申报的必要条件。二是对取得新型职业农业证书的农民给予享受社会保障等优惠政策。如昆山市颁布《昆山市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将新型职业农民纳入社保体系补助范围。总之要多渠道提升证书的使用效能和“含金量”。
三、实施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分层培训的理念,为现代农业提供新动能
(一)继续加强传统产业的培训力度
强化粮食种植、畜禽养殖等传统优势产业生产主体培训,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根据各培训专题要求制定详细培训计划,采取“理论教学+实践实习+跟踪指导”模块化教学,及时将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到农业生产中。
(二)强化农业供给侧改革理念,加大对新兴产业从业人员专项技能培训
根据新产业培训需求创设新课题。一是要根据各地新兴产业特色开发培训专题,开设新颖特色课程;二是对新兴产业人员进行有效培训,讲解政策、发展理念、最新技术、市场信息、发展趋势等,为新产业新业态提供最新最实用的技术,使得从业者认准新产业方向,进而造就一批新产业,致富一方百姓。
四、多措并举做好新型职业农民跟踪服务工作
(一)组织行业专家和技术指导员全方位跟踪服务
在关键季节、重要农时,按照产业需求,采取进村入户、联户结对、送教上门、田间办班等方式,开展技术实践指导,真正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有效地运用到生活生产中,做到学以致用。
各地可以根据农业产业布局,设立稻麦栽培、蔬菜种植、土壤肥料、植物保护、畜禽养殖、动物防疫、新兴产业等不同专业业务团队,安排专家挂钩跟踪指导,公布服务电话随时保持联系,关键环节到田头基地指导,保障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
(二)创建产业信息技术服务平台
建立QQ群、微信群等交流平台,把农业专家、技术员和学员吸纳入群,建立起专家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多向信息交流网络,及时发布扶持政策、市场信息、生产措施及阶段要求等,随时提供各项指导服务。
五、加强典型学员培植,示范带动培育工作
(一)做好典型学员培植
要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数据库,筛选一批优秀学员重点培植,采取 “一对一”“多对一”全程跟踪服务与指导,帮助设计其事业发展和产业规划,同时将农村土地流转、土地整治、小型水利、基地道路、小额信贷、农业保险、农村社保、农业项目、科技推广、结对帮扶、名优农产品认定和农产品销售服务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向其倾斜,进一步壮大典型学员产业,确保示范带动效果。
(二)加强典型学员宣传
通过培植一位典型、示范一个生产、引领一批专业、带动一片产业、富裕一方百姓,切实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先进性。一是在电视新闻等多媒体中开辟典型新型职业农民创业专栏,宣传创业典型事迹,多层面、多角度宣传,营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浓烈氛围;二是开展农业技能大比武和擂台赛等活动,组织部分新型职业农民参赛,提高农民崇尚科技的内涵和品质;三是举办“典型学员现身说法”活动,组织农业生产者互相交流、切磋技艺、交换意见、传播信息,在交流中引起共鸣,在个人生产中少走弯路,实现相互提高、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良好格局,不断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要打开新局面,关键是“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必要条件之一,要牢固树立科教兴农、人才强农的理念,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人才基础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