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龙
摘 要:我国在新时代的发展中不断对各类学校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希望各大高校在对学生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因材施教,除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专业能力学习,更应该重视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与生活当中的能力表现,切勿一门学科笼统的教学,要在基础学课堂中将其中的不同分支进行细化区分,保证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在众多学科当中工商管理类作为一中经济管理类型的学科,为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本文就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方案以及创新模式进行研究总结,希望可以为今后的工商管理类教学专业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方案;创新;发展;模式
如今许多高等院校都逐步将培养深厚专业知识,并具有创造性的学生作为教学主要任务。普遍使用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专业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虽然这样的教学方式实行后取得了部分成果,但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仍然存在着指向性不强的问题,在众多学科中工商管理类学科内包含的知识主要是研究盈利性的经营组织和企业的科学方法管理,其中包含内容众多,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各大高校的众多学科中,工商管理类无论是招生方面还是整体课程安排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所以为了我国在今后经济发展中能够更加顺利,需要进一步加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首先专业培养的模式创新开始着手。
1 培养方案设计
1.1 招生方面
目前各大高校在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招生过程中实施按专业招生的原则,并在大一大二阶段统一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大三开始按照学生自己的意愿进行细化分科学习,因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各门学科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所以在细化分科后许多同学通过对单一学科的学习无法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更好的吸收和运用,可能会出现知识吸收不均衡的现象发生。为了帮助学生在专业科目学习的过程中更具有全面性,可以在招生时,更改招生方式,实施分类招生形式,将工商管理类的重要的几门学科进行集中招生,统称工商管理专业,并在后续的学习中,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进行不通课程的制定。
1.2 课程安排方面
在传统的课程安排中,普遍使用学习初期奠定基础的安排方法,并在学生进行学习很长时间后才会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细化讲解,这样的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学生在校内学习的黄金时间。在课程方面可以进行学期制的课程制定,实行学分制,统一为所有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制定周密的培养计划,设计学生专业必修课程,在完成相应课程后,学生可以通过与自己导师进行沟通,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然后完成专业课程,如果学生成绩优异并且有突出研究表现,并且将所需学分修完,可以批准提前毕业。
1.3 理论教学方面
工商管理类专业中因为知识量庞大,并且分支众多,所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分为选修与必修两种课程,必修处于整个知识框架的核心位置,其中的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帮学生更好的进行整体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从以上可以看出必修课程在工商管理类专业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目前许多学校存在着过度重视必修的问题,引起学生对选修课程选择上的盲目,过度追求轻松与学分的积累,所学的基础知识无法通过先修知识进行展开,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学校要讲必修与选修共同抓起,选用同样的师资力量,无论必修和选修都要突出课程的知识性,硬性规定选修与必修的课程安排比例,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提起学生对选修课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专业理论课程方面全面发展。
1.4 实践方面
实践环节包括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集体实践四个方面。其中,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中注重应用能力的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相对应,它们在按类招生和学分制所构建的体制平台下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体,保证实践活动的理论知识支撑,也为学生运用能力、动手能力、决策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等应用能力培养提供保障。另外,在培养方案中将实验教学分为演示性、验证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四种类型,确保实验教学至少有一个设计性或综合性实验,并建立实验室开放制度,为学生验证创新思维提供实验环境。课程设计则主要采用分析、设计、实现的方案,让学生把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以及各专业系统软件分析、设计、开发和应用能力。毕业设计环节主要分为应用型和科研依托型两种类型,题目“双向选择”,答辩采用全自答辩方式。
1.5 应用方面
应用型是毕业设计的主体,通过应用型毕业设计的实施,可培养学生的需求分析能力、面向具体应用的设计能力、应用实施能力;而科研依托型毕业设计虽然在整个毕业设计中占有较少比例,但它为具有较强科研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提供了更为完整的展示和学习环境,充实完善了学分制下个性化培养方案。集体实践环节则从基本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实践两方面展开对学生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与竞赛,并促进学生将创新思维转化为学术科研成果,为以后在工作岗位上科研创新积累经验提供指引。
2 培养方案动态优化
为了确保创新模式的正确性和实用性,我们制定了培养方案动态优化流程,该流程包含培养分析、按类招生等六环节的具体内容如下:
2.1 培养分析主要是对当年生源结构进行分析,并研讨当前企事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及科研创新人才的需求。
2.2 按类招生则是将联系紧密的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四个专业加以组合,形成招生大类,确定大类的教学、管理、培养方案,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3 学习跟踪则是建立学生个人学习状况跟踪服务管理平台,记录學生各阶段的选课、成绩、特长、性格、家庭环境等众多成长因素,构建分类模式,按个人状况对学生分类,给学生提供培养建议,进而确定按类培养后的专业志向和培养目标,为学生提供成长指引。
2.4 专业培养是指经过按类培养后,在学生了解相关专业的大体方向后确定个人专业志向,并在专业培养中加强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5 绩效反馈则是回馈优秀毕业生及校友成功人士阶段性成果,建立优秀毕业生和在校生的互动机制,从绩效反馈中提炼适应市场需求的个体培养模式,为现有培养方案的完善提供数据支撑。
2.6 方案调整则是根据学习跟踪和绩效反馈成果,组织学术委员会进行论证新培养方案的可行性.更新、完善现有培养方案。
结束语
本文所提出的工商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是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以按类招生、按类培养为核心,在学分制下强调基础能力和应用能力以及个性化发展的实用型培养方案、该方案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拓宽基础,因材施教,在确保较强的专业选择灵活度的同时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培养与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掌握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能够在管理领域开展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喜荣,李伟,韩洁平,孙鸿飞,杨英.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13(11).
[2]黄越风.我国高校工商管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3(20).
[3]宋辉.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质量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