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紫苏栽培技术

2017-04-11 13:26周雄祥魏玉翔
长江蔬菜·技术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紫苏大田栽培

周雄祥+魏玉翔

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别名荏、赤苏、鸡冠苏、白苏、香苏等,英文名Perilla,为唇形科(Lamiaceae,Labiatae)紫苏属(Perilla)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南亚。我国各地均有分布,散生于田边、路旁、沟边等地,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河北、山西、北京、黑龙江及贵州等地均有栽培,日本、朝鲜、韩国、印度、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等亦有栽培。

紫苏茎、叶、种子均含较高营养价值,但主要以嫩茎叶供食用。每100 g嫩茎叶中含铁23 mg、钙3.0 mg、磷44 mg、胡萝卜素9.09 mg、维生素B1 0.02 mg、维生素B2 0.35 mg、维生素C 47 mg、尼克酸

1.3 mg。种子中蛋白质含量25%,另含有多种氨基酸。紫苏种子可作食用油,含油量30%~50%。产品器官为嫩叶,供生食或作汤,常与鱼同煮,用作调料。日本、韩国等的生鱼片中,紫苏叶是不可缺少的配料。

紫苏茎叶含有0.5%的挥发油,内含紫苏醛、紫苏醇、紫苏酮、薄荷醇、丁香油酚及白苏烯酮等,具有特异芳香,有杀菌防腐作用。紫苏茎、叶、花、果及种子均可入药;叶主治风寒感冒、气滞胸膈满闷、胃热呕吐、痰多气喘,并能解蟹毒;梗主治气滞胸闷、妊娠呕吐及胎动不安;种子榨取的紫苏油所含的脂肪酸主要为α-亚麻酸,经常食用可以降血压、血脂、胆固醇,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防治乳腺癌。美国将其作为抗癌食品,日本将其作为营养保健油加入儿童食品中。

1 特征特性

株高50~150 cm,开张度20~70 cm。根为直根系,主根发达,多而粗壮,入土深30 cm。茎直立,节间较密,横截面方形,4棱,紫色或紫绿色,上部有长柔毛,主茎发达,侧枝多。单叶对生,叶片宽卵形或卵圆形,先端长尖,叶缘具粗锯齿,叶面皱缩且披疏柔毛,叶背叶脉上贴生柔毛。叶片长7~18 cm,宽5~13 cm,叶柄长3~4 cm,密披长柔毛。轮伞花序2花,组成顶生或腋生、偏向一侧的假总状花序。包片卵形,萼钟状,下部披长柔毛,有黄色腺点。花冠紫红色或粉红色至白色,管状,上唇微缺,下唇3裂;雄蕊4枚,二强;子房4裂,花柱着生于子房底部。小坚果,卵形,灰白色或灰褐色至深褐色,含1粒种子。种子千粒质量1.50~1.94 g。

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排水较好的砂质壤土、壤土、黏土上均能良好生长,适宜土壤pH值6.0~6.5。较耐高温,生长适宜温度为25℃,但高温伴随干旱时对植株生长影响较大。开花期适宜温度21.3~23.4℃。耐阴性及耐濕涝能力较强。一般花期7~8月,结果期9~10月,全生育期达180天。

2 类型与品种

2.1 主要类型(包括植物学和栽培学类型)

植物学上,紫苏包括2个变种:一为皱叶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var. crispa Deane],又名回回苏、鸡冠苏;一为尖叶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var. acuta (Thunb) Kudo.],又名野生紫苏。皱叶紫苏与尖叶紫苏功能基本相似,但后者籽粒榨油时利用价值较高。栽培上,又可根据颜色将紫苏分为紫叶紫苏(简称紫苏)和绿叶紫苏(通常称白苏):紫叶紫苏叶片两面均为紫色,或叶面青色、叶背紫色,花色粉红至紫红,香气较浓,栽培品种大多属于此类;白苏叶片全绿色,花白色,香气较淡。

2.2 主要品种

我国各地紫苏地方品种较多,但缺乏系统的紫苏品种选育工作。有关品种如河北石家庄紫苏,湖南长沙野紫苏(白苏)、大叶野紫苏、观音紫苏、益阳青梗紫苏、南县紫梗紫苏,陕西紫苏,上海紫苏,湖北竹溪紫苏、神农架紫苏、保康紫苏、秭归紫苏、宣恩紫苏、咸丰紫苏、咸丰苏子、鹤峰紫苏等。还有从日本引进的紫叶紫苏和绿叶紫苏等。

3 栽培技术

3.1 主要栽培季节

长江流域露地播种期为3~4月,黄淮流域等北方地区宜4~5月播种。一般播种后50~60天开始采收,末收期可至10月前后。实际采收期与采收方式及相应的栽培方式有较大关系。

3.2 大田准备

种植紫苏的田块要求地势平坦、排灌便利。每667 m2施腐熟厩肥2 000~2 500 kg、复合肥30 kg及磷酸二铵20 kg,整地时与土壤均匀混合。耕深宜为25~30 cm,要求充分耕耙。作深沟高畦,畦面宽宜为1.2~1.5 m,沟宽30~40 cm、沟深15~20 cm。畦面应尽量平整细碎。

3.3 种苗准备

实行育苗移栽者,宜在苗床内播种育苗。采用塑料薄膜大棚覆盖或小拱棚覆盖育苗时,可比露地提早15~20天播种。紫苏种子具有休眠期,一般采种后4~5个月才能完全发芽。播种前,将种子用100 mg/L的赤霉素溶液浸泡15 min左右,有利于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用低温处理湿种子,亦可起到破除休眠的作用。播种时,宜撒播,每1 m2播种10~15 g,按大田面积的8%~10%确定播种苗床面积。播种后,轻轻镇压畦面,之后洒水,待水下渗后覆盖地膜。出苗前,设施薄膜宜密闭不揭。开始出苗时,揭除地膜。育苗期应注意通过设施薄膜的揭盖,调控设施内温湿度。幼苗第一片真叶展开后间苗,苗距3 cm左右。苗龄15天时,即可用于大田定植。

3.4 大田定植或直播

大田定植者,行距宜为50~65 cm,株距宜为

30 cm,每穴1株。定植后应及时浇定苗水。

大田直播者,宜穴播或条播,应在土壤墒情较好时播种,每667 m2播种1.0~1.5 kg,行距50~65 cm,穴播时的穴距宜为30 cm。播种后轻轻镇压畦面,并覆盖地膜。开始出苗时,穴播者宜及时将定植穴薄膜破孔处用碎土封严;条播者宜揭除地膜。

3.5 大田管理

①间苗与定苗 幼苗具1~2片真叶时,开始间苗,拔除瘦弱苗,保留健壮苗,共间苗2~3次。定苗株距宜为30 cm,每穴1株。

②肥水管理 追肥2~3次,缓苗后或定苗后追第1次肥,每667 m2宜用尿素5~10 kg化水浇施;15~20天后第2次追肥,每667 m2宜用尿素10~

15 kg化水浇施;植株花蕾形成前,每667 m2宜施尿素10 kg、复合肥20 kg。高温干旱天气时,应加强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③中耕除草 在植株封行前中耕2~3次,除去株间杂草。也可于大田播种或定植前5~7天喷洒除草剂,每667 m2用72%异丙甲草胺乳油100 mL对水50 kg稀释后,对土表喷雾。

④摘心除老叶 以采收茎叶为目的时,可摘除已进行花芽分化的顶端,促进茎叶旺盛生长。以采收籽粒为目的时,宜及时摘除部分老叶,以增加株间通风透光性。

⑤病虫害防治 紫苏主要病害有白粉病和锈病,害虫主要有小地老虎、蚜虫等。白粉病可用4%农抗120水剂200倍液或50%加瑞农(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锈病可用2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和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小地老虎宜采取冬季清园,减少虫源;播种或定植前几天,放水浸泡48 h;辅以人工捕杀等措施,并于为害期间用敌敌畏、敌百虫等灌根、喷雾,或将切碎的青菜叶拌药撒根际诱杀。蚜虫宜于发生初期用40%乐果乳油

1 000倍液和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注意用药防治时,应注意安全间隔期,即喷药至采收一般不宜少于7~10天。

3.6 采收与加工

以采收嫩叶食用者,可随时采收或分批收割。紫苏成品叶采收标准宜为宽12 cm以上的完整、无病斑叶片。一般始采期为5月下旬6月初,在植株具4~5对真叶时采收。采收盛期每3~4天采收1对叶,其他时期每6~7天采收1对叶,可持续采收100天。每株平均可采收20~22对成品叶,每667 m2成品叶产量1 250 kg。

采收种子者,应及时采收,防止种子自然脱粒,宜在40%~50%的种子成熟时一次性收割,晾晒3~4天后脱粒。每667 m2种子产量可达50 kg。

以采收药材为目的者,分苏叶和苏梗2种。苏叶宜在夏、秋季节采收叶或带叶小枝,阴干后收贮入药;亦可在秋季割取全株,先挂在通风处阴干,再取叶入药。苏叶以叶大、色紫、不碎、香气浓、无枝梗者为好。苏梗分为嫩苏梗和老苏梗,6~9月采收嫩苏梗,9月与紫苏籽同时采收者为老苏梗。采收苏梗时,应除去小枝、叶和果实,取主茎,晒干或切片后晒干。苏梗以外皮紫棕色、分枝少、香气浓者为好。

3.7 紫苏冬季设施栽培

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在冬季设施内栽培紫苏,亦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通常依采收方式不同,分为“芽紫苏”、“穗紫苏”和“叶紫苏”。

“芽紫苏”栽培宜利用日光温室或加温温室,并加大播种量,撒播。3~4片叶时即可采收,一般每20天可生产1茬。

“穗紫苏”栽培时,宜先育苗,育苗可采用“芽紫苏”栽培方式进行。定植时,每穴3~4株,穴距10~12 cm。在冬季短日照下,设施内保持20℃左右温度,植株6~7片时抽穗。穗长6~8 cm时采收,以花色鲜明、花蕾密生者為优。

“叶紫苏”冬季设施栽培时,宜在3~4片真叶期进行夜间补光,使每天光照时间达14 h,以抑制花芽分化,增加叶数。定植株行距均宜30 cm左右。

猜你喜欢
紫苏大田栽培
油麦菜栽培要点
岁岁紫苏
“大田后生仔”歌唱家乡
自然栽培的味道
青青紫苏
青青紫苏
青青紫苏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小田并大田”要有序推进
夏季苦瓜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