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e学习”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7-04-11 17:39陈群
中学生物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河蚌平板电脑

陈群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要建成更加先进的教育设施,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加快推进。”省教育厅为了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于2012年8月在江苏省启动基础教育百校数字化学习(以下简称“e学习”)试点工作。

以“e学习”的信息技术方式,开设了一节“水中的动物——河蚌”的市公开课。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课前利用平板电脑的超容量,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学习资源库,内有教案、课件、教师和学生搜索的资料、学生调查拍摄的照片和视频、随堂检测题以及生生互动合作案。课堂上,学生调用学习资源库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选择学习、人机交互学习,同时通过平板电脑,进行师生无缝双向沟通,进行即时的课堂评价。课后,学生利用优教e学系统中的学习社区开展课后拓展,师生互动交流,分享学习的感受,交流学习的心得。这节“e学习”试点课让听课教师耳目一新,获得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e学习”试点课无疑是一次课堂的变革,它优化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的互动方式及课堂的评价方式。

1 “e学习”优化了教师的教学方式,重在引导

数字化课堂中,“一言堂”“一问一答”的教学形式将不复存在,教师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甚至是一名旁观者、欣赏者。“e学习”重在教师引导、优化了教学方式。

笔者设计了两个活动。① 观察河蚌。四人一组,分工合作:一人为操作员(戴一次性手套,解剖并观察河蚌);一人为解说员(负责查阅课本内容或上传的资料,解说,并汇报给记录员);一人为记录员(负责在平板电脑上填写观察记录,并上传展示);一人为拍摄员(负责用平板电脑拍摄小组观察河蚌的整个过程,并保存视频)。② 探究软体动物。四人一组,每一成员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然后研究相同问题的成员组成一大组,聚集在教室四周的四张课桌上的进行大组内交流,并推选出一名汇报员上传资料,进行全班展示。这节课中,教师特别“清闲”,学生小组合作观察河蚌时,好像是一名旁观者;学生自主学习资源库中教师和学生搜索的相关软体动物资料。学生展示交流汇报时,教师是一位欣赏者,欣赏着学生的“杰作”。

其实看似轻松的“e学习”课堂,背后是不轻松的,不光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新技术的培训,以提升把握数字化课堂的综合能力,从而应对学生数字化学习的复杂性、多样性和情境性。而且课前要充分的备课,整合各方面的数字化资源,比一般的备课多花几倍的时间和精力。

2 “e学习”优化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重在主动

在数字化课堂中,学生不再受传统学习方式的束缚,不再是“默默聆听”知识的机器,而是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选择学习、人机互动学习等得以充分体现。“e学习”重在学生主动学习,优化了学习方式。

小组分工合作观察河蚌时,操作员戴上一次性手套拿起河蚌;拍摄员把平板电脑切换到了录像功能,站起来进行现场拍摄;解说员随着操作员的操作步奏开始解说。此时记录员也从平板电脑学习资料库中,调出了观察河蚌的记录表,根据解说员的解说,在平板电脑中直接打字填写。

在第二个活动中,笔者提出4个探究软体动物的问题:① 除河蚌外,软体动物家族中还有哪些成员?② 蜗牛、海蜇、鱿鱼、涡虫、田螺都是软体动物吗?你是如何判断的?说说你的理由。③ 软体动物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经济价值?④ 结合自身,谈谈我们该怎样保护水中动物资源?四人一组,每一成员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每个学生专注地研究着自己选择的内容,在平板电脑上查阅着软体动物的相关资料,然后整理在自己问题的空白处。接着,研究相同问题的成员组成一组进行大组内交流,并推选出一名汇报员上传资料,进行全班展示。这时,全班学生走动起来,重组成四大组,学生互相观看、互相交流,甚至互相争执,课堂处处涌动着思维的交流,时时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数字化课堂教学过程中,网络和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环境、技术、手段和工具,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合作协同学习、选择性学习和人机互动型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激情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e学习”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主动实践与创新表现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更积极、更投入、更有效。

3 “e学习”优化了师生的交流方式,重在互动

在数字化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能够进行无缝双向沟通,实时的进行课堂的一對一辅导和交流。“e学习”优化了师生的交流方式,重在互动。

课前笔者通过“优教e学”系统发布了学生的预习任务:① 小组调查本地菜市场或大型超市中常见的软体动物种类,同时用平板电脑进行摄像和拍照;② 网络搜索2、3种软体动物的介绍及图片。并发布在“优教e学”系统的学习社区中。教师进行网上批阅打分,评选出优秀作业发布在作业优秀区。学生在课前通过充分的自主学习,锻炼了调查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教师也在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预习状况,这样,师生课前通过网络进行了初次的交流。

课上安排学生观察河蚌并绘制河蚌的外形图。以往都是学生在纸上绘制,教师进行批改,讲评,既浪费纸张又比较慢,还不便于保存,更不能及时做到一对一的辅导和交流。现在学生可以直接在平板电脑中绘图、保存并上传。课上可以直接接收、查看、点评,快捷有效,互动方便。

课后,教师要求学生在平板电脑上写出自己的收获和疑惑,发布在“e学习”系统学习社区中,师生互动交流,进一步分享学习的感受,交流学习的心得;同时要求学生在学习社区中,发布更加多样化的关于软体动物的资料,如Word文档、图片或视频等,师生共同进行阅读,并参与讨论交流,真正实现数字化形式的师生互动。

4 “e学习”优化了课堂的评价方式,重在及时

数字化课堂中,通过数字化实时统计,现场给出反馈数据,并根据数据对课堂进行调整,期望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一对多产生的反馈处理不及时的问题。“e学习”优化了课堂的评价方式,重在及时。

课上发布在学习资料库中的随堂测试题如下:

(1) 下列生物中,不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

A. 黄鳝 B. 蜗牛 C. 章鱼 D. 乌贼

(2) 河蚌是适应水中生活的一类动物,其呼吸器官是( )

A. 肺 B. 皮膚 C. 气管 D. 鳃

(3) 河蚌的运动器官是( )

A. 胸鳍和腹鳍 B. 贝壳

C. 斧足 D. 外套膜

(4) 当环境安静时,河蚌伸出肌肉质的斧足。生有斧足的一端是河蚌身体的( )

A. 前端 B. 后端 C. 上端 D. 下端

(5) 河蚌是如何完成呼吸作用的( )

A. 河蚌总有一部分身体露出水面,便于鳃在空气中进行气体交换

B. 当水流经鳃时,水与鳃中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

C. 河蚌肺中的毛细血管与水进行气体交换

D. 河蚌的肺需要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

(6) 河蚌一旦受到打扰,两片贝壳就紧闭,这是由于( )

A. 闭壳肌的收缩

B. 外套膜的包裹

C. 斧足的收缩

D. 口的紧闭

(7) 河蚌体表贝壳的形成是( )

A. 斧足不断运动的结果

B. 珍珠层的不断增厚

C. 外套膜的分泌物

D. 水中某些物质在体表的沉积

学生通过“e学习”系统中的测试系统,进行答题。提交答案之后,系统及时统计出学生的答题情况,发现第三题的错误率最大,达到了33%。教师随即调出学生观察河蚌时拍摄的视频进行播放,让学生看清楚河蚌的结构斧足是靠近河蚌身体的前端,及时纠正学生的易错知识点。

本课结束之前,教师可通过“e学习”系统中的评价系统,对学生举手发言的次数和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评打分等方面,进行了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很快评选出本课发言次数最多的学生和最佳合作小组。“e学习”改进了课堂评价内容和方式,切实有效、方便快捷地实行全面、即时、精确的课堂评价,并且能及时反馈,促进教与学的改善。

任何一次课堂的变革,都会引发议论或质疑,但不该将平板电脑进课堂视作“洪水猛兽”。经过一学期的“e学习”的试点研究,笔者切实感受到“e学习”给生物课堂带来了全新的改变。网络技术的交互性借助硬件设施、过程设计和各级信息化平台在师生教与学的手段与活动的运用中得到充分展现,这对于课堂的变革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e学习”只是处于试验阶段,还有许多问题等待探索,希望能早日在全省普及,让“e学习”使生物教学“如虎添翼”,优化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河蚌平板电脑
电脑
电脑节来了
电脑能够自己思考吗?
河蚌
平板对缝焊接视觉跟踪试验及异常数据分析
蚌用壳把鹬的嘴夹住, 它们怎么对话?
出彩的立体声及丰富的画面层次 华为|平板M6
捉河蚌
强化学习及其在电脑围棋中的应用
The Apple of Temp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