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钇榕
冬日的一天午后,寒风瑟瑟,我来到抽象艺术家、诗人许德民在M50创意园内的画室。一大堆靠墙叠放着的或打包着的画作让整个空间显得有些凌乱局促,却又别有一番热闹。许德民笑着说,刚在京沪办完两个展览,还未来得及整理。
许德民所说的展览是:在北京宋庄上上美术馆展出的“抽天开象·许德民抽象艺术三十年(北京展)”及“清华美院书画高研班首届许德民抽象艺术研修班师生展”,在上海美术家协会北外滩艺术空间举办的“抽天开象·许德民抽象艺术三十年(上海展)”。展览期间召开了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上,著名艺术评论家龚云表评价道:“观其三十年抽象艺术,油画、水墨、综合材料,广泛涉猎,各擅胜场。风格语言始终在不断嬗变中演进发展,上下其手,多端深入。尤为突出的,是他在抽象艺术图式学上的建树,标新立异,创意迭出,并将每一图式的演绎推向极致,形成他高标个性、不同凡响的艺术特点,构架起一片‘抽天开象的广阔艺术空间。”中华艺术宫副馆长、著名抽象艺术家李磊指出:“许德民是中国抽象艺术学学科、抽象文化理论和抽象文学创作、理论的创导者,是中国第一个提出抽象艺术系统化学科理论并且将这门课程第一个带进大学。他的《抽象艺术学》课程也是中国第一门抽象艺术网络公开课(超星尔雅)。2016年在清华美院开办许德民抽象艺术专修班,并在当年举办了艺术研修班师生展,创下第一个学院派抽象艺术师生展。2009年后,他接连出版了三本抽象艺术专著:《中国抽象艺术学》《抽象艺术文化论》《抽象诗》,奠定了他在中国抽象艺术文化领域开拓者的地位。”
独特的抽象画创作以及抽象理论的建构与推广让许德民这位出自名校却自学成才的艺术家获得了众多京沪美术理论家、画家的赞叹认可。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著名抽象艺术家谭平认为:“许德民三十年抽象艺术的探索。无论是油画、还是水墨、还是拼贴、材料等等,从各个领域来进行抽象艺术的研究,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在抽象艺术教育和推广方面,他也做出了表率”。著名艺术批评家杨卫在北京展序言中写道:“许德民是当代中国抽象艺术的代表艺术家之一,他不仅是在创作上,而且在理论建构、启蒙教育等方方面面,为抽象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与传播,做了大量厥功甚伟的工作。”不过这份光彩并非从天而降,而是许德民在三十年的坎坷独行中一点点汇聚而成的。作为上世纪80年代风起云涌的大学校园诗歌的代表性诗人,许德民完全可以继续文学的道路;毕业于复旦经济系的他也完全可以从事金融行业,可是许德民却放弃了显然更驾轻就熟的坦途,而拐向一条被冷落的、边缘化的抽象之路。很多人不解,为何三十年守着这几乎不赚钱的抽象艺术,还费时费力,甚至贴钱带助教上课。但许德民却乐此不疲,循着他自设的“往人烟稀少的地方走,做人无我有的艺术”的标准,他找到了抽象艺术这片洼地和宝地。记得第一次与许德民畅谈,是十年前的冬天,在绍兴路上的角度抽象画廊内,谈到他开创的抽象诗时,他兴奋地说:“两个星期前我的心态还处在马上要得诺贝尔奖的激动中,两个星期后稍稍平复了一些。”那种自信,那份在自己的艺术王国里的怡然自得,让我印象深刻。十年过去了,再访他,依然是那般激情澎湃、侃侃而谈。虽然诗歌不再是许德民的主业,但是骨子里他还是个诗人,有着不顾世俗的纯粹,一寸寸现实的光阴并没有让他世故起来,言谈举止中依然流露着上世纪80年代理性主义的痕迹。
在抽象世界里诗意独行
“这几张油画是我最新的‘天工开物系列。前前后后画了两三年,完成起来是非常困难的,不断修改。”在画室,许德民指着两幅3米高,1.5米宽的巨幅画,一脸认真地跟我说道。只见画上有两种颜色:中国黑和中国红,或明或暗地有书法、篆刻、青铜、甲骨文等各种中国抽象图案的变形,颇有古风遗韻。而这斑驳的底色,个性化的图式,也让我联想到了许德民的人生经历。
许德民,1953年12月生于上海,1970年上山下乡做了知青,1975年被推荐为工农兵学员,进入浙江冶校财会专业。恢复高考后,1979年许德民考进复旦大学经济系,之后因为有多年写诗经历,被高年级学长通过“海选”发现拉进系赛诗队。上世纪80年代是文学盛行的年代,那时复旦校园里每年都会举行两届全校赛诗会,每个系都会派代表参加。1980年12月,许德民创作的朗诵诗《心灵的自白》代表经济系参赛获创作奖第一名,这首诗因针砭时弊,表达了青年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引起了全场学生强烈的共鸣,朗诵期间“如雷般的掌声”响了20多次,最长的一次竟有3分钟,整个会场几乎被学生的热情所撑破,许德民因此在复旦一夜成名。而后他参加复旦学生会主席竞选,当选为副主席,负责社团工作。1981年5月27日校庆日那天,许德民发起的复旦诗社正式成立,他出任第一任社长,诗刊《诗耕地》主编。复旦诗社是中国新时期大学中最早的校级学生诗社。1983年许德民又主编了复旦诗社的第一本诗歌合集《海星星》,几经再版,共发行将近8万册,当年在全国影响深远。
作诗的同时,许德民还喜欢画画,虽是自学,却自成一格。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回忆道:“ 1985年,我俩一起获得首届上海文学奖。获奖者一起同游富春江、千岛湖。许德民给作家王小鹰、沈善增、王安忆画速写,寥寥几笔,形神兼备。”
1986年时,许德民开始迷上用布作画,俗称布贴画。他经常去裁缝摊上捡那些花花绿绿的碎布。“碎布都是裁剪留下来的边角料,是随机的,拼成一个画面的时候,就存在很多偶然性、不确定性,很抽象,我找到了这种形式的美。”许德民说道。1988年,许德民和他人一起要出版一套诗集,因为对出版社提供的插图不满意,就自己画起了插图,都是超现实、梦幻意象风格的黑白钢笔画,也有纯抽象的绘画。1990年,他出版了第一本画册《现代幻像画》,是国内较早出版的一本现代主义风格的画册。毛时安回忆:“1991年我给他的《现代幻像画》写了长篇评论。在一次赴杭州参加上海、浙江油画联展开幕式的旅途中,我曾向当年上海滩顶尖的中青年油画家展示那本画册,竟然博得那些心高气傲的艺术家们的一致喝彩:大气!要知道这些赞语出自那些看过无数艺术精品原作、自己也在画坛名重一时,相互之间也不太买账的行家之口,意味着什么?”
1991年,许德民迷上水墨抽象画。他从一开始就拒绝雷同,多年之后终于找到了一种新的独特的绘画技法——“拓水墨”。掌握了“拓水墨”这门“绝技”,许德民本可按此图式持续走下去,但是他却不,在对东方精神的视觉呈现,风格图式的原创多变和技术上极致的不懈追求中,又创作了《色彩境界》《视觉音乐》《发生与选择》《纸墨春秋》《天工开物》和《汉字水墨——中国小吃》等多个系列作品……
在画室,我看到几个很小的蒸笼,里面放着几个纸饺子,颇感好奇,再仔细一看,原来是用手纸包的,上面画有汉字书法线条或水墨抽象画。许德民告诉我,这就是《汉字水墨·中国小吃》系列装置作品。“里面的馅是中外典籍粉碎后拌成的馅。手纸点心,以逆道德的观念,将‘吃与‘泄巧合一体,让双方的自由入侵消解冲突。物质精神化,精神物质化,精神和物质的能量转换或动力消解构成作品的意义。”手纸是世界元素、典籍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水墨汉字和饺子馄饨是中国元素,中国和世界,生命两极:吃与泄,物质和精神,将这些符号和元素装置化呈现,构成了丰富、复杂、多值的逻辑关系。许德民认为这个系列是他最满意的作品之一。
除了抽象画,许德民还经常创作抽象诗。抽象诗完全不按照语法和词组的排列,而是单个文字的随意自由而有意味的组合。他解释道:“我把文字从语法的笼子里解放了出来,用非词组、非语法、非逻辑的‘字组构成形式体系,创建了一种新的视觉空间和抽象语境。”在许德民看来,第一部抽象诗集的意义和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文诗集的意义是一致的,开创了独立的诗歌风格。
抽象文化是一种生命文化
2000年许德民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个专业抽象画廊——角度抽象画廊。他说:“我要为上海这座城市消费一个画廊,让更多的人通过这个窗口来了解抽象画这种世界性的艺术形态。”由于长年来抽象艺术始终没有成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几乎所有的人都不理解抽象画。于是曾当过老师的许德民就又“好为人师”起来。2004年,他策划主持了上海首次公益性的抽象艺术系列十讲。为准备演讲,他广泛寻找资料,结果发现中国这方面的资料很匮乏,于是他就开始独立研究理论,撰写文章。2006年,他主编并出版了中国第一本抽象艺术杂志《中国抽象艺术》。2009年,他的专著《中国抽象艺术学》出版。在研究过程中,他发觉抽象艺术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命文化。因此,2009年他回母校复旦大学开创了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抽象艺术学—抽象艺术审美与创造”,希望通过教学来检验抽象艺术文化与生活的关系,探讨它的现实意义。
抽象艺术学课堂上,很多曾自称为“艺术白痴”而对艺术敬而远之的学生开始自信满满,因为许老师告诉他们:“欣赏抽象画和会画抽象画是每个人的天赋,是人天生就有的能力。”七年里,500多个复旦学生选了这门课。学生们对这门课的满意率基本上是100%,其中70%以上是“非常满意”。在与抽象艺术的近距离接触中,很多学生表示自身的改变不止于审美。学生孙晨迪说:“这门课程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我一直希望自己是个理性的人,甚至视自己非理性的一些想法、行为为可恶的缺点,想要摒弃,然而现在我明白了,那些缺点非但是正常的,而且让我的生活有了动力和快乐。生命中的非理性给予了我充实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真实而有意义。”在高速发展的社会和激烈的竞争形势下,在“经世致用”现实的围攻下,学生们走着被期望的中规中矩的道路,但是他们内心深处有不甘、有迷茫,而抽象艺术唤醒了他们内心的渴望,帮助他们找到真正的自我。
2015年,许德民在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创作基地举办许德民抽象艺术创作强化班,这也是中国美术教育机构首次开设抽象艺术创作强化班。2016年,许德民被清华美院书画高研班聘为导师,开创清华美院书画高研班——许德民抽象艺术研修班。一年后,在北京展出的学生成果展,让很多人惊喜,每个学生都自成一格,各具特色。不过让许德民更欣喜的是,2016年,中央美院、天津美院、清华美院都开始招收抽象艺术专业的学生,中国终于有了抽象艺术这门学科的萌芽。
三十年在抽象领域跋山涉水,许德民收获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尽管他已经获得了一个中国画家在体制内的最高成就: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等。但是相比之下,有些细节可能更加让他欣慰:譬如多年前,著名评论家吴亮看到许德民的抽象诗后大感失望,甚至产生想敲打一下“误入歧途”的许德民的冲动,但是此次在许德民抽象艺术三十年展上,吴亮看到挂在墙上的抽象诗后,大为赞叹,认为是展览中最好的作品。同样这个展览,八年前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首聘的荣誉教授、西班牙艺术家卡洛斯·莫瑞先生原本只是路过展览,结果在他的画前呆了很久不愿离去,并留言:你是我在中国看到的最好的抽象艺术家。又如,2006年时,许德民就有了成立一个抽象艺术沙龙的想法,但是人心难聚,最后不了了之。2016年末,上海抽象画会宣告成立,成为中国“抽象之都”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抽象艺术学术团体。许德民被推举为首任会长。这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談及这些,许德民脸上又浮现一种少年般的激情与纯粹。许多年过去却几乎一点也没“老成”,也许是因为他一直在理想主义的轨迹上前行,追求着复旦精神所倡导的“自由而无用的灵魂”。
对话许德民
记者:很多人认为抽象画就是可以随心所欲地画,你怎么看这样的观点?
许德民:现在有些画家,凭着胆子画,看似风格强烈、很奔放,但在我们专业的人看来,单调雷同,有明显的模仿痕迹,是抽象画中最初级的入门练习之作,甚至有行画之嫌。抽象画以独创为宗旨,必须人无我有,精心构思,每个色块、每根线条、每块肌理,都要再三斟酌,结构严谨,但还要看似随心所欲、偶发天成。外松内紧,内行看门道。
记者:在你看来,抽象艺术的标准是什么?
许德民:抽象艺术是门槛低台阶高的艺术,容易鱼龙混杂、滥竽充数。专家们的认知观念都相差那么多,普通人就更懵了。所以抽象艺术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价值标准问题,就是抽象画的“好”与“坏”。我认为,抽象画首要标准就是原创性,不管是什么艺术方式,抽象的、观念的、装置的,都该是原创至上。第二是审美性。抽象艺术审美的宗旨是唯美,对每个细节都精益求精。当然,这个美可能是以“丑”的面目出现的。第三是技巧性。是否有技巧难度,是否神来之笔,技巧的不可复制性,如同当今倡导的工匠精神。目前国内真正具有原创性的抽象画很少,尤其是国际原创性。很多画家的技巧很好,画也很好看,但是从国际原创的价值要求来衡量的话,就会发现差距其实很远。
记者:现在人们更为熟悉西方的抽象艺术,你如何思考创作具有东方文化气质的抽象画?
许德民: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抽象艺术的中国化。作为一个中国的抽象艺术家,必须要画出独特的中国风,才对得起这片土地。中国抽象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国人的祖先在史前人类早期的活动中,就在生活和生产用具上,在岩画、石器、瓦罐和骨针上留下了他们最早的抽象符号。中国人大规模创造抽象符号、图案是从彩陶时期开始的,后来还体现在青铜器、甲骨文、书法、篆刻、建筑、赏石、陶瓷、漆器等各个领域。我在创作《天工开物》时,就用了很多中国符号,先行解构,然后将碎片再组合成一个符合现代视觉审美的新符号,使整个视觉风格很抽象又很东方。
记者:为何你认为抽象艺术不只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文化?
许德民:人类生命文化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具象文化,是一种理性文化、社会性文化、功利性文化;另一种是抽象文化,是一种非理性文化、生命文化、非功利文化。前者对应具象艺术,后者对应抽象艺术。以往社会主要的人力和物力资源都投放在具象文化上,还不重视抽象文化。通过复旦的课程追踪调查,可以发现“抽象艺术学”以及抽象文化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首先,开阔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其次,改变思维方式。抽象艺术是非理性思维、人本思维、形式思维、创新思维。平时我们习惯于用社会性思维来看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往往会矛盾纠集,难理头绪。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更可看清问题的实质。第三,改变生命价值观念。当今社会,“财富至上”“一切向钱看”的功利主义甚嚣尘上,严重影响了一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抽象艺术的非功利价值追求,纯审美的艺术境界,庄严地提醒学生认识生命的本体意义,认识到精神的生命高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