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毅:“改写”老人寿命的医学泰斗

2017-04-11 21:26李师荀
人人健康 2017年7期
关键词:改写百岁老人秘诀

李师荀

我国著名病毒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毅有过两回被海关怀疑的“不良记录”。在机场海关,工作人员拿着他的护照看来看去,一脸狐疑。原来,曾毅院士从相貌到体力、精力、思维、语言,都与他的实际年龄严重不符。

“很多人不相信我已经八十多岁了,出国时连海关人员都不相信我有这么大岁数,有时低头瞧瞧护照,再抬头看看我的相貌,特地一再询问我到底多少岁。不少人都觉得我不像八十多,也就六十多。我只好把院士证翻出来给他看。”作为院士,每天的日常工作非常忙,那么,他保持年轻活力的秘诀到底是什么?我们根据公开报道,一一为您解读曾毅的养生秘笈。

一有机会就走路

每天要做大量的实验室研究工作,锻炼身体对曾院士来说实在是太奢侈了,根本就没时间。曾毅院士觉得在自己的生活中,多走路基本上是他唯一有时间而且能坚持下来的健身方法。做实验时,经常要在实验室里走来走去,这也算是一种体育锻炼。平时只要有机会,能不坐车就尽量多走走路。每天晚饭后如果他没什么事,也会用散步的方式消消食,活动活动筋骨。

曾毅说,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因为人类花了一百万年,从猿到人,整个人的身体结构就是为步行设计的。10世纪一位法国医生讲过:“运动可以代替药物,而没有一样药物可以代替运动。”运动不仅可以提高人的寿命,并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预防高血压、惯性病、脑卒中、糖尿病、骨质疏松、结肠癌、乳腺癌等疾病。

走路能使你的血液“富有”,血管富有弹性,肺活量增加,心率降低,血压降低,骨骼密度增加,控制体重,激发和增强免疫力,改善不良情绪,等等。走路不仅可以帮助使动脉硬化变软,还能减少糖尿病,降低血脂,使脑子清楚,不容易摔跤,还可以防治老年痴呆,使人轻松愉快,而且,每一个人都能做到。

保证高质量睡眠

晚上很晚睡觉,早上6点半就起床忙碌,周末也很少休息,睡眠時间不过五六个小时,但依旧精力充沛。曾毅院士把这归结于自己的睡眠质量比较高,每天就算晚些睡觉,也要保证自己有五六个小时的高质量睡眠。他曾说过:“保护睡眠就是保护健康。”

睡眠不好可以直接导致血压升高,导致冠心病、脑卒中、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心律衰竭、心理障碍甚至猝死。很多老人,晚上睡不着,好不容易熬到早上睡着了,这时候又要起来了,心情很烦躁,长期以往,身体自然好不了。曾院士也推荐了3个小技巧帮助大家安然入眠:

【两个安眠食疗方】

1.睡觉前用酸枣仁或决明子泡水喝,能够助神安眠。

2.还可以用冰糖或者蜂蜜炖大枣、龙眼,也能补气安神。

【睡前发发呆】

把玩手机的时间提前到睡前两小时,玩完手机后将大脑腾空几分钟,发呆后就可以踏踏实实地睡觉了。

【晚餐记住双7原则】

1.尽量晚上7点以前(或至少睡前3小时)进食;

2.吃7分饱就好。

十几年血糖控制得好

曾毅院士看起来身体很好,但其实他已经有十几年的糖尿病病史了。

曾院士认为,糖尿病其实并不可怕。他的控糖经验是“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自己在生活上多加注意,控制好饮食,经常监测血糖,坚持服药。他是个懂得自我约束和管理的“模范糖尿病患者”。

很多人认为,得了糖尿病就仿佛世界末日,其实大可不必。得了糖尿病,需要心理调整,正确对待糖尿病,需要心理调整的有这么两个极端——一个是:满不在乎,不当回事;另一个是:特别紧张,心情焦虑。这两个极端都不行,要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只有这样,心态才能正常去应对,否则心理上就走极端,对抗糖尿病肯定不成功!

乐观是最大秘诀

“乐观”是曾院士多年来保持旺盛工作精力的最大秘诀,也堪称是健康长寿的秘诀。

他总结:把名利看得很淡;用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尽量想开点;每天都开开心心的。这就是健康长寿的秘诀。

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做研究,曾毅院士尽量减少开会、讲学。在外人眼里,一个目标实现后又有下一个,那压力得多大呀。可曾毅院士却说:“我把身心投入到里面,每天这么工作,乐在其中,觉得有所得也就不觉得有压力,本身就很放松啊。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放松的方式也不一样。工作就是适合我的放松方式。”

百岁老人很奇怪,有人早睡早起,有人晚睡晚起;有人说他不吃肉,有人就喜欢喝茶。生活方式和习惯五花八门,100个百岁老人有100种活法。但所有百岁老人的共同点就是心态好。

只要你心态好按时服药,就算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冠心病都不要紧,您一样可以活到九十多岁;相反没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可心态不好,爱着急,爱生气,也一样会死得早。

其实保持长寿和年轻的灵丹妙药,就是靠自己平时健康生活的积累,愿曾毅院士的“养生经”能激励到你!

猜你喜欢
改写百岁老人秘诀
百岁老人吴大昌谈养生(上)
百岁老人吴大昌谈养生(下)
成功的秘诀
打车秘诀
写人的秘诀
百岁老人
近年百岁老人快速增长及其启示
《馨香与金箔》中的另类“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