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环境专业《仪器分析实训》课程创新与实践研究

2017-04-10 22:54:50刘翠翠
山东化工 2017年10期
关键词:实训室仪器实训

刘翠翠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锦州 121000)

高职环境专业《仪器分析实训》课程创新与实践研究

刘翠翠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锦州 121000)

《仪器分析实训》是环境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为了适应环境类高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教学创新研究,提升教学效果。

仪器分析实训;环境专业; 教学创新

随着经济的发展导致环境问题的不断出现,人们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多的新产品新技术投入到环境方面的研究中。环境作为一门学科与化学、生物、食品等学科相互交叉趋势日益明显。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仪器分析在药品检测、食品检测、医学卫生检验、生物监测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1],大量环境问题都与化学物质有关。仪器分析自20世纪30年代后期问世以来,不断丰富分析化学的内涵。现代分析仪器也是环境监测技术与研究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仪器分析》作为高职院校环境专业的专业课程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然而,《仪器分析》这门课程内容涉及到光学分析、电学分析、色谱分析等诸多技术,包含化学、物理、数学等多门学科知识和新技术新成果,且每章都有其独立的原理和理论。理论深、内容广,难度大。如何让学生及时消化吸收理论知识,并且掌握仪器分析操作技能。仪器分析实训课程就尤为重要了。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仪器分析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仪器分析实训课程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条件的局限性

仪器分析实训课程中所涉及到的分析仪器大多价格较高,且维护和使用投资较多。大部分学校存在着设备少,仪器陈旧或使用次数有限等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多是观摩老师的演示操作,独立使用和操作仪器的时间较少,教学效果差。

1.2 实验和理论安排脱节

通常情况下,仪器分析课程分为理论和实训两个方面,而相对于理论来说实训课程课时数较少。有的院校是理论全上完之后再进行实训课,因为高职院校学生相对基础差,应先学习理论在进行实训,使得学生不能及时的去理解理论知识,在进行实训操作时对已学理论知识概念模糊混淆。原本希望通过实训课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但效果不明显。

1.3 实验内容缺乏新意,学生积极性不高

目前的仪器分析实训教材的编写主要针对仪器的原理及构造,在教学过程中多数也是验证性实验,与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相差较远,且实用性差。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基本是按照教师设定好的流程完成实验,缺乏独立创新和思考的机会,学生处于依赖及被动接受知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 仪器分析实训课程的创新措施

2.1 加大投入,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

建议学校增加仪器实训课程的投入,这里的投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加大资金的投入,购置一些新的仪器设备。2012年我校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获批中央财政支持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经过几年的建设,改造扩建了校内实训基地,新增仪器分析实训室、空气监测实训室、水质监测实训室水处理实训室等。购置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红外测油仪等大型分析仪器和污水处理厂仿真模拟实验装置及软件、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综合实训平台等。实训基地建设完成后,设备陆续投入使用,专业实践、实训课程得以有效开展运行。

另一方面是实验投入,可以开放实训室进行循环实验。学生在掌握仪器操作后,可有实验员教师负责仪器的维护,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内容,分组轮换,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动手机会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的实训室可以设计一些社会上环境监测的项目供学生学习,针对环境专业学生,实验室开放可以和社团活动结合起来,开展小发明,小创新,或承接一些社会环境监测项目。这类实验不仅有利于掌握基本知识,同时提高环境专业学生的检测应用技能。

2.2 仿真教学

对于一些学校无法投入大量资金购置设备的,可以减小投入,组建仿真实训室。国内已开发出的仪器仿真软件包括了气相色谱-质谱、高效液相色谱、离子色谱、荧光分光光度计和原子荧光光度计等等主要大型仪器分析设备,它们具备全过程仿真工作、实际工作环境与操作条件的仿真、时间及空间自由等特点[2]。笔者学校环境专业在2012年投入资金购置东方仿真4种软件建立两个仿真实训室后,购置的大型仪器分析仿真软件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效果明显,不仅解决了学生多、设备不足等缺陷,同时,通过仿真软件的操作,学生动手能力有着很大提高。通过仿真软件的模拟操作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分析仪器的使用。

2.3 微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

翻转课堂一般被称为"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前要完成知识学习,而课堂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场所[3]。“微课”作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逐渐应用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其内容短小精炼、资源容量小、教学设计精致,可以作为学生日常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4]。在仪器分析实训课程教学中可大力推广微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首先要有一个完整的教学视频体系和在线学习系统,学生可以通过它来满足自己知识的需求。对于仪器分析实训而言,可以结合本校的课程内容,建立一个学习系统,这里面包含各个章节的学习内容还包含任课教师录制的微课视频。学生自己录制的微课都可以上传到这个学习系统里。同时在实训室各台仪器上贴上包括相应的使用视频及注意事项的二维码,学生扫描就可以预习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新兴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符合现代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学生觉得简单方便。用起来得心应手。

2.4 技能大赛,以赛代练

“工业分析与检验”赛项作为全国化工、石油、环保等系统中高职学生参与程度最大的一个赛项,得到了全国各相关院校的积极参与。大赛内容包含行业发展最基础最广泛的技术与标准,具有显著的示范性教学作用。我校学生连续三年参加辽宁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工业分析与检验"赛项,并取得优异成绩。经过三年的比赛经验总结,做到以赛代练,提高仪器分析实训日常的教学水平。我们可以根据比赛内容对仪器分析实训内容进行革新,建立新的实验教学模式,根据技能大赛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改变教学内容。其次,对技能大赛进行剖析,建立新的教学标准和评价机制。再次,以技能大赛的职业能力和素养为目标,改革教学方法。同时,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备战,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与能力。在参与大赛的过程中与兄弟院校及企业同行进行交流学习,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学水平也有长足进步[5]。

3 结束语

仪器分析实训课程的建设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教师的积极探索与实践,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加大设备投入、更新授课内容、丰富教学方式等创新尝试,学生学习仪器分析实训课程的积极性大为提高。但是仪器分析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还需今后的不断探索。相信仪器分析实训课程一定会建设的越来越好,一定会为社会培养更多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1] 陈敬华,张 静, 黄丽英 ,等.高职高专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卫生职业教育,2007,25( 21) : 124-125.

[2] 牛红军,李 爽.高职仪器分析课程仿真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4( 1) : 68-70.

[3] 陈毅挺,黄 露,李艳霞,等.翻转课堂在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化学,2016,31(12),26-30.

[4] 熊 琴.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微课"创新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15,32:51-53.

[5] 邓冬莉,吴明珠,李 芬. 技能大赛引领下四层递进式实验教学模式改——以《仪器分析实验》为例[J].轻工科技,2017(1):118-120.

(本文文献格式:刘翠翠.高职环境专业《仪器分析实训》课程创新与实践研究[J].山东化工,2017,46(10):171-172.)

2017-04-01

2016年度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央财支持环境工程专业实训基地有效运行研究》(课题批准号:JG16EB078)成果

刘翠翠(1983—),女,辽宁锦州人,2010年毕业于辽宁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理学硕士,主要从事室验室管理及化工环境专业仪器分析教学。

G642.0

A

1008-021X(2017)10-0171-02

猜你喜欢
实训室仪器实训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实训室安全管理规范可操作性的探索与实践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电子制作(2018年1期)2018-04-04 01:48:44
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虚拟实训室设计与实现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