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哲学:立足当代、面向世界
——第十八届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会年会综述

2017-04-10 19:14:59赵建建
社会科学动态 2017年5期
关键词:价值观念哲学教授

赵建建

会议综述

价值哲学:立足当代、面向世界
——第十八届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会年会综述

赵建建

由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会、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德国卢森堡基金会联合主办的 “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八届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会年会于2016年10月22—23日在武汉大学召开。来自国内30多所高校的110余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会议代表提交论文70多篇。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会会长李德顺教授和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沈壮海教授在开幕式上分别致辞。与会代表围绕价值观念的民族性、时代性与世界性、价值观的变革与社会发展和文化创新、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价值观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卢森堡与当代中国价值观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一、价值观念的民族性、时代性与世界性

全球化过程中,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国家、民族、个体之间诸种矛盾此起彼伏,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因价值观差异而引发的冲突。武汉大学汪信砚教授通过分析当今多元价值观并存的根本原因,指出了寻求价值共识尤其是价值认异的重要性。他指出,价值观念具有特异性,因此,要消除当今世界普遍而激烈的价值观冲突、维护世界和平,就必须寻求价值共识,价值共识有价值认同和价值认异两种形式。鉴于人们往往把价值共识只理解为价值认同,他认为要突出强调和高度重视价值认异的重要性。价值认异是指虽然人们并不认可、赞同或接受对方所持有的价值观念,但他们基于相互之间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而完全理解对方所持有价值观念由以产生的根据,承认它的合理性,并由此尊重它。东华大学贺善侃教授就 “普世价值”何以可能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他认为价值认同有两个层面上的含义:一指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二指在世界范围内的主导价值;从第二个层面上理解价值认同,才有可能达成普世价值。中国人民大学龚群教授就 “如何实现人类平等”的问题,审视了历史上的乌托邦精神和乌托邦方案,以期望能为打破人类存在的本体论困境提供某种理论启示。

中国社会科学院孙伟平教授认为,中国的价值观念要面向世界就必须能够反映当代世界的发展趋势。以往只从意识形态的变迁上揭示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变革的思维方式不够彻底,价值观念变革的根本依据是技术形态社会的变化。他指出,当今世界正在从工业时代进入到信息时代,当代中国正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过渡阶段,信息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是 “自由”、 “开放” 和“共享”,这些核心价值理念必将成为当代世界和中国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主要组成部分。华中师范大学林剑教授赞同从技术形态社会变迁的角度考察价值观念的思维方式,并指出价值问题是历史现象,不存在普遍价值,价值合理性问题的判断标准在于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武汉大学赵凯荣教授从现代性角度出发,指出人类已进入现代社会,旧的伦理总体性价值体系已经解构,新的现代价值规范体系的确立则成为必然要求。而确立现代价值规范体系,一方面要把人当作一般的人而不是具体的人,另一方面要杜绝西方现代性价值体系导致的分化和分裂。北京交通大学路日亮教授基于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视角,指出中国已进入 “微时代”,探索 “微环境”条件下主流价值观传播的应对路径已经迫在眉睫。

在多元价值观并存的时代,民族性的重建既要抓住价值观的基本内核,又要具有人类学视野。浙江大学潘于旭教授通过分析民族性的自我意识性、他者性和生成性等三个维度指出民族性的重建要置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框架之下。北京师范大学沈湘平教授分析了康德的人类学思想和马克思从哲学人类学走向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学理过程,认为当前价值观研究亟需人类学视野。上海大学邱仁富副教授从人的 “类”本质、社会劳动和社会交往三个方面论述了价值观是人类学特性的体现,指出培育当代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要把握人类学特性。

二、价值观的变革与社会发展和文化创新

就价值观的变革与价值思维方式的关系问题,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李德顺教授以 “电车难题”为例,指出西方思想界不能在“道德难题”和 “公正悖论”问题上给出解答的原因在于他们对人的社会角色及其权责辨认不清,强调在多元价值冲突的时代必须从哲学高度上反思并超越传统的价值独断主义。陕西师范大学袁祖社教授运用 “思想史”的研究方法,探讨了价值思维的基础合法性逻辑、 “价值实践”的领域归属与功能自明性和价值理性规制等问题。东北师范大学庞立生教授通过剖析当下价值困惑和价值混乱的原因,指出当下中国需要坚定不移地反思和批判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的资本主义逻辑,创造新的价值理念。就价值观的变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孙美堂教授梳理了5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念的变革及其背后的制度依托,指出中国50年代单纯追求 “平等”的价值观和80年代单纯追求“自由”的价值观都对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破坏。目前中国人的价值观到了两难境地,应把 “平等”和 “自由”的价值观同时纳入到现代文明制度的框架内。东北师范大学胡海波教授从价值与价值观的关系、价值哲学与价值观的关系两个方面探讨了价值观的生命问题。

不同学科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探讨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变革提供了重要且具有启发性的思想资源。华中科技大学王晓升教授结合社会现实剖析了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指出消费社会有四个表现,即符号消费、劳动消费、身体消费和精神消费,认为消费社会是造成当今 “价值颠倒”的根本原因。复旦大学孙小玲教授以 “平等与卓越”为主线,论述了罗尔斯的德性和道德价值论,认为罗尔斯为我们指示了把平等道德人格的观念和属于价值范畴的卓越融合起来的可能途径。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庞井君主任认为席勒关于个体和类的关系的思想对社会价值论的架构和发展有重要意义。中山大学杨玉昌副教授考察了叔本华的意志哲学,指出叔本华意志哲学的人学意义在于率先提出了人的价值和意义问题,促使尼采等现代哲学家继续对此进行深入的探索。中国政法大学倪寿鹏博士认为柯亨对罗尔斯差别原则的批判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的思想,展现了一种对社会主义平等观的新构想。

三、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人民大学马俊峰教授认为 “公正”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占据首要地位,并从社会主义理论的源头和社会主义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两个方面予以了论述。西北政法大学刘进田教授认为,党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对价值的哲学自觉,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的重要发展。他从价值的本体论自觉、认识论自觉、辩证法自觉、评价论自觉和方法论自觉等五个方面予以了论述。海军工程大学刘明诗教授概述了冯契对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进行的探索及成果,强调深入探讨冯契的价值哲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武汉大学赵士发教授阐述了价值观与当代中国话语体系构建的关系,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构建中国话语体系首先要构建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并应将中国的核心价值观与人类的共同价值联系起来,使其在当代世界占据真理和道义的双重制高点。湖北大学江畅教授从 “如何建构让别国来拿的价值观”这一问题出发,提出了中国强大后还要不要 “中国特色”以及将来中国应该是实行完全的市场经济还是新的经济形态——共享经济的问题。

上海大学陈新汉教授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的社会主导价值观念,要使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成效,就要从哲学角度研究社会主导价值观。他深入解析了社会主导价值观念导向的 “真”的两层涵义——认识论意蕴的“真”和本体论意蕴的 “真”,强调实现本体论意蕴的 “真”比实现认识论意蕴的 “真”意义更大。就价值命题与事实命题的关系问题,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兰久富教授重新分析了 “真理”这一概念,解答了价值命题的对错及其论证方法的问题;武汉大学李志教授基于塞尔关于事实及事实判断的重新理解,回答了马克思敏于事实的规范性理论何以可能的问题。重庆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政治学所所长、研究员胡波立足于马克思人本视域的正义观,认为人的解放具有最根本意义上的价值正当性,人的解放是最高的正义。湖州师范学院尹怀斌副教授认为 “两山”理论 (来源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道义制高点,具有重要的伦理价值和实践意义。

四、中国传统价值观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

复旦大学冯平教授回答了如何看待国学热以及国学研究能为当代中国价值观建设提供何种资源的问题,她指出当代中国的国学研究要以为现代文明提供新的资源为指向,并要克服虚无主义、浪漫主义和原教旨主义三种倾向;她认为儒家的 “担当”意识、老子的 “明智”和庄子的 “齐物”思想能为当代中国价值观建设提供可供借鉴的思想资源。湖州师范学院吴凡明教授剖析了儒家对仁孝关系的理论设定,认为儒家秉承仁孝一体的思考方式与逻辑路向,把仁爱建立在血亲之爱的基础之上,把家庭、社会与生态之美有机地融合起来,对建设和谐社会有重要理论意义。上海大学吴立群副教授以人性论为线索,考察了人们现实生活和理想生活的内在根据,认为 “礼”为人们的行为确定规矩和尺度,使人的生活活动与动物的生命活动形成本质的区别; “仁”启发人性的自觉,肯定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二者在现代社会仍具有积极意义。江西财经大学张定鑫教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 “自强”理念给予中华传统文化和马列经典两个不同文化系统的文本分析,认为中华传统文化与马列经典可以通过创新性学术研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达成融合。

河西学院任立刚教授探讨了敦煌文化中的价值观融合与敦煌哲学构建的关系。他指出,一方面,敦煌文化的价值观深受东西方哲学思想的交互影响;另一方面,主导敦煌文化价值观取向的儒家思想中的 “中和”观念对于稀释不同文化观念之间的对立和冲突又具有重要作用。上海大学尹岩副教授认为 “反个人本位价值”的传统文化不利于现代社会基本体制和制度的架构, “个体认同”应该成为现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皖西学院漆仲明副教授从 “现代家庭综合征”出发追问家庭价值,阐释了以 “理念先行”再造现代家庭核心价值的必要性和可能的路径。

此外,武汉大学宋镜明教授、何萍教授、丁俊平教授、赵凯荣教授、李佃来教授和李志教授等在提交的论文中分别就罗莎·卢森堡的党建思想、自发性概念、民主思想、列宁对卢森堡的批评、卢森堡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阐述,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罗莎·卢森堡研究对于中国价值观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在研讨会闭幕式上,中国价值哲学学会副会长陈新汉教授回顾了自1986年到今天的历届中国价值哲学学术研讨会举办的时间、地点和主题,并总结出价值哲学学术研讨会具有三大特点:一是主题紧扣时代脉搏;二是以浓缩的形式体现了中国价值哲学形成发展的历程;三是学术影响具有世界性。李德顺教授指出本次会议的学术深度有明显的进步,原因在于有不同学科不同学派的人加入进来。他强调价值哲学研究会不是封闭的学科,而是开放的平台,价值哲学的研究不仅仅是学派的对话和追随,更是关注问题本身,关注学派之间为何会有分歧、争论,争论的焦点在哪里,共同的前提是什么,如何从共同的前提出发达到新的共识,从而解决问题。他建议价值哲学研究的思路还可以再开阔些,希望政治学、历史学、宗教学、文学、艺术等其他学科也都参与进来。据悉,第十九届中国价值哲学研讨会定于2017年10月13—15日在杭州召开。

(责任编辑 胡 静)

赵建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猜你喜欢
价值观念哲学教授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0-14 08:20:30
刘排教授简介
新时代价值观念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
菱的哲学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1:58
浅谈高雅艺术对大学生的重要影响
混血家庭的悲剧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2
文化流动视域下的城市价值观念创新:以“深圳十大观念”的生成为例
晾衣哲学
视野(2009年20期)2009-04-09 06:18:56
幽默哲学
视野(2009年6期)2009-03-10 09:5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