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梅,汪徐春,徐鑫强,程年寿,叶祥桔
(安徽科技学院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应用型高校本科课程建设是培养大学生具有扎实专业技能的重要环节,分析化学是农业院校本科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及其它多种信息的一门科学[1]。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能,具备初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2-4]。作为应用型高校的大学生通过分析化学课程的学习,达到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牢固树立量的概念,初步具备分析常规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及性质的能力。分析化学精品课程建设对提高应用型高校大学生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校分析化学课程组主要承担全校农业类非化学专业的《分析化学》(含实验)、应用化学专业《分析化学》(含实验)、《仪器分析》(含实验)以及《分析化学》实践周课程的教学,该课程组成员还同时承担《普通化学》(含实验)、《无机化学》(含实验)、《无机及分析化学》(含实验)等的教学任务。为了保持教学队伍知识结构的合理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我校领导不断加大教师队伍人才引进,合理计划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等。分析化学课程组现有在岗教师18人,平均年龄35岁,分布于30~60 各年龄段,其中50岁以上1人,40岁以上4人,30~40岁10人,年龄结构基本合理。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有13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讲师7人,助教(含助理实验师)4人,知识结构合理。其中15名教师承担理论课教学兼任实验指导教师,3人专职从事实验教学,师资配置基本合理,获得双能型资质的教师为16人,其中省级教学名师一名,校级教学名师2人。
分析化学课程组每学期组织5~7次教研活动,就分析化学课程教学难点、重点的讲解、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考试考核方法的完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衔接等内容进行研讨。如本学期开学初,更换新教材后课程组老师首先针对教材讨论教材的讲解顺序和课后习题讨论,通过集体备课、观摩教学、公开课等形式提供了任课教师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教学机制,有成效地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发挥了集体备课的力量和智慧,保证了教学质量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我校青年教师暑假进入《青年教师培训班》培训学习,分析化学课程组为每位青年教师指派了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新进教师在老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教学活动。从熟悉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日志填写、课堂教学组织、教材的重点、难点的讲解、疑难解答、教研活动计划和记录、历届考试试题到学生成绩及成绩分析直至实验教学注意事项等都是与老教师一起开展工作。要求年轻教师在实验岗位进行锻炼一年,还有教学大纲、教学日历等系列教学档案材料和教学文件等进行分类保存,以尽快使年轻教师熟悉和掌握教学过程,每学期组织自查和互查考卷的工作,无一人出现教学事故,不仅如此每年还开展年轻教师参加讲课比赛,使青年教师尽快站稳讲台,并通过在职读博、进修、国访等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成为高职称、高学位、强能力的青年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不仅教学效果短期内得到明显提高,而且在科学研究方面显示出很强的实力。仅2016年分析化学课程组教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安徽省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项,在研厅级以上科研项目达17项;发表学术论文33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2篇,一区一类论文1篇,CSCD收录论文5篇,授权专利5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申请专利10余项。
根据高校教育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我院“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要求,分析化学课程的定位主要是培养既熟悉专业理论知识,又掌握专业技能的能工巧匠型高级应用型人才[5-10]。在学习中培养大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为学习后继课程和将来从事农产品、食品卫生、中药及其它工业产品的质量检测、分析及科学研究工作等打好基础。
多媒体教学具有形声性、再现性、先进性和高效性的优势[11]。以前分析化学教学采用“粉板”教学方式,随着学校不断装备和扩充多媒体教学设施,课程组老师制作分析化学的电子教案应用于教学实践,及时供同学们自主学习参考,取得较好效果。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反馈信息,我课程组老师对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进行不断的优化,对最新的科研成果进行及时补充、更新,使同学们可通过网络开展自主学习。我课程组目前已建成包括电子教案、习题库、教学大纲、参考文献、教师讲授视频、教学反馈为一体的课程网页,从而达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目前学校大力提倡翻转课堂,此种教学模式能够使同学们在网络上主动开展《分析化学》课程学习,这种探究性学习可将教学重点化为学生思考的问题,通过启发、激励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入《分析化学》学术领域。本课程组年轻博士们首先对网页运行效果进行分析,利用寒、暑假时间与老教师对课程内容开展多次讨论,在原有的《分析化学》精品课程网页的基础上集中强化建设《分析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页,进一步完善网页内容,优化网页设计,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并安排老师轮流值班在线答疑,与更多的同学实时互动,也可让同学自己提出问题,同学们与教师均可讨论,师生互动使同学们的参与度增强,明显增强了同学们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由此将引发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变革促进了师生互动。
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教学新规范要求教学内容一定要吸收国内外先进教学理念及最新的科研成果,我校以此抓手,通过加强教材建设以提高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的重要工作,分析化学课程组高度重视教材建设,课程组不仅为教师购买了大量国内外现行最优秀教材及习题集作为参考书,并多次与兄弟院校交流合作,制定计划,分工合作多次开展重点讨论研究,在此基础上编写出符合应用型高校教学要求的多部分析化学方面的教材,如与东北农业大学及中国农大等兄弟院校组织编写的《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分离检测实训》及《基础化学实验》等,该系列教材受到兄弟院校同仁专家一致好评。分析化学课程组成员还更新制作了分析化学课程的全套电子教案,习题库、教学大纲、参考资料、教学反馈为一体的课程网页,并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加以完善。
《分析化学》实验是分析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之一,它是分析化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课程组教师着眼于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力图使学生在接受严格的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训练的基础上,在动手能力、实验技能、探索及开拓意识、独立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12-16]。为此开设36学时《分析化学》实验,突出了实践性教学的主旨,并在实践性教学的设计上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注重教学效果,在做好基础实验的基础上,力争尽可能安排一些“综合性”,并且试点开设开放性实验,以满足学生的要求自由发挥的强烈愿望。选择的实验内容包括基本操作练习、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开放实验等。在实验前要求学生写出预习报告,实验过程注重规范性、准确性以及实验数据记录的真实性,实验后要求认真思考并写出实验报告和学习心得。加强基本技能操作在实验课成绩评定中的比重,通过改革实验课成绩评定办法,有效保证了实验教学过程的严谨性、科学性,明显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自我设计实验的能力,有效地开拓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目前,课程组以开展了基础化学(普通化学、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实验有机整合,使基础化学实验独立设课和独立考核。
我们组织了较多的自拟与综合设计性实验。这些自拟与综合设计性实验是我们在多年的基地实验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对于自拟与综合设计性实验,不是简单地提出任务,而是通过“实验原理“和“思考题”,启发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在理解实验原理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的普通化学基本原理和所掌握的普通化学实验技能,自拟出合理的实验方案。
本科分析化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只限于实验技能的培养,也不只限于运用分析化学的知识解决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进一步发展的能力,这其中包含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发展和创新知识的能力。而我国高等化学教育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长期以来以理论课程为主线设置,以验证式实验为主,学生进行教材以外的实验训练不够,这种按部就班进行的实验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更难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此我课程组启动的新一轮的实验教学改革进程中,以突出基础、能力、素质的新的课程体系的构建为目标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整合,同时开设了相应的化工产品实践周的实训课程,在实践周的教学中,我们针对当地石英砂储量高,检测需求多,要求同学们在教师指导下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己配制化学试剂,使用微波消解仪消解样品,使用分光光度计检测铁含量、铝含量等等,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融入绿色化学和环境保护的意识。这对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来说很重要。我们有责任使每一个学生明确,化学工作者在创造新物质的同时还担负着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责任。这样的教学组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
总之通过近年来分析化学精品课程建设,学校对分析化学实验室建设投入不断加强,实验条件不断改善,课程组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对于同学们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受到企业的一致好评,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程年寿,张雪梅,陈君华.应用型本科高校基础分析化学实验考核模式初探[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2,12(6):116-118.
[2]唐全鑫.地方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009(8):47-49.
[3]杨先鸣.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及发展趋势[J].滁州学院学报,2010,12(5):122-124.
[4]王海侠,张雪梅,李子荣,等.应用型本科院校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广州化工,2011,29(8):131-132.
[5]姚 悦,张雪梅,汪徐春.培养当代大学生对基础化学实验兴趣的初探[J].赤峰学院学报,2012,28(10):218-219.
[6]白靖文,徐雅琴,许 晶,等.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高等农业院校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12,128(6):28-30.
[7]陈华仕.应用型人才培养下高校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研究—以遵义师范学院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15(8):132-134.
[8]张雪梅,汪徐春,密永娟,等.应用型人才培养下高校分析化学实验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研究[J].山东化工,2015,44(19):99-100.
[9]张雪梅,汪徐春,郭 亮,等.建设分析测试平台,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0):201-203.
[10]曹忠,张 玲,谭亚非,等.借鉴国外管理模式浅谈高校实验仪器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11):184-186.
[11]张 玲,曾蒲霓,曹忠,等.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9(3):85-86.
[12]王云平.国外大学实验室管理及其对国内开放实验室的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3):149-151.
[13]李向清,康诗钊,穆 劲.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11,121(5):24-26.
[14]任新钢,李晓林,苏建茹,等.大型精密仪器全天候开放使用的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8):151-153.
[15]孙立平,王 腾,董 建,等.PBL教学法在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1):43-44.
[16]杨延梅.提倡绿色化学实验,推动实验教学改革[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1,208(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