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工商学院, 四川 成都 611745)
梁式转换层建筑施工技术浅探
黄 兰
(四川工商学院, 四川 成都 61174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建筑功能方面有了更加多样化的需求,为了满足人们对建筑的各项需求,需要在楼层间对转换层进行合理设置,结合楼层间结构设置差异、建筑结构特点等对转换层建筑施工技术进行科学应用。本文对其中的梁式转换层建筑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以期为梁式转换层建设施工等方面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可供参考的建议。
梁式;转换层;建筑施工技术
建筑行业进入黄金发展时期,建筑结构形式、功能等方面也逐渐朝着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如今的建筑设计工作中上下楼层结构形式各异的情况较多,转换层方面的设计也因此出现。下面对梁式转换层建筑施工技术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希望为施工企业相关作业的开展提供一定启发和参考,促进梁式转换层作用及价值的充分发挥。
通常情况下建筑下部结构受力较多,上部则与之相反,对其进行布置及设计时需要适当增加下部墙的数量并且提高其柱网密度,上部可酌情对其进行减少。建筑功能要求与常规结构方面存在一定矛盾,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需要设置相应的结构形式完成转换,实现自然的过渡。
上下层结构类型的转换、柱网和轴线的调整、结构轴线位置与转换结构形式的同时调整为转换层的三种主要转换类型,第一种在上部为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建筑中应用较多,能够使上部剪力墙变为下部框架,为建筑内部自由空间的预留奠定坚实基础;第二种无需对转换层的上下结构形式做过多调整,施工人员可以按照转换层对下层柱距进行调整,产生较大柱网,其在下层为外框筒的建筑中应用较多,能够使入口变得更大;第三种需要根据转换层轴线将上部剪力墙结构进行错开,产生一种不对齐的上下结构。
(一)模板及支架方面的施工技术
模板工程对砼梁式转换层建筑施工技术而言较为关键,进行此部分建设施工时,需要对实际情况进行更多的考虑,切实落实模板装置构造及结构方面的设计工作,提高模板装置设置及装拆作业水平,下面从三方面对模板及支架方面的施工技术进行具体分析:
其一,立杆及扫地杆方面的作业。对梁底内外楞、立杆上端进行扣接时,通过直接扣接的方式能够实现双扣件抗滑移及安全的目的,然后在钢垫块位置对立管下端进行支撑设置。施工人员需要将扫地杆布设于梁下排架的下部位置,并且将2道大小横杆布设于中部位置,在梁底排架两端及横向位置设置斜撑,将双肢剪刀撑布设于纵向部分,对楼层满堂架、梁下排架方面进行统一处理,进而对排架空间刚度参数进行改善。
其二,斜撑方面的作业。进行斜撑杆方面的施工工作时,需要避免其角度超过45度,沿柱面的竖向排距为1米,并且需要使梁底模板外钢楞及底部斜撑杆之间处于平衡的状态,将间距设置为0.4米,将上部延伸到模板底部位置,同时保持与梁度模外钢楞相扣,并且通过双扣件完成抗移滑等方面的保险工作,预留其下支点主柱面短筋凹槽,并且将该楼层柱根位置设定为最下排斜撑杆下支点。施工人员需要尽量在同一时间完成梁下排架、梁底斜撑支架方面的施工工作,在速度无法满足施工工作需求的情况下应在大梁钢筋骨架到位前结束搭设工作,为两部分同时受力奠定坚实基础。此外还需要使横杆、梁下排架维持相扣的状态,使其和楼层满堂构成连体,进而对斜撑支架整体性、稳定性及安全性等方面进行提升。
其三,钢管支撑方面的作业。对此部分进行施工时,需要对木楔防滑动、顶紧一类的要求进行满足,切实落实相应的支撑体系作业检查工作,避免钢筋对楼板产生直接作用力,减少集中荷载问题产生的影响:首先,需要通过中φ48×3.5碗扣式脚手架钢管完成排架方面的布设工作,实现转换结构模板支架方面的设置,并且需要对支托进行调节,将其设置于钢管支撑最上方位置,并且将小中48×3.5的钢管设置在支托位置,碗扣式钢管立柱受到轴向作用力的影响,并且模板支架方面的荷载较重,将钢管碗扣脚手架当成支撑,进而对模板支撑倒塌方面的问题进行规避,减少经济损失。在排架三维间距满足规定要求时,同样应通过附加措施对其进行处理,通过框架柱一类的边缘构件或是剪力墙等对某些荷载进行抵消,提高施工工作的安全性及质量。其次,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构配件进行严格检查及验收,对底托、扣件等方面的出厂合格证进行检查,掌握碗扣脚手架杆件及碗扣等方面的焊接情况,对变形问题进行了解,避免应用质量不达标的构配件进行施工。最后,制定作业方案时,需要逐级完成技术交底等工作,根据以往梁式转换层施工经验完成转换架体安装等方面的工作。
(二)钢筋绑扎及连接方面的作业
对建筑进行施工时,梁式转换层方面的施工工作需要消耗较多的钢筋,其型号众多,截面较大,梁上下两方面的钢筋布置复杂程度较高,下料、放样、钢筋绑扎和连接等方面的施工水平对梁式转换层整体施工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其一,对钢筋翻样、下料方面的施工技术进行说明。一旦主筋出现就位错误问题便会产生较多的返工,因此通过适宜的技术进行准确下料及翻样对此部分作业及施工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影响:翻样开始前,应对设计意图进行透彻理解,切实落实相关说明及设计文件审核方面的工作,了解相应的规范要求;对大梁主筋进行转换时,需要避免出现锚固问题;梁上方主筋接头应布设于跨中三分之一位置,下部需要布设于邻近支座三分之一位置,主筋下料时需要调整所有钢筋接头,使主筋焊接接头错开;最后严格遵照相应的顺序完成编号工作。
其二,不同位置钢筋的连接作业。不同位置钢筋受力具有一定差异,施工人员需要结合受力、作业难度、成本等方面的情况对连接方式进行选择:首先,最关键的受力结构为主筋,此部分应以最可靠连接方式进行连接,例如冷挤压等;其次,通过电渣压力焊方式完成转换层柱钢筋和剪力墙竖向分布筋的连接工作;再次,通过闪光焊接方式对主梁腰筋、箍筋及板钢筋、主筋等方面进行连接;最后,通过绑扎方式对受力不大的位置进行连接。
(三)砼浇筑技术
梁式转换层的浇筑时间很长,速度较快且浇筑量极大,施工方需要对温度应力方面的问题进行考虑:首先,机械振捣方式的应用较多,通过人工扦插对其进行辅助,施工人员需要提高振动器的插入速度,并对其进行缓慢拔出,振动时间需要参考泛浆方面的情况,插入位置需要控制在振动棒半径一点二五倍的距离中;梁柱节点位置需要对钢钎插进行合理应用,通过橡胶皮锤完成梁柱模两端敲打工作,以人工方式对其弥补。其次,确保在白天不间断的对混凝土进行分层浇筑,使高度维持在0.3-0.5米范围内;最后,进行泵送作业时需要根据施工缝预留、管的布设和拆卸等方面规定进行施工,通过压送水完成泵体和管的湿润工作,以覆盖麻袋等方式完成降温操作,对砼入膜温度进行调整,进而为施工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总结全文,成本较低、受力明确等均为梁式转换层的优势特点,为了更好的发挥梁式转换层建筑施工技术优势,促进建筑多用途及多功能的建设,需要对该项技术进行合理应用。上文已经从模板支架、钢筋绑扎连接、混凝土浇筑等几方面对梁式转换层建筑施工技术进行具体分析,希望施工企业能够结合己身及建筑工程实际对其进行合理应用,为施工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1]刘洋.梁式转换层建筑施工技术浅探[J].科学与财富,2016,8(2):192-192.
[2]何伟志.谈梁式转换层建筑施工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6):179-179.
[3]鲍广洲,林雷,穆瑞宝等.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14(9):19-22.
K928
:B
1007-6344(2017)08-01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