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艳敏
(北票市水土保持局,辽宁 朝阳 122100)
王增店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构建研究
潘艳敏
(北票市水土保持局,辽宁 朝阳 122100)
生态补偿制度是解决水土保持综合效益稳定发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通过对水土保持综合效益实现机理的分析,提出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构建的必要性,结合王增店小流域的具体情况,构建了流域内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研究分析了补偿主客体、补偿原则、补偿方式和措施实施等几个方面,为水土保持生态综合效益的实现提供保障,并给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水土流失严重威胁着生态环境的安全,是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因此,如何防止并治理水土流失,提高水土保持带来的生态效益成为目前生态保护领域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1-2]。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是目前解决水土流失生态问题一个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生态补偿机制与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调配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很多生态领域的专家学者对生态补偿机制做了许多研究,仲艳维[3]基于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的研究分析,提出了生态补偿制度建立对生态效益的循环流动起着重要作用的论点;史宇[4]通过理论分析的方法,结合生态学、经济学和生态伦理学等学科,从不同方面研究分析了采用生态补偿制度对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谈家青[5]基于淮河流域的生态研究分析,提出了生态补偿评价指标,并以此提出具体的政策;张来章[6]通过对生态补偿制度从主体、客体的论点,结合对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的研究,初步对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探讨。从以上学者的研究可以看出,大都认同了生态补偿机制作为解决水土保持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大多数学者的研究,对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还处于初步探索的阶段,或者都是基于整体大的流域进行分析,并不能解决小流域的具体问题,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文章通过对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分析,并结合王增店小流域的水土保持具体情况,从水土保持效益的实现出发,通过对生态补偿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分析,构建适合小流域生态发展的生态补偿制度,并为之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为类似小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参考。
王增店小流域位于北票市北四家乡境内,流域总面积1780hm2,水土流失面积883.09hm2,流域内林草覆盖率为27%。人均收入6352元/年,人均粮食771kg。该流域地势低洼,土壤出现盐碱化,并且沙化严重。水土流失比较严重,个别地区沙化成片并出现了风蚀现象,对植被产生了影响。流域内目前除水土流失严重外,下游还出现污染情况,造成生态多样化减少,通过调查发现,生物种类下降了大概20%;此外,流域水量的涵养也逐渐减少,流域相比十年前下降了15%。
王增店小流域地区目前遭遇到的生态问题非常突出,水土流失严重,植被覆盖率低,受严重的侵蚀作用,并由此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也较为突出,人均收入较低,粮食生产量低于平均水平。虽然王增店小流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水土保持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总体来说是达不到生态综合效益最优化的,因此需要对王增店小流域进行生态补偿才能保持生态效益的稳定。
2.1 王增店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效益实现机理
小流域水土保持是我国整体水土保持的基本单位,对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进行研究分析,是解决水土保持生态综合效益最优化的保证。小流域水土保持具有其复杂的特点,同样具有流域生态系统的特征,也是由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共同作用的系统,其中水土保持生态效应的实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流域生态系统具有生态多样性的特点,其中包括上游生态社会经济复合系统、下游生态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其中由于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共同作用,构成了流域系统的特殊复杂性。流域生态效益复合系统见图1所示。
图1 流域综合生态效益复合系统
通过图1可知,流域综合生态效益复合系统包括上游生态社会经济复合系统与下游生态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共同构成,二者之间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从上下游的角度分析,上游通过自然资源和其他生态因素与下游建立联系,并且进行生态效益的交换,同时上下游也由此进行社会经济效益的交换,如污染降解,大气净化等都与上下游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系统本身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通过资源的获取和提供共同作用,完成流域生态综合效益的循环和利用。
2.2 水土保持补偿制度必要性分析
目前水土保持形势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验,特别是基于小流域为单位组成的流域生态系统遭到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破坏,除了对环境造成影响以外,还给整个生态安全带来威胁;同时生态系统的破坏会直接反映到社会经济的破坏上,形成严重的恶性循环。认识到水土保持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共同维护生态系统安全,实现生态效益最优化,是目前首要解决的问题。因此进行生态补偿制度构建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生态保护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水土保持作为生态保护的重要举措必须受到重视;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之间由于相互影响存在着内在密切联系,二者如果处理得当,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会产生相互促进的作用。但是目前由于对水土保持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特别是由于上下游差异造成上下游社会经济之间的差别,对生态水土保持认知性不一,并且缺乏有效的机制消除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之间的矛盾,水土保持补偿制度构建具有必要性。
水土保持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目前的财政来源比较单一,仅仅依靠政府解决,而没有发挥广大人民群众水土保持的积极性,人民群众对水土保持缺乏相应的热情。只有通过建立水土保持补偿机制,运用经济的方法来解决以上问题。
3.1 构建水土保持补偿制度的原则
水土保持补偿制度的构建,主要是为了流域内的生态系统生态效益最大化,使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能够充分作用并相互影响,因此,在构建水土保持补偿机制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保持参与水土保持的区域公平性原则。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所产生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不仅是针对本区域内,还对区域外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污染净化,空气净化,提高湿度,这些对区域内外的群体都有影响,这就涉及到水土保持的投入成本问题,不仅是流域内人群的责任,对于获得生态效益的群体都应该有义务,这就需要区域公平性原则。
(2)遵循生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原则。构建水土保持补偿制度的目的除了产生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以外,还要使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相互作用,并得到良性循环。
(3)保证经济的原则。构建水土保持制度,并不是要一味的投入资金,来得到生态和社会经济效益,在投入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收益和成本的量化问题,使水土保持补偿投入和水土保持综合效益处于一个比较合理的情况下。
3.2 王增店小流域水土保持补偿制度构建
水土保持补偿制度的构建,要清楚几个重要的因素,首先要确保在补偿过程中分清主客体,还要提出相应的补偿标准,以及采用的补偿方式,最后就是确保补偿措施顺利实施,这是保证整个流域内水土保持补偿制度顺利进行的保证,也是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能够形成最优的目标保证[7]。水土保持补偿制度结构图如图2。
S157
B
1672-2469(2017)02-0012-02
10.3969/j.issn.1672-2469.2017.02.005
2016-05-03
潘艳敏(1971年—),女,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