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路柏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是向受教育者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专业人员,是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人员。教师工作是直接教育人的特殊职业,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敬业乐业”、”忠于职守”的传统。学校教师也应该结合实际要求,发扬中华民族敬业的优良传统,大力提倡爱岗敬业的社会主义道德,发扬公而忘私,无私奉献,教书育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对本职工作,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有—种强烈的使命感。俗话说:“教师不能半桶水”、“在深的水里才能摸到最好的鱼”。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受老师知识水平的制约,如果教师讲课中由于对教材分析不透,对知识重点把握不准确,要点讲解不清析,那么学生听过这堂课就会产生一种模糊的收获不大的感觉。因此教师在讲课前首先应该吃透教材,抓住重点,拓宽知识,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有大有收获的感觉。
基于一种教师的责任感,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注意刻苦钻研业务、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把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新知识适当地补充于教材之中,在课堂上传授给自己的学生。但是,就目前的现状而言,有许多教师开始热衷于搞科研项目而不再很负责任地对待自己所从事的教育行业,不会把对学生的教学放在首位,取而代之的是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是人们探索和认识教育客观规律的有效途径,研究儿童才能够认识到儿童生长发育以及心理发展的规律,研究教学才能够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对这些研究作出一些比较才能够更好的发展教育事业,这些对体现了教育科学研究的必要性,这些都很正确,无可非议,但是,在教育事业中孰轻孰重还是很容易看出来的,“教育兴国”指的是要将教学放在第一位,让每一个接受教育的人都能够很好的接受教育者传授的知识等。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许多教师忽略了教学所要实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它要完成的任务始终是全方面的,既有知识的获得、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又有思想品德的完善、基本技能的形成、个性特长的发展等,这种全面发展的实现只有教学才能做到的特殊作用。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社会对于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教师被认为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辛勤的园丁,不过有的教师在当了很久教师后会有一种厌倦的情绪产生,当年刚刚踏上三尺讲台时的壮志凌云的豪情早已经烟消云散了,部分教师于是就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平淡的过着每一天,部分教师变很暴躁,对教学、学生甚至是学校产生极其厌恶的情绪,准备不再继续从事教师这个职业。而产生这种职业倦怠的原因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教师需要为每一个家庭培育下一代,然而现在的家庭中独生子女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了,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因而教师肩负的教育责任也是越来越大。一旦教师的教育教学不能够满足社会、家庭的需要时,教师将会受到严厉的批评,在社会的压力下,教师难免会产生倦怠的情绪。更何况在社会中,教师所处的地位和教师所肩负的责任相比之下并不能够成正比,目前教师公务员化正在逐步实施当中,但是其进程也是缓慢的,还是需要一段漫长的时间和过程来实现教师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从物质方面来说,教师的薪酬相比之下还是有些微薄的,所以很多教师就产生了对教师这个职业的消极的态度,不愿意在这个岗位上继续下去。
第二、教师教育教学的特殊性。教师教育教学并不是像工厂里面生产物件那样能很快看见成果,得到检验的,教学的成效需要通过学生来体现出来,但是在许多情况下,学生不听老师的话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就算老师花费再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教学,那也不会有什么好的成果。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一般来说一个教师的教学成果需要在几年之后才有所变现,这样下来教师的成就感不能及时被满足,教学对于他们而言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在这种教学的特殊性和局限性下,教师还拿什么来坚持自己的教学生涯呢,屈服于职业倦怠便是早晚的事了。
第三、过重的职业压力。我国目前仍然是应试教育,在这种教育形式的影响下,教师的心理压力是相当大的,大量的作业需要批改,让教师失去了个人的时间和空间,承担着无形的压力从早到晚忙碌不停,繁重的教学任务下,不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而每一次的考试结束后教师与教师之间互相的比较也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学校领导“以分数论学生,以升学率论教师”的现象普遍存在,人为的加重了教师间的竞争,迫使教师处于高负荷运转中,有谁甘愿落后于他人呢,更何况是接受过高等教育后的教师呢。
第四、教师的社会交往环境。教师所处的环境是相对封闭的,许多学校实行“坐班制”来加强学校对学生、教师的管理,教师的工作环境便局限在学校和家庭之中,很少会有机会与外界接触,更不用谈从外界学习到其他的知识。
第五、教师的人格特点和性格。许多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但是在现实环境中,也有一部分人迫于无奈去从事那些自己不喜欢、不感兴趣的职业。也有的是在从事教师这一职业之前对教师充满了期待,有着自己美好的理想,而当现实社会的残酷慢慢扼杀自己的希望后,便不再喜欢教书育人了,也就产生了职业倦怠。
教师管理中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教师的评价与考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一部分学校的考核标准中,连篇累牍地充满了“违反什么罚多少”、“迟到几分钟扣多少”、“什么事情没有做好扣多少錢”等内容,教师无意中便形成了一种“提心吊胆过日子”的工作环境,教师极易产生抵制考核的心理,压抑了教师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大多数学校对教师评价的目标体系分四大块:即德、能、勤、绩,一学期或一学年对每位教师的总体表现由具体化的数字量化给予客观、公正的说法,对教师评价全部采用数字量化评价,许多领导认同这样一个理由:数字面前,人人平等。数字成为领导们解决问题的法宝和科学管理的代名词,我认为,数字根本无法说话,数字是学校的数据资料统计获取的。而数据资料是管理者设计目标时努力靠近那些容易被量化的指标,忽视了不易捕捉、隐性的有价值指标。因而数字的具体量化管理是不全面的,也是不科学的,缺乏一定的科学依据。
教师评价要实行全面评价,从教师特点和担负的任务出发,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科学知识、文化修养、教育教学能力、协作精神等工作进行全面评价,既要看教师具有的基本素质,也要看其工作过程的质量和教育教学的效果。比如教育教学效果中,既要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也要看学生智力、能力发展的程度和思想品德的形成、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