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联结”于元“类别”教学的高效运用

2017-04-10 05:30张蕴
速读·中旬 2017年1期

张蕴

摘要:在比较联结中,将对事物提取出相同的属性异同来分辨两种事物所特有的思维,发现其特点和规律,同时掌握其方法,融合多种方法以此来深化自己的理解,丰富自己的思维空间,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

关键词:比较联结;融合价值;高效运用

一、比较联结的概念厘清

(一)比较联结的内涵厘定

所谓比较联结,将对事物提取出相同的属性异同来分辨两种事物所特有的思维,发现其特点和规律,同时掌握其方法,融合多种方法以此来深化自己的理解,丰富自己的思维空间,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

(二)比较联结在小语中的运用

比较联结多运用于阅读方面,比较联结的过程,是从单篇课文的学习拓展到单元课文的理解,从文本的阅读拓展到文外的学习,认知从较单一、浅显提升为系统、全面的知识重组构建。学生就可以形成自有的知识框架,有着独特的思维挑战,以此达到不教而长的理想境界。

二、比较联结的融合价值

(一)多元思维

学生对问题的解读有着不同的答案和独有的思维方式。比较联结是一种追求新颖的思维活动,表达的是自己全新独特的理解形式。这种思维活动不是表面的行为的创新,它通过这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思维方式发现一元思维所无法涉及的层面。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获得的启迪应具有鲜明的个性,达到自主感悟,独立思考的成果。

(二)深化思维

比较联结是一种透视现象、深挖本质的阅读。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处理经过了一个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思考过程。比较联结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提出新颖见解,提升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广度。比较联结的过程,就是在质疑的基础上分析、求证,将思维深刻化。

(三)高效低耗

运用比较联结把单元相关文本、段落、句子、词语等进行类别的归纳、概括和比较,可使学生高屋建瓴,准确地把握住文本本质特点、个性特征,加速对知识的消化、迁移、运用,从而构建知识体系,收到触类旁通、高效低耗的效果。

(四)言兼意得

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把文本的字词句,或是单元的题材、写法、立意,与单元同类进行比较联结的过程,研究作者表情达意、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过程。

三、比较联结的高效运用

(一)识字与写字

1.构造——明晰汉字的“形、音、义”。汉字的构造有规律可循,汉字中有一批是主体字,这些主体字中的每一个都能派生出一串音、形相近的字群。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规律,总结提炼同类字,并及时运用于教学之中,将各单元的形近、音近、义近字分门别类,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生字框架,由此联结出通过偏旁找规律理解字意。利用汉字的构造来分析形近字,也会造成错别字,有些学生会对形近字的偏旁分辨不清。因此,需要利用汉字的构造把形近的偏旁分辨清楚,减少错别字的产生。

2.比较——明确汉字的笔法、结构、章法。运用比较联结,分类比较各单元生字的笔划,部首,归纳书写笔法,让写字事半功倍。利用单元的特点,类别开来,运用比较、练写的方式进行写字教学。例如,书写卧钩和弯钩两个基本笔画,先让学生比较卧钩和弯钩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这样仔细加以比较,学生写字时就能胸有成竹,迅速掌握要点。

(二)阅读

1.思维导图——彰显单元学习中的“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找到单元阅读材料在内容或形式上的共陛,认识规律,掌握定法。通过分析、解剖、探寻同类阅读材料的相异之处,从而找出阅读材料个性特征的方法。通过比较,寻求单元类别差异,认识文章或人物的个性,以便掌握变法。

2.课外阅读——拓展单元积累中的知识体系。学生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内外的知识构建形成的。学生可将自己从课内学到的知识方法融会到他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渠道中去,相辅相成,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把比较联结运用于课外阅读,利于学生培养独有的知识树。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只要学生掌握文本,了解背景,比较事例自然,使用比较联结,不仅能打破教师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综合概括、思维分析等多方面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习作

1.注重篇章局部,掌握系统设置。习作是多数学生的薄弱环节,很多学生的习作存在很多问题。应当选择各单元的经典篇章来比较联结,学习写法。单元类别下的习作,需要有篇章的局部观,即篇章中“点”的仿写,又要有单元类别课文的整体观,即取各篇之精华的仿写,还要有整册、各学段课文的系统观,即每一组课文设置的内容、主题不同、形式不同的仿写。一个学段形成一个整体,全面提升学生习作水平。

2.重组单元素材,构建文体特点。单元类别下的习作教学目标需要综合本单元几篇文章的不同特点,以及其他单元文本特点,进行定位:确定重点仿写的课文,每篇文章的表达技巧、结构形式和内容。把本单元内容看作一个整体,对其内容进行重构创生,加强系统环节的联系和互动,实现教学的简洁高效。它突破了以往单元习作单一的模式,在“听、说、读、写”中互相联结、循环上升,使学生的习作能力得以提升。

(四)口语交际

教师要协助指导学生通过对话与合作建构他们自己的口语交际感受、能力以及风格。在各单元所得的生活交际情境中,促使口语交际具体化,同时赋予了交际任务实际意义。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再现生活中与单元内容类似的某一事件或某一现象,让学生直接面对,展开相对“真实”的交际活动。把单元中的情景与现实中的情景联结起来,形成自己的语言特色。

(五)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单元学习是指将各单元中的综合性学习组合成一个专题进行包含着多种知识与技能在内的单元学习。生活中語文学习的大部分资源都是杂乱无章的,需要将这些资源系统化。首先从编写的内容和形式上来看,确定的主题必须是跟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比如从社区、学校、家庭来寻找有关语文的教学资源,利用一些自然风景、名胜古迹等引导学生关注时代的变迁,关注身边的文化生活。还可以确定一些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主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社会的主人翁意识,主动热爱身边的环境。

学习知识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运用比较联结,把各单元按照类别进行教学,再把相通处联系起来,构建出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随着学生文本的积累与运用,学生的语文素养会越来越深厚,从而达到真正的“不教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