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美琼
当前,思想品德课普遍存在教学气氛沉闷的状况,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教育效果差。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少教师思想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很少关注学生的兴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思想品德课实效,是值得研究探讨的。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总结,在思想品德课兴趣培养方面,我为学生开出以下“五剂”良方。
一、漫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磁化剂
漫画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包含丰富深刻的道理,发人深省,回味无穷。我们经常看到,孩子们看漫画时总是十分投入,笑得特别开心。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漫画,会使学生情趣盎然,学习兴趣倍增。生动形象的漫画就像磁石一样,能很快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自卑与自负”一课时,我出示了漫画《一对小花狗》:一对模样相似的狗,其中一只在凸面镜面前,看着被凸面镜缩小的自己,一脸沮丧,发现自己原来这样渺小,于是耷拉着脑袋,变得极其自卑。另一只狗在凹面镜前,到镜中的自己,发现自己原来高大挺拔,于是狂妄不可一世,变得很自负。通过漫画,学生懂得了自卑与自负的人所依据的事实都是虚假的,自然理解了自卑与自负的人都会远离成功的道理。
二、故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味剂
人人都爱听故事,尤其是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一旦有故事听,学生立即精神抖擞,聚精会神地聆听。教师适时根据教学内容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可以及时调整学生情绪,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理解枯燥乏味的抽象道理,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一课时,我讲了苏轼年轻时的一个故事:苏轼喜欢下棋,经常与山上寺庙的一个小和尚对局。这天,苏轼心情不佳,想亵渎穿着一身黄色袈裟的小和尚,便开口说道:“我怎么看你,你怎么像一坨屎。”小和尚心平气和地说:“我怎么看你,你怎么像一尊佛。”苏轼听了,心里美滋滋的,如同喝了蜜,心想:这和尚真傻,我骂他像一坨屎,他不骂我也就罢了,却说我像一尊佛,心情自然好了很多。待下完棋后回到家,苏轼便把刚才占了小和尚便宜的事说与苏小妹。苏小妹一听,立即拍着大腿说:“你这个大傻瓜,你上当了!”苏轼一愣:“我怎么上当了?”苏小妹说:“人家心中有佛,口中有佛。你说别人像一坨屎,你头脑中有什么呀?”学生听后笑得前仰后合,恍然大悟,深刻领悟了不尊重他人就是不尊重自己的道理。
三、音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清新剂
初中生天真活泼,大多爱跳爱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营造清新的教学氛围,适当组织学生放声歌唱或听一段歌曲,教师自己也可一展歌喉。通过音乐,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恰到好处地选用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歌曲作为思想品德教学的辅导工具,不仅能丰富和深化教学内容,还能把课本知识与歌曲思想、优美旋律融为一体。例如,在教学“同学朋友”一课时,师生同唱《友谊天长地久》,从动听的旋律中,学生领略到:对待朋友要以诚相待、平等互助,整个课堂弥漫着清新的芳香。
四、小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润滑剂
在课堂上开展一些小品活动,可以有效调动学生情感,使其在玩乐中感悟严肃的道理。例如,在教学“善用法律保护自己”一课时,我组织学生表演小品《盗版的字典》:七年级学生小明从书店买了一本字典,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许多模糊、错页、漏页甚至别字,他很是苦恼。妈妈知道后,对小明说:“算了吧,花十元买一个教训也值。”得知此事后,哥哥说:“这书店老板胆子也太大了,他竟敢卖给你盗版字典,我找几个哥们把书店给砸了!”姐姐说:“应该和书店老板理论,要求退换,不行到人民法院去起诉。”学生绘声绘色的表演,赢得了阵阵热烈的掌声,教师顺势提出思考问题:你如何看待他们的言行?假如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这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交流的主动性、思维的活跃性、见解的独特性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出来。
五、疑问: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
巴尔扎克说:“打开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有效的提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启发他们主动获取、探究知识。课堂教学中学生之所以昏昏沉沉,提不起精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采用平铺直叙的讲授方法即接受式教学,课堂缺少提问或提问不能触动学生心灵,不能解决他们的认识困惑,不能引发他们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等待点燃的火把,要通过有效提问点燃火把。例如,在教学“科教兴国战略”一课时,我先出示两则材料并要求学生思考:我国要出口8亿衬衫才能换回美国的13架波音747飞机,说明了什么?学生答:我国科技水平不高。看了材料二,作为一名中国人,心里特别憋屈,大家看,苹果公司有没有参与手机生产?学生答:没有。它凭什么能分得那么多利润?学生答:它提供了概念和技术。中国公司辛苦组装,只分得极微薄的利润,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学生答:科技落后,创新能力不足。看到这一现状,你们甘心吗?学生答:不甘心!要缩小差距,进一步推进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应该怎么办?学生答: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教技创新能力的基础是什么?学生答:教育创新。通过两则材料,我巧妙地提出一组梯度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吸引学生注意力,触动学生心灵,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增强教学实效。
(作者單位:福建省莆田文献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