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对森林病虫害发生及防治现状进行分析,对可持续控制提出了展望,提出生物工程技术和生物防治融合将成为森林害虫可持续防治的主要技术。
[关键词] 森林病虫害 防治 可持续控制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2-0096-01
保护森林环境和促进林业发展是国家生态建设永恒的主题。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生态建设中占有重要位置。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本人对森林病虫害发生特点、防治研究进展,展望森林保护的发展趋势,提出初步建议。
1 森林病虫害发生和危害有逐渐加重的趋势
树木从苗木、幼树到成林,以及采伐后的木材及木材制品,整个个过程中有多种害虫为害。目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大面积人工纯林的增加,森林虫害的发生、传播蔓延和危害有加剧的趋势。在加拿大的纽芬兰省,1977—1985年,仅云杉色卷蛾Choristoneura/102Uerana的为害就造成黑云杉死亡的林木蓄积达300万公顷,相当于纽芬兰岛针叶树总蓄积量的15%。在美国和加拿大,舞毒蛾Lymantriadispar、黄杉毒蛾Orgyiapseudotsugata的为害使大面积林木叶子被食,造成树木直接死亡或树势衰弱,导致小蠹虫、天牛等周期性害虫发生。由松褐天牛Monochamusspp.传播的松材线虫病,从美国传播到中国,已导致大面积松林枯死,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2 防治特点
2.1 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得到了普遍应用
采用化学药剂、营林措施、天敌等综合防治技术得到了普遍应用,从最初的“审慎地利用选择出的化学药剂,并与非化学物及方法相结合……”发展到现在的“利用具有选择性的杀虫剂和植物性杀虫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的抗虫品系,天敌的释放,化学信息物质的测定、合成与保护和利用天敌”等方法与措施的利用,害虫综合防治技术得到了普遍应用。
2.2 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森林昆虫监测
计算机已广泛应用于森林害虫的预测预报、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综合管理的决策模型以及信息管理上。GIS、RS、GPS、红外摄影技术、航空录像技术,在美国和加拿大已用于森林病虫害和火灾的检测监测上,大大提高了森林病虫害的管理水平。克服了大面积、大范围森林病虫害调查困难的问题,不但可以调查出病虫害发生的面积、方位,而且能够监测出其发生为害程度以及病虫害的种类,为进一步的防治奠定了基础。
2.3 生物工程技术研究进展迅速
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已将Bt杀虫基因导入树木中,获得了多种毒性蛋白得到表达的抗食叶害虫的植株,如欧黑12杨等。利用DNA指纹技术进行森林昆虫的分类,尤其是一些相似种的鉴定。
为了解决天敌昆虫对化学农药敏感的问题,目前,已将某些昆虫的抗药性基因转入天敌昆虫体内,提高了天敌的抗药性,增强了天敌的竞争力、寄生力和捕食力。
2.4 生物防治进一步加强
生物防治是森林害虫持续控制的有效方法,主要利用害虫的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利用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昆虫,以及益螨、寄生性线虫、立克次体和原生动物等。已有12个国家商品化生产赤眼蜂用于防治农林害虫。我国东北地区,森林病虫害生物防治最成功的范例是通过人工大量繁殖赤眼蜂对落叶松毛虫进行生物防治。
2.5 利用昆虫发育调节剂防治害虫
昆虫发育调节剂(insectgrowthregulators)是生物体合成的化合物,分为3大类:(1)激素类似物,如保幼激素(juvenilehormoneanalog)、脱皮激素(ecdysoneanalog);(2)酶抑制剂(enzymeinhibitors);(3)天然合成物(naturalproducts)。保幼激素在加拿大防治冷杉球蚜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酶抑制剂类型的药物主要有灭幼脲类(如灭幼脲1号 diflubenzuron),近年來,它们的使用一直在增加,防治舞毒蛾,65%的防治面积用的是灭幼脲。
2.6 化学信息素的利用
昆虫信息素作为综合管理的一种手段,主要用来探查害虫种类,监测发生数量,大量用于诱集,调节害虫的种群数量,或使用迷向法干扰破坏害虫正常的生活行为习性。在鳞翅目和膜翅目的食叶害虫的防治中用的最多。美国和加拿大已合成了65种森林害虫的性信息素用于防治上。德国、瑞典和加拿大已分离鉴定出了14种小蠹虫的化学信息素。现在,美国、德国及北欧和北美洲许多国家利用多漏斗小蠹虫诱捕器诱杀林间和贮木场的小蠹虫,大大降低了小蠹虫的种群数量。
3 森林病虫害可持续控制技术展望
3.1 将把着眼点放在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管理上,通过改善、保护和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提高森林中昆虫的多样性,使害虫种群数量维持在很低的水平上。
3.2 先进的科学技术将应用于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准确预测预报害虫的发生发展情况,利用多种先进的控制技术对病虫害进行控制。
3.3 生物防治在害虫防治中将占主导地位。通过天敌与寄主害虫及林木之间关系的揭示,使天敌发挥对害虫的长期、持久的控制作用。
3.4 抗虫育种将取得新的进展。将会培育出抗多种害虫的转基因树木品种,并不断解决新出现的害虫抗性问题。
3.5 生物工程技术将在害虫防治中发挥作用。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构建具有杀虫效力高、杀虫速度快、转化性强的生物工程菌用于害虫的防治。
参考文献
[1]李剑平. 森林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可持续控制策略[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4):267.
[2]王蓬. 森林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可持续控制对策的探讨[J]. 河南农业科学,2011,(01):103-106.
作者简介:谢坤(1980 -),女,吉林省桦甸市人,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