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眉户剧的演唱形式

2017-04-10 07:46潘乐
艺术评鉴 2017年2期

潘乐

摘要:眉户剧是“弦索腔”大家庭中的一员,属于曲牌联套体,具有獨具特色的音乐特色,但在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其音乐形式深受临近的“梆子腔”——秦腔和蒲剧的影响,这使得它的音乐特点又兼具“板腔体”的特点。两套截然不同的音乐唱腔结构,决定了眉户剧的演唱形式的多样性。此外,新中国成立以来,眉户剧在音乐形式上也进行了大胆创新,于是,眉户剧的演唱形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关键词:眉户剧 音乐声腔 音乐体系 演唱形式

中图分类号:[J8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2-0168-03

眉户剧主要流行于陕西大部和山西南部,又名“曲子”“竹马戏”“迷胡”。其属于清代中叶五大声腔之“弦索腔”中的一员,在音乐结构形式上,属于曲牌联套体。曲牌联套体的历史源远流长,元杂剧、明清传奇都使用的是曲牌联套体。

中国的戏曲剧种,除使用曲牌联套体之外,还有一种形式,即是板腔体,现今的多数剧种使用的都是板腔体,板腔体的祖宗也是发源于山陕交界之处的梆子。因与梆子是近邻,且相较于曲牌联套体,板腔体的音乐形式更加灵活,它能以“对称的两句”为一个单元,进行自由组合和无限循环。因而,在眉户剧的发展过程中,它的音乐结构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板腔体的影响。事实上,眉户剧在刚登上舞台之时,即是与梆子同台演出的,当时这种合演的状况就称为“风搅雪”或“两下锅”,不过,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板腔体的音乐还是与曲牌联套体音乐融合在了一起,共同组成了眉户剧的音乐体系。同时具有截然不同的戏曲音乐体系,决定了眉户剧在演唱形式上的必然多样性。

一、曲牌为本体:曲调缠绵柔和,娓娓动听

眉户剧虽然属于曲牌联套体,但它与同为曲牌联套体的昆曲相比较还是差别很大的,眉户剧的曲牌联套不仅仅在于其受了板腔体的影响,就是在曲牌内部,其演唱形式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单曲体、两曲互套、多曲体并存。眉户剧是一个完整唱段的唱腔牌子,不同于昆曲几乎清一色的多曲体,而是还包括单曲循环和两曲互套的形式。单曲循环即是在一个唱段中反复使用同一个曲牌。两曲互套即两曲循环交替使用,结构有两种,或是各取“子母调”两个牌子的一部分, 相互组合成一曲完整的牌子;或是一支牌子插人到另一牌子的中间,以表现两种不同的情绪或塑造两种不同的形象。前者如【高调套紧述】,后者如【背宫套连香】。在词格的使用上,两个曲牌可以用同一个词格,也可以用不同的。

2.同一牌子唱法不同。眉户剧的同一曲牌具有多种唱法,可以根据剧情和情感表达的需要来自由使用,有时用的是同一个曲牌,演唱出来的却是全然相反的感情。但大体来说,每个曲牌都有其基本的感情色彩。比如在表达凄凉伤感的情绪时,用的多是【背宫】【十字慢】【金钱】【慢五更】【凄凉】【西京】【哭岗】等曲牌;而在表达活泼欢畅的场景时,则多用【采花】【钉缸】【花音岗调】【茉莉花】等曲牌。

3.曲牌组合更加自由灵活。在多曲联套的使用上,尤其是在眉户剧成为舞台剧后,对其传统的曲调运用程式进行了突破。眉户剧传统的套数规律是“月背五更金”,即【月调】【背宫】【慢五更】【金钱】,中间可插入其他曲牌,以【背尾】【月尾】结束,所以又有“月起月落”一说。但在后来的舞台演出中,基本是根据需要自由选用曲牌,有时甚至可以从其他宫里来借。

4.音有花音、苦音之分。眉户剧的音乐有花音、苦音之别,花音又被称为欢音、硬音,在曲谱里的表现为不含“4、7”,一般都是欢快、明朗的曲调。苦音又称作哭音、软音,在曲谱里含有“4、7”二音,一般都用来抒发悲伤、凄凉、愁苦的感情。苦音除【软月调】之外,一般直呼曲牌,不标出苦,而花音则一般都予以注明,如【硬月调】【花背宫】等。

5.曲牌多来自民间小调。中国的戏曲源于民间,“弦索腔”剧种的音乐体系普遍包括以下三种:一是当地的民间小调;二是宋元诸宫调的遗声;三是弋阳腔的流变。眉户剧作为“弦索腔”中的一员,其曲调也有不少来自于民间小调,尤其是流行于关中地区的丝弦小调和社火小调。比如,在关中地区流行的传统小曲《五更鸟》《虞美人》就被眉户剧收为己有。民间小调的曲调简单流畅,节奏规整,兼具群众性和说唱性的特点。演唱出来多表现为轻松活泼、诙谐风趣。

总的来看,眉户剧的曲牌较少文人染指,在其演唱形式的发展变化中,基本是根据群众的喜好来进行取舍,正因“投其所好”,才使得眉户剧的演唱曲调一直保持了缠绵柔和、娓娓动听的特点。

二、板腔为副体:板眼变化有节,声情并茂

以板腔体为音乐特征的梆子腔,自明末清初在陕西扎稳脚跟,便迅速向北方大地蔓延,梆子腔的生命力极强,就是正处于发展巅峰期的昆曲也难以在北方大地与之争锋。处于山陕之间的眉户剧自然更是免不了受其影响,在演唱形式上向其靠拢。

1.曲调中引入板眼变化。在梆子腔的长期影响下,眉户剧中的曲牌也开始运用不同的速度变化,比如曲牌【西京】,就渐渐形成了“慢西京”“软西京”和“紧西京”。三首“西京”虽然都是四二拍,但在板眼速度上却发生了明显变化。“慢西京”速度为慢板,节奏缓慢,字位较疏;“软西京”速度为中板,节奏平稳,字位较密;“紧西京”速度为快板,节奏急促,字位密集。同样是“西京”,由于节奏速度不一样,便产生了不同的音乐效果。再比如《走雪》中的一段【笛子吹】。这首曲牌兼用四二拍和四一拍两种不同的板眼形式。从一板一眼到有板无眼的板眼变化,活脱脱地将人物内心彷徨、矛盾的心情及音乐的戏剧性深刻完美地表现了出来。总之,在曲牌引入了梆子腔的板眼变化后,便可以通过多种演唱形式来表现人物复杂多变的思想感情。

2.曲词向板腔体靠拢。词,又被称为长短句,到了元代,又演变为曲,无论是词牌还是曲牌,其在词格的构成上都是长短不一,极富变化。而对另一套音乐体系中的板腔体来说,其曲词则多为对仗工整的“上下句”,一般为“七字句”或“十字句”。在梆子腔的影响下,眉户剧的曲词也渐渐演化为整齐的“上下句”。比如《采桑》中的一段【西京】:“想我儿十八年今天见面,老天爷睁了眼全家团圆”,即为上下对仗整齐的“十字句”。

3.唱腔“秦腔化”或“蒲剧化”。对外地的人們来说,如果不事先告诉他们某段戏是眉户剧,他们多数会误以为是秦腔。不得不说,梆子腔的鼻祖秦腔的影响力过于深远,这是同处于这一地区的眉户剧不能幸免的。譬如,眉户剧的打击乐还未形成体系时,自然就是直接借用近邻秦腔的了,此外,有些曲调如【剪尖花】【西京】等索性就是秦腔的唱法。陕西眉户剧的演唱具有“秦腔化”的特点,同理,山西南部眉户剧的演唱也具有“蒲剧化”的特点。

总的来说,眉户剧虽然主体是曲牌联套体,但由于其在成长壮大的过程中始终被周围的大哥“梆子腔”压着,所以不免会受其影响,但这并非全是坏事,板腔体在表现人物的“嬉笑怒骂”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这正好可以弥补眉户剧曲牌在表现人物强烈感情时的短处,从而使得眉户剧的演唱形式也兼具声情并茂的特点。

三、新时代以来眉户剧演唱形式的变化

眉户剧的演唱形式一直在变,眉户剧从最初的民间小调到地摊演唱,再到正式的舞台演出,每一次的变化都带来了音乐结构和演唱形式的变化。近来以来,随着戏曲专业团体的出现和民国后女性地位的上升,眉户剧的演出团体里也出现了女演员,女演员的出现,结束了女角男扮和女声男用假嗓唱的历史。男女同台演出后,其定调便由原来的A调或G调变为了F调或G调。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大多数剧种都对其现有的声腔结构进行了整理和优化,眉户剧自然也不例外,总的来说,眉户剧演唱形式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五声音阶的硬调唱腔比例逐渐增大。如【慢岗调】【剪剪花】【扭丝】等,均逐渐衍变出了它们的花音唱法曲调。

2.变奏形式的运用。为增强眉户剧曲牌的表现力,在演唱的过程中,加强了节奏的展开、曲调的压缩、乐句的扩张、小过门的填充以及句逗落音的更变等变奏手法的运用,从而使得曲牌子在保持传统特性的同时,带给人既熟悉而又新颖脱俗的感觉。

3.新唱腔的不断产生。以眉户旋法音调为基础不断创作新腔,如《涧水东流》中的【李小兰 、大妹子】,《一颗红心》中的【探糟】【晚霞照山岗】,《女儿心愿》中的【线连针呀针连线】等,它们虽然不是眉户剧的传统曲牌,但具有眉户剧传统曲牌之魂,观众们对之并不排斥、乐于接受,有的甚至还十分喜欢。

4.现代音乐创作手法的运用。为丰富眉户剧音乐的表现形式,并与现代音乐接轨,新时期以来的眉户剧音乐创作中还加入了重唱、合唱、伴唱以及主题音乐等内容,使古老的眉户剧焕发了青春。

新的时代,对传统戏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股潮流中,眉户剧不甘人后,新时期以来,一直着力于丰富曲调的表现力,打造精品剧目,大型眉户现代戏《迟开的玫瑰》就是其中的佳作,该剧曾在“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评选中一举夺魁,荣膺十大精品剧目榜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总体来说,在当前戏曲市场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眉户剧的发展也遇到了困境,此种形势下,对眉户剧的演员来说,更要突破“老腔老调”的束缚,大胆创新,丰富眉户剧的演唱形式,提高其表现力。具体来说,一要掌握发声技巧,学会巧妙运用唱腔,通过演唱来表现不同人物的感情;二要在气息运用上下功夫,练声实际上就是练气,要掌握齐声同步的诀窍;三要重视道白,“千斤念白四两唱”,要学会通过道白来塑造人物;四要提高韵味,达到“石损玉而山浑,水怀珠而川媚”的境界。

眉户剧的演唱形式一直在变,如果某天它停止变化了,也就离僵化乃至灭亡不远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在练好基本功的基础上去对眉户剧的演唱形式大胆创新,使之紧跟时代的脉搏,使之能表现现代人的复杂情感,使之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参考文献:

[1]孙豪.从曲牌的应用看晋南眉户戏音乐创作的演变[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0,(01):27-32.

[2]郭永锐.山陕眉户戏研究综述[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108-111.

[3]曹晓晶.眉户音乐特色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4]姚德利.晋南眉户音乐概述[J].运城学院学报,1992,(02):67-72.

[5]陈甜.晋南眉户戏唱腔音乐创作略析[J].音乐创作,2016,(03):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