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关键词提升阅读教学效率

2017-04-10 16:51吴喜红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关键词语课文

吴喜红

摘要:教师在教学中,可从整体把握、进入情境、体会情感、感悟精神这几方面来选取文章关键词语,并能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仔细推敲,不但可以使学生准确理解词语,简化教学环节,还能帮他们正确感悟文本内容,领悟文本内涵。

关键词:小学语文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效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的课文,大多是经过专家精心挑选并进行了一定的修改的,无论从内容、还是语言上看,可以说篇篇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希望自己能讲得全面一些,精心地引导学生细嚼慢咽,这样的教学固然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但往往会花费师生很多的时间,从而使教学效率难以提高。

汉语的词汇极其丰富又极其复杂,学生走进神圣的语文课堂,主要学习的是书面语的理解和表达。就理解而言,体会文章字里行间蕴藏的内涵是核心,没有对词语精准、深刻的把握和理解,学生就不可能深入到语言文字内部领略课文深藏的韵味和情感。而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往往能揭示文章的核心内容,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认真钻研文本,找到那些关键的词语。教学时,教师如果能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内容,不但可以使学生准确理解词语,简化教学环节,还能帮他们正确领悟文本内涵。

一、抓住关键词,整体把握全文

课文的题目,是整片文章的眼睛。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把握住这个文眼。例如,人教版课标版三上第六组课文,这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香港,璀璨的明珠》几篇课文,大家一看这些课文的题目就知道,关键词语是“富饶”“美丽”和“璀璨”,三篇课文围绕着“富饶”“美丽”和“璀璨”三个关键词语,介绍了三个地方的特点。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可以紧紧地围绕这几个题眼来展开教学,使学生对全文的学习有一个准确的整体把握。

再如,《开国大典》一看题目,就知道文章讲述的是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国欢庆场面。全文围绕一个“大”字,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开国大典。文章不论从典礼前人们的到来,典礼时的阅兵式和群众的游行都突出表现出这是一次前所未有、众望所归的典礼,是举国同庆的日子。

二、抓住关键词,进入文章情境

课文是每个语文教师教学上的重点,仅仅像以往靠老师的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本,就能打动学生,就能让学生进入情境,是很难实现的。这就需要我们从课本中去挖掘,抓住关键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能较好地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情境。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一句中的“冲”这个动作,充分体现了父亲迫切希望孩子能够平安的心情。我们可以抓住“冲”这个关键词语,让学生来演一演、读一读,引导学生进入文章情境,去感受父急切的心情。

又如,可以让学生从“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中深刻体会。

师: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

师: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

师: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顾他人的劝阻,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

师: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师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三、抓住关键词,体会文章情感

在一些情感丰富的课文当中,一些关键词語是情感表达的关键,如果我们能抓住这些关键词语进行教学,那将能很好的使学生体会到其中的情感。

例如,《一面五星红旗》一课,第二部分写“我”与面包店老板打交道的过程,“我”断然拒绝了他提出的用面包换国旗的要求,其中对“我”的一些心情和动作的词语,体现了“我”对国旗的不舍和热爱。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老板说了什么让我犹豫了呢?

师:很显然,从老板的目光和语气中,我已经猜到了老板是想让我拿国旗换面包。那么我为什么犹豫了呢?我当时是什么处境?(饥寒交迫、伤痕累累、孤单无助、又冷又饿)

师:是的,当时“我”身无分文、已经两天两夜多时间没吃东西,又冷又饿,所以这一块面包对于“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师:是啊,所以我犹豫了一下,来,把我当时犹豫的心情读出来。(引导学生读)

师:你还从这个句子的哪个地方看出我很犹豫?

师:是啊,从一个小小的动作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作者很不情愿,所以“慢慢解下来”生怕把国旗弄坏了,国旗是祖国的象征,对国旗的爱惜,就是对祖国的热爱。把那种对国旗的爱护、不情愿、不舍得的心情读出来。

再如,《圆明园的毁灭》中有一句“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和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说说“凡是”“统统”“任意”的意思,然后再让学生把这几个关键词语的意思放入句子中加以理解,最后再让他们说体会。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这句话所要表达的思想了。

另外,教学时教师还可以用换词法、删词法,让学生通过对比朗读,深刻体会这些词在文章中所起的表达效果。如,把“闯进”换成“进入”,把“凡是、统统、实在、任意、连”等词删掉,让学生对比读,学生从中不仅体会到原词使用的准确性,还体会到原词充分表达出作者对侵略者的强烈愤慨之情。

四、抓住关键词,感悟人物精神

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语,特别是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的词语,往往能较好的反映出故事人物的精神品格,因此抓住这些关键词语的学习,能较好地帮助学生感悟人物的精神品格。

例如,《燕子专列》是一篇人文情景较浓的文章,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体会文中的关键词句,从而让学生体会人们保护动物的博大爱心。例如,教学课文第3段时,教师可以抓住“纷纷”“满天飞舞”“四处”等词语,引导学生体会到人们得知燕子的危险情况后的焦急心情,体会人们不畏严寒、不辞辛苦拯救燕子的博大爱心。引导学生从“冒着”“顶着”“踏着”这三个动词,体会到当时气候和环境的恶劣,以及人们无所畏惧的高尚的精神品格。这样,学生保护动物的情感、意识,在阅读中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升华。

对于关键词语的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词义,对课文有整体的把握,还能使学生较好地进入情境,体会文章情感,感悟人物精神,准确领会文本内涵,因此,我们应该要认真钻研文本,抓住这些关键的词语,只有这样,才能使阅读教学简单而具有实效。

参考文献:

[1]庹先德.潜心会文 加强细读[J].小学教学,2012,(01).

[2]孙秀华.语文阅读教学的四个注意[J].黑龙江教育,2014,(06).

[3]刘佳.试论抓关键词展开阅读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5,(10).

[4]张晶.关键词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J].文学教育,2012,(02).

猜你喜欢
关键词语课文
容易混淆的词语
硝酸甘油,用对是关键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高考考好是关键
背课文的小偷
一枚词语一门静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生意无大小,关键是怎么做?
生意无大小,关键是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