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进卿 秦赫
经过了一个冬天的蛰伏,虽然树木才刚刚挂绿,但范湖乡的麦田却早已穿上了春日的盛装,在这充满希望的田野上,薛克东夫妇正在用他们锲而不舍、艰苦奋斗的精神,编织着属于他们的美好创业梦。
1983年,薛克东高中毕业后就回到了养育他的家乡——襄城县范湖乡任庄村。在校勤奋好学的他因为几分之差与自己心仪的大学失之交臂,本来可以复读一年再参加考试,但贫困的家庭条件根本不允许,为了减少开支,让弟弟妹妹们好好上学,他主动回家帮父亲耕种自家的几亩责任田。虽然自己每天早出晚归在庄稼地里辛苦耕耘,但几年的光景下来,家里仍旧很贫困。
为此,不甘平庸的薛克东,毅然决然离开了生养他的家乡,选择了南下的道路。在南方经过十几年的摸爬滚打,薛克东也算站稳了脚跟,过上了自己心中想要的生活。
2012年,一次回家乡的偶然机会,他在与朋友聊天中,了解到周边乡里有专业养殖户,在生猪养殖方面做得很好,不但销售有保证,而且收入很不错。听到这个消息的他眼睛顿时亮了。回到家后,他就马上和妻子谈起了养猪致富的设想。经过两人的分析,认为农村养猪有充足的发展空间,而且投资风险小,收益见效快。于是,他们放弃了自己原来的工作,经过2个月的充分准备,筹集了近30万元的资金,从此走上了养猪致富的道路。
安全卫生环境第一
在薛克东的热情带领下,记者走进养殖场,只见猪场四周干净整洁,一座现代化的猪棚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第二座猪棚和一些后续项目还在建设中。养猪场场地宽阔,布置有序,环境良好,和记者印象中脏乱差的传统养猪场完全不同。走进猪舍内部,立马感觉暖和起来,看着挂在墙上的温度计,竟然有25℃。薛克东看着疑惑的记者说:“温度是科学养猪的基本条件之一,猪场的设施很齐全,冬天墙壁上有热风炉,地上铺了地暖,到处挂了保温灯;要是夏天,我们还有大风扇、水帘系统,真正做到了冬暖夏凉,猪过得比人都好呢!”正说着,只听见一声铃响,“这是吃饭时间到了”,薛克东笑着说。过了几分钟,饲养员推着运饲料的车进来,猪仔们立即活跃起来,围在喂食槽附近。饲养员边喂饲料边对记者说:“你看猪仔进来才一个月,个个膘肥体健,最大的都快60斤了。这么好的环境,猪想不长肉都难啊。”在猪舍呆了半个小时,却没有闻到多少臭味,原来地下都有排污系统,排泄物直接从地下管道流到沼气处理室,所以卫生条件很好。
谈及养猪场,薛克东兴奋地对记者讲道:“我从2012年开始进入了生猪养殖这个行业,从最开始的200头规模商品猪发展到现在,我们每年可产出500多头猪呢!”
如今的德发家庭农场,占地3000余平方米,先后投资70多万元,不但建起了现代化、科技化、规范化的猪棚,还在政府补贴下建起了化粪池、沼气池等一系列专业养殖设备。经过多年的良好经营,现在猪场年产商品猪可达500余头,仔猪600余头,在市场好的时候,一年能有30万元的净收入。
坚持奋斗从不退缩
创业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正因如此,薛克东至今一直保持着“弯腰上坡”的姿态,在发展中,时刻保持警惕,做到面面俱到,不因小失大。
德发家庭农场在2012年开始商品猪养殖时,养殖规模并不大,只有200余头生猪外加15头母猪,但是这并没有阻挡薛克东干出一番事业的决心。为了能够使前期投入的资金尽快回流,薛克东每天守在猪棚旁边,认真清理打扫,按时供给饲料,拿出了他在南方打拼时的那股不服输的劲头。
创业初始,人员紧张,他就自己顶上去。卫生检疫技术人员没有到位,他就自己到新郑市寻找合作单位,进行防疫培训,并定下合作协议。因为始终坚持把卫生安全放在第一位,至今防疫检验一直都是薛克东心里的第一道红线。没有市场,他就自己去联系,在经过数十天的考察走访后,他与漯河市双汇集团形成了稳定的供给关系,每年将自己农场养殖的商品猪供到双汇集团,解决了销售渠道这个难题。
然而正当他以为一切都走上正规的时候,却没想到2013年一场大规模、大范围的疫情却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开来。由于养殖时间只有不到半年,薛克东在处理这种问题时的经验十分不足。虽然在发现疫情后他就马上进行控制、隔离,但待疫情结束,还是损失了近2/3的生猪。这对于刚走上养殖道路的薛克东来说,几乎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在外拼搏多年的积蓄基本上全被他投到了养殖商品猪上,如今这种结果是他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的。
但这并没有击败他要在生猪养殖上闯出一番天地的信心。在损失大部分生猪的基础上,薛克东顶住压力,以自己多年经商良好的信誉,从亲朋好友手中借贷了第二笔资金继续投入到生猪养殖中。他吸取之前养殖过程中的教训,从养殖细节着手,认真做好卫生清洁、疫情防治工作,不断优化养殖环境,做到卫生整洁面面俱到。在之后的一年中,他不仅将借款全部还清,并且盈利了10余万元。
“现在每一次養殖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都会想起初情况那么困难,我都坚持下来了,如今还能有比之前的处境更糟的时候吗?”薛克东深有感触地说。“所以现在我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总是一边鼓励自己,一边坚持前行。因为我相信,只要努力、只要坚持、只要奋斗,就一定能成功,我相信风雨过后总是能见到彩虹的!”
我们还有“大文章”
谈到养猪场未来的发展,薛克东说,“我们之后还有大文章呢”。他介绍说,现在德发家庭农场既是主要的经济产业,同时也是农村绿色农业、立体农业的重要一环。养猪场的分离机可以把排泄物脱水分离,干粪发酵后可以做村里农作物的肥料,滤出的排泄物进入沼气池发酵,可以为村民提供燃气。同时,农作物收获后的次品又是生猪很好的饲料补充。“你看四面已经规划出的空地,正是我们家庭农场准备搞绿色有机蔬菜种植的用地,在之后可以直接将沼气池中发酵产生的沼渣作为有机肥料用于蔬菜种植,养殖种植相辅相成,肯定能给农场带来更高的收入,将来还可以搞旅游请大家参观我们的现代农业。”薛克东充满信心地说。
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在薛克东身上虽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迹,但他勤劳肯干的创业精神却印证着新时代农民的追求和进取,他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路。尽管养殖场发展有高潮也有低谷,但他始终不气馁、不放弃。作为一个个性刚强的农民企业家,创业至今,他没有向政府开过一次口、伸过一次手,靠自己的打拼使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他的规范化养殖之路越走越宽,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乡党委、乡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他对德发家庭农场的未来也充满了信心和希望。站在新的起点,在未来创业的道路上,不管曲折还是平坦,薛克东都会一如既往,坚持不懈,将德发家庭农场打造成乡镇企业中的一个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