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雅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而心理咨询作为高校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一种健康的心理,同时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以及良好的适应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基于此,对心理咨询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所具有的重要价值进行分析探究,并相应地提出加强心理咨询工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校教学;人才培养;心理咨询;重要价值分析
中图分类号:G47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7-0138-02
引言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一种制度化的教育教学活动,其将推进、发展和保障大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及健康心理作为目标,是心理治疗、心理教育、心理辅导以及心理咨询在教育发展中有机整合的结果。而心理咨询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的一部分,其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功能,不仅是高校教学中的一个独特系统,同时也是高校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任务。因此,高校教学中,应重视人才所应该具备的各种素养,充分发挥出心理咨询的教育价值,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心理健康素质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心理健康主要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心理健康属于一种高效且相对持续和满意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心理健康也是人在适应社会和心理活动中体现出的一种良好状态,是人们心理协调活动基本达成一致性的过程。衡量心理健康程度的标准主要包括:健康情绪、和谐的人际交往、正常智力、健全人格、正确的自我评价、良好的适应能力、坚强意志以及健康的心理行为特征等[1]。曾经有教育学家指出:“一个在事业上成功的人,通常只会用到15%的专业知识和自身学识,而85%都取决于他们自身所具有的人际关系、社会能力以及心理素质。”一个人如果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那么他们也能够了解一些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从而更加准确地认识他人和认识自我,并且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和能力,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我国教育水平提升的重要体现。因此,高校教育中,应该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采取多种心理咨询形式引导学生心理发展,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提升大学生的受挫能力和心理承受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大学生的内在潜能。
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大学生要成为一个为社会做贡献、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另一方面,大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专业素养、健康心理、身体素质以及文化素养等。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和改革,心理咨询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并且在有关素质教育决定中指出,高校教学应该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学生培养的重点内容,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教学工作,同时针对当前青少年的发展特点,不断提升对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和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艰苦奋斗、坚韧不拔以及顽强拼搏的精神意志,使学生能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2]。
二、心理咨询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价值
第一,有利于促進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高校是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的重要场所,而近几年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针对大学生所呈现出来的一些心理方面问题,如果没有进行及时的疏导和消除,那么经过长时间的演化和堆积,很容易变成非常严重、扭曲的心理疾病,从而限制大学生的发展,影响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因此,高校在进行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和专业知识教育,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大学生的成长心理变化,加强心理咨询工作,及时了解他们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引导他们排解心理障碍和压力,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解决和克服困难,使得大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第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较强的心理素质是高校开展德智体美劳等多种教育活动的首要前提,如果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那么他们也很难在综合素质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而从德育角度分析,健康心理也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如果学生具有较为健全的人格、丰富的情感以及理性的思维等,那么德育教育工作也会变得非常容易进行,并且能够体现出良好的效果,更快地实现教育目标。从智育角度分析,心理健康是学生有效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科学知识的重要条件。尤其是稳定的情绪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推动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如果学生在学习中的情绪不稳定,那么他们自身的认知机能和大脑智力就会被压抑,这不仅会降低学习效率,而且还会限制他们智力的发展。相关研究表明,精神性、恐怖性等因素与学习成绩有着很大的相关性[3]。由此可见,加强心理咨询工作尤为重要,它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同时能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健康的心理,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三,有利于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实现自我。高校加强心理咨询工作,不仅可以预防大学生的心理疾病,提升综合素质,同时还能够有效开发大学生的内在潜能,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并且实现自我价值。潜能通常也被叫作潜在能力,主要指学生内在的没有体现出来的,但是可能会在将来发展出来的一种能力。注重学生的潜能开发,对大学生实现自我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着重要的意义。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认为,实现自我主要包括高峰体验、热情、虚心、坦率、同情、独立以及务实等人格特征,并且认为它们对潜能开发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甚至决定着自我实现水平。虽然当前大学生零星体现出这些特征,但是还相对较为欠缺,而通过心理咨询工作的不断深入,能够帮助大学生很好地养成人格特征,并且使大学生的素质发展更加完备,为大学生认识自我、实现自我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加强心理咨询工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策略
第一,通过多种心理咨询途径,促进心理咨询知识的宣传普及。高校在进行心理咨询工作中,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向学生普及和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内容,使学生可以准确地把握和理解相关心理健康内容。例如,高校可以组织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针对当代大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感兴趣的心理话题进行讲座活动,并且将大一学生的适应性教育作为重点内容。同时,学校团委也可以成立素质宣传拓展中心,带领专业院校、班级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咨询活动,为学生普及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知识的同时,普查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同时,还可以组织各种团体性活动,如“心情主宰”“心灵成长”等情绪管理和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释放自我,增加对健康心理知识的了解,逐渐形成一个健康的心理,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4]。此外,在具体的心理咨询工作中,高校首先需要成立一个心理咨询中心,其中最好包括团体辅导室、情绪宣泄室、个体咨询室、音乐放松室、心理测评室以及沙盘游戏室等,保证心理咨询活动能够顺利有效展开。并且还要安排充足的心理咨询师和指导教师,每天轮班工作,帮助学生疏导心理的不良情绪、解答学生的疑问、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等,使学生重拾自信心。
第二,实现家校合作,构建心理服务体系。高效应该创建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通过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构建完善的心理服务体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服务保障。学校可以将各班级作为基本单位,由辅导员来负责完成。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辅导员要与家长之间建立一种长期联系关系,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情况进行实际有效的沟通。这样不仅可以让家长掌握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同时,辅导员也能够从家长那里获得更多学生的生活习惯和性格特点,结合学生的家庭情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咨询,有效做好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此外,通过家校联合,实施就业指导的心理咨询服务,还能够帮助大学生提升适应能力。高校应该从低年级学生入手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活进行职业发展规划,提升学生的就业意识和择业意识,为毕业后找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辅导员和家长也要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使得学生内心变得更加強大,从而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有效解决各种问题。
第三,注重高校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成长环境,同时还可以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例如,高校应该建设各种基础设施,在学生宿舍、甬道两旁、湖边设置一些桌椅和秋千,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的休息空间和交流平台。同时,也可以在校园广场设置一些名人雕塑、文化标志等。此外,还可以在一些公共场所组织一些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和精神世界,力求通过美好和谐的校园环境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同时,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结论
总而言之,心理咨询作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其在高校培养人才中具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高校在教育中,应该重视心理咨询,通过多种心理咨询途径和方法,为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实现自我,并且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推动大学生的可持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江昕,朱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人才培养[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55-58.
[2] 李刚.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关系思考[J].戏剧之家,2016,(10):226.
[3] 姜微微.以发展模式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6):33-35.
[4] 王小莉.浅论高校大学生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J].甘肃农业,2016,(11):350.
[责任编辑 刘 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