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作麒
【关键词】 语文教学;课文插图;观察;
想象;理解;朗读;审美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5—0097—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插图是一项重要的课程资源。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本每篇课文都配有插图,这些插图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只有充分利用插图,才能充分发挥以下几方面作用。
一、利用课文插图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
低年级语文课本大部分配的是多幅图,少部分则是单幅图,这些插图是为课文内容服务的,其绘画的方法与课文的写作方法有联系,教师可利用插图的构思布局教给学生一些观察事物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如,《花园果园》一课,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整体到部分观察两幅图分别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再一幅一幅地仔细观察,指导学生从花的颜色和叶子的形状去认识桃花、梨花、苹果花;从果实的颜色、形状去认识桃、梨、苹果;又如,在教学《泉水 小溪》一课时,可指导学生由远到近地观察,了解泉水流入小溪,小溪流入江河,江河流入海洋这种自然现象。
二、利用课文插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课文与插图的结合,可使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同时进行,在学生大脑中迅速产生生动形象的画面,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化单调为生动。如,《雷雨》第二幅图展示了雷雨过后的景象,教师在指导学生看图时,学生头脑里可能就会浮现出: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蝉又叫了,蜘蛛又在树上织网了,花儿又张开了笑脸,小鸟又在空中自由地飞行等情景。又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教师利用插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能使学生不但有身临其境、如见其形的感觉,还会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利用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词、句、段
低年级课文中有一部分词、句、段无法用语言给学生讲得清楚明白、生动易懂,教师可利用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词、句、段。如,《两只小狮子》中的词语:“非常刻苦”和“懒洋洋”,教师通过画面内容,就可以让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这两个词语;教学《锄禾》中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时,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上农夫的神态、动作等,就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农夫劳作之辛苦,从而理解诗句之意;在理解《丑小鸭》一文中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内容时,教师可先让学生看课文,再结合插图加以指点,学生便能理解了。
四、利用课文插图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材中有一些课文记叙的事情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如学生对领袖名人不够熟悉,读起课文来枯燥无味,没有感情。教师可利用插图启发学生浮现画面内容,读出相应的语气。如,读《难忘的泼水节》一文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借助图画,揣摩周总理的表情、神态、动作,从而在读课文时表现出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激动心情,体会周总理和人民打成一片,和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感情。
五、利用课文插图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科书里有不少充满各种情趣的插图,给人以特有的审美享受,因为它蕴涵了儿童的个性气质与文化修养,最能表现学生的审美情趣。从审美创造的角度出发,给课文配插图能使学生从中获得审美愉悦和思想启迪,受到课文内在美的教育。学生从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到情感的渗透,再到情感的共鸣,实际上是学生在创作中产生美的愉悦感,是对美的追求的过程。如,让学生给古诗词插入一幅幅引人入胜的图画,就是使学生一次次受到美的教育。《游园不值》中探出墙头的“一枝红杏”;《忆江南》中红胜火的“日出江花”、绿如蓝的“春来江水”,这些小插图使人感到其中蕴涵的深沉、含蓄、隽永之美。它们既表现了学生丰富的联想以及所展示的或柔婉或开阔的意境,沉醉于诗意浓郁的山水之中,又表现了学生對诗句主旨的把握,对其中蕴涵诗意的领悟。应该说,它是学生充分调动和发挥自己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的积极性的结晶。很明显,借助绘画的美感优势进行语文审美教育,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总之,丰富多彩的插图凝聚了编者的心血,如果我们对这些画面加以合理的运用,抓住其中藏匿的教学契机和内涵,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语文。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