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秋萍 卢春凤
摘要:作为民族历史村落的重要组成部分,饮水井往往蕴含着丰富而鲜活的民族生活特色与生態思想,对饮水井环境研究的文献多注重其环境文化与民族社会伦理方面的研究,而对其环境中的生态特色、环境保护的研究较少。以桂东北山地民族历史村落的饮水井为例,通过对其民族生态特色的建造工艺与维护原理的剖析,探讨桂东北山地民族村落饮水井的生态环境特色,丰富与深化对于民族环境保护的研究。
关键词:民族村落;饮水井;环境
饮水井是山地民族历史村落生态文化中的重要载体,蕴含着其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生态思想、农作生活价值,是一个民族彰显特色、传播文化的重要窗口。饮水井分别由地面取水井口、地下井深水源、地上风雨亭、围护墙坝4部分组成。饮水井是侗族乡民取水的主要供应点,水源清澈、自然过滤,富含多种天然矿物质,饮水井多修建于天然泉眼处,常以常绿阔叶树种的古树为依靠,配合石质平台,与风雨景观亭呼应为景。天然泉眼是饮水井的主要水源,古树常形成保湿聚气的风水格局,石质平台方便了生活农作的日常使用,风雨景观亭在景观层面中起到了点景作用,而在实用层面中主要为侗族村民日常使用,用于遮风挡雨。饮水井的围护墙坝常以乡土毛石为主要材料修建而成,其依靠地势而围护,保护着饮水井的土方安全。
作为民族建筑的饮水井,不仅充满了乡土气息,而且富含桂东北少数民族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运用经验。在民族村落旅游热门的当下,饮水井常作为民族特色广受游客的游览与学习,作为区别于城市、新农村发展的重要特色而被人关注。
1.各类型饮水井的特色分析
根据饮水井与村落环境的关系特色,将饮水井进行分类:
1.1地下室型
山地民族村落中常有阴凉聚气的地下空间,该空间村民用于生活生产使用较少,却是建造饮水井的绝好之处,故地下室型的饮水井在村落民居密集处是较常见的一种。该种饮水井多建造于民居的负一楼地段,入口隐蔽,层高较低矮,由于其天然阴凉潮湿的环境,水温往往较低,水质比起后几种饮水井要稍差,易受霉菌的影响,但在民居建造密集缺地的村落处,是一种高效用地的建造形式。
1.2平地型
平地型饮水井建造地点可因地制宜、灵活选择,可修于路旁、房屋前后、田野之间,还可以修于村落的公共活动场所附近,是最常见的一种修建形式。该种形式往往平地下挖井槽,在平地上修建护井构筑物。由于阳光充足、通风良好,该类型的水质往往较清澈甘甜,是村民生活中最常用的取水来源地,村中老少常直接拿起井边共用的竹筒舀水直接饮用,也常引来游客的尝试好奇心理。
1.3依山型
依山型是供应村民生产农作中常见的一种建造形式,该形式常选择在山体具有天然泉眼的阴面修建,朝山体内部挖掘出井槽,水井依靠天然的山体植被进行保护,村民们经常在农作外出时就地取水饮用,解决出行饮水的需求。该种形式由于远离生活区,并有天然土壤、植被层的过滤,水质甘甜清爽,村民常从此处打水带回家中烧茶饮用。
1.4沿河型
桂东北民族村落中常见河流沿村而过,沿河型饮水井正是依靠该环境要素而衍生出来的建造形式,该类井往往建造于河流的转弯内部,井槽在河边处开挖,铺以石板卵石防止河中污泥污染井水。该类型的饮水井是村民洗衣、洗菜、灌溉农田的主要水源,一些赶圩的集市经常把水产销售区放在河边,借用天然的井水进行鱼类的保鲜保活。
2.饮水井的特色环境营造原理
2.1植物过滤
民族村落的饮水井多以自然土层和周边的植物层进行天然的水体净化,各类灌木草本的根系分布广、数量多,也是进行水质污染物吸收的重要载体。少数民族内部自古崇尚爱护草木环境,尊敬自然、敬畏自然,这朴素的崇拜思想让他们从环境中获取了最天然的水源。桂东北自然分布的中药资源丰富,而饮水井周边常长着许多野生中药植物,例如,鱼腥草清热解毒、板蓝根凉血利咽、井栏边草活血化瘀、茶甘甜生津等,都是少数民族生活中家用的草药,而它们的根系深入土中,饮水井的水资源正是通过这些植物的净化变得甘甜可口。
2.2地质过滤
桂东北自然土层中拥有黏土和天然粗面的沙粒、砾石,都是形成水质净化膜的良好材料。桂东北岩石资源以天然的砂岩为主,砂岩质地疏松,吸附性强,对于净化水资源的N、P元素起到了吸附作用。而且土壤中常含有丰富的硒、铁元素,对于人体酸碱平衡的调节有促进作用。修建饮水井的修建时,井深较大,常挖至地面水平2m以下,直到土壤母质层,土壤母质层质地密实,是很好的防水材料,同时水井整体以青石板修砌,以糯米浆填缝,是饮水井保水保质的关键构造原理。
2.3朝向与通风
饮水井的朝向不是简单的坐北朝南,而是结合山地环境灵活修建。依山而建者结合周边山脉,依靠山脉高者,朝向阳光最佳照射处;沿河分布者,背靠河流堤岸,与河流自然流动的方向同一朝向;地下室型,往往借助山体地形为靠,朝向开阔通风处;平地型常修建于村落房前屋后中,结合周边人居环境、建筑围合,多数坐北朝南,远离道路直冲方向,避免山土流失之处。
3.饮水井的景观环境特色保护研究
3.1深化饮水井环境景观化建设
加强饮水井周边环境特色的景观营造,首先是水井的附属设施景观化。第一,井罩建筑可以结合民族建筑特色与园林风格,修建成为具有山地民族历史村落环境特色的景观建筑。第二,水井周边可设置开敞空间,配备当地石材的石作器设,形成民族村落的公共空间,不仅增加了村落旅游的特色环境景观节点,也为村落人民提供了闲余游玩之处。第三,收集饮水井的修建历史与民俗故事,将其文化遗产景观化成井碑、井墙。
3.2传承饮水井水文化及传播其生态思想
山地民族的饮水井水文化是其环境文化的一大特色,山地民族常在饮水井周边修建袖珍版的水神供台,每逢民族节日都会进行祭拜,而且村落中常有在孩子出生或成年时祭拜水神为父,以求长寿平安的寓意。这些民族习俗中透露着丰富的环境崇拜思想,表达着山地民族对于自然环境的敬畏。这些崇尚自然的民族文化在当今城镇化建设中亟需传承与推广,故在村落景观环境特色保护中,注重传承饮水井的文化,以便使其生态思想得以延续,在精神意识形态上促进其特色环境的可持续全面发展。
3.3在政策与族规中提供保护支持
编制饮水井专项族规,分别对水井的井体、环境、建筑、使用方式、日常管理进行规定,制定管理专项人员,村落中不同类型、位置的饮水井环境保护成效可在村落环境评估中进行比赛与奖励。其次,在政府城镇化对于村落的建设中,申请饮水井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申请一定的扶植政策,在宏观调控上突显景观节点的特色建设。
4.结语
总体而言,饮水井作为桂东北民族历史村落环境特色的生态智慧结晶,蕴含着瑶、苗、侗族等多民族人民的生产农作经验与生活生态原理。本文以桂东北民族历史村落的饮水井为例,通过对其修建构造、组成材料、净化原理、周边环境等进行剖析,探讨民族特色环境的生态构造智慧,表现了饮水井作为民族环境构造物的具有“民族生活农作适应性、桂东北环境适宜性”的特征。饮水井虽然在当地随处可见,但其构造生态合理,因地制宜,不仅完美诠释了少数民族对于自然的崇敬文化,而且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法则。作为桂东北特色环境的公共水利构筑物,饮水井不仅作为少数民族人民生活生产的必需品,而且也是一道向外传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窗口。
(责任编辑 舒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