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东
摘要:伴随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外来物种的引进使得我国的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逐年扩展,发生率逐步上升,病虫害品种不断增多,对林木工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近几年来,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作业成效显著,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作业依然还有一大堆问题需要处理。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策略
1.森林病虫害频发的原因
森林病虫害频发的因素主要有:一是病虫害的繁衍能力较强。森林病虫害难以消除,主要原因便是病虫害的繁殖及传播能力强,生命力旺盛。病害发生后,防治往往不能做到100%,残留的虫卵在适当时又会大量集中繁殖成长,再次成灾。且许多害虫的再成长能力强,抗逆性也强,给防治作业增加难度。二是治理病虫害不及时。森林病虫害发作频频,不能够及时发现、及时防治,原因主要有森林管护不到位、检查器械落后、技术力量薄弱、资金投入不足等。不论何种原因,防治不及时都会使森林病虫害问题加重,难以消除。三是防治技术落后。病虫害检查技术落后,难以及时精确把握森林病虫害状况,对于大面积的病虫害无法展开有效管理,防治作业较为被动。
2.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策略
2.1做好预防监测工作
首先,各基层单位不但要全部了解本职责辖区内的森林病虫害种类和常见的病虫害,还要对每种多发易发病虫害制定专门的防治方案,而且分配专人监管,或分区分配专人专门监管,要做到準确监管、及时发现问题,除此之外,还要对监管人员进行病虫害的详控方案的培训,方便及时发现,及时防治。其次,林业部门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上拟定一个覆盖全区的森林病虫害检查体系。这个检查体系不只要在第一时间掌控本区的森林病虫害发生状况,还要定时总结病虫害的危害情况,而且要根据森林资源和病虫害的发生范围和程度做出未来的短期预告,这就为林业部门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控作业提供了相应的决策依据。最终,在检查阶段,林业部门还能够通过全辖区的检查体系来健全和完善辖区病虫害的基础材料,建立健全相关的数据库,方便以后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森林病虫害的大面积危害。除此之外,还能够运用别的高科技手法和检查体系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作业提供帮助。
2.2加强监督和考核
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作业中,假如呈现较小的疏忽,也许会对整体病虫害防治作业的顺利进行形成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对林业病虫害防治各个部门的作业人员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同时对平时作业加强监督和管理,复查作业效果。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具有一定的季节性,而在防治工作中,病虫害防治药物以及管理办法可能会跟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改变,致使病虫害防治效果下降。关于这一问题,许多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人员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病虫害防治查核工作人员需要计算和剖析防治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病虫害管理计划。
2.3经济策略分析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需要投入许多的人工、器械、药剂,大量防治费用的缺口,给林业生产部门带来经济压力,必定对病虫害防治工作形成影响。在林业病虫害的详细管理中要考量经济性准则,尽量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另外,防治林业病虫害要趁早,在病虫害还未形成大面积灾害的早期及时控制,早发现早防治能够为林业管理部门节约许多的资金,防止在管理的过程中呈现资金浪费的现象。
2.4合理间伐,减少有害生物对林木的危害
天然幼林往往密度过大,散布不均匀,需要育林。而人工林营造按照营林要求和树种特性配置密度,但随着树龄的增加,单株林木的营养空间在不断减小,也需求及时抚育,以保持适合此树龄阶段的合理密度。合理间伐林木,能提供保留木足够的土壤营养,促其根系生长,以提高林木对有害生物的免疫力。合理间伐能使林木间隔适中,有利于益虫、益鸟逗留、繁衍,从而降低森林有害生物的危害。另外,要建立完善的间伐准则和监督机制。
2.5使用科学的造林技术
造林是后期防治森林病虫害的前提工作,营造混交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森林抵御病虫害的能力。现阶段的难题是,国内对于营林造林的技术规程及技术控制较严,许多造林工程选用植被单一,农业意识浓。造林后形成稳定生态系统的周期长,人造林很难达到预期应有的生态平衡隋况。
2.6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
在森林病虫害预防作业中,只有做好森林病虫害监测和预报作业,依据监测结果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然后依据实时的数据确定潜在的病虫害威胁,有针对性地提出详细的管理办法。
3.结语
森林的可持续性发展,对于中国生态建设的进步具有很大的意义。近些年,伴随着森林培育面积的扩展,林业病虫害也越来越猖獗,加大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对于保护中国的森林资源以及改进我们的生存环境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 禾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