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范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际警务执法学院, 北京 100038)
公安院校大学生英语学习归因倾向分析及启示
曾范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际警务执法学院, 北京 100038)
学习成败归因是从学习者角度研究二语习得过程的重要方面。它从学习者个人心理角度阐释英语学习成败的原因并加以干预,以实现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提高。本文利用访谈和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公安院校大学生英语学习归因倾向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公安院校大学生英语学习归因倾向不合理,过多地将学习成败归因于外在的、不可控因素上。公安院校教师要因势利导,转换角色,培养学生稳定合理的归因模式。
归因理论; 英语学习; 归因倾向; 教学启示
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 是从认知的角度阐释动机的当代新理论, 它通过原因分析推论出相关信息, 并在此基础上解释所发生的行为。更重要的是,归因理论强调对未来相关行为的预测、干预和控制。社会心理学家海德(Heider, 1958)是从事归因研究较早的学者之一。在海德看来,发生的事件本身并不会影响人们的行为,只有当人们对事件进行感知并做出判断后,人们的行为才有可能发生改变。人们一般总会从两个方面解释事件的起因或自己行为的改变,即个人(内部的)原因或属于环境的(外部的)原因。[1]。凯利(Kelley,1973) 进一步发展了海德的理论,提出了归因的构成要素:如连续度(consistency),区别度(distinctiveness)和一致度(consensus)等[2]。
芬得利和库珀(Findly and Cooper,1983)则提出了控制感理论[3]。他们认为人们之所以产生和保持某一行为动机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对所发生的事件能加以控制。人们对社会生活事件控制能力的感知就是控制感。如果按照控制感来分类,人们可以分为“内控者”(Internalizers)和“外控者”(Externalisers)两大类。内控者认为自己对所发生的的事件有责任感,在自己的控制能力之内。而外控者则认为社会生活事件在自己控制能力范围之外,事件发生取决于外部力量。
心理学家维纳(Weiner, 1986)吸收了海德的观点以及控制感理论,并把归因理论和成绩效果结合起来,创立了颇有影响力的三向度四要素归因理论模型[4]。维纳归因理论模型的第一个向度是内在归因(Internal)和外在归因(Internal),第二个向度是稳定(Stable)与不稳定(Unstable),第三个向度是可控(Controllable)和不可控(Uncontrollable)。维纳把归因分为能力、努力、运气和任务难度四大要素。我们会发现,在维纳归因模式下能力要素属于内在的、稳定的、可控的;努力归因要素则是内在的、可改变的、可控的;运气归因要素则是外在的、不可控的、稳定的。任务难度则是外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归因要素等。当然,这些归因因素和向度组合在不同的个体之间、不同的情境和不同任务中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5]。如图1所示:
LocusofCausality(归因点)Internal(内在)External(外在)Stability(稳定性)Stable(稳定)Ability能力Taskdifficulty任务难度Unstable(不稳定)Effort努力Luck运气Controllable(可控) Uncontrollable(不可控)Controllability(控制性)
图1 维纳归因理论的三个向度和四个要素
人们在解释外语学习成败时也不例外。研究发现(Williams, et al.,1999)归因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因素,它能对学习者的动机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6]。王初明(1991)从外语学习中的认知和情感需要角度分析了归因理论对于外语学习的重要性[7]。秦晓晴(2002)则从理论角度阐释了大学生外语学习的归因倾向现象,指出研究外语学习归因倾向的必要性[8]。李昌真(2004)则分析了运用归因理论研究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行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教师要重视学生外语学习归因倾向的研究[9]。付惠英(2010)探讨了成功与不成功学习者对英语学习成败归因的倾向,指出了不正确归因对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激发和保持的负面影响[10]。许多研究还探讨了网络教学环境下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和归因倾向现象。
但是,对公安院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归因倾向的研究则是空白。本文借鉴维纳(Weiner)的归因理论,利用访谈的形式找出了公安院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归因的常见因素,然后利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就这些因素进行了较大范围的调查。
1.1 访谈法
我们对某公安院校非英语专业一年级本科英语学习者24人进行了访谈。访谈内容是提前设计好的题目。访谈内容进行录音,然后根据录音分析,找出了具体归因因素。
1.2 问卷调查法
根据访谈所得具体归因因素,设计问卷。调查了更大范围内公安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归因因素的分布状况。
1.3 统计方法
对收集到的信息使用SPSS社会科学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1 学生归因的具体因素及特征
通过对学生访谈录音的分析,我们可以大致归纳出公安院校大学生英语学习归因的具体因素和访谈中出现的频率。主要有努力程度(35)、语言环境(29)、基础好坏(27)、课堂教学(25)、语言天赋(19) 、运气好坏(13)、能力高低(9)、身体状况(8)、试题难度等(5),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
1.努力程度;2.语言环境;3.基础好坏;4.课堂教学;5.语言天赋;6.运气好坏;7.能力高低;8.身体状况;9.试题难度图2 学生具体归因因素频率统计
按照维纳(Weiner 1980)的理论,归因因素可以分为不同类型[11]。据此,我们把学生归因因素进行分析,各种归因因素的具体特征如表1所示。
表1 学生归因因素特征表
2.2 学生归因因素在较大范围的分布统计
我们利用问卷调查形式,对某公安院校非英语专业一年级本科英语学习者273人的学习归因因素分布情况进行了更大规模的调查,统计结果见表2。
3.1 语言环境归因分析
表2显示82.4%的学生普遍把语言环境看作学好英语的关键因素。从表1中的第一栏中,我们知道大学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具有稳定性。同时语言环境还是一种外在因素,客观的语言环境个人是难以控制的。当学习者成功时,将其成功归因于语言环境是有利于语言学习的。如果学习者认为由于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才使自己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就会对学校现有的条件持积极态度,充分利用,并且会主动创造学习条件。例如,为了练习口语,定期参加英语角,参加英语俱乐部,主动找外国人聊天等。为了提高听力,经常收听英语电台,收看英语频道,看英语电影等。但是当学习者把失败归因于语言环境时,则是不利于英语学习的。如此归因,学习者很大程度上是为没学好英语开脱责任,认为学习成绩不好是因为一些外在因素。学生会自我安慰达到某种心理平衡,但外语学习的信心会逐步丧失,甚至会放弃努力。
表2 学生学习归因倾向的描述性数据统计(N=273)
3.2 课堂教学归因分析
课堂教学归因和语言环境归因相似。根据表2,学习者对教师素质、教学条件、教材的归因分别为42.1%,27.5%和9.5%。课堂教学是大学英语学习的主要渠道。如果学习者认为过去的学习成绩和课堂教学分不开,他们就会对大学课堂教学持积极态度,课堂上会认真听讲,抓住机会充分利用英语课堂这个环境进行英语学习。如果学生对课堂教学持否定态度,则认为从课堂教学中学不到东西,上课不积极主动,注意力不集中,缺乏成就感。这样会形成恶性循环,英语学习就会出现滑坡。这一现象必须要引起英语教师的重视,研究发现,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英语课堂教学的评价普遍不高[12],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加强业务能力,研究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兴趣,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尽量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他们都能在课堂中获得英语学习成就感。
3.3 个人努力归因分析
根据表2,大约有81%的同学认为个人努力是学好英语的关键因素之一。努力程度是个人可以控制的内在归因类型。个人努力归因是有利于学好外语的。成功时,归因于努力使学习者认识到只要努力就会取得好成绩,因而能够对学习者以后的学习发挥积极作用。失败时,归因于努力程度使学习者认识到成绩不好是因为努力不够,应该加倍努力来提高学习成绩。当然,有些学习者在努力归因时强调客观因素,例如课程多、社会工作多,老师要求不严格等,这都会影响努力归因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3.4 语言天赋归因分析
外语学习和语言天赋有一定关系,表2中有19.8%的学生认为学好外语和个人语言能力关系密切。语言天赋是一种不可控的外部归因类型。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归因于语言天赋都有害于语言学习。虽然把成绩归因于自己的语言能力,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助于外语学习,但是,把成绩过多的归因于语言能力可能使学习者产生骄傲情绪,过于自信,自我满足,反而会放松努力,导致成绩下降。一些入学成绩较高的学生最后却没有通过四、六级考试可能就是这种归因造成的。失败时,如此归因,学习者就会认为过去的成绩不理想是因为自己没有外语学习天赋。有些学习者花了很多时间却没有把外语学好,就怀疑自己的能力;当他发现其他人也有类似情况时,更是找到了平衡点,因而得出结论:只有语言天赋的人才能学好英语,自己缺乏天赋,再努力也没有用。显然,如此归因是非常有害于英语学习的。
3.5 学习基础归因分析
一种较为流行的失败归因就是把外语学习成绩不好说成是自己基础差,表2显示这个比例占到58.7%。每个教学班级或是学习群体总会有些学习者,每当和教师谈论学习时,第一句话就是基础差,而且时不时拿来作为自己主观不努力的“挡箭牌”。必须承认基础不好对英语学习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归因于基础差就是把自己英语学不好的原因归结到一种过去的不可控制的因素上。学习者就可能认为自己无望赶上和超过别人,最终丧失了学好外语的信心,学习目标极低,“六十分万岁”,因而放松自我要求和努力。教师应该提醒学
生过去经历虽无法控制,但是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弥补。
还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把英语学习的成败归因于运气好坏、身体状况和试题难度。表2显示分别为28.3%、17.4%和10.9%。这3个因素都是学习者不可控的、外部的因素,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客观原因。由于学习者对这些要素不能掌握控制,因而一副听天由命的样子。这种归因往往存在于英语学习失败者。此种归因倾向最不合理。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公安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成绩归因方面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改变其原有的不良归因方式,形成积极归因方式, 以利于英语学习成绩的提高。
4.1 重视激发学习动机,形成积极稳定归因模式
英语学习不仅和学生的智力因素相关,而且更重要地和学生的情感因素相关。外部条件大致相似的英语学习者在学习速度和效率方面可能会呈现出较大差异,最终达到的语言水平也有高下之别。对此,学者克拉申(Krashen,1982)提出了著名的情感过滤假设理论。[13]他认为,学习者接收到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是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假设在同等可理解性语言输入的情况下,学习成绩的差异则是由于情感过滤造成的。情感过滤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强烈会减弱情感过滤,学生就可能接收到更多的语言输入,从而更容易取得英语学习的成功。
根据笔者的调查(2004),公安院校学生学习大学英语的动机前三位是“通过四、六级考试”、“方便找工作”和“英语是必修课”。[14]这些都是属于外部、工具性动机;学生英语学习定位于通过考试,因为它是必修课,没有通过英语四级考试就没有学位或是毕业后不好找工作等。而作为融入型动机主要内容的“对英语学习感兴趣”则只占到18.7%。这说明公安院校学生学习英语主动性、积极性明显不足,英语学习被动、机械。也就是说,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情感过滤过强,阻碍了英语习得的有效发生。
学习动机和英语学习归因倾向呈正相关关系。学习动机稳定持久,且以融入型动机为主,即从发自内心的兴趣和喜爱出发学习英语,那么学生就会把成绩优劣向内在的、可控性的因素方面归因,例如个人努力,或是从正面理解外部的不可控因素,扬长避短,而不是怨天尤人。因此,公安院校教师在提高可理解语言输入之外,还应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尤其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创设具有良好归因倾向的稳定情感模式,提高学生英语学习主动性。
4.2 重视形成性评估,提供归因反馈
形成性评估重视学生学习过程,重视及时反馈的作用。因此,形成性评估要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的归因行为。对终结性评估的结果要进行原因分析,肯定合理归因,指导学生认识并改正不合理的归因倾向。努力归因反馈指的是提供口头或书面反馈时,把成绩结果和努力程度联系起来。努力归因属于内在的,不稳定的和可控制的归因因素。成功完成一项任务的人相信他们可以通过更加努力地工作来达到未来的成功;反过来就会更加努力。没有努力工作而致使任务完成的不好的人可能会继续努力以达到成功。早期研究证明, 努力归因反馈对学习者具有重要的益处。教会学生把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可以提高努力归因,提高对成功的期待和改善成绩效果。
总的来讲,在学习早期阶段给学生提供努力归因大有裨益,因为学生需要努力才能成功。但是,随着学生能力的发展,努力归因反馈应该适当减少,而引进一些其它归因反馈,比如把学生的成功和学生的能力、有效的使用策略等等因素联系起来给出反馈。应该指出的是过多的努力归因反馈会削弱学生的士气。轻松取得成功的学生会因为教师说他们学习很努力而受到打击,因为他们可能会认为教师认为他们缺乏能力。那些学习努力却仍然表现较差的学生也会因老师的努力归因反馈而泄气,因为他们会认为再多的努力也没有用。他们不需要告诉要努力之类的话。他们更需要的是对基本技能和策略的讲解和指导。
4.3 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创设和谐课堂气氛
改变和重塑学习者的归因倾向是归因训练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明白英语学习成败不是由固定不变的和不可控制的因素造成的,而是可以控制和改变的。换句话说,就是使学习者看到自己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具有控制力。教师应该寻求方法使学习者掌控自己学习,建立合适积极的自尊水平,使学习者认识到语言学习的成功与失败都是不稳定的,都是可控制的。最终使学习者成为真正的自主学习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
另一方面,学生学习成败归因和学生学习外部环境息息相关。宽松、自然、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班级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学习成败的原因并向正确的方向做出调整,从而逐步建立信心,形成良性循环。教师要努力营造融洽平等的课堂气氛,不能以学习成绩,尤其是以某一次学习成绩作为评判学生英语学习能力高低的评价标准。要实施个性化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不过度强调考试结果,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只要有进步就是英语学习上的成功等。其次,教师要认真把握学生水平,提出适合学生的目标任务。目标不应过高,而是以学生通过努力就能达到的目标为宜。
公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近些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对公安院校大学生英语学习归因倾向的分析调查,我们发现公安院校学生英语学习成败的归因主要强调外部客观环境,忽视自己作为学习主体的内在因素。例如过分强调语言环境、课堂教学、课程难度、基础薄弱等不可控因素,而较少的从个人努力等方面进行归因。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自身问题,加强文化教学,重视语言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重视形成性评估,积极进行学习归因训练,帮助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成就和挫折做出正确归因,形成合理稳定的归因倾向。英语教师还应转变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从“演员”到“导演”的角色转变。
[1] HEIDER F. 1958. The Psychology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M]. New York: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58.
[2] KELLEY H H. 1973. The processes of causal attribution [J].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73,28(2): 107-128.
[3] FINDLY M , COOPER H M. Locus of control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 literature review [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3,44(2): 419-27.
[4] WEINER B. A theory of motivation for some classroom experiences [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79,71(1): 3-25.
[5] WEINER B. 1986. An Attributional Theory of Motivation and Emotion [M]. New York: Springer US, 1986.
[6] WILLIAMS M, BURDEN R. 《语言教师心理学初探》,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88-141.
[7] 王初明.外语学习中的认知和情感需要[J].外语界,1991(4):7-11.
[8] 秦晓晴.大学生外语学习归因倾向及其对归因现象的理解 [J].现代外语,2002(1):71-78.
[9] 李昌真.运用归因理论研究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行为[J].外语界,2004(6):41-51.
[10] 付惠英. 成功与不成功英语学习者归因倾向分析[J].基础英语教育,2010(1):20-23,44.
[11] WEINER B. Human Motivation [M].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2013.
[12] 王奇民. 制约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因素及对策[J]. 外语界,2002(4):30-32.
[13] KRASHEN 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London: Pergamon Press, 1982.
[14] 曾范敬. 强化学习动机,加强大学英语情感教学[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增刊):127-128.
(责任编辑 于瑞华)
曾范敬 (1975—),男,山东青州人,法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涉外警务及国际警务合作。
D035.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