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勇
【摘要】传统的博物馆相对比较循规蹈矩,理念保守,在一定程度上缺少引人之处,陈列形势也毫无生气与趣味。这种陈旧保守的状态阻碍了博物馆作为传统实体文化教育平台对外宣传与普及文化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把如同“书呆子”般的博物馆变成活力四射的青年呢?博物馆展陈技术的不断更新与探索就成为让博物馆好起来的“灵丹妙药”。
【关键词】博物馆;展陈;创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一、博物馆陈列的基本原理
(一)我国博物馆的陈列分类:
按内容分:(1)社会历史类陈列:包括中国通史陈列、中国革命史陈列、专题史陈列(如中国货币史陈列、中国戏曲史陈列等)、地方史陈列、民族史陈列等。民族学陈列、民俗学陈列、考古学陈列、文物陈列都归入社会历史类陈列中;(2)自然历史类陈列:包括自然史陈列、人类学陈列和单科的专题史陈列(如地质陈列、天文陈列、动植物陈列、古生物陈列等);(3)艺术类陈列:包括艺术史陈列、各种造型艺术和各流派陈列。如雕刻艺术陈列、宗教艺术陈列、绘画艺术陈列,以及民间艺术陈列、工艺美术品陈列等;(4)科学技术类陈列:包括科技史陈列、各种科技类专题陈列(如数学陈列、数控机床陈列等)。
按陈列场所区分:可以分为室内陈列和室外陈列(亦称露天陈列);
还可分为固定陈列和流动展览;
按观众对象来区分,如儿童陈列、盲人陈列等;
按展出时间来区分,有日间陈列和夜间陈列等;
还有有形陈列和无形陈列的区别。所谓无形陈列即虚拟博物馆的陈列:有形象可看,有声音可听,甚至有味道可闻,但没有可触摸的实物。
(二)我国博物馆各种陈列的特点:
1.社会历史类陈列的特点
社会历史陈列主要是系统地展示国家或单一地区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变化和基本脉络;或者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地区的历史发展概貌;还有以某一历史专题或某一历史时间为陈列内容。历史陈列以文物为主,通过陈列文物来表达历史内容。在历史陈列中,需要一定的展陈手段,因为文物具有一定的自身局限性,往往历史陈列产生一定的枯燥性,而且不是任何时期、任何特定历史条件下都有文物的展示;同时,文物自身的信息脉络不会自行呈现出来,因此,历史陈列只有用展陈手段来配合文物展出,才能体现出历史类陈列的特点与精髓。
2.自然历史陈列的特点
自然历史陈列是展示自然界某一部门的基本内容,揭示自然变化规律。陈列内容包括动动植物、人种类别、古生物、地质地理、土壤矿物等的形态、生态、分类、遗传、进化等。自然历史陈列的基本展品都是自然界本身的产物,展品的布置主要依据自然学科中各门各类自身体系排列。早时的那种教科书式陈列渐渐被现代的主题式陈列所取代。主题陈列不仅要展示自然中各种资料,也要体现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互联关系,通过主题式陈列不光了解自然学科知识,也能了解到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在自然中起到的作用,从而全方位了解知识。自然历史陈列通常使用运用科技手段,将声、光、影像、形(即标本)、景结合起来,再现自然界环境,揭示出自然和生物之间的关系,从而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
3.艺术类陈列的特点
藝术类陈列主要通过艺术作品,反映人类艺术与审美意识的发展,揭示美的本质,给人以美的感受和教育。艺术分为造型艺术、表演艺术、综合艺术和语言艺术等形式,艺术陈列的展示范围非常广泛。艺术陈列的内容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反映特定时期特定范围种类的一种展览形式。而此类展览对展出场所的照明、温度、湿度要求也比较高。
二、博物馆展陈的重要性
中国的博物馆历史可谓悠久,从闻名中外的故宫博物院到雄伟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无不体现出中国博物馆的底蕴与文化。但回首过往,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国内博物馆展陈设施陈旧、设计形式单一、管理僵硬,使得国内大部分博物馆少有游客问津,与改革开放后经济文化大发展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随着国家对文化事业的日益重视,如今博物馆也迅速发展起来。博物馆已经成为了解一方文化历史的首选去处,博物馆事业也由此风生水起,为了补齐短板、拉近与西方优秀博物馆之间的差距,加强展陈科技手段的学习与应用成为各地博物馆开展的工作重点。
三、博物馆展陈技术的多样性
早在20世纪80年代,英国大英博物馆为了更好地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大胆引入当时先进的投影技术,使人们不再局限于一张张冰冷的画板与印刷文字上。新技术的投入丰富了老牌博物馆的展陈手段,对吸引游客驻足观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一)高科技性
在这个处处体现人性的时代中,科学技术不再冰冷与高不可攀。在博物馆的展览中到处能展示科技带来的人性化。灯光照明、声音、多媒体触控、温度调控,这些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展览自身,使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到科技手段带来的表现力与冲击力。
为了让最新的展陈技术更好地为展览服务, 要做好“整体”与“分体”两方面。一方面“整体”是指要将展陈技术融合到展览内容本身,使展陈手段与展出内容无缝连接并完美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尽量减少对游客浏览的干扰。另一方面“分体”是用先进的展陈手段无形中把展览分成不同区域,使得展览的每个部分每一个章节有着自己的特点与韵律。让展览真正地活起来,从而更好地烘托出展览的品质与内涵。
但科技手段的应用不能只成为博物馆光鲜亮丽的外衣,任何一种高科技的展陈手段都是为展览服务的,而展览的主体是展品与相关资料,技术手段不能喧宾夺主。展品与资料是主角,而配角就是展陈技术,手段只是一种配合展品展览的辅助工具。利用工具的目的是突出展览的主题与内涵,并高效地、高品位地呈现在观众眼前。高新技术的应用,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种冰冷的机器零件,而是一种思想、思维,甚至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互动。